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三轮冲刺:专题一 地球运动 主题2 昼夜长短(课件65张PPT 学案,共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地理三轮冲刺:专题一 地球运动 主题2 昼夜长短(课件65张PPT 学案,共2份)

资源简介

主题2 昼夜长短
1.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规律
(1)昼夜长短分布——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特别提醒 对称规律: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其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数的夜长相等,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2)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具体如下: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范围——看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2.昼夜长短的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差值,判断纬度高低
昼夜长短差值越大,纬度越高;赤道地区昼夜长短差值等于0。
(2)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①依据: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时对称;夜间,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时对称;上午时长=下午时长;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如下图所示:
②有关计算:日出时间=12时-1/2昼长=0时+1/2夜长;日落时间=12时+1/2昼长=24-1/2夜长;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时-夜长。
(选择题1~14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2024·1月浙江选考)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1~2题。
1.K地位于Q地的(  )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2.K、Q两地相比(  )
A.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
C.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
(2023·海南地理)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下面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右图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3~4题。
3.观测当日(  )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4.甲地位于乙地(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023·北京地理)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5~6题。
5.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①中的洋流(  )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
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
(2022·6月浙江选考)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如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7~8题。
7.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8.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天津地理)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据此完成9~10题。
9.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
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
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
10.推测该山可能是(  )
A.山东泰山 B.海南五指山
C.安徽黄山 D.四川峨眉山
(山东地理)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 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河北地理)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13~14题。
13.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
14.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选择题1~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2024·山东烟台模拟)太阳中心点在地平线下0°~6°时,其间天空微亮,地面微明,被称为“民用曙暮光”。一摄影爱好者某天19:28在成都平原某地(30.5°N,104°E)正好拍摄到民用昏影终时的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拍摄当日,该地的昼长约为(  )
A.11小时12分 B.12小时
C.14小时08分 D.14小时56分
2.当日该地出现“民用晨光始”的时间约是(  )
A.4:08 B.4:32
C.5:36 D.6:40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培植了一座“花钟”(下图)。据图文资料完成3~4题。
3.北京的“午时花”刚盛开时(夏季正午开花),“林奈花钟”上正在开花的是(  )
A.鹅肠菜 B.野蔷薇
C.芍药花 D.半枝莲
4.甜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花卉,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 ℃。如北京引种该花卉,自然状态下,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欣赏到花开的是(  )
A.立春 B.芒种 C.立秋 D.寒露
(2024·皖豫名校联盟模拟)2023年8月17日12:50~19:10(起飞/到达时间均为当地时间),泰国商人吉隆乘坐曼谷—伦敦的航班到伦敦,之后在伦敦、巴黎和伯尔尼进行为期一周的商务之旅。下图示意此次航班的航线。据此完成5~6题。
5.吉隆乘坐的航班起飞时,伦敦时间约是(  )
A.17日21:50 B.17日5:50
C.16日5:50 D.16日21:50
