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新部编版历史上册期末综合知识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约1800年前,一些蜀汉官员被诸葛亮派到南中(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他们教会了此地人民盖房子、种水稻、缫丝织绸等,改变了这里原始的生产方式。材料表明蜀汉政权( )A.巩固了大一统政权 B.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C.只关注了农业生产 D.积极主动开展海外贸易2.下列示意图揭示出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3.晋于咸和年间取消客籍户,将南迁人口一律编入正式户籍。此后,江南地区逐渐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了“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的状况。材料意在表明( )A.南方地区地广人稀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南方统治者重视江南地区的开发D.江南农业超过北方4.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从北方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后代,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些现象主要说明( )A.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大交融 B.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产生认同C.鲜卑族匈奴族完全融入汉族 D.内迁民族受到西晋的残暴统治5.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 )A.经济的持续发展 B.局部统一的实现C.正统思想的确立 D.外来文化的影响6.以下示意图最能说明《史记》( )A.语言叙述通俗易懂 B.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C.奠定军事理论基础 D.总结关中地区生产经验7.《汉书·西域传》记载,乌孙国曾发生叛乱,引起西域各国惶恐不安,西域都护郑吉调兵平乱,并及时安抚各国,使得各国依然愿意服从汉王朝的统治。这说明西域都护( )A.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B.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C.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D.促进了世界各国和睦相处8.下列材料或史实与论述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或史实 论述A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B 秦蜀郡太守李冰设计建造的都江堰, 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彻底解决了关中平原的水患问题C 淝水之战,前秦以少胜多,东晋战败。 维持了南方稳定,使北方重新陷入混乱D 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反映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9.有学者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的实质是( )A.焚书坑儒 B.尊崇儒术 C.文化专制 D.君权神授10.《史记·平准书》记载当时(文景时期):“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局面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已解决C.西汉文化影响力向外扩散 D.中央财政机构内腐败不堪11.他们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杀死押队的军官,“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起义反抗秦朝残酷的压迫与剥削。这次起义( )A.领导者主要是刘邦和项羽 B.建立政权并取得最终的胜利C.是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 D.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12.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列材料可以准确说明秦朝( )材料 出处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A.政治腐败,矛盾尖锐 B.法律严苛,赋税沉重C.中央集权,创新制度 D.疆域辽阔,人口众多13.百家争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表格中的思想主张都( )诸子 思想主张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墨子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庄子 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A.重点强调要以法治国 B.主张加强中央集权C.关注民生与民心向背 D.提倡无为而治理念14.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各民族之间矛盾已经根除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15.《国语 齐书》中提到:“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已经成为田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 ,试诸壤土”这些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A.周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C.在尊王攘夷中,产生华夏认同 D.农业生产中出现铁农具和牛耕16.《礼记》记载,天子于腊月(农历十二月)农事完毕后,迎猫神而祭之,以祈消灭田鼠,保护庄稼。“迎猫神”反映古人( )A.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 B.重视保护野生动物C.等级制度森严 D.娱乐活动丰富多彩17.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代替。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黄帝、炎帝等大型部落,两大部落又进一步结合成为炎黄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被后世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材料意在说明( )A.远古传说就是真实历史 B.人类进入奴隶社会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趋势 D.民族融合不断发展18.半坡遗址发现有200多个地窖是用来储存粮食和存放生产工具的,其中一个地窖里有高达18厘米的腐朽的粟堆。在半坡遗址,人们还发现了一个拳头大的陶罐,里面储藏了一罐已经碳化的蔬菜种子。据此可知,半坡先民( )A.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处于打制石器时代C.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D.依靠食物采集为生19.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进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是( )A.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B.研究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以发现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C.北京人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会制作石器的古人类D.北京人遗址为我们了解古人类人工取火提供了可靠证据20.绘制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一位同学复习“我国境内古人类”时制作的时间轴,其中③处应该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郧县人二、材料题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又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国鼎立形势图(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 哪个政权?(写字母)材料二 东晋政府对待侨流的政策:建立侨郡县,承认流人为侨人,给予侨民以持白籍、免除税役的权利。到梁代,(姑苏)附近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万绳楠《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2)材料二中“(姑苏)附近……一派田美土肥之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魏书〃任城王传》(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举两例说明“移风易俗”的具体表现。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的因素。22.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优秀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89 年7月1日,法国《堪培拉日报》刊登了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了联名倡议:“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回到 2500 年前,从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材料二 书籍被毁坏,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材料一中“回到 2500 年前”是中国历史的什么时期?孔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2)材料二是郭沫若对哪一历史事件评论?“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与哪一现象有关?(3)根据材料三中董仲舒的建议,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4)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儒家学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但是二者有没有共同之处呢?请说明理由。2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公进行制度革新,立71国,姬姓居53,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鲁国有商朝遗民、伯禽所带周人、原奄国人,相互交流由此增多,有助于民族团结。周公建立了一整套由上到下、由亲到疏,遍及天下的治国体系。——摘编自《周公的制度革新》材料二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指出当时西周革新的“制度”,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作用。(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秦朝创建的“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并归纳该制度在秦朝的具体表现。(3)请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任选两个角度,谈谈汉武帝是如何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24.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探究活动。材料一 传统的中国医药学至今仍有强烈的生命力,其所以能够如此,原因之一是它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方法和内容。在中医药学体系中,以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诊断,这个体系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早期阶段的成就以《黄帝内经》等著作为代表,经历代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份极其宝贵的遗产。——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材料二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据《华阳国志蜀志》材料三(1)材料一中提到了我国中医学方面的哪些具体成就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中医学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原因。(2)材料二中提到了我国古代哪项伟大的工程 结合所学指出它发挥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从材料中任选一位思想家并概括其政治主张。(4)根据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人民能够创造辉煌灿烂文明的原因。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图二 北京人牙齿化石 图三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材料二 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会饲养家畜,也会制造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质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和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作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材料三 相传他是五六千年前的部落联盟首领,曾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部落。后来,两大部落结盟,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1)材料一中的古人类化石和石器发现于哪一地点?它们的发现有什么重要价值?(2)材料二中的两段话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两个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根据材料二,概括他们的农耕生活有哪些共同特点。(3)材料三中的“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相传“他”的发明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途径有哪些?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B B B A D C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C A D A C C A D21.(1)赤壁之战。 C(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人口的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3)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融合,增强了北魏实力。(4)①国家局部统一;②江南地区的开发;③民族融合22.(1)春秋时期 仁(2)焚书坑儒 百家争鸣(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4)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一。23.(1)制度:分封制。作用:促进了交流,有助于民族团结;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建立了一整套治国体系。(2)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表现: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或设立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统领的中央政权机构);郡县制。(3)政治: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经济: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文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军事:北击匈奴。24.(1)成就:望、闻、问、切四诊法;《黄帝内经》。原因: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方法和内容。(2)工程:都江堰。作用: 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3)示例一:老子:“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示例二: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提出“为政以德”。示例三: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示例四: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示例五: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原因:中国古代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等。25.(1)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价值:这些古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或答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2)流域:第一则材料代表了长江流域,第二则材料代表了黄河流域。相同点: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农耕业(或会种植农作物);居住在房子里,过定居生活;饲养家畜:学会制作陶器。(3)尊称: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发明: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弓箭、指南车,会炼铜等。(答其中两点即可)(4)途径:考古发现;传说与神话。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