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乐山市市中区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八年级历史 2025.1
本试卷分为第I部分(选择题) 和第II部分 (非选择题) 。第I部分 1 至 24 题,第II部分25 至27 题。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部分 选择题 (48分)
注意事项:
1. 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 “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这里的“大变局”主要是指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主权开始沦丧
C.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主张向西方学习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 下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 开放通商口岸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允许开办工厂 D. 赔款2100万银元
3. 英军中校吴士礼在记述I860年的经历时说: “当我们第一次走进这些园林时,它们使我们想起童话故事中所描写的仙境。而10 月 19 日我们从这里离开,身后留下了一片空旷荒凉的土地,到处都是无法形容的瓦砾。”上文记述的“仙境”毁灭是由于
A.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B. 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C. 英国强租威海卫 D.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4.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对④处说法正确的是
A. 北伐胜利进军后导致
B.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 西征战场的重大胜利
D. 由领导集团的争权导致
八年级历史 第1页(共8页)
5. 1864 年,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国事首领阿古柏占领我国南疆和北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为解决新疆危机,清政府任命某大臣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该大臣是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左宗棠 D. 张之洞
6. 19 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 19世纪90年代以后,清政府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危机加深 B. 洋务运动兴起
C. 《辛丑条约》签订 D. 革命思想传播
7.“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丘逢甲写作这首诗《春愁》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戊戌变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下面资料卡反映的历史事件
A. 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步
B. 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C.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D.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9. 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 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A. 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 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 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 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10.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A. 油画《武昌起义》 B. 国家博物馆馆藏《清帝退位诏书》
C. 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 D. 茅家琦等人所著《孙中山评传》
11. 在中国近代某时期,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他及的社会面远比辛亥革命时更为广泛。据此可知,该运动是
A. 维新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八年级历史 第2页 (共8页)
12. 以下两个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名称 领导人 结果
二次革命 孙中山、黄兴等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护国战争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在绝望中死去
A. 袁世凯破坏了责任内阁制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 D. 工人运动的发展
13. 何长工在《难忘的岁月》中写道: “第二天,北京市学生总罢课,展开了救国的宣传活动。……在长辛店,我们也同样组织了‘救国十人团’,到工厂车间向工人宣传,到车站向旅客宣传,到近郊向农民宣传。工人们都很支持我们的行动,厂里的工程师、技师大多数也同情和支持我们。”这一材料反映了
A. 五四运动的背景 B. 五四运动的经过
C. 五四运动的意义 D. 辛亥革命的进程
14. 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5. 1920年春,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与李大钊等人多次座谈,向他们介绍十月革命,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轮廓”。这反映
A. 新文化运动的逐步兴起 B. 中共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16. 毛泽东说: “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是指
A. 国共合作实现 B. 遵义会议召开
C. 八七会议召开 D. 古田会议召开
17.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 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
B. 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
C. 中共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D. 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8. 以下关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材料,最有力的证据是
A.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八年级历史 第3页 (共8页)