6.吉隆此次商务之旅所经过的城市中,昼长最长(不考虑天气因素)的是(  )
A.伦敦 B.曼谷
C.巴黎 D.伯尔尼
能够看到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就是版图边界与晨线最早相切的地方。对于“在哪里能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这个有趣的问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下图是小组搜集到的“中国最早日出县级行政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抚远、虎林、温岭、台东四个县级行政区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
A.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8.与温岭相比,抚远每天都先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时段是(  )
A.秋分到春分 B.春分到秋分
C.夏至到冬至 D.冬至到夏至
9.对能否最早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天气状况 B.纬度位置
C.经度位置 D.海拔高低
(2024·东北三省三校模拟)在2023年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里,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期间某日19时30分左右,在哈尔滨(45°N,126°E)乘车的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悬在街道尽头的地平线附近。据此完成10~12题。
10.导致“桑拿天”出现的可能原因是(  )
①夏季多雨,空气湿度大 ②地表较湿,地面增温快 ③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④晴天较多,保温作用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三伏天”里包括的节气依次是(  )
A.夏至 小暑 B.大暑 立秋
C.小暑 大暑 D.立秋 处暑
12.当日小明所在地的昼长及街道走向为(  )
A.15小时48分 东北—西南
B.15小时 东南—西北
C.15小时48分 东南—西北
D.15小时 西南—东北
主题2 昼夜长短
真题演练
1.C 2.C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昼夜平分。不同纬度,日出、日落方位角不同,纬度越高,方位角相差越大,南北极圈处,张角最大为180°。杆影方向与日出日落位置相反,但年内杆影形成的张角与实际观测太阳升起的位置张角一致。可以得出,图中K、Q两地甲、乙日杆影朝西南、西北方向。张角越大,纬度越高,Q地位于K地的北面。根据对称原理,K地夏至日和冬至日日出的中间时刻,即为二分日的日出时刻,为6时18分,推知K地经度为115.5°E。同理可以得出,Q地经度约为127°E。所以,K地位于Q地的西南方向,选C。第2题,从图中可以得出,甲、乙两日分别是夏至日、冬至日。甲日(夏至日),K地昼比Q地短,正午太阳高度K地比Q地大,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小,A错误;乙日(冬至日),K地昼比Q地长,正午太阳高度K地比Q地大,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C正确、D错误。除春秋分日外,晨昏线与经线均相交,特别是冬、夏至日,这个夹角更加明显,甲日从赤道到北极圈晨线与经线夹角变大,因此夹角K地比Q地小,B错误。]
3.D 4.A [第3题,读图可知,该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该日是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时太阳均位于甲、乙两地的南方,说明甲、乙两地均位于北半球。正午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则甲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乙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0°,故甲地位于乙地南方。甲地该日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5:40,地方时为6:00,求得甲地经度为125°E;乙地正午时北京时间是12:20,求得乙地经度为115°E,故甲地位于乙地东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东南方向,选A。]
5.B 6.A [第5题,钓鱼岛约位于123°E,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不大。图①为6月8日8:00,钓鱼岛昼长夜短,6:00前就已日出,A错误;图②为7月8日5:00,钓鱼岛昼长夜短,6:00前日出,5:00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B正确;图③为9月4日5:00,接近秋分日,钓鱼岛昼长略长于12小时,应接近6:00日出,5:00距离6:00相差1小时,相差较大,此时还未日出,且钓鱼岛位于台风中心附近,云量大,看不到太阳,C错误;图④为4月8日8:00,钓鱼岛昼长夜短,6:00前就已日出,D错误。第6题,①中的洋流为台湾暖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D错误;洋流扰动海水有利于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渔业资源种类应较多,B错误;该洋流自南向北流,厦门至高雄的轮船是逆洋流航行,航速减慢,C错误。]
7.D 8.C [第7题,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对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光线来自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则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α在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冬至日达到最大值。据图示信息判断,丙为夏至日,甲、戊为冬至日,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符合北半球“昼变短,夜比昼长”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在向南移动”,即秋分日到冬至日,是图中的丁至戊,选D。第8题,图中有三个角度,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代表正午太阳高度,因丙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可以逐个选项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0°N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5°,①错误;②图中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8°,我国最北端纬度位置约为53°N,②错误;③图位于36°N,正午太阳高度是77.5°,③正确;3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83.5°,④错误。故选C。]
