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1
2024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
高一思想政治
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据史书记载,禹的儿子启在讨伐有扈氏时,强迫被俘虏的有扈氏氏族成员做放牧的奴隶,称为“牧竖”。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竖立着的债务石碑记录着债务未能还清,土地落入贵族之手,债务人全家都沦为奴隶。这说明( )
A. 战争必然导致奴隶的出现
B.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起始社会
C. 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 债务的出现是奴隶社会产生的根本原因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②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逐渐成为了生产资料的主人
③雇佣工人的“金锁链”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被敲掉
④工人生活待遇提高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不存在剥削关系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经欺侮、侵略过中国。分析原因,毛泽东曾深刻指出:“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它们是( )
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争取民族觉醒,实现社会主义
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④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自从鸦片战争时起,先进的中国人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都以失败告终。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
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④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②→③
5.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下列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
①制定了过渡时期“一化三改”政策
②坚持城市暴动、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
③开启了“第二次结合”
④照搬照抄苏联经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 关于“怎样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三个有利于”等著名论断,把深刻的改革开放之道,浅显易懂地呈现出来。关于改革开放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的福祉
②改革开放要求我们要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③改革开放就是要无条件地打开国门搞建设
④改革开放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7. 2024年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历经7年建成开通。深中通道是继“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之后建成的又一大国工程。这些大国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大国工程的建设成功,离不开广大参与者的辛勤付出。这充分证明( )
①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②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
③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 有一对夫妻开了家小饭馆,取名“小南瓜”,夫妻俩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他们把小南瓜加工成美味食品,远近闻名。随着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们租了更大面积的店铺,聘用了数十名服务人员。后来,为了把“小南瓜”打造成全国性的连锁店,他们又引进了国外投资机构的资金。对“小南瓜”所有制经济形式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 夫妻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时的小饭馆是个体经济
B. 打造成连锁店又引进外资时变成了混合所有制经济
C. 对于这一所有制形式国家不能鼓励、支持和引导
D. 这一所有制经济形式变化是与经济发展规律相违背的
9. 某日化行业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员工通过工会持股15%,其他非公有股份占34%。改制后,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企业管理更加规范、严格、科学、专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如今,虽然该企业的国有资本占比为51%,但整个企业的资本总额是原来的5倍。由此可见( )
①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②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减少国有资本的占比
③深化国企改革,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
④要调动公司员工积极性必须变公有制为私有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0. 2024年我国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从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到施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国民经济循环更加畅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持续激发。这说明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
①要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导作用
②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③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要营造各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1.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我们要不断为中国经济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为此,我们要( )
①追求更高的经济速度
②将自主创新作为我国的中心工作
③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
④着力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以来,新质生产力在神州大地蓬勃发展,不断塑造着发展新优势。前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3%,发明专利授权量为88.9万件;10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 )
①要淘汰传统产业和落后产能
②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③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创新优势
④要大力引进国外关键技术,解决“掐脖子”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指出:民生无小事,一定要把民生的事情办好。各地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共享发展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
③办好了百姓的小事,就可以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比上年同期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8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4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由此可得出结论( )
①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
②我国经济呈现高速度发展
③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④前三季度城镇居民收入低于农村居民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某村民承包责任田20亩,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科学种植,获得8万元收入,并利用农闲时间到某民营企业打工,获得2万元收入,此外通过储蓄存款获得1000元利息收入。该村民的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收入分别是( )
A. 2万、1000元 B. 8万、1000元
C. 10万、1000元 D. 8万、2.1万
16. “水滴筹”是国内首款免费大病社交筹款平台,自2016上线以来,一直由水滴公司全额补贴运营成本,直到今年,水滴筹才收取试运行服务费。截至2022年6月,累计超过4.12亿人通过水滴医疗众筹向超过258万患者捐款,合计约533亿元。“水滴筹”平台( )
①发挥了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②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③满足了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
④推动了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带领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2)从“四个伟大”的角度谈谈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央及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大地方政府化债力度、连续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释放长期流动性;多地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减税降费加力进行,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材料二2024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总结了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工作。指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9万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3%,物价温和上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指标运行平稳。我们有充足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简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内容以及所采取的经济政策。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锚定“三个高地”聚焦高质量发展。在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上持续用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在产业制高点、人才制高点、技术制高点和平台制高点上奋力拼搏,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高水平科研,连续四年实施“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已经在147个项目上实现了突破,正朝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目标迈进。
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端发力,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最大效率配置资源。在“一带一路”和湖南自贸试验区带动下,把创新成果、改革成效和成功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带动改革开放发展。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迈向高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湖南省是如何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的?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相关工作会议多次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要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带来的影响,稳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下图为2017年-2022年6月全国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统计图。
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概括上述图表信息,并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024年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
高一思想政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答案】C
2.
【答案】B
3.
【答案】B
4.
【答案】A
5.
【答案】C
6.
【答案】A
7.
【答案】D
8.
【答案】A
9.
【答案】C
10.
【答案】B
11.
【答案】D
12.
【答案】C
13
【答案】C
14.
【答案】B
15.
【答案】D
16.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尤其要发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决定性作用。
18.
【答案】①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保持物价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②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9.
【答案】①坚决贯彻习近平经济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湖南特色的“三个高地”。
②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努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答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均可以计分)
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也可以)
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
合。
⑤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朝着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目标迈进。(“开放发展理念/战略”也可以)
20.
【答案】2017年-2022年6月我国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但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比例偏低。
①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②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③做到权责清晰,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④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PAGE
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