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能力培养:(1)通过体验性探究活动感受空气对人的重 要性。(2)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形成珍爱生命和保护空气环境的情感。2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这一名词并不陌生,对空气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没有真正地深入探究过,因此对空气这一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应用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因为学生虽然对探究未知世界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较少参与探究活动,实验的规范性不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正确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全面了解空气。3重点难点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进而白空气对生命的意义。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离不开的空气提问引入:1.说说还有哪些动物也会冬眠?提出问题:这些动物在冬眠时还会呼吸吗?所有活着的动物都需要什么呢?2.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它对我们很重要,每时每刻都需要。3、大屏幕出示两张图片,内容是登海拔较高的山和潜水的人带着氧气瓶。 为什么人们在登山或者潜水的时候要带着那么沉重的氧气瓶?21cnjy.com(.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师:人们在登山或者潜水的时候要带着那么沉重的氧气瓶是因为人们的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瓶是在缺氧的条件下,帮助人们来利用氧气来呼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内容:离不开的空气(板书)21·cn·jy·com4.展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呼吸的?播放视频。5、活动:人与空气 师: 同学们,下面我们进行几个小测试。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测试一下自己1分钟呼吸的次数。 学生测试教师计时 师:现在请同学们连续做十五次蹲下、起立,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可以互相推拉。 学生进行连续做十五次蹲下、起立,活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测一下1分钟内你的呼吸次数。 师:同学们你发现在两次测试中你的呼吸次数有什么不同? 生:活动后所测试的呼吸次数比没进行活动时候的次数要多。 师:我们进行了连续做十五次蹲下、起立后呼吸的次数比没进行时要多,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我们运动需要空气。 生:说明我们活动需要空气。 生:说明我们运动后需要的空气比没运动时要多。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人们运动后需要的空气比没运动时要多现在请同学们憋气10秒钟,在憋气的过程中如果觉得难受就不要勉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有点难受。 生:有点头晕。 生:没什么感觉。 生:不舒服。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我们离不开空气。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人离不开空气。请同们小组讨论:我们的教室或者家里,为什么要经常打开窗户通风?如果不通风,会怎么样?www.21-cn-jy.com 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小结: 师:人呼吸时,吸入空气主要是氧气作用,呼出二氧化碳气体,若人多不通风,室内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空气的质量下降,对人体的健康非常不利。所以,室内必须经常换气。21教育网6.展示空气污染图片。7.想一想:不干净的空气会给人带来什么危害?学生举例说明。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周围空气的清新?2·1·c·n·j·y8.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教师总结。人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其它动物的生活是也需要空气,所以:人和动物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板书)9.布置作业:了解空气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通过实验操作来获得答案,下节课分享。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