9.C 10.D [第9题,由图中时刻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日出,而这两天分别为该地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故设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分别为X和Y,两者关系为X+Y=24小时,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可得出X-Y=2×1小时51分,由此计算出X=13小时51分,Y=10小时9分。故选C。第10题,由上题结论可知,夏至日该地昼长大约为14小时,据此可以计算出该地日出地方时=12-×14小时=5:00,结合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6:06,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大约为104°E,故选D。]
11.A 12.A [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A对,B、C、D错。第12题,已知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可推知温州日出时刻为地方时5:08,则同纬度且同海拔的各地日出地方时都是5:08。如果海拔升高,则日出提前,日落推迟,所以珠峰峰顶日出地方时应该是5:08之前。珠峰顶部地方时5:08对应的120°E地方时为7:20,故珠峰顶部日出的北京时间应在7:20之前,选A。]
13.D 14.D [第13题,从秋分时入住到次年春分,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36.5°N,116°E)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书房窗户朝向正南,冬半年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所以整个白天都有采光,则书房的采光时间随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D正确。第14题,若北京时间6:30日出,可算出当地(116°E)地方时为6:14,接近昼夜均分(二分日),但当地纬度较高且该日为冬至日,A错误;书房接近正方形,北京时间9:30(当地地方时9:14)时,太阳约位于东偏南40°,此时入射光线大致平行于西北—东南向对角线,加上阳光受落地窗东侧0.5米墙体的遮挡,照射不到椅子的位置,B错误;冬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90°-(36.5°+23.5°)=30°,则正午室内阳光进深为,大于2.6米,且北京时间12:30,当地时间为12:14,太阳斜射,阳光进深应该更大,C错误;15:30时,当地时间为15:14,太阳斜射且位于西南方位,书柜位于落地窗的东北方位,阳光正好照射到书柜上,D正确。]
模拟预测
1.B 2.D [第1题,太阳周日运动360°大约需要24小时,即太阳平均每小时移动15°。曙暮光出现在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0°~6°这段时间,太阳运行6°需要的时间为24分钟,19:28(北京时间)在成都平原某地(30.5°N,104°E)正好拍摄到民用昏影终时的照片,表明大约19:04(北京时间)日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4分,所以当地当日于地方时18时日落,昼长约为12小时。故选B。第2题,结合上题,该日于地方时18时日落,则地方时6时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7:04,太阳运行6°需要的时间为24分钟,所以出现“民用晨光始”的时间大约为北京时间6:40。故选D。]
3.B 4.D [第3题,根据图文信息,当北京夏季正午的“午时花”刚盛开时,林奈所在的城市地方时约为5时,依据“林奈花钟”上的显示,可得知此时“林奈花钟”上正在开花的是野蔷薇,B正确。第4题,根据题干可知,甜万寿菊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 ℃。立春为2月4日前后,处于冬季,温度不合适,排除A;芒种为6月6日前后,立秋为8月8日前后,这两个节气我国昼长均大于12小时,排除B、C;寒露为10月8日前后,昼长较短,气温较为合适,故选D。]
5.B 6.A [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曼谷位于东七区,伦敦位于中时区,两地相差7个时区。由材料可知,航班起飞时为东七区8月17日12:50,此时伦敦时间为8月17日5:50,故选B。第6题,由材料可知,此次商务之旅的时间为8月17日~8月24日,此时间段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越往北昼越长,故选A。]
7.C 8.B 9.D [第7题,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日出时间越早,日落时间越晚;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日出时间越晚。因此纬度位置越高,夏至日日出时间和冬至日日出时间差距越大。读图可知,图中抚远、虎林、温岭、台东四地中,日出时间变化最大的是曲线①,其次是曲线②,曲线④日出时间变化最小。图中抚远纬度位置最高,其次是虎林,台东的纬度位置最低。故抚远、虎林、温岭、台东四个县级行政区对应的序号分别是①②③④。C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抚远纬度比温岭高,而且经度位置偏东。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抚远的日出时间比温岭早;从春分至秋分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与温岭相比,抚远的日出时间比温岭早,B正确。第9题,阴雨天气,云层厚,会遮挡太阳,A不符合题意;纬度位置是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第一缕阳光出现的重要因素,B不符合题意;太阳东升西落,经度位置是影响日出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C不符合题意;海拔高低虽然也影响日出时间,但是四地海拔差异较小,对能否最早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影响最小,D符合题意。]
10.A 11.B 12.C [第10题,通过材料信息“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可推导出“三伏天”出现的条件是湿度大、温度高且无降水。夏季多雨,空气湿度大,体现了高湿的天气状况,①正确。地表较湿,地面增温并不快,②错误。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为晴天高温的天气状况,③正确。晴天较多,保温作用并不强,④错。选A。第11题,通过材料给出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结合6月22日前后为夏至、15天一个节气以及24节气顺序的相关知识可知,夏至开始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小暑开始于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大暑开始于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立秋开始于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故选B。第12题,根据材料,该日19时30分(北京时间)左右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在地平线附近,正值日落,此时哈尔滨的地方时为19时54分,昼长=(19时54分-12)×2=15小时48分。此期间为北半球夏季,日落方向为西北,街道走向即为西北—东南。选C。](共65张PPT)
