【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期中素养检测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2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期中素养检测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2章)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期中素养检测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2章)
1.(2024八上·长兴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毫升
B.水循环的外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C.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2.(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有(  )
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秋高气爽;④晴空万里;
⑤和风细雨;⑥终年高温;⑦冬雨夏干;⑧电闪雷鸣
A.①④⑤⑧ B.①③⑤⑦ C.①④⑦⑧ D.①④⑥⑧
3.(2024八上·长兴期中)今年秋季出现了持续干旱,居民用水紧张。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  )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冷却水重复利用 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
4.(2024八上·长兴期中)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是(  )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压强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天气的变化不可能存在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5.(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生产中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城市增加绿化面积可以适当削弱热岛效应
C.台风、寒潮、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东南沿海各省影响很大是因为受到季风的影响
D.一些人为因素可以使洪水的危害增大,如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6.(2024八上·长兴期中)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没有画出)。下面能表示常温下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蔗糖分子的分散情况的是(  )
A. B.
C. D.
7.(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B.被溶解的物质称作溶剂
C.只有固体和液体能做溶质
D.奶粉放在水里会形成奶的水溶液
8.(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9.(2024八上·长兴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无色透明
B.②为水
C.③可通过增加溶剂实现转化
D.④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一定能实现转化
10.(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科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不能用气压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
A.吸管吸饮料
B.吹气时纸条向上飘
C.乒乓球吹不下去
D.吹气两张纸相互靠近
11.(2024八上·长兴期中)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如图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24八上·长兴期中)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配制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15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6g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按要求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
D.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残留,导致最终的质量分数偏大
13.(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mL某溶液,密度为1.2g/cm3,其中含溶质24g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14.(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那么能恒温蒸发析出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15.(2024八上·长兴期中)将四个物体分别放入四只相同且盛满水的溢杯中,四只小烧杯也完全相同,静止后如图 所示。其中物体受到浮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16.(2024八上·长兴期中)“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④泥土,⑤肥皂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
17.(2024八上·长兴期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
(2)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3)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可用图乙中A、B、C、D表示,各种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18.(2024八上·长兴期中)看图作答。
(1)图甲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其中数字①所代表的环节是   。
(2)水循环能连续进行的动力的   和   。
(3)图乙说明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19.(2024八上·长兴期中)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与图二所示。请回答:
(1)要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可采用   方法。
(2)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下,把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
(3)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可观察到如图三所示的现象,A试管中溶解的物质是   ,若将温度都降到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沉入水底(图甲),取出橡皮泥将其捏成船状,再将其放入水中,橡皮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图乙),两次橡皮泥所受的重力   ,两次受到的浮力   ,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以上均选填“>”“<”或“=”)。
21.(2024八上·长兴期中)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22.(2024八上·长兴期中)在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同学们采用“向漏斗口吹气,观察乒乓球状态”的方法,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二个实验方案。小嘉认为乙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用乙方案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3.(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是教材中出现的有关天气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象观测中是上图中的用风向标和   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若风向标显示风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则此时的风向为   风。
(2)观测降水量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把雨量筒内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的刻度即为降雨量。它的刻度单位是____。
A.毫克 B.毫升 C.毫米
(3)在气象观测中,安置把温度计的百叶箱为什么要漆成白色?   。
24.(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由图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   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4)由图中数据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25.(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甲所示为高压锅,它利用了液体的表面气压越大   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实验,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两根平行的木棒上,放了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乒乓球,向两个乒乓球中间的间隙用力水平吹气,则两个乒乓球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   。
26.(2024八上·长兴期中)某科学小组欲配制16%氯化钠溶液,主要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配制200g16%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规格为   (填“100”“200”或“5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2)称量时,向托盘天平的称量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填字母)
A.继续添加适量氯化钠 B.减少适量氯化钠
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砝码
(3)实验③中的读数方法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7.(2024八上·长兴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60克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实验操作⑤中的错误是   ;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序号);
(3)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来配制了60克10%氯化钠溶液,可用量筒量取水54mL,在用天平称量食盐的操作中,应先调节天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   ;
(4)配制完成后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____(5克以下用游码)
A.称取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
B.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
28.(2024八上·长兴期中)为了估测当天大气压究竟有多大,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合作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吸盘有重力)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并多次挤压吸盘;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脱离板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0=41N,可视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
④量出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S=4cm2;
⑤计算大气压。
(1)步骤①中“多次挤压吸盘”的目的是   ;
(2)根据甲实验设计,可能会引起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大的原因是   ;
(3)若按图乙中的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均相同,则选择图乙中的   (填“左”或“右”)图这种方式更合理。
29.(2024八上·长兴期中)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都有一定的迎角(机翼轴线与水平气流的夹角),飞机飞行时的升力除了与机翼形状有关外是否还与迎角大小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科利用电风扇、升力测力计、飞机模型,按图所示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1)飞机的机翼一般做成下列哪个形状____
A. B. C.
(2)在探究“飞机飞行时的升力与迎角大小关系”时,应控制   不变。
(3)小科若要进一步研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利用现有器材,如何操作可以模拟飞机不同的飞行速度?   
