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十五)一、选择题1.(2024八上·永定期末)20世纪初以后,我国的文学艺术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作曲家和画家。下列作者与作品不相匹配的是A.曹禺—《雷雨》 B.赵树理—《骆驼祥子》C.鲁迅—《阿Q正传》 D.徐悲鸿—《田横五百士》2.(2024八上·西城期中)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或口号,都曾使国人为之振奋。下列口号或主张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3.(2024八上·廉江期末)民国时期的《百美图》中的女性不再像传统那样居于室内,而是出现在街道、茶室等公共场合中。《礼拜六》上的仕女封面的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礼变成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A.女性文化水平普遍高于男性 B.女性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导者C.自然松弛是中国女性的特质 D.女性个性得到一定程度解放4.(2024八上·期末)如果用力学结构图来展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即下图所示,F1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F2 是其发展的阻力。其中 F2 的阻力主要来自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等的剥削和压迫,那么你认为F1 的动力可能来自哪些内容( )①《资政新篇》提出,要改革内政,学习西方的经济、文化②在列强的刺激下,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③政府对民间设厂政策的放宽,以及颁布的鼓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④官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⑤共产党在根地据不断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A.①④⑤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⑤5.(2023八上·广信期末)“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2024八上·永定期末)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由此可见,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 )A.都是洋务派的代表B.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C.都是地方主要官员D.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7.(2024八上·盘龙期末)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各国强烈反对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的费用8.(2024八上·青山期末)在近代的上海,中山装和旗袍随处可见,但传统的长袍马褂仍然受欢迎;人们穿梭在传统中餐饭馆酒楼、咖啡馆、西餐厅之中;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可以看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点是( )A.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C.西方生活,已成主流 D.外国侵略,崇洋媚外9.《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候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大众传媒的普及 B.男女实现了平等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封建思想的根除10.1899年,几个北京的熟人见面聊天,陈某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某说:“我在京师大学堂念书。”张某说:“我照了相,等会给你们看看。”王某说:“我刚刚看了电影《定军山》。”他们的说辞与事实不符的是( )A.陈某 B.李某 C.张某 D.王某11.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厂家 资本 工人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人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人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12.阅读右图漫画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源于( )A.人民群众不支持 B.封建制度C.西方先进的技术 D.小农经济13.(2023八上·天河期末)下图《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资金少并且技术差 B.地区布局很不合理C.以轻工业部门为主 D.深受三座大山压迫14.(2023八上·衡南期末)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农轻商15.(2023八上·嵩明期末)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他是( )A.张謇 B.陈天华 C.邹容 D.章炳麟二、材料分析题16.(2024八上·东莞期中)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化学指南》 《化学阐原》 《全体通考》 《坤象究原》 《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 《中西合历》 《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 《公法便览》 《公法会通》 《新加坡刑律》 《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 《万国公报》 《各国史略》 《英文举隅》——摘自《同文馆题名录》材料二: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之知识,《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不是赵树理的,作者和作品不相匹配,故选项B符合题意;A. 曹禺—《雷雨》 ,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作者和作品相匹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C. 鲁迅—《阿Q正传》 ,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作者和作品相匹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D.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的代表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作者和作品相匹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没有什么技巧。2.【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张謇兴办实业3.【答案】D【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民国时期的《百美图》中的女性不再像传统那样居于室内,而是出现在街道、茶室等公共场合中。《礼拜六》上的仕女封面的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礼变成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可知,题干体现民国时期女性有意识的解放自己的个性,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都是辛亥革命后社会进步与女性主体意识的结果,体现了女性个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D符合题意;材料体现女性个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不能说明女性文化水平普遍高于男性,排除A;材料体现中国近代女性个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但无法说明女性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导者,排除B;材料说明女性个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女性具有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的特点,不能得出自然松弛是中国女性的特质的结论,排除C 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4.【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办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警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在列强的刺激下,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办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政府对民间设厂政策的放宽,以及颁布的鼓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 B 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要改革内政,学习西方的经济、文化,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付诸实践,①不符合题意,"官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不合题意,共产党在根据不断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⑤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④⑤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5.【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和所学知识可知,对两个时间段“1903~1908年”和“1912~1921年”的新公司注册数量进行了比较,同时特别强调了1914年和1915年两个时间点10万元以上资本的商业公司数量的增加。可以看出1911年的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工业起到了刺激作用,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政治和思想上的影响,排除BD项;社会习俗的变化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6.【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张謇兴办实业【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和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参与洋务运动,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重工业企业,张謇则在甲午战后主张“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轻工业企业,因此两人的共同点是都为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故选项D符合题意;A. 都是洋务派的代表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也是地方主要官员,但张謇都不是,不符合题意;B. 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而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官员,并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不符合题意;C. 都是地方主要官员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而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官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7.【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科举制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国家的需要,如洋务运动期间开始创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后,清政府创办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等都说明科举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才会出现,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的现象,B项正确;没有史实能说明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或者科举考试遭到西方列强的反对,再或者清政府已经无力支付考试费用,排除ACD项。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新式教育发展的知识点,应把握新式教育发展的有关内容。8.【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9.【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许多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改变旧的生活习俗的法令。因此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A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10.