专题一 地球运动
主题2
昼夜长短
精讲点拨
模拟预测
真题演练
内容索引
(1)昼夜长短分布——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1.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的规律
精讲点拨
PART ONE
特别提醒
对称规律: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其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数的夜长相等,如23°26′N的昼长等于23°26′S的夜长。
(2)昼夜长短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具体如下: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北半球相反。
(3)极昼极夜范围——看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2.昼夜长短的应用
(1)根据昼夜长短差值,判断纬度高低
昼夜长短差值越大,纬度越高;赤道地区昼夜长短差值等于0。
(2)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①依据:白天,日出、日落时间关于正午12时对称;夜间,日出、日落时间关于0时对称;上午时长=下午时长;前半夜时长=后半夜时长。如下图所示:
②有关计算:日出时间=12时-1/2昼长=0时+1/2夜长;日落时间=12时+1/2昼长=24-1/2夜长;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4时-夜长。
真题演练
PART TWO
(2024·1月浙江选考)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K地位于Q地的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昼夜平分。不同纬度,日出、日落方位角不同,纬度越高,方位角相差越大,南北极圈处,张角最大为180°。杆影方向与日出日落位置相反,但年内杆影形成的张角与实际观测太阳升起的位置张角一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致。可以得出,图中K、Q两地甲、乙日杆影朝西南、西北方向。张角越大,纬度越高,Q地位于K地的北面。根据对称原理,K地夏至日和冬至日日出的中间时刻,即为二分日的日出时刻,为6时18分,推知K地经度为115.5°E。同理可以得出,Q地经度约为127°E。所以,K地位于Q地的西南方向,选C。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4·1月浙江选考)我国K、Q两地中学生进行日出方位观测,下图为“同学们测得的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年变化图”,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的范围,张角两边分别为甲、乙日的杆影(测量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1~2题。
2.K、Q两地相比
A.甲日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
B.甲日晨线与经线夹角,K地比Q地大
C.乙日白昼的时间,K地比Q地长
D.乙日正午太阳高度角,K地比Q地小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从图中可以得出,甲、乙两日分别是夏至日、冬至日。甲日(夏至日),K地昼比Q地短,正午太阳高度K地比Q地大,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小,A错误;
乙日(冬至日),K地昼比Q地长,正午太阳高度K地比Q地大,日落地方时K地比Q地大,C正确、D错误。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除春秋分日外,晨昏线与经线均相交,特别是冬、夏至日,这个夹角更加明显,甲日从赤道到北极圈晨线与经线夹角变大,因此夹角K地比Q地小,B错误。
11
12
13
14
(2023·海南地理)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下面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下图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3.观测当日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
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读图可知,该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海南地理)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下面左图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下图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3~4题。
4.甲地位于乙地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该日是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时太阳均位于甲、乙两地的南方,说明甲、乙两地均位于北半球。正午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则甲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乙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0°,故甲地位于乙地南方。甲地该日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5:40,地方时为6:00,求得甲地经度为125°E;乙地正午时北京时间是12:20,求得乙地经度为115°E,故甲地位于乙地东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东南方向,选A。
11
12
13
14
(2023·北京地理)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5~6题。
1
2
3
4
5
6
5.最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钓鱼岛约位于123°E,其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不大。图①为6月8日8:00,钓鱼岛昼长夜短,6:00前就已日出,A错误;
图②为7月8日5:00,钓鱼岛昼长夜短,6:00前日出,5:00可能在钓鱼岛见到日出,B正确;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图③为9月4日5:00,接近秋分日,钓鱼岛昼长略长于12小时,应接近6:00日出,5:00距离6:00相差1小时,相差较大,此时还未日出,且钓鱼岛位于台风中心附近,云量大,看不到太阳,C错误;