30.(2024八上·长兴期中)小明取一根饮料吸管,将一些铜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初步做成一支密度计。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的长度为L,然后将密度计放入水中,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小明将该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密度计露出该液体表面的高度为,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测量的物理量和ρ水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请写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
(2)若将做成的密度计放入密度为0.9g/cm3的植物油中,静止时,液面可能在图2中   (选填“A”或“B”)处。
(3)小红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换大的容器盛放液体做实验 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C.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D.适当减小密度计的配重
31.(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是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细线拉直,如图乙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倒入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
(1)图丙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   状态。
(2)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4)请在丁图中作此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随水的深度h变化的图像。
32.(2024八上·长兴期中)溶液的密度与其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常存在一定的关系,下表是:时硫酸溶液的密度及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对照表。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3 1.02 1.08 1.11 1.17 1.20
(1)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将逐渐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200克硫酸溶液中,其硫酸有多少克?
(3)时,将50毫升28%的硫酸溶液配制成14%的硫酸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33.(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所示是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竖直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配有一个限压阀,当高压锅内的气体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放出一部分水蒸气,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2cm,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高压锅,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问:
(1)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2)经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使用吗?若不能,应再配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存在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分为淡水和咸水,目前人们主要利用的水资源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的地下淡水。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升,故A错误。
B.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故B错误。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故C正确。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能溶于水,但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解答】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可知,①阴转多云;④晴空万里;⑤和风细雨;⑧电闪雷鸣,属于天气,②冬暖夏凉;③秋高气爽;⑥终年高温;⑦冬雨夏干,属于气候。
故答案为:A。
3.【答案】A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水资源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水量之差。
【解答】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符合题意;
B、使用节水器具可以在满足需要的同时节约水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冷却水重复使用可以节约水资源,故C不符合题意;
D、采用滴灌、喷灌可以在满足植物需要的前提下节约水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对流层有显著的对流运动。
【解答】A、大气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不会形成对流,天气的变化不可能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对流程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为空气对流提供了条件,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对流程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且水汽丰沛,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温室效应是地球的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解答】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生活生产中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降低环境温度,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所以城市增加绿化面积可以适当削弱热岛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台风、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东南沿海各省影响很大是因为受到季风的影响,寒潮对东南沿海各省影响不大,故C符合题意;
D、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减弱的河流、湖泊的蓄水能力,使洪水的危害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均一、稳定,久置不分层。
【解答】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溶解均一、稳定,所以蔗糖分子均匀分布在溶液中。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均一、稳定,久置不分层。
【解答】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正确;
B、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故B错误;
C、固态、液体和气体均能做溶质,故C错误;
D、奶粉和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久置会分层,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物质分离的方法和过程。
【解答】A. 通过蒸馏可以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所以A正确;
B.泥水通过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泥沙去除,所以B正确;
C盐和糖都是易溶于水的,过滤不能将它们分离,所以C错误;
D.海水是混合物,通过蒸发可以结晶得到固体食盐,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加入溶质不饱和溶液一定可以变成饱和溶液。
【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故A不正确;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②表示溶剂,但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酒精等,故B不正确;
C.饱和溶液中增加溶剂,可以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A、吸管喝饮料的原理是吸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口中,故A符合题意;
B、吹气时,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纸条被向上压,故B不符合题意;
C、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更大,压强更小,球被下方气压压在漏斗中,故C不符合题意;
D、纸条中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在两侧大气压的作用下,纸条相互靠近,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总称。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解答】白天时,受到太阳的辐射,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较小的沙石升高温度较高,导致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表面的温度,大气受热膨胀向上运动,而在地表温度降低的大气向陆地移动;故①错误,③正确;
夜晚时,陆地和海洋的温度都会降低,由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沙石温度降低的更快,则陆地的温度比海洋表面低,故海洋表面的大气会向上运动,而陆地表面的大气则向海洋表面运动,故②正确,④错误;
故答案为:B。
12.【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液均一、稳定,配制好后洒出一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解答】A、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下方,会导致读数偏小,从而导致量取的液体偏多,故A错误;
B、药品和砝码防反,药品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可知此时药品的质量为10g-0.6g=9.4g,氯化钠的质量偏少,故B错误;
