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上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反复的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11个生字,并会写“言”字;2、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之间的对话,感受到种葫芦人的自大,不听劝告。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之间的对话,感受到种葫芦人的自大,不听劝告。 [教学难点]: 了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图片:你认识这种植物吗 (葫芦)2.让我们快来跟它打个招呼吧!(出示“葫芦”的读音,强调轻声lu) 3.它能用来做什么呢?(图片:盛水,做葫芦丝,装饰)4.哇,这么可爱这么多用途的小葫芦你喜欢吗?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他也很喜欢葫芦呢!他一直高喊着:“我要的是葫芦”。5.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二.初读识字1.翻开书,老师范读,同学们边听边指边认生字2.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1)你认识这些词语宝宝吗?同桌互相读一读(2)玩领读游戏:默契同桌在哪里?(同桌两人一起领读)(3)玩巩固游戏:词语蹲蹲大接龙。(男生女生开火车)。(4)玩考察游戏:开双列火车。(5)玩拓展游戏:用大屏幕上的词语造句。3、看来呀词语宝宝难不倒你们,我提高难度,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看看谁还认识。(1)玩考察读音的游戏,看看刚刚学的怎么样:青蛙跳。(2)提升难度:四人小组合作,辨析生字的偏旁结构。(3)再次提升难度:讲解“艹”“忄”的意思,并且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字是这个偏旁的。(4)扩词(5)男女生开火车巩固生字。4.我们不能只会认生字,还要会写呢!我们先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写字的:出示甲骨文“言”,讲解字的演变,说文解字。(1)展示“言”字演变,讲解意思,造字方法。(2)给“言”扩词,老师出示四字成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自言自语 少言寡语 甜言蜜语(3)指导书写:先观察笔顺笔画,位置结构,写字姿势,再范写。(4)讲评学生的字:书写正确,占位正确,干净整齐为三星。三.再读学文1.把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中,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种葫芦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以为是,不听劝,很爱葫芦)2.是啊,他一直期待的小葫芦长什么样子呀?(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3. 我请女生来给我们介绍小葫芦的样子。(女生齐声朗读)4.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出示“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长大了吗?它怎么样啦?男生快来给我们说说——男生齐读(出示第四自然段“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的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6.真可惜啊!怎么会变成这样?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快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出示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请两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找答案。)7.当他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讲解:有几个虫子不可怕。8.讲解感叹句变陈述句。(练习两个句式)(1)妈妈不在家怕什么!(2)地上有只蚂蚁怕什么!9.他又说了什么?同桌互相读一读,演一演。(出示: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三段对话。)10.讲解: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反问句变陈述句,并练习11.再次体会反问句的人物语气,再分角色演一演。四.归纳与拓展1.没错呀,他要的是葫芦,为什么要管叶子上的蚜虫呢?谁能给大家讲讲?(引出叶子,葫芦,藤之间的生长关系以及光合作用。)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启示,有什么话想对种葫芦的人说?3.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老师送给你们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读故事《亡羊补牢》4.这个故事该诉我们什么道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5.如果种葫芦的人能够亡羊补牢,等到第二年种葫芦的时候他又会怎么做呢?6.续说故事。(老师给提示,同学们填空)五.星级作业1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说说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星:你能搜集几个成语来形容一下种葫芦得人吗?3星:我会续写故事[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藤——叶子——葫芦 互相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