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西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调查生物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毁误的是1纸A.①中的蛋白质高于②③外界环境B.若图中③→②过程受阻,则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C.NaHCO3可与①中的乳酸反应,使①的pH稳定在细胞内液7.35~7.45D,①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被氧化分解,葡萄糖至少穿过了3层磷脂分子2.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mV PSP1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杯70B.PSP1和PSP2由离子浓度改变形成,共同影响轴突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突触后神经元C.PSP1由K*外流或Cr内流形成,PSP2由Na+轴突或Ca2+内流形成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PSP2幅值增大、PSP2幅值减小:3.图甲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图乙是某同学画的激素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相分泌细胞产生分泌物体液传送,靶细胞a+②图甲图乙A.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以是分泌细胞剂:B.图甲中的分泌物一般会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靶细胞C.图乙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其中a是下丘脑,b是垂体,c是甲状腺D.体液调节中分泌物的作用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高二年级生物学试卷第1页(共8页)4.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5.为探究下丘脑对哺乳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某学生以实验动物为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A.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B.若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C.若损毁下丘脑,再注射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D.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6.某些树突状细胞可迁移到抗原所在部位,特异性识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增殖后大部分形成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树突状细胞。为验证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记忆,研究人员用3种不同品系的小鼠(同一品系小鼠具有相同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I组:版腔注射生理盐水甲品系小鼠Ⅱ组:腹腔注射乙品系28天后,去除7天后,检测骨T、B细胞缺陷)小鼠肝细胞骨随,移植丙随中活化的树品系小鼠骨的突状细胞数量Ⅲ组:腹腔注射丙品系②⑧小鼠肝细胞0①注:用于移植的骨简已处理(其中的细胞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只保留抗原结构)A.③中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识别丙品系小鼠的抗原B.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记忆体现在抗原呈递功能增强C.IⅡ组中检测到的活化树突状细胞与I组相近D.IⅡ组和Ⅱ组骨髓中均可检测到记忆树突状细胞7.设置对照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错误的是A,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照组注射等量不含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盐水溶液B.探索扦插枝条生根的NAA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需要用蒸馏水处理作对照组C.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均为实验组D.验证金丝雀藕草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时,设置保留尖端和去除尖端的两组高二年级生物学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