C、洒出一部分,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偏小,故C错误;
D、有部分水残留,会导致水的质量偏小,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质量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判断;
B.根据m=ρV计算溶液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质质量;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故A错误;
B.溶液质量m=ρV=1.2g/cm3×200cm3=240g,则溶质质量为:240g×10%=24g,故B正确;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小,但是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
D.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可能只是溶解度减小所致,而溶质和溶液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4)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2)以水为例分析;
(3)不饱和溶液也可以恒温蒸发得到晶体。
【解答】A.空心铁球的平均密度小于水时,它才会漂浮在水面上,故A错误;
B.水就是均一、稳定的,但它不是溶液,而是纯净物,故B错误;
C.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时,首先变成饱和溶液,然后才会结晶析出固体,故C错误;
D.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D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即排开水的重力最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可知,D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
故选D。
16.【答案】悬浊液;①④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解答】“美林”久置会分层,且有白色沉淀析出,属于悬浊液。面粉和泥土不溶于水且为固体颗粒,所以与水混合后,也会形成悬浊液。
17.【答案】(1)氧气
(2)C
(3)ACD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a中气体体积大,为氢气,b中气体体积小,是氧气。
(2)水由水分子构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1)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由图可知B管内的气体体积减少,所以是氧气。
(2)AC、水是一种物质,氢气和氧气也是物质,物质不能组成物质,应改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错误,C正确;
B、水由水分子构成,故B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应改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A是水分子,B是氢分子和氧分子,C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分子,D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电解水时,水分子转化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顺序为:ACDB。
18.【答案】(1)水汽输送
(2)太阳辐射;地球引力
(3)不均匀的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汽输送环节可以让陆地上额水得到补充。
(2)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3)由图可知,各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因此水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
【解答】(1)①是将水由海洋上空转移至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环节。
(2)水循环的外部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3)由图乙可知,水资源在亚洲和南美洲分布较多,在其它几个大洲分布较少,所以分布是不均匀的。
19.【答案】(1)蒸发结晶
(2)升高温度
(3)氯化钠;<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析出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多的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析出晶体。
(2)溶液在饱和不饱和间切换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会发生改变。
(3)溶解度越大的物质,在等质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越大。
【解答】(1)由图一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2)由图二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下,把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3)由图一可知,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由图三可知,a试管中有晶体析出,说明a试管中的物质溶解度较小,因此a试管中溶解的物质是氯化钠。
降温至20℃,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答案】=;<;<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可知甲乙中橡皮泥的质量不变,由可知,橡皮泥的重力不变。即。
甲中橡皮泥沉底,浮力小于重力,乙中橡皮泥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可知乙中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更大,即。
由可知,乙的浮力更大,则排开水的体积更大,即。
21.【答案】(1)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与A相似。
【解答】(1)由图可知,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
(2)“夏天晒盐”指的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表中A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22.【答案】乙实验能避免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乒乓球不落下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不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再分析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如果乒乓球受到流体压力时运动状态变化了,就能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
【解答】甲图实验不吹气时,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保持在漏斗底,无法避免重力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乙不吹气会落下,吹气使得乒乓球不下落,故乙合理;用乙方案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不落下。
23.【答案】(1)风速仪;东南
(2)C
(3)百叶箱漆成白色是为了反射太阳光,避免过多的热量聚集在百叶箱周围,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知识点】风;降水
【解析】【分析】(1)测定风向的仪器为风向标。
(2)降水量一般用毫米来计量,表示一段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
【解答】(1)测定风速的仪器称为风速仪。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所以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则风向为东南风。
(2)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故答案为:C。
24.【答案】(1)2
(2)无关
(3)丁、戊
(4)2.4×10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称重法求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分析丙丁两图,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浮=G-F知所受浮力的大小相同,据此分析;比较图丁戊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同,得出受到浮力与变化量的关系
【解答】(1)根据称重法测浮力,设F表示弹簧测力计示数,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4.8N-2.8N=2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2N。
(2)分析丙、丁两图,当金属都块浸没在水中后,金属块的深度不同,但测力计示数相同,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浮=G-F,所受浮力的大小大小相同,故得出当金属块浸没 在水中后,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3)比较图丁、戊,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两图中,测力计示数不同,根据称重法,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同,故由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浸在 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4)由得,图中数据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
密度是
25.【答案】沸点越高;靠近;小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
【解答】高压锅内气体压强较大,水的沸水较高,所以食物更易被煮熟,可知高压锅的原理为:液体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向中间吹气,中间空气流速,压强小,乒乓球在两侧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向中间靠拢,即乒乓球将相互靠近。
26.【答案】(1)200
(2)A
(3)偏小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选取量筒时,应选择最大量程稍大于所需液体体积的量筒。
(2)称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按计划称量某质量的物质时,应先设置好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不再调整,只需调节物质的量。
(3)仰视把数读小,实际量取的水会偏多。