图④为4月8日8:00,钓鱼岛昼长夜短,6:00前就已日出,D错误。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2023·北京地理)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回答5~6题。
6.①中的洋流
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
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

11
12
13
14
1
2
3
4
5
6
7
8
9
10
①中的洋流为台湾暖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D错误;
洋流扰动海水有利于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渔业资源种类应较多,B错误;
该洋流自南向北流,厦门至高雄的轮船是逆洋流航行,航速减慢,C错误。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2022·6月浙江选考)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如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7~8题。
7.符合“昼变短,夜比昼长”条件的时段是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对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光线来自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则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
的夹角α在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冬至日达到最大值。据图示信息判断,丙为夏至日,甲、戊为冬至日,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符合北半球“昼变短,夜比昼长”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在向南移动”,即秋分日到冬至日,是图中的丁至戊,选D。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2022·6月浙江选考)我国某中学生在学校附近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曲线,如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7~8题。
8.丙日,对应的北极星光线和正午太阳光线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图中有三个角度,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代表正午太阳高度,因丙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可以逐个选项计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0°N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5°,①错误;②图中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58°,我国最北端纬度位置约为53°N,②错误;③图位于36°N,正午太阳高度是77.5°,③正确;3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83.5°,④错误。故选C。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2022·天津地理)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据此完成9~10题。
9.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A.12小时和8小时 B.13小时和11小时
C.14小时和10小时 D.16小时和8小时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由图中时刻可知,该地6月22日(夏至日)6:06日出,12月23日(冬至日)7:57日出,而这两天分别为该地昼长最长和昼长最短的日期,故设最长昼长和最短昼长分别为X和Y,两者关系为X+Y=24小时,由夏至日日出比冬至日早7:57-6:06=1小时51分,可得出X-Y=2×1小时51分,由此计算出X=13小时51分,Y=10小时9分。故选C。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2022·天津地理)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山拍摄日出照片,下图是他在不同时间拍摄的两幅照片。据此完成9~10题。
10.推测该山可能是
A.山东泰山 B.海南五指山
C.安徽黄山 D.四川峨眉山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由上题结论可知,夏至日该地昼长大约为14小时,据此可以计算出
该地日出地方时=12- ×14小时=5:00,结合该地日出时北京时
间(120°E地方时)为6:06,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地经度大约为104°E,故选D。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山东地理)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 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魔鬼营地”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A对,B、C、D错。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山东地理)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 200 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11~12题。
12.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已知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可推知温州日出时刻为地方时5:08,则同纬度且同海拔的各地日出地方时都是5:08。如果海拔升高,则日出提前,日落推迟,所以珠峰峰顶日出地方时应该是5:08之前。珠峰顶部地方时5:08对应
的120°E地方时为7:20,故珠峰顶部日出的北京时间应在7:20之前,选A。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河北地理)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右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13~14题。
13.从入住到次年春分,书房的日采光时间变化趋势是
