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曙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测试科学答题卷学枚:准考证号姓名:班级:C0]C0]C0]C0]0C0]C0]C0]c0]注意事项:1111C1]C1]C1]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学校、[2]E2]C2C2]C2]C2]C2]C2]姓名、考生号。C3C3][3][3]3]2,用2B铅笔填涂试卷答题区的信息点。信[3]C3]C3]4]4]息点框内必须涂满、涂黑,否则无效。C4]C4]4][4343,作答时注意题号顺序,不得更改题号和答C5]5]E5]C5]5]C5]5]题位置。6]C6]C6]C6]C6][6]C6]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用2B铅笔将下面的缺考77]7C7]7]c7]c7c7E73标记涂满涂黑。8]C8]C8C8]c8]缺考标记:〔3考生禁填C9]99]C9C93C9C9]C9]C93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CAJ CB3 CC3 CD36CAJ C83 CCJ CD]11CAJ CB3 CC]CD]2 CAJ CB]CCJ CD37 CAJ CB]ECJCDJ12 CAJ CB]CC]CDJ3 CAJ CBJ CCJCD38 CAJ CBJ CCJ CD]13 CAJ CBJ CC]CD]4 CA]CB]CC]CD39 CAJCB]CCJCD314 CA3 CB]CCJCDJ5 CAJ CB3 CCJ CD]10 CAJ CB]CCJ CDJ15 CAJ CB]CCJ CD]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6.(1)(2)17.18.(1)(2)(3)19.(1)(2)海摆区力任播科学答目20.(1)(2)21.(1)(2)(3)22.(1)(2)(3)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1)(2)(3)(4)24.(1)(2)(3)(4)25.(1)(2)(3)(4)级科学格题卡共2页第1页26.(1)(2)(3)(4)27.(1)(2)(3)(4)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第28、32题各6分,第29、31题各8分,第30小题7分,共35分)28.(1)(2)(3)29.(1)(2)(3)海曙区九年级科学答题海曙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 学 期 末 试 题 答 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B D C B D B A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A B C A D二、填空题(本题共 7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16.(1)转化1 有机物(2)AB17. 变大 大于18.(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2)氧化(3)催化19. (1)压缩(2)下降 做功20.(1)a ②(2)发光较暗21.(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2)电流(或磁场)(3)B22.(1)CaO + H O =Ca(OH) (2)A(3)过滤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5 小题,每空 2 分,共 40 分)23. (1)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2)黑色固体变成红色(3)A(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24. (1)小球释放高度(2)小方凳下陷深度(3)2、4、5(4)当小球质量一定时,小球的释放高度越高,其重力势能越大。25. (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①号和②号试管中变色硅胶不变色,③号试管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3)放热(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释放热量。26. (1)左(2)0.5(3)B(4)该做法不合理,小灯泡额定功率是指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不需要求平均值。27. (1)右(2)相等(3)在0和20之间平均分为20份(4)将A点略向右移动(或将B点略向左移动、增大秤砣的质量)四、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第28、32题各6分,第30题7分,第29、31题各8分,共35分)28. (1)4 (2分)(2)9:7 (2分)(3)0.112 (2分)29. (1)动 (2分)(2)v2=2×0.1 m/s = 0.2 m/s P拉 =F×v2 = 1.6×106 N×0.2 m/s = 3.2×105 W (3分)W 33 η= 有用×100% =Gh×100% = =200×10 ×10 ×20 ( ) 6 ×100% =62.5% (3分) W Fs 1.6×10 ×20 ×2总30. (1)复分解反应 (2分)(2)m1,m2,m3 (2分)(3)是混合物。 (1分)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镁粉”含碳酸镁; (1分)②等质量的“镁粉”和碳酸镁消耗盐酸量不同,说明含其他物质。 (1分)31. (1)铝箔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与稀盐酸反应,此时为氧化铝与稀盐酸反应,不生成气体; (2分)(2)①0.8; (3分)②设铝的质量为x2Al + 6HCl = 2AlCl3 + 3H2 ↑54 6x 0.8g44 = 6 x=7.2g 0.8 7.2 铝的质量分数为 ×100%=72%。 (3分)10 32. (1)W = QPt=cmΔt500W×t=4.2×103J/kg·℃×4kg×20℃t=672 s (3分)(2)① m(CO2)=2.2mg×60×10=1320mg=1.32g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NaHCO3+HCl =CO2↑+H2O+NaCl84 44x 1.32g84 = 44 x=2.52g (3分) 1.32海曙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科学期末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8页,有4个大题,32个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诗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3.答题时,把试题卷I的答案在答题卷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将试题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策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C12O:16Na:23Mg:24A1:27S:32Cl:35.5Fe:565.本卷g取10N/g。试题卷I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60=504305A.闻气味B.量简读数C.滴加液体D.过滤泥沙2.结合所学科学知识,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体胃液的pH大约为7B.人体的安全电流约为1AC.我国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为220VD.手机的电功率大约为1000W3.现代人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图中的食物搭配(西兰花、番茄、玉米、土豆泥、鸡蛋、虾仁)可能会导致人体无法获取足够的A.淀粉·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第3题图)4,如图是密闭容器中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p点燃B.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8-8C.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反应前反应后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物质第4题图)5,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日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描述错误的是选项劳动项目科学知识A.学农活动: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是碱性物质,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B.家务劳动:用白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醋酸能与水垢中的CaCO、Mg(OD2等物质反应C养护植物:给花木施用草木灰(含钾肥能使植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K2C03)D烹饪劳动:用小苏打发面,做包子利用碳酸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松软科学试题第1页(共8页)6,老旧小区的外墙开裂、脱落,不仪会影响美观,更会危及行人安全。图中的吊车正在辅助工人进行墙体修复、粉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站在悬停时的吊车上,吊车对人持续做功B.吊车运行时功率越大,做功越多C,吊车运行时功率越大,做功越快(第6题图)D,吊车空载运行时,机械效率最高7.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收获了91枚奖牌。每一枚奖牌中央低碳钢都镶嵌着一块意义非凡的“铁块”,它是早期用于建造埃菲尔铁塔的低碳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低碳钢属于化合物B,切割低碳钢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该低碳钢的硬度比纯铁更小(第7题图)D,该奖牌可以在潮湿环境中长期保存8.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幕,向世界呈现北国风光的无限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雕建筑的温度很低,所以不具有内能B.游客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来增加自身内能C.冰雪大世界园区内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游客触摸冰雕时感觉寒冷是因为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9.小科为了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做了以下实验。下列实验中能观察到蓝色絮状沉淀的是碳酸钠氯化铜稀盐酸二氧化碳溶液溶液溶液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钙A.溶液B.溶液溶液D·溶液10.如图所示,皮划艇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桨柄的末端,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可看作一个杠杆。下图船桨模型中最合理的是0(第10题图)11.科学研究中常常会利用不同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对科学方法分析错误的是小上氧气干燥氧气斜面铁钉铁钉木块封蒸馏水醇蒸馏水铁钉m丙(第11题图)A.甲:通过煤油升高的温度体现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一理想实验法B,乙:用小球和木棍表示甲烷分子结构一模型法C.丙:探索铁钉生锈的条件中,三支试管中的铁钉相同一控制变量法D.丁: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的动能大小一转换法科学试趣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科学期末参考答案.pdf 海曙区九上科学期末考2025-01-14.pdf 海曙区九上科学期末考答卷2025-01-1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