【解答】(1)溶液中水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所以应选择2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2)称量时,指针偏右,说明右侧偏重,即食盐的质量偏少,所以接着应继续向左盘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
故答案为:A。
(3)实验③中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下方,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27.【答案】(1)未用玻璃棒引流
(2)①②③⑤④
(3)在右盘上放5g砝码
(4)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玻璃棒在过滤时起到的作用是引流,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2)食盐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
(3)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优先放置好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只能调整药品的质量,直至平衡。
(4)天平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的质量加游码。
【解答】(1)实验操作⑤属于过滤操作,图中的错误之处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出粗盐、将粗盐倒入烧杯,并加水、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①②③⑤④。
(3)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应在调平天平后,先放置好砝码,再加药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氯化钠的质量为,所以应先在右盘放上5g的砝码,再将游码移至1g的位置。
(4)A、称取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则氯化钠的质量为5g-1g=4g,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故A错误;
B、仰视读数,会把数读小,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故B错误;
C、溶液均一、稳定,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俯视读数,会把数读大,导致量取的水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8.【答案】(1)将里面空气排出
(2)吸盘自身重力影响
(3)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压的测量实验,先将吸盘内的空气抽完,大气压将吸盘压住,拉开吸盘的拉力就等于大气的压力。
【解答】(1)吸盘内有剩余空气,会是拉力读数减小,导致测量的大气压偏小,所以要挤压吸盘,故答案为:将里面空气排出;
(2)大气压偏大的原因是大气压力大,压力等于拉力,所以拉力偏大,拉力大可能是吸盘自身有重力,故答案为:吸盘自身重力影响;
(3) 选择左边 可以排除吸盘自身重力影响,故答案为左。
29.【答案】(1)C
(2)风扇和模型飞机的距离、电风扇的风速
(3)改变电风扇的挡位来改变风速的大小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控制探究因素以外的条件相同。
(3)利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进行分析。
【解答】(1)飞机上面向上凸起时,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小,飞机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故答案为:C。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飞机飞行时的升力与迎角大小关系时,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即控制风扇和模型飞机的距离、电风扇的风速不变。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改变电风扇的挡位,风速发生改变,以风为参照物,飞机的飞行速度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改变电风扇的挡位来改变风速的大小,用于探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
30.【答案】(1)
(2)A
(3)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利用F水浮=F盐水浮和F浮=ρ液gV排就能推导出盐水的密度公式;
(2)因为V排水<V排植物油,所以密度计放在植物油中,液面的位置在纯水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根据判断出改进方案。
【解答】 (1)设饮料吸管的横截面积为S,
当将“密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时,“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L-h1;
则根据G=mg、F浮=ρ液gV排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可得:mg=ρ水g(L-h1)S----------①
当将“密度计”放入盛待测液体的容器中,密度计露出该液体表面的高度为h2,则“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L-h2;
同理可得:mg=ρ液g(L-h2)S-----------②
联立①②可得:;
(2)因为ρ植物油<ρ水,且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由F浮=ρ液gV排可知,V排植物油>V排水,所以密度计放在植物油中,液面的位置在纯水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即刻度0.9应该在A点;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即要求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时,密度计竖直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大,根据可知,当ρ液一定时,可适当增大配重,用更细的吸管,故B正确,D错误;
密度计的测量结果与盛放液体容器的大小无关,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时,其质量的变化不大,并不能明显使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变大,故A、C错误。
故选B。
31.【答案】(1)漂浮
(2),
(3)
(4)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木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水中会漂浮。
(2)根据计算浮力,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
(3)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可计算出木块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
(4)先判断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变化情况,再根据判断浮力大小变化情况。
【解答】(1)由图丙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拉力为0,可知绳子未被拉直,木块处于漂浮状态。
(4)刚开始加入水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所以浮力变大;当木块开始漂浮而绳子未被拉直前,木块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浮力等于重力,所以这个阶段,浮力等于重力,并保持不变;接着绳子被拉直,水面继续上升,木块在水下的体积逐渐变大,浮力逐渐变大;当木块浸没后,浮力不再改变,故图像为。
32.【答案】(1)增大
(2)200g×4%=8g
(3)解:设需加水质量为m,由题意,
解得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时,硫酸溶液的密度也逐渐增大。
33.【答案】(1)
(2)不能,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高压锅内的压强=外界大气压+限压阀产生的压强
(2)根据最大压强计算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再计算限压阀的质量。
1 /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期中素养检测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1-2章)
1.(2024八上·长兴期中)水是生命之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毫升
B.水循环的外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C.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上的水体;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存在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分为淡水和咸水,目前人们主要利用的水资源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的地下淡水。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水约2.5升,故A错误。
B.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故B错误。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较浅的地下淡水,故C正确。
D.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能溶于水,但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有(  )
①阴转多云;②冬暖夏凉;③秋高气爽;④晴空万里;
⑤和风细雨;⑥终年高温;⑦冬雨夏干;⑧电闪雷鸣
A.①④⑤⑧ B.①③⑤⑦ C.①④⑦⑧ D.①④⑥⑧
【答案】A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解答】天气指的是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可知,①阴转多云;④晴空万里;⑤和风细雨;⑧电闪雷鸣,属于天气,②冬暖夏凉;③秋高气爽;⑥终年高温;⑦冬雨夏干,属于气候。
故答案为:A。
3.(2024八上·长兴期中)今年秋季出现了持续干旱,居民用水紧张。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  )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冷却水重复利用 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
【答案】A
【知识点】水体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
【解析】【分析】水资源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水量之差。
【解答】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符合题意;
B、使用节水器具可以在满足需要的同时节约水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冷却水重复使用可以节约水资源,故C不符合题意;
