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全卷共有两道大题,满分100分,总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是 ( )
A.云南元谋人遗址B.陕西蓝田人遗址C.湖北郧县人遗址 D.陕西半坡人遗址
2.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实物采集活动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使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的栽培水稻有多项均发现于我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个范围的是 ( )
A.水稻 B.粟 C.小麦 D.黍
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丝”;古人的诗句中亦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些反映出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态是 ( )
A.农耕文明 B.海洋文明 C.工业文明 D.游牧文明
4.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所描述的是春秋初期的政治格局,其具体表现是 (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思想解放,百家争鸣
C.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D.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图示人物思想主张的是 ( )
A.仁者爱人 B.民贵君轻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6.《诗经小雅·北山》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yǎn大田》中又有如下记载“有渰(云彩)萋萋,兴雨(降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出现从《诗经小雅·北山》到《诗经小雅·大田》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分封制的确立 B.生产工具的发展C.县制的确立 D.国家走向统一
7.《全球通史》中记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这“印记”不包括 ( )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统一货币
8.读图学史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右图所示事件发生
于 (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9. “汉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这两股势力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下列选项中从材料没有体现的信息是 ( )
A.诸侯王势力强大 B.地方豪强势力膨胀
C.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10. “东汉中后期……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材料所描述的政治局面是 (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八王之乱出现
C.王莽谋权篡位 D.州牧割据混战
11.习近平主席于 2013年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霍去病北击匈奴 B.张骞通西域
C.班超经营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2.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教……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与材料相关的人物是 ( )
A.曹操 B.华佗 C.张仲景 D.司马迁
13. “时东南风急,(黄)盖以十舰最著前……(曹)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黄)盖降……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三国志》”材料所记录的战役是 (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汉中之战 D.夷陵之战
14.《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B.曲辕犁的推广
C.《农政全书》推广先进技术 D.社会比较安定
15.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
A.《兰亭集序》 B.《张猛龙碑》 C.《颜氏家庙碑》 D.《九成宫醴泉铭》
16.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三幅历史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
A.文字演化、源远流长 B.青铜技艺、成熟精湛
C.中原文化、薪火相传 D.书法篆刻、辉煌灿烂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二、非选择题(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
17.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的重要依据之一,某学校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12分)
活动一【探寻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什么。(2分)
活动二【探寻我国一万年文化史】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遗物在我国各省各地都有发现,约有一万余处。
(2)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取活动二中的三幅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
活动三【探寻我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 陶寺都城遗址 二里头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 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古城北面一个 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及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礼器。 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遗址中有一个围墙环绕的宫城。 城内有两处高等级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城内还出土小件青铜器和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壶。 二里头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距今约 4100年左右,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群。 在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
(3)说出活动三中三处遗址的考古发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处遗址的发现有什么意义。(4分)
(4)综上所述,请你为这次历史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2分)
18.习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提到:“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二字的演变历程
中 國→中国→中国
材料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越人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材料三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图片材料所展示的文字叫什么;文字材料中第一个“中国”字体是什么朝代被确定的。(4分)
(2)材料二中节选的两首诗歌在体裁和内容上分别属于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请写出他们的名称。(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人物的突出贡献。(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谈谈你的感想。(2分)
1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在《沁园春·雪》提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皇汉武都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在文治武功上都展现出了个人的雄才大略。他用巧妙的方式实现了权力集中,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
——徐卫民《秦汉历史文化研究》
材料三 (秦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其手段是刑法的制裁;(汉武)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一个失败,一个成功了。
——改编自《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皇”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实现权力集中的方法“巧妙”在哪些方面。(4分)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秦皇汉武”在统一思想上的举措分别是什么。(4分)
(4)“秦皇汉武”在治国的策略虽不同,但殊途同归。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的共同作用。(2分)
20.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从未断绝。阅读表格,回答以下问题。(12分)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节选)
距今约6000—4000年 传说中的炎黄尧舜禹时期
距今约5300—4300年 良渚古城遗址;早期国家出现
距今约4300—4000年 陶寺古城遗址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春秋时期开始
公元前 475年 战国时期开始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中国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 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60年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184年 黄巾起义爆发
220年 魏国建立,东汉灭亡
230 年 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
280年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317 年 东晋建立
420年 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439 年 北魏统一北方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89 年 隋灭南陈,统一全国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域”和“夷州”分别指代今天祖国的哪个地方。(4分)
(2)根据表格内容,选取两个或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6页(共6页)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1-5:DCAAB 6-10:BCBDA 11-16:BCBDAA
解析: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体现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有(云彩)萋萋,兴雨(降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中可看出除了公田之外,私田也得到了开垦。材料主要呈现了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经济的发展。故选B
非选择题。
(1)北京人(2分)
我国是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农作物的国家之一;河姆渡人已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已懂得建造房屋;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原始文化已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中国人制陶技术历史悠久··(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结论,任答2点即可得4分)
共同点: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都发现了墓葬;都发现了礼器等。(任答1个得2分,或材料中可以发现的共同点亦可)
意义:距今约5000-4000年左右,我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出现了早期国家;或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证据。(任答1点得2分)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1)钟鼎文(金文)(2分) 秦朝(2分)
《楚辞》、《诗经》(4分,错字不给分)
蔡伦改进造纸术(2分)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与其子合著《缀术》、创制《大明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任答一个得2分)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守护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言之有理即可)
(1)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任答2点得2分,或回答“巩固统一的措施”2点亦可)
政治、经济、思想、军事(任答2点即可,回答具体措施覆盖两个方面也得4分)
秦皇:焚书坑儒(2分) 汉武:尊崇儒术(2分)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任答1点得2分)
(1)西域:新疆(2分) 夷州:台湾(2分)
本题为开放性大题,答案不唯一(附评分参考标准,此标准非绝对,仅供参考)
评分参考标准:
卷面(1分):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观点(1-2分):主题明确,重点突出,价值导向正确
论述(4-5分):史论结合,一般选择两件或以上史实(背景+事件+影响),思维灵活,逻辑清晰,
结论(1-2分):呼应观点,升华观点(不建议照抄观点),可谈感谢、启示、认识等,爱党爱国是主旋律
例:观点: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论述: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在争霸的过程中促进了局部的统一和民族交融;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最终秦国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军阀混战,国家进入一个长时间的分裂时期;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加强了大陆同台湾地区的连续;西晋于280年灭掉吴国,短暂的实现了全国的统一;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推行改革,提高北魏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最终隋朝与589年完成对全国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一个长时期的分裂局面。
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国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