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晋中市2025年1月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试卷思想政治温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吹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都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的典故,体现了“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的中州华民族传统美德。走完六尺巷只需要一分钟,但其中浸润的哲学智慧却跨越了时空。由此可见,哲学智慧①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来自哲学家对世界的好奇心③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④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p2.作为数智环境中的变革性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桨工具。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哲学社会科学要身临其中、紧密配合,以其独特的功能,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优势和重要作用。这说明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深化和拓展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抽象和总和③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认识和实践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我们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汲取了智慧和力量。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②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③不断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丰富自己④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想政治试题第1页(共8页)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中秋诗会》节目以诗词为媒,通过家庭之间的诗词知识问答、专家解读节日习俗等内容,展现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气概,寄托着中华儿女思念与浪漫的经典诗句,带领观众穿梭古今,唤起文化共鸣。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①诗人通过诗词真实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②诗词的创作离不开诗人的内心主观感悟③诗人的情感需求决定了诗词的创作内容④诗词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有机结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应对、精准施策,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①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底气③立足科学理论,助力经济和社会行稳致远④冲破落后观念的束缚,打破客观条件限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近年来,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新产业新业态依靠创新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和业态模式,其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是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选择,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产业新业态①是新事物,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②是对传统产业和业态模式的彻底否定③具有传统产业和业态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④克服了传统产业和业态积极的、合理的因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秉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信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不折腾、不动摇,不断积小胜为大胜,是“千万工程”行之有效的做法之一。这一做法启示我们①质变比量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②没有量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③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量的飞跃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想政治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