D、采用滴灌、喷灌可以在满足植物需要的前提下节约水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2024八上·长兴期中)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是(  )
A.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压强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天气的变化不可能存在
C.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温度;大气的分层;大气层的作用
【解析】【分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对流层有显著的对流运动。
【解答】A、大气分层的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不会形成对流,天气的变化不可能存在,故B不符合题意;
C、对流程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为空气对流提供了条件,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对流程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且水汽丰沛,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活生产中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城市增加绿化面积可以适当削弱热岛效应
C.台风、寒潮、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东南沿海各省影响很大是因为受到季风的影响
D.一些人为因素可以使洪水的危害增大,如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温室效应是地球的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解答】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生活生产中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降低环境温度,进行光合作用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所以城市增加绿化面积可以适当削弱热岛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台风、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东南沿海各省影响很大是因为受到季风的影响,寒潮对东南沿海各省影响不大,故C符合题意;
D、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减弱的河流、湖泊的蓄水能力,使洪水的危害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4八上·长兴期中)用“o”表示蔗糖分子(水分子没有画出)。下面能表示常温下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蔗糖分子的分散情况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溶液均一、稳定,久置不分层。
【解答】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溶解均一、稳定,所以蔗糖分子均匀分布在溶液中。
故答案为:B。
7.(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有关溶液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B.被溶解的物质称作溶剂
C.只有固体和液体能做溶质
D.奶粉放在水里会形成奶的水溶液
【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溶液均一、稳定,久置不分层。
【解答】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A正确;
B、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故B错误;
C、固态、液体和气体均能做溶质,故C错误;
D、奶粉和水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久置会分层,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混合物的分离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海水淡化得到淡水——蒸馏
B.泥水除去泥沙——过滤
C.分离食盐和糖——加水溶解并过滤
D.海水中提取食盐——蒸发结晶
【答案】C
【知识点】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馏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物质分离的方法和过程。
【解答】A. 通过蒸馏可以将海水中的水分离出来,所以A正确;
B.泥水通过过滤可以将不溶于水的泥沙去除,所以B正确;
C盐和糖都是易溶于水的,过滤不能将它们分离,所以C错误;
D.海水是混合物,通过蒸发可以结晶得到固体食盐,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C。
9.(2024八上·长兴期中)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无色透明
B.②为水
C.③可通过增加溶剂实现转化
D.④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一定能实现转化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
【解析】【分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加入溶质不饱和溶液一定可以变成饱和溶液。
【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故A不正确;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②表示溶剂,但不一定是水,也可能是酒精等,故B不正确;
C.饱和溶液中增加溶剂,可以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
故答案为:C。
10.(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科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不能用气压与流速关系解释的是(  )
A.吸管吸饮料
B.吹气时纸条向上飘
C.乒乓球吹不下去
D.吹气两张纸相互靠近
【答案】A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解答】A、吸管喝饮料的原理是吸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饮料被压入口中,故A符合题意;
B、吹气时,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纸条被向上压,故B不符合题意;
C、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更大,压强更小,球被下方气压压在漏斗中,故C不符合题意;
D、纸条中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在两侧大气压的作用下,纸条相互靠近,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24八上·长兴期中)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读如图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气温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总称。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解答】白天时,受到太阳的辐射,在受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较小的沙石升高温度较高,导致陆地的温度高于海洋表面的温度,大气受热膨胀向上运动,而在地表温度降低的大气向陆地移动;故①错误,③正确;
夜晚时,陆地和海洋的温度都会降低,由于沙石的比热容比水小,所以沙石温度降低的更快,则陆地的温度比海洋表面低,故海洋表面的大气会向上运动,而陆地表面的大气则向海洋表面运动,故②正确,④错误;
故答案为:B。
12.(2024八上·长兴期中)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有关配制溶液的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量筒量取15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6g氯化钠,药品和砝码放反,会导致氯化钠偏多
C.按要求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一部分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
D.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时,有部分残留,导致最终的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溶液均一、稳定,配制好后洒出一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解答】A、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下方,会导致读数偏小,从而导致量取的液体偏多,故A错误;
B、药品和砝码防反,药品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可知此时药品的质量为10g-0.6g=9.4g,氯化钠的质量偏少,故B错误;
C、洒出一部分,会导致溶液的质量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偏小,故C错误;
D、有部分水残留,会导致水的质量偏小,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液的质量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mL某溶液,密度为1.2g/cm3,其中含溶质24g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答案】B
【知识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判断;
B.根据m=ρV计算溶液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溶质质量;
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A.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故A错误;
B.溶液质量m=ρV=1.2g/cm3×200cm3=240g,则溶质质量为:240g×10%=24g,故B正确;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小,但是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
D.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后,可能只是溶解度减小所致,而溶质和溶液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4.(2024八上·长兴期中)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那么能恒温蒸发析出固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解析】【分析】(1)(4)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2)以水为例分析;