A.一直增加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少 D.先减后增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从秋分时入住到次年春分,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当地(36.5°N,116°E)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再向北移动,该地昼长先变短再变长,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书房窗户朝向正南,冬半年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所以整个白天都有采光,则书房
的采光时间随着昼长的变化而变化,先减后增,在冬至日达到最小值,D正确。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河北地理)家住某城(36.5°N,116°E)的小明,秋分时节搬进了新楼房,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公园美景尽收眼底。右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13~14题。
14.冬至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A.6:3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9:30沐浴着阳光伏案读书
C.12:3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5:3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若北京时间6:30日出,可算出当地(116°E)地方时为6:14,接近昼夜均分(二分日),但当地纬度较高且该日为冬至日,A错误;
书房接近正方形,北京时间9:30(当地地方时9:14)时,太阳约位于东偏南40°,
此时入射光线大致平行于西北—东南向对角线,加上阳光受落地窗东侧0.5米墙体的遮挡,照射不到椅子的位置,B错误;
11
12
13
14
6
1
2
3
4
5
7
8
9
10
冬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90°-(36.5°+23.5°)=30°,则正午室内阳光
进深为 ,大于2.6米,且北京时间
12:30,当地时间为12:14,太阳斜射,阳光进深应该更大,C错误;
15:30时,当地时间为15:14,太阳斜射且位于西南方位,书柜位于落地窗的东北方位,阳光正好照射到书柜上,D正确。
11
12
13
14
(2024·山东烟台模拟)太阳中心点在地平线下0°~6°时,其间天空微亮,地面微明,被称为“民用曙暮光”。一摄影爱好者某天19:28在成都平原某地(30.5°N,104°E)正好拍摄到民用昏影终时的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模拟预测
PART THREE
1.拍摄当日,该地的昼长约为
A.11小时12分 B.12小时
C.14小时08分 D.14小时5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太阳周日运动360°大约需要24小时,即太阳平均每小时移动15°。曙暮光出现在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0°~6°这段时间,太阳运行6°需要的时间为24分钟,19:28(北京时间)在成都平原某地(30.5°N,104°E)正好拍摄到民用昏影终时的照片,表明大约19:04(北京时间)日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4分,所以当地当日于地方时18时日落,昼长约为12小时。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山东烟台模拟)太阳中心点在地平线下0°~6°时,其间天空微亮,地面微明,被称为“民用曙暮光”。一摄影爱好者某天19:28在成都平原某地(30.5°N,104°E)正好拍摄到民用昏影终时的照片。据此完成1~2题。
2.当日该地出现“民用晨光始”的时间约是
A.4:08 B.4:32
C.5:36 D.6: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结合上题,该日于地方时18时日落,则地方时6时日出,此时北京时间为7:04,太阳运行6°需要的时间为24分钟,所以出现“民用晨光始”的时间大约为北京时间6:40。故选D。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培植了一座“花钟”(下图)。据图文资料完成3~4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北京的“午时花”刚盛开时(夏季正午开花),“林奈花钟”上正在开花的是
A.鹅肠菜 B.野蔷薇
C.芍药花 D.半枝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图文信息,当北京夏季正午的“午时花”刚盛开时,林奈所在的城市地方时约为5时,依据“林奈花钟”上的显示,可得知此时“林奈花钟”上正在开花的是野蔷薇,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根据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在其居住的城市(约59.9°N,17.6°E)培植了一座“花钟”(下图)。据图文资料完成3~4题。
4.甜万寿菊是一种短日照花卉,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 ℃。如北京引种该花卉,自然状态下,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欣赏到花开的是
A.立春 B.芒种
C.立秋 D.寒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题干可知,甜万寿菊花期最为适宜的日照时长是每天低于10.5小时,适宜温度是18~20 ℃。立春为2月4日前后,处于冬季,温度不合适,排除A;
芒种为6月6日前后,立秋为8月8日
前后,这两个节气我国昼长均大于12小时,排除B、C;
寒露为10月8日前后,昼长较短,气温较为合适,故选D。
(2024·皖豫名校联盟模拟)2023年8月17日12:50~19:10(起飞/到达时间均为当地时间),泰国商人吉隆乘坐曼谷—伦敦的航班到伦敦,之后在伦敦、巴黎和伯尔尼进行为期一周的商务之旅。下图示意此次航班的航线。据此完成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吉隆乘坐的航班起飞时,伦敦时间约是
A.17日21:50 B.17日5:50
C.16日5:50 D.16日21: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读图分析可知,曼谷位于东七区,伦敦位于中时区,两地相差7个时区。由材料可知,航班起飞时为东七区8月17日12:50,此时伦敦时间为8月17日5:50,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皖豫名校联盟模拟)2023年8月17日12:50~19:10(起飞/到达时间均为当地时间),泰国商人吉隆乘坐曼谷—伦敦的航班到伦敦,之后在伦敦、巴黎和伯尔尼进行为期一周的商务之旅。下图示意此次航班的航线。据此完成5~6题。
6.吉隆此次商务之旅所经过的城市中,昼长最长(不考虑天气因素)的是
A.伦敦 B.曼谷
C.巴黎 D.伯尔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材料可知,此次商务之旅的时间为8月17日~8月24日,此时间段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越往北昼越长,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图中抚远、虎林、温岭、台东四个县级行政区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A.④③②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2