【答案】D【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1899年"这一信息。公车上书发生于1895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照相技术于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电影《定军山》在1905年拍摄完成。所以王某在说谎,排除ABC,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11.【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表明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这主要得益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进入了“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排除ABD,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2.【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我们可知,小农经济和封建制度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西方先进技术和国人爱国热情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力,排除C项和D项。再结合漫画,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嫁接到东方中国这棵大树上的幼苗,仅仅小农经济不能够给幼苗提供充足的养料,而封建制度使这棵大树几乎完全腐朽,随时会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幼苗夭折,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自封建制度,排除ACD,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13.【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4.【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清政府对民族工业仍然采取限制政策,因此张謇发起仕途投身实业,这既体现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也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抗,A项正确;工商皆本论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业与农业同等重要的观点,提高工商业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重义轻利,儒家的伦理思想。 意指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15.【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解析】【分析】据题干“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被誉为状元实业家”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状元实业家张謇,A项正确;陈天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他一生救亡图存,宣传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宣传家,所著《猛回头》、《警世钟》成为宣传革命的号角,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B项;邹容,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投身民主革命,是与秋瑾齐名的著名革命演说家,著有《革命军》一书,旗帜鲜明、通俗易懂地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C项;章炳麟,又名章太炎,近代民主革命家,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等,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以张謇兴办实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答案】(1)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课程丰富(领域广):注重实用性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2)变化: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背景:列强入侵使民族危机加深,促使中国人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开始向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开展,促使新思想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眼界;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冲击了传统观念。(3)认识: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教科书对于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书目可知,京师同文馆翻译了化学、天文、法律、历史等书箱,说明此时中国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课程设置比较丰富、具有实用性等特点;时代需求:根据所学可知,1898年处于戊戌变法期间,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想要变法图强的时代需求;(2)变化:根据材料二“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已经对亚洲和世界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了大部分亚洲国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不再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背景:根据材料“190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到1905年,西方列强的侵略已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先进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走上救亡图存的探索近代化道路;(3)认识:根据材料一书目可知,京师同文馆翻译了化学、天文、法律、历史等书籍,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法律制度等体现了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根据材料二《最新地理教科书》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而是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民众思想启蒙;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科书,对当时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每个时期都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色;故答案为:(1) 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课程丰富(领域广):注重实用性(2) 变化: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背景:列强入侵使民族危机加深,促使中国人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开始向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开展,促使新思想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眼界;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冲击了传统观念。(3) 认识: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教科书对于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时代特征的理解识记回答;(2)本题的第一问,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时代特征的理解识记回答;(3)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1)特点:根据材料一书目可知,京师同文馆翻译了化学、天文、法律、历史等书箱,说明此时中国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课程设置比较丰富、具有实用性等特点。时代需求:根据所学可知,1898年处于戊戌变法期间,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想要变法图强的时代需求。(2)变化:根据材料二“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已经对亚洲和世界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了大部分亚洲国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不再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背景:根据材料“190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到1905年,西方列强的侵略已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先进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走上救亡图存的探索近代化道路。(3)认识:根据材料一书目可知,京师同文馆翻译了化学、天文、法律、历史等书籍,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法律制度等体现了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根据材料二《最新地理教科书》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而是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民众思想启蒙;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科书,对当时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每个时期都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色。1 / 1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十五)一、选择题1.(2024八上·永定期末)20世纪初以后,我国的文学艺术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家、作曲家和画家。下列作者与作品不相匹配的是A.曹禺—《雷雨》 B.赵树理—《骆驼祥子》C.鲁迅—《阿Q正传》 D.徐悲鸿—《田横五百士》【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之知识,《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不是赵树理的,作者和作品不相匹配,故选项B符合题意;A. 曹禺—《雷雨》 ,曹禺的代表作《雷雨》,作者和作品相匹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C. 鲁迅—《阿Q正传》 ,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作者和作品相匹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D. 徐悲鸿—《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的代表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作者和作品相匹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没有什么技巧。2.(2024八上·西城期中)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或口号,都曾使国人为之振奋。下列口号或主张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答案】B【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张謇兴办实业3.(2024八上·廉江期末)民国时期的《百美图》中的女性不再像传统那样居于室内,而是出现在街道、茶室等公共场合中。《礼拜六》上的仕女封面的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礼变成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A.女性文化水平普遍高于男性 B.女性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导者C.自然松弛是中国女性的特质 D.女性个性得到一定程度解放【答案】D【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民国时期的《百美图》中的女性不再像传统那样居于室内,而是出现在街道、茶室等公共场合中。