19. 在主题为“中华英雄谱”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中,某小组围绕下列英雄人物查找资料、编写剧本。四位英雄人物共同的时代担当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C. 团结抗日,保卫中华 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0. 1945年8月29日, 《大公报》发表了题为《毛泽东先生来了》的社评,认为“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西安事变 B. 皖南事变 C. 重庆谈判 淮海战役
21. 下图是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一些措施,其中与③有关的是
A. 减租减息土地政策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天朝田亩制度》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22. 毛泽东 1946 年夏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说: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材料中毛泽东认为
A. 战争胜利的关键取决于人心向背 B. 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新式武器
C. 美国的支持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 战术决定战争的胜败
23. 张謇说: “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是根。”他认为救国的根本是
A. 重视教育事业 B. 增强军事实力 C. 发展社会经济 D. 解放人们思想
24、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近代作品,其中①处可填
第一类:①《子夜》 《骆驼祥子》
第二类: 《革命军》 《猛回头》 《警世钟》
第三类: 《虾》 《田横五百士》 《愚公移山》
A.《渔光曲》 B.《狂人日记》 C.《黄河大合唱》 D.《定军山》
八年级历史 第4页(共8页)
第II部分 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
25-27小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5. (16分) 历史学习的材料丰富多样。
材料一 从地图中发现变化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两次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 (2分) 说明这一变化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2分)
材料二 从图片中看到发展
A B
(2)木船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4分)
材料三 在电影中陶冶情操
电影1 名称: 《林则徐》 电影2 名称: 《谭嗣同》 电影3 名称:《血战台儿庄》
八年级历史第5页 (共8页)
(3) 请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电影1,从电影2和电影3 中选择一部电影,写一份电影简介(4分,要求:简要讲述影片中的历史故事及影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例:电影1 名称: 《林则徐》 电影简介:电影讲述了我国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奉旨到广东,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故事,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材料四 在歌曲中振奋精神
①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②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 齐奋斗。…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 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 齐欢唱”! ③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将上述歌曲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填序号。2分) 谈谈你对音乐与历史的关系的认识。 (2分)
26. 2025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某校八年级同学以“我身边的历史:抗战烽火——乐山”为主题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6分)
任务一【勿忘国仇家恨】
材料一:中国守军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材料二:1939年8月 19日上午11时40分,乐山城区空袭警报突然急促长鸣,全城惊惶。几分钟后,36架日机分成3组先呈品字形编队,飞临乐山城区上空变成一字形进行狂轰滥炸,烈火熊熊,黑烟遮天蔽日,房屋倒塌声、伤者哀号声不绝于耳。此次轰炸造成乐山城区 2050 户人家被炸,3500 幢房屋被毁,49 家遭受“灭门之灾”,死亡、重伤5000多人, 10000余人无家可归。
——《日军轰炸乐山备忘录》 (魏奕雄著)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该事件有何意义 (4分)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针对日军侵华惨痛事实,谈谈你的认识。 (2分)
八年级历史 第6页(共8页)
任务二【缅怀乐山英雄】
材料三:— — 摘自《抗日乐山》
乐山籍将军王陵基 A. 乐山籍将军王陵基率领国军第30集团军数万将士(其中大量是乐山籍官兵) ,在江西和湖南一带抗击日军, 先后参加三次长沙会战, 屡败屡战, 不屈不挠。在赣北万家岭阻击战中, 击毙日军师团长本间雅晴中将, 击退敌人正面进攻。
B. 峨眉籍共产党人何克希, 组建江南抗日义勇军, 在延陵伏击日军, 歼敌近百人; 在黄土塘反“扫荡”战斗中, 重挫日军进攻; 奔袭宁沪铁路浒墅关车站, 全歼守敌; 夜袭上海虹桥机场, 炸毁4架敌机; 在太仓县的战斗中, 更是创造了“一日三败日伪军”的奇迹。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人物对应的抗日战场。 (4分)
A. 王陵基 B. 何克希 。
任务三【发现乐山力量】
材料四:乐山人民在遭受日军轰炸后,依然积极支援抗战。1939年至 1942 年间,数万名彝汉民工参与修筑乐西公路,用双手和肩膀开山辟路,筑成了抗战生命通道乐西路,成为连接滇缅公路,输送军事物资的重要通道,为抗战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
迁乐或新建的空军保险伞厂、塘沽永利川厂,川康毛纺厂、上海美亚绸厂、全华公司、嘉阳煤矿、嘉华水泥厂及本地原有的犍乐盐场、嘉乐纸厂等厂矿,为抗战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税收,保障了战时经济的正常运转。
乐山籍文化巨将郭沫若,抛妻别雏,漂洋过海,从日本赶回抗日一线,全力投入民众发动的工作,出任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负责人、《救亡日报》社社长,撰写抗战檄文,发表救亡演讲; 奔赴各大战区,慰问前线将士; 指导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把文化的触角伸到战区,伸到后方,伸到前线,伸到敌后,伸向各个角落。被周恩来誉为“保卫祖国战争中的一支号角”。
———《乐山史志资料》
(4) 根据材料四归纳乐山人民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哪些贡献 (4分,至少2点)