能够看到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就是版图边界与晨线最早相切的地方。对于“在哪里能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这个有趣的问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下图是小组搜集到的“中国最早日出县级行政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日出时间越早,日落时间越晚;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日出时间越晚。因此纬度位置越高,夏至日日出时间和冬至日日出时间差距越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读图可知,图中抚远、虎林、温岭、台东四地中,日出时间变化最大的是曲线①,其次是曲线②,曲线④日出时间变化最小。图中抚远纬度位置最高,其次是虎林,台东的纬度位置最低。故抚远、虎林、温岭、台东四个县级行政区对应的序号分别是①②③④。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与温岭相比,抚远每天都先看到第一缕阳光的时段是
A.秋分到春分 B.春分到秋分
C.夏至到冬至 D.冬至到夏至

能够看到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就是版图边界与晨线最早相切的地方。对于“在哪里能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这个有趣的问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下图是小组搜集到的“中国最早日出县级行政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读图可知,抚远纬度比温岭高,而且经度位置偏东。春分、秋分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抚远的日出时间比温岭早;从春分至秋分时间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与温岭相比,抚远的日出时间比温岭早,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对能否最早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天气状况 B.纬度位置
C.经度位置 D.海拔高低

能够看到第一缕阳光的地方就是版图边界与晨线最早相切的地方。对于“在哪里能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这个有趣的问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下图是小组搜集到的“中国最早日出县级行政区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阴雨天气,云层厚,会遮挡太阳,A不符合题意;
纬度位置是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第一缕阳光出现的重要因素,B不符合题意;
太阳东升西落,经度位置是影响日出时间的主要因素之一,C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拔高低虽然也影响日出时间,但是四地海拔差异较小,对能否最早看到“中国2023年第一缕阳光”影响最小,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东北三省三校模拟)在2023年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里,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期间某日19时30分左右,在哈尔滨(45°N,126°E)乘车的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悬在街道尽头的地平线附近。据此完成10~12题。
10.导致“桑拿天”出现的可能原因是
①夏季多雨,空气湿度大 ②地表较湿,地面增温快 
③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④晴天较多,保温作用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通过材料信息“高温、高湿的‘桑拿天’”可推导出“三伏天”出现的条件是湿度大、温度高且无降水。夏季多雨,空气湿度大,体现了高湿的天气状况,①正确。地表较湿,地面增温并不快,②错误。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为晴天高温的天气状况,③正确。晴天较多,保温作用并不强,④错。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东北三省三校模拟)在2023年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里,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期间某日19时30分左右,在哈尔滨(45°N,126°E)乘车的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悬在街道尽头的地平线附近。据此完成10~12题。
11.“三伏天”里包括的节气依次是
A.夏至 小暑 B.大暑 立秋
C.小暑 大暑 D.立秋 处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通过材料给出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结合6月22日前后为夏至、15天一个节气以及24节气顺序的相关知识可知,夏至开始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小暑开始于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大暑开始于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立秋开始于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东北三省三校模拟)在2023年7月11日至8月19日为期40天的“三伏天”里,我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期间某日19时30分左右,在哈尔滨(45°N,126°E)乘车的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悬在街道尽头的地平线附近。据此完成10~12题。
12.当日小明所在地的昼长及街道走向为(  )
A.15小时48分 东北—西南 B.15小时 东南—西北
C.15小时48分 东南—西北 D.15小时 西南—东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材料,该日19时30分(北京时间)左右小明从后车窗看到太阳在地平线附近,正值日落,此时哈尔滨的地方时为19时54分,昼长=(19时54分-12)×2=15小时48分。此期间为北半球夏季,日落方向为西北,街道走向即为西北—东南。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