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6 活板 课时作业1.下列对文中虚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一平板按其面”“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草火烧”等句中的“以”都是介词,解释为“用”。B.“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药稍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不用,则以纸帖之”等句中的“则”都是连词,解释为“就”。C.作者多次使用“以”,具体地说明了活板印刷所使用的材料和具体的操作方法。D.作者多次使用“则”,清晰地说明了在活板印刷操作的流程中,各项工序的先后顺序。E.作者写作时,避免过多使用不同的虚词,使全文表达简洁平实,思路清晰流畅。2.下列各选项中词类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火烧令坚(名词作状语,表方式,用火)B.则以纸帖之(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C.再火令药镕(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D.木格贮之(名词作动词,用木格)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活板》的作者是沈括,他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B.本文在介绍活板时,是按照从“制字”到“印刷”,再到“排版”的程序逐层说明的。C.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介绍活版印刷术做了铺垫。D.活板的主要特征是“活”,“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排版是活的。4.选出下列叙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项(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过程主要经历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B.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5.下列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唐人/尚未/盛为之 B.若/印数/十百千本C.每字/有/二十余印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6.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B.则以纸帖之C.若止印三二本 D.木理有疏密小星查找资料,发现从古至今,中国都不乏可爱的科技人才,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有所记录,请你与他一起探究。[甲]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活板》)[乙]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③,六幕④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梵天寺木塔》,有删改)[注]①钱氏:指五代割据江浙的吴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②喻皓: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曾用八年的时间不断更改设计图纸,设计建造出宝塔寺。③弥束:全部紧束。④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7.课内迁移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此易耳 见往事耳B.但逐层布板讫 用讫再火令药鎔C.未布瓦,上轻 尔安敢轻吾射8.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9.小星用文言文翻译策略理解[乙]文,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任务。(1)策略示例:翻译策略 文言句子 策略运用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①__________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常”译为“经常”;“已”译为“已经”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有奇字素无备者 调整语序,并用现代汉语表述为②__________(2)策略迁移:请你运用以上翻译策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10.小星读了这两则短文,写了以下感想,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千百年来,传统工匠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活板》中,印刷工毕昇追求“活”的技艺,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比如,在印刷时他会准备两块板(1)“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填写);刻字印时他会每个字都刻好几个,如果遇到没有的字,也会立即(2)“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填写)。《梵天寺木塔》中,木工喻皓追求“(3)________________”(请用一个字概括)的技艺,用(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填写)的方法解决了令别人束手无策的问题。虽然只是最普通的工匠,但他们的精神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因为他们追求技艺上的(5)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一个四字词语),他们也都是“最可爱的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活板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1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薄如钱唇 钱唇:铜钱的边缘B.有奇字素无备者 奇字:生僻字C.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群从:许多人跟从D.至今宝藏 宝藏:珍藏12.下列各项加粗字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活板 B.则第二板已具C.药稍镕 D.已后典籍皆为板本1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15.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请你结合文中语句来概括。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DA项,“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中的“以”的意思是“用来”,表目的。D项,“各项工序的先后顺序”有误。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D.句意: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故选D。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B.结合文本“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可知,文章是按照从“制字”到“排版”,再到“印刷”的程序来说明的,本项说法不当。故选B。4.答案:D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结合第②段“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可知: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有疏有密,水浸后会变形,容易与药粘在一起。所以,D项说法有误;故选D。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误的判断。B.句意: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若”是状语,“印”是谓语,“数十百千本”是宾语。应停顿为:若/印/数十百千本;故选B。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C.句意:如果只是印刷两三本。“止”同“只”;故选C。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词语意思。A项,语气词,不译/语气词,罢了;B项,都是“完毕”的意思;C项,分量小,与“重”相对/轻视。故选B。8.答案: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停顿。这句话的意思是: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是前提,需要停顿一次;“贻以金钗”是接下来的动作,需要停顿一次;“问塔动之因”是目的。9.答案:(1)①两块板;②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2)匠师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第(1)题,①处,“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主语承前省略,前面说的是“两块板”,故这里应补上“两块板”。②处,“有奇字素无备者”是宾语前置句,应是“素无备有奇字者”,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就是“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第(2)题,这句话完整内容应是“(匠师)乃以瓦布之,而(木塔)动如初”,然后进行翻译即可。10.答案:(1)更互用之;(2)刻之,以草火烧;(3)稳;(4)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5)精益求精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1)(2)(4)空,根据语段中的内容提示在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填写即可。第(3)空,由“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可知喻皓追求“稳”的技艺。第(5)空,甲文中的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升了印刷效率;乙文中的喻皓提出“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使木塔稳固,可知工匠在追求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参考译文][乙]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匠师)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支撑,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对技艺精研熟悉。11.答案:C解析:C.有误,句意: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们得到了。群从,这里指子侄辈。故选C。12.答案:B解析:A.同“版”;B.具,准备好;C.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D.同“以”。故选B。13.答案: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在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据此断句为: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14.答案: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则,就。贮,贮存。句意为:不用时,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15.答案:“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可以活动的;“乃密布字印”,可见排版是灵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可见字印数目是灵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可见做法是活的;“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见印刷是活的;“以手拂之,其印自落”,可见拆法是活的。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结合“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每字为一印,即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由此可见字是可以活动的,从而体现活板“活”的特征;结合“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可知,要印刷时,只要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就可以了,由“密布字印”可见排版是灵活的,从而体现活板“活”的特征;结合“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可知,“每一字皆有数印”,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可见字印数目是灵活的,从而体现活板“活”的特征;从“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可见做法是活的;从“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见印刷是活的;从“以手拂之,其印自落”,可见拆法是活的。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