任务四【传承先辈精神】
(5)作为乐山中学生你从这些乐山先辈的英雄事迹中感悟到怎样的精神 (2分)
八年级历史 第7页 (共8页)
27. 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对“知识拓展:侵略者眼中的中国与中国人”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20分):
侵略者眼中的中国与中国人 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 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 遂成停顿不进之象, 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 未能加以理会, 而且数世纪以来, 未有外敌严重压迫,以致养成一种不能战争之民族。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势毫无所知, 只是骄傲自大, …至于官吏人员, 则为腐败之气所充塞, 毫无精神之可言。其在皇室方面, 则又似乎不能再行产生出振作有为之人物。但吾人在此确有一事不应忘去者,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 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脑中。此外更有一事, 亦复不应忘去者, 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 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 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更加以具备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 以及守法易治, …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 ——《瓦德西拳乱笔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P36)
任务一【分析背景】
(1) 笔记是基于什么事件而写 (2分) 作者认为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之一是统治者思想闭塞落后,请你分析这是清朝前期哪一政策造成 (2分)
任务二【归纳材料】
(2) 在瓦德西眼中,中国(人)有许多缺点,也有优点,请根据材料归纳中国(人) 的优点(至少2点,4分)
任务三【实证观点】
(3) “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小乐和小山有不同观点,请你补充一则史实来印证小乐的观点。小山是基于什么原因得出其观点 (4分)
任务四【唯物史观】
(4) 瓦德西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聪明而有魄力之人物”上,历史的发展证实了这一预测,产生了多位“聪明而有魄力”人物,请举出其中一位。 (2分)
瓦德西寄希望于个别人物的观点不符合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拳乱”之后的史实一例,谈谈“人民群众”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八年级历史 第8页 (共8页)
2025.1八年级历史答案
1-5 ABBDC 6-10 ABCCB 11-15 BCBCC 16-20 BDDCC 21-24 BACB
25.(16分)
(1) 位置:从沿海深入到长江流域。(2分)
危害: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即可。2 分)
(2)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或成立)(2分) 渡江战役(2分)
(3)(4分 史实2分,内涵2分)
《血战台儿庄》电影简介:电影再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弘扬了中国军民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谭嗣同》电影简介:以谭嗣同为中心人物,再现了戊戌变法的过程,歌颂了仁人志士慷慨就义、献身民族的崇高精神。
顺序: ②①③ (2分)
关系:音乐反映特定时期的历史;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水平等也影响着音乐 的创作。(一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 分)
26.(16分)
(1)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2分),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2分)。
(2)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破坏了中国的发展和稳定,这些残酷的历史事实提醒着我们要勿忘国耻,珍爱和平。(2分,合理即可)
A.正面战场(2分) B.敌后战场(2分)
(4)交通上:修筑乐西公路,为抗战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
经济上:接收和新建大批工厂,为抗战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税收,保障了战时经济的正常运转。
文化上: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文艺界人士,以文艺为武器,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为全民族抗战贡献出重要力量。(一点2分,共4分)
(5)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2分,一点即可,采意给分)
27.(20分):
(1)八国联军侵华(2分)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分)
(2)优点: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具有自尊自强思想;中国人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无限蓬勃的生气;中国人的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中国人守法易治。(答出以上任意2点即可。4分)
(3)洋务运动(2分) 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
(4) 人物:孙中山 陈独秀 毛泽东(2分,任答其一即可)
认识:史实2分+重要影响2分+人民群众的作用2分 共6分 (建议史实: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其他史实论述合理也可)
例: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英勇斗争是胜利的根本原因。从“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族各界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参战,后方民众节衣缩食,积极支援前线。最终以巨大民族牺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1946年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人民群众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军,积极参战,解放军越来越强大,解放区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军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最终推翻了国民党了的反动统治,建立起新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