(3)不饱和溶液也可以恒温蒸发得到晶体。
【解答】A.空心铁球的平均密度小于水时,它才会漂浮在水面上,故A错误;
B.水就是均一、稳定的,但它不是溶液,而是纯净物,故B错误;
C.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时,首先变成饱和溶液,然后才会结晶析出固体,故C错误;
D.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实心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故D正确。
故选D。
15.(2024八上·长兴期中)将四个物体分别放入四只相同且盛满水的溢杯中,四只小烧杯也完全相同,静止后如图 所示。其中物体受到浮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D中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即排开水的重力最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G排可知,D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大。
故选D。
16.(2024八上·长兴期中)“美林”是为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退烧药,主要成分是布洛芬,“美林”即使密封保存,放久了也会在底部看到白色沉淀,“美林”属于   (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将少量的①面粉,②味精,④泥土,⑤肥皂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其中形成的混合物与“美林”属于同类型的物质有   。
【答案】悬浊液;①④
【知识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分析】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解答】“美林”久置会分层,且有白色沉淀析出,属于悬浊液。面粉和泥土不溶于水且为固体颗粒,所以与水混合后,也会形成悬浊液。
17.(2024八上·长兴期中)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   。
(2)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3)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可用图乙中A、B、C、D表示,各种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答案】(1)氧气
(2)C
(3)ACD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a中气体体积大,为氢气,b中气体体积小,是氧气。
(2)水由水分子构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1)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由图可知B管内的气体体积减少,所以是氧气。
(2)AC、水是一种物质,氢气和氧气也是物质,物质不能组成物质,应改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错误,C正确;
B、水由水分子构成,故B错误;
D、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应改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A是水分子,B是氢分子和氧分子,C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分子,D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电解水时,水分子转化为氢分子和氧分子,故顺序为:ACDB。
18.(2024八上·长兴期中)看图作答。
(1)图甲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其中数字①所代表的环节是   。
(2)水循环能连续进行的动力的   和   。
(3)图乙说明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答案】(1)水汽输送
(2)太阳辐射;地球引力
(3)不均匀的
【知识点】水循环
【解析】【分析】(1)水汽输送环节可以让陆地上额水得到补充。
(2)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3)由图可知,各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因此水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
【解答】(1)①是将水由海洋上空转移至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环节。
(2)水循环的外部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3)由图乙可知,水资源在亚洲和南美洲分布较多,在其它几个大洲分布较少,所以分布是不均匀的。
19.(2024八上·长兴期中)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与图二所示。请回答:
(1)要从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可采用   方法。
(2)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下,把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
(3)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两种固体物质,可观察到如图三所示的现象,A试管中溶解的物质是   ,若将温度都降到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或“=”)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蒸发结晶
(2)升高温度
(3)氯化钠;<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析出晶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多的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式析出晶体。
(2)溶液在饱和不饱和间切换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会发生改变。
(3)溶解度越大的物质,在等质量的水中,能溶解的质量越大。
【解答】(1)由图一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2)由图二可知,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情况下,把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3)由图一可知,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由图三可知,a试管中有晶体析出,说明a试管中的物质溶解度较小,因此a试管中溶解的物质是氯化钠。
降温至20℃,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所示,将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沉入水底(图甲),取出橡皮泥将其捏成船状,再将其放入水中,橡皮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图乙),两次橡皮泥所受的重力   ,两次受到的浮力   ,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以上均选填“>”“<”或“=”)。
【答案】=;<;<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
【解答】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可知甲乙中橡皮泥的质量不变,由可知,橡皮泥的重力不变。即。
甲中橡皮泥沉底,浮力小于重力,乙中橡皮泥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可知乙中橡皮泥受到的浮力更大,即。
由可知,乙的浮力更大,则排开水的体积更大,即。
21.(2024八上·长兴期中)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答案】(1)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A
【知识点】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解析】【分析】(1)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
(2)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与A相似。
【解答】(1)由图可知,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应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式获得晶体。
(2)“夏天晒盐”指的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表中A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22.(2024八上·长兴期中)在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同学们采用“向漏斗口吹气,观察乒乓球状态”的方法,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二个实验方案。小嘉认为乙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用乙方案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乙实验能避免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乒乓球不落下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不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再分析吹气时乒乓球的状态,如果乒乓球受到流体压力时运动状态变化了,就能探究流速对流体压强的影响。
【解答】甲图实验不吹气时,乒乓球由于重力作用保持在漏斗底,无法避免重力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乙不吹气会落下,吹气使得乒乓球不下落,故乙合理;用乙方案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乒乓球不落下。
23.(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是教材中出现的有关天气的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气象观测中是上图中的用风向标和   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若风向标显示风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则此时的风向为   风。
(2)观测降水量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把雨量筒内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的刻度即为降雨量。它的刻度单位是____。
A.毫克 B.毫升 C.毫米
(3)在气象观测中,安置把温度计的百叶箱为什么要漆成白色?   。
【答案】(1)风速仪;东南
(2)C
(3)百叶箱漆成白色是为了反射太阳光,避免过多的热量聚集在百叶箱周围,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知识点】风;降水
