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2学情分析“空气”这是一既熟悉又抽象的东西,它与我们儿童的生活息息相关,大概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它了。然而,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所以儿童常常忽略它的存在。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呢?这种物体有什么性质?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等,学生对这些问题仍充满着好奇。空气的存在,需要学生用相关的证据来证实,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所以学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才可能在此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活动。在本课,让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这将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戌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性的理解。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教学过程】一、我们知道的空气1、师谈话: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科学课,我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一个谜语,这个谜语可是有难度的,大写要仔细想想,然后告诉我这是什么东西,你是根据哪些词语猜出来的(出示幻灯片):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空气)学生猜,很容易猜出谜底。学生一并说出:怎么猜出是空气的?(学生说明理由,主要是“宝贵”“到处有”“离不了”……)师:空气在哪?(学生回答,引出空气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课题)2、同学们说了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大家对它都有一些了解吧?(是)。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还在哪里感受到了空气。)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教师运用投影整理归纳。(预设:学生对于空气是什么样的一般能说出来,而对空气支持呼吸,空气支持燃烧,可能想不出来,可进行引导或直接告诉学生,关于空气的成分,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极可能不知道,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空气里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梳理,为以下的将要开始的有关空气的探究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情况。二、空气的存在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谁能利用桌上的工具抓住一些空气,学生说自己的方法,可以边说边演示,(预设:袋子兜住空气,用注射器吸进空气,用空杯子装满空气)2、师:同学们都说里面有空气,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空气确实存在?桌上的工具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先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的办法,如果没有想到可以参照课本75页76页的方法,选择一种进行实验。刚才这几个同学都想好了自己的方法,其他同学也都想好自己的方法了吧?(是)先请大家分组讨论选择方法进行实验,然后一名同学做另一个同学认真观察,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设想学生可能想到的实验有以下几种,教师可适当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点拨。①用手挤压感受鼓起来的袋子。②用鼓起来的袋子向水里挤看到气泡。③在鼓起来的袋子上压重物不会被压瘪。④用吸了空气的注射器向水里挤压⑤堵住注射器出口,用力挤压⑥……实验名称:证明空气的存在实验日期 记录人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说明了什么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生:汇报师:刚才这几个同学所说的方法确实证明了袋子里、注射器里有空气存在,它们就是我们身边的空气,我们仅凭眼睛看能看到它吗?(不能)那是不是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它就不存在呢?(不是)对,虽然我们看不见空气但是它是真实地存在的,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可见:有些东西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它并不是不存在。这样的东西你还知道什么?(细菌、病菌……),我们的手上就有成千上万的细菌所以要求我们饭前便后要洗手,【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卫生知识教育】【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其次,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与实验能力;再者,提供一些课本以外的实验材料给学生,开放性的实验,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三、比较空气和水1、师:之前,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水是什么样的物质,还记得吗?(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我们已经认识的水一样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然后把它们填写到维恩图中。)2、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板书。3、探究空气比水轻师:师出示学生桌上准备好的一杯水:同学们看,这里面有什么?(水)对,再拿起空杯子这里面有什么?可能学生会说空的,什么也没有,不,我说它里面有东西,可能会有学生反应过来:里面有空气,追问:你怎么知道里面有空气?(因为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同样的一杯水一杯空气,哪个轻?哪个重?(学生猜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水重空气轻?(用手掂)那同学们就亲自试一下,看看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的猜想一样。这点是水和空气的相同之处还是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板书)4、空气的流动①师:同学可真本领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出了空气比水轻,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不清楚: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说不出来老师引领:师:(点燃一支蜡烛),用手扇动力火焰,让学生仔细观察火焰与烟是怎么动的,火焰是怎么动的,它为什么会动,空气的流动形成了什么?风。空气和水都会流动,这点要写在哪?(相同点处,板书)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让周围的同学感受到风?风是捉摸不定的,你想把留住吗,(想)那就用我们的画笔给风留个影吧。②学生动手画一画风。③找1-2名学生汇报。【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将所学的新知构建到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并不断地进行扩充、完善。根据课堂生成,教师可灵活调整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四、总结与延伸1、随着我们给风的留影,今天的课也到尾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同学再来看看我们的大气泡图,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再去探究,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课余时间继续研究祝同学们在课后的研究中能对空气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能与其它同学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不过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哦。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再见。【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的经验进行对比,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进行一个很好的总结,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对已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