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1.隋朝大军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击,导致守军首尾难顾,仅用四个月时间就灭亡陈朝,统一了中国。这段文字介绍了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哪一方面的条件( ) A.人民渴望统一 B.陈朝政权腐败C.战略战术得当 D.隋朝政治稳定2. 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C.605年 D.618年3.下列哪一史实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A.隋文帝灭掉陈朝 B.隋朝创立科举制C.隋朝统一度量衡 D.隋朝开通大运河4.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时,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它是( )A.从北周统治者手中夺取政权B.征发大量民工开凿大运河C.指挥大军灭掉陈朝D.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5.“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 )①通济渠 ②永济渠 ③邗沟 ④江南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 D.①④6. 隋唐时期,国家粮仓设在洛阳,江南等地的漕(通过水道运输粮食)粮大量运来,运河上终日“漕船往来,千里不绝”。材料反映了大运河的开通 ( )A.巩固了国家统一B.加强了经济交流C.改变了经济重心D.促进了物种交换7.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科举制逐步确立。下面是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对比表,其中应填入表格中的内容依次是 ( )A.隋朝、孝廉、地方B.汉朝、才学、地方C.唐朝、声望、中央D.隋朝、才学、中央8. 《全球通史》一书指出:“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这一制度”最直接的作用是 ( )A.严重削弱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B.为普通士人做官参政提供了机会C.不利于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D.提高了高门权贵子弟的地位9.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的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且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10. 下表是605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可以得到的有关隋炀帝的结论是 ( )①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 ②好大喜功,发动战争 ③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④隋炀帝的这些举动给百姓带来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 ⑤隋炀帝的这些举动全是为了个人享乐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1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繁荣而短暂 B.实现了统一C.统治者残暴 D.大运河开通12.《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历经西晋末年到南北朝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吗( )A.581年 B.280年 C. 589年 D. 316年13.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 14.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C.科举制 D.行省制15.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营建东都洛阳 ②开凿大运河 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 ⑤三次征辽东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16.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凿运河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凿运河C.①开凿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 ②开凿运河 ③灭亡陈朝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南北统一】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谁完成了材料一中的“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这次统一有什么意义?【制度创新】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2)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度的特点。找出描述科举制度作用的句子。【建筑奇迹】(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身死国灭】材料三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辩——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依据材料三指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综合以上内容探究隋朝有什么特征?18、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隋朝兴亡】材料一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材料二 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1)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 (2)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 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原因有哪些 【人才选拔】材料三 《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 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济繁荣】材料四 项目 隋初 隋盛时 结论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材料五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4)请你完成材料四中的结论部分。材料四、五反映了隋朝社会出现什么景象 (5)材料四、五反映的隋朝社会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感悟】(6)通过上述史实探究,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1-5CBABC 6-10BDBCD 11-16ACACCA17、(1)人物:杨坚(或隋文帝)。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2)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特点:自由报考、不问出身贵贱、公开考试、考试内容广泛、以程文优劣为录取依据等。作用: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3)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特征:繁荣而短暂。18、(1)隋文帝。(2)史实: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原因:隋炀帝统治残暴,徭役和兵役负担沉重。(3)科举制。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人口数量激增;垦田面积增长;粮仓丰实。出现经济繁荣的景象。(5)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创立科举制度,改革吏治等。(6)成由俭,败由奢;制度和政策要合理;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