【解析】【分析】(1)测定风向的仪器为风向标。
(2)降水量一般用毫米来计量,表示一段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
【解答】(1)测定风速的仪器称为风速仪。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所以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则风向为东南风。
(2)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故答案为:C。
24.(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由图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   (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   两图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4)由图中数据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答案】(1)2
(2)无关
(3)丁、戊
(4)2.4×10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根据称重法求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分析丙丁两图,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浮=G-F知所受浮力的大小相同,据此分析;比较图丁戊找出相同量和不同量,根据称重法测浮力,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同,得出受到浮力与变化量的关系
【解答】(1)根据称重法测浮力,设F表示弹簧测力计示数,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F=4.8N-2.8N=2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2N。
(2)分析丙、丁两图,当金属都块浸没在水中后,金属块的深度不同,但测力计示数相同,根据称重法测浮力:F浮=G-F,所受浮力的大小大小相同,故得出当金属块浸没 在水中后,所受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3)比较图丁、戊,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排开液体的密度不同,两图中,测力计示数不同,根据称重法,可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不同,故由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浸在 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4)由得,图中数据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
密度是
25.(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甲所示为高压锅,它利用了液体的表面气压越大   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实验,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两根平行的木棒上,放了间隔一定距离的两个乒乓球,向两个乒乓球中间的间隙用力水平吹气,则两个乒乓球将   (选填“靠近”或“远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   。
【答案】沸点越高;靠近;小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流体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
【解答】高压锅内气体压强较大,水的沸水较高,所以食物更易被煮熟,可知高压锅的原理为:液体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向中间吹气,中间空气流速,压强小,乒乓球在两侧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向中间靠拢,即乒乓球将相互靠近。
26.(2024八上·长兴期中)某科学小组欲配制16%氯化钠溶液,主要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配制200g16%的氯化钠溶液,应选用规格为   (填“100”“200”或“5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2)称量时,向托盘天平的称量纸上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填字母)
A.继续添加适量氯化钠 B.减少适量氯化钠
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砝码
(3)实验③中的读数方法会导致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200
(2)A
(3)偏小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选取量筒时,应选择最大量程稍大于所需液体体积的量筒。
(2)称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按计划称量某质量的物质时,应先设置好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不再调整,只需调节物质的量。
(3)仰视把数读小,实际量取的水会偏多。
【解答】(1)溶液中水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所以应选择2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2)称量时,指针偏右,说明右侧偏重,即食盐的质量偏少,所以接着应继续向左盘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直至指针指示分度盘中央。
故答案为:A。
(3)实验③中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下方,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27.(2024八上·长兴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60克1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
(1)实验操作⑤中的错误是   ;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操作序号);
(3)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来配制了60克10%氯化钠溶液,可用量筒量取水54mL,在用天平称量食盐的操作中,应先调节天平平衡,接下来的操作是   ;
(4)配制完成后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有____(5克以下用游码)
A.称取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
B.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
C.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
【答案】(1)未用玻璃棒引流
(2)①②③⑤④
(3)在右盘上放5g砝码
(4)D
【知识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
【解析】【分析】(1)玻璃棒在过滤时起到的作用是引流,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2)食盐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得晶体。
(3)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优先放置好砝码和游码,在称量时,只能调整药品的质量,直至平衡。
(4)天平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的质量加游码。
【解答】(1)实验操作⑤属于过滤操作,图中的错误之处是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出粗盐、将粗盐倒入烧杯,并加水、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①②③⑤④。
(3)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应在调平天平后,先放置好砝码,再加药品,直至天平再次平衡。氯化钠的质量为,所以应先在右盘放上5g的砝码,再将游码移至1g的位置。
(4)A、称取固体时,砝码放在左盘,则氯化钠的质量为5g-1g=4g,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故A错误;
B、仰视读数,会把数读小,导致量取的水偏多,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小,故B错误;
C、溶液均一、稳定,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俯视读数,会把数读大,导致量取的水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8.(2024八上·长兴期中)为了估测当天大气压究竟有多大,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合作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吸盘有重力)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并多次挤压吸盘;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脱离板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0=41N,可视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
④量出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S=4cm2;
⑤计算大气压。
(1)步骤①中“多次挤压吸盘”的目的是   ;
(2)根据甲实验设计,可能会引起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大的原因是   ;
(3)若按图乙中的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均相同,则选择图乙中的   (填“左”或“右”)图这种方式更合理。
【答案】(1)将里面空气排出
(2)吸盘自身重力影响
(3)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压的测量实验,先将吸盘内的空气抽完,大气压将吸盘压住,拉开吸盘的拉力就等于大气的压力。
【解答】(1)吸盘内有剩余空气,会是拉力读数减小,导致测量的大气压偏小,所以要挤压吸盘,故答案为:将里面空气排出;
(2)大气压偏大的原因是大气压力大,压力等于拉力,所以拉力偏大,拉力大可能是吸盘自身有重力,故答案为:吸盘自身重力影响;
(3) 选择左边 可以排除吸盘自身重力影响,故答案为左。
29.(2024八上·长兴期中)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都有一定的迎角(机翼轴线与水平气流的夹角),飞机飞行时的升力除了与机翼形状有关外是否还与迎角大小有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科利用电风扇、升力测力计、飞机模型,按图所示方式进行如下实验。
(1)飞机的机翼一般做成下列哪个形状____
A. B. C.
(2)在探究“飞机飞行时的升力与迎角大小关系”时,应控制   不变。
(3)小科若要进一步研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利用现有器材,如何操作可以模拟飞机不同的飞行速度?   
【答案】(1)C
(2)风扇和模型飞机的距离、电风扇的风速
(3)改变电风扇的挡位来改变风速的大小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应控制探究因素以外的条件相同。
(3)利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进行分析。
【解答】(1)飞机上面向上凸起时,空气流速较大,压强较小,飞机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故答案为:C。
(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飞机飞行时的升力与迎角大小关系时,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即控制风扇和模型飞机的距离、电风扇的风速不变。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改变电风扇的挡位,风速发生改变,以风为参照物,飞机的飞行速度不同,所以可以通过改变电风扇的挡位来改变风速的大小,用于探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
30.(2024八上·长兴期中)小明取一根饮料吸管,将一些铜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初步做成一支密度计。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的长度为L,然后将密度计放入水中,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小明将该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密度计露出该液体表面的高度为,如图1所示。
图1 图2
(1)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测量的物理量和ρ水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请写出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
(2)若将做成的密度计放入密度为0.9g/cm3的植物油中,静止时,液面可能在图2中   (选填“A”或“B”)处。
(3)小红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换大的容器盛放液体做实验 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C.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D.适当减小密度计的配重
【答案】(1)
(2)A
(3)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1)利用F水浮=F盐水浮和F浮=ρ液gV排就能推导出盐水的密度公式;
(2)因为V排水<V排植物油,所以密度计放在植物油中,液面的位置在纯水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根据判断出改进方案。
【解答】 (1)设饮料吸管的横截面积为S,
当将“密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时,“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L-h1;
则根据G=mg、F浮=ρ液gV排和物体的漂浮条件可得:mg=ρ水g(L-h1)S----------①
当将“密度计”放入盛待测液体的容器中,密度计露出该液体表面的高度为h2,则“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L-h2;
同理可得:mg=ρ液g(L-h2)S-----------②
联立①②可得:;
(2)因为ρ植物油<ρ水,且密度计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由F浮=ρ液gV排可知,V排植物油>V排水,所以密度计放在植物油中,液面的位置在纯水密度值刻度线的上方,即刻度0.9应该在A点;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使密度计上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即要求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时,密度计竖直浸入液体的深度变大,根据可知,当ρ液一定时,可适当增大配重,用更细的吸管,故B正确,D错误;
密度计的测量结果与盛放液体容器的大小无关,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时,其质量的变化不大,并不能明显使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变大,故A、C错误。
故选B。
31.(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甲所示,一个体积是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细线拉直,如图乙所示。若细线的拉力用F表示,倒入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
(1)图丙中的A点对应木块在水中的位置是处于   状态。
(2)该木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牛?
(3)该木块的密度为多少?
(4)请在丁图中作此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随水的深度h变化的图像。
【答案】(1)漂浮
(2),
(3)
(4)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木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水中会漂浮。
(2)根据计算浮力,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
(3)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可计算出木块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
(4)先判断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变化情况,再根据判断浮力大小变化情况。
【解答】(1)由图丙可知,此时木块受到的拉力为0,可知绳子未被拉直,木块处于漂浮状态。
(4)刚开始加入水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所以浮力变大;当木块开始漂浮而绳子未被拉直前,木块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浮力等于重力,所以这个阶段,浮力等于重力,并保持不变;接着绳子被拉直,水面继续上升,木块在水下的体积逐渐变大,浮力逐渐变大;当木块浸没后,浮力不再改变,故图像为。
32.(2024八上·长兴期中)溶液的密度与其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常存在一定的关系,下表是:时硫酸溶液的密度及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对照表。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3 1.02 1.08 1.11 1.17 1.20
(1)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将逐渐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200克硫酸溶液中,其硫酸有多少克?
(3)时,将50毫升28%的硫酸溶液配制成14%的硫酸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答案】(1)增大
(2)200g×4%=8g
(3)解:设需加水质量为m,由题意,
解得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
(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时,硫酸溶液的密度也逐渐增大。
33.(2024八上·长兴期中)如图所示是高压锅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竖直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配有一个限压阀,当高压锅内的气体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放出一部分水蒸气,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2cm,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高压锅,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问:
(1)此高压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2)经商品质量检测部门检测,此高压锅气体的最大压强不能超过,要使此高压锅能继续安全使用,原来的限压阀还能使用吗?若不能,应再配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
【答案】(1)
(2)不能,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大气压强的存在;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1)高压锅内的压强=外界大气压+限压阀产生的压强
(2)根据最大压强计算限压阀产生的压强,再计算限压阀的质量。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