《礼拜六》上的仕女封面的形象由卑微刻板,拘泥守礼变成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可知,题干体现民国时期女性有意识的解放自己的个性,女性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都是辛亥革命后社会进步与女性主体意识的结果,体现了女性个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D符合题意;材料体现女性个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不能说明女性文化水平普遍高于男性,排除A;材料体现中国近代女性个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但无法说明女性成为国家发展的主导者,排除B;材料说明女性个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女性具有了自然活泼、自信松弛的特点,不能得出自然松弛是中国女性的特质的结论,排除C 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4.(2024八上·期末)如果用力学结构图来展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即下图所示,F1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F2 是其发展的阻力。其中 F2 的阻力主要来自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等的剥削和压迫,那么你认为F1 的动力可能来自哪些内容( )①《资政新篇》提出,要改革内政,学习西方的经济、文化②在列强的刺激下,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③政府对民间设厂政策的放宽,以及颁布的鼓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④官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⑤共产党在根地据不断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A.①④⑤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⑤【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办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警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在列强的刺激下,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办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政府对民间设厂政策的放宽,以及颁布的鼓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 B 项正确;《资政新篇》提出,要改革内政,学习西方的经济、文化,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付诸实践,①不符合题意,"官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不合题意,共产党在根据不断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⑤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④⑤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5.(2023八上·广信期末)“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C.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和所学知识可知,对两个时间段“1903~1908年”和“1912~1921年”的新公司注册数量进行了比较,同时特别强调了1914年和1915年两个时间点10万元以上资本的商业公司数量的增加。可以看出1911年的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工业起到了刺激作用,说明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政治和思想上的影响,排除BD项;社会习俗的变化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6.(2024八上·永定期末)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由此可见,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 )A.都是洋务派的代表B.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C.都是地方主要官员D.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张謇兴办实业【解析】【分析】依据题干“‘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和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参与洋务运动,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重工业企业,张謇则在甲午战后主张“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轻工业企业,因此两人的共同点是都为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故选项D符合题意;A. 都是洋务派的代表 ,张之洞是晚清洋务派的代表,也是地方主要官员,但张謇都不是,不符合题意;B. 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而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官员,并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不符合题意;C. 都是地方主要官员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而张之洞是近代洋务派官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7.(2024八上·盘龙期末)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各国强烈反对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的费用【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以来,科举制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国家的需要,如洋务运动期间开始创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后,清政府创办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等都说明科举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才会出现,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的现象,B项正确;没有史实能说明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或者科举考试遭到西方列强的反对,再或者清政府已经无力支付考试费用,排除ACD项。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新式教育发展的知识点,应把握新式教育发展的有关内容。8.(2024八上·青山期末)在近代的上海,中山装和旗袍随处可见,但传统的长袍马褂仍然受欢迎;人们穿梭在传统中餐饭馆酒楼、咖啡馆、西餐厅之中;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可以看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点是( )A.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C.西方生活,已成主流 D.外国侵略,崇洋媚外【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9.《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候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大众传媒的普及 B.男女实现了平等C.西方思想的影响 D.封建思想的根除【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许多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改变旧的生活习俗的法令。因此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受西方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AB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10.1899年,几个北京的熟人见面聊天,陈某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某说:“我在京师大学堂念书。”张某说:“我照了相,等会给你们看看。”王某说:“我刚刚看了电影《定军山》。”他们的说辞与事实不符的是( )A.陈某 B.李某 C.张某 D.王某【答案】D【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解析】【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1899年"这一信息。公车上书发生于1895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照相技术于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电影《定军山》在1905年拍摄完成。所以王某在说谎,排除ABC,选项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11.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厂家 资本 工人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人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人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题干给出的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表明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这主要得益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迅速发展的良机,进入了“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排除ABD,选项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2.阅读右图漫画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源于( )A.人民群众不支持 B.封建制度C.西方先进的技术 D.小农经济【答案】B【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我们可知,小农经济和封建制度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西方先进技术和国人爱国热情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力,排除C项和D项。再结合漫画,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嫁接到东方中国这棵大树上的幼苗,仅仅小农经济不能够给幼苗提供充足的养料,而封建制度使这棵大树几乎完全腐朽,随时会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幼苗夭折,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自封建制度,排除ACD,选项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13.(2023八上·天河期末)下图《民国初年中国轻重工业比例统计表》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资金少并且技术差 B.地区布局很不合理C.以轻工业部门为主 D.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答案】C【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4.(2023八上·衡南期末)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农轻商【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清政府对民族工业仍然采取限制政策,因此张謇发起仕途投身实业,这既体现其“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也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抗,A项正确;工商皆本论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业与农业同等重要的观点,提高工商业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重义轻利,儒家的伦理思想。 意指重视道义,而轻视利益,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必然为经济形态所决定,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15.(2023八上·嵩明期末)甲午战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他把挣来的钱用于兴办文化和公益事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他是( )A.张謇 B.陈天华 C.邹容 D.章炳麟【答案】A【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兴办实业【解析】【分析】据题干“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被誉为状元实业家”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状元实业家张謇,A项正确;陈天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他一生救亡图存,宣传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宣传家,所著《猛回头》、《警世钟》成为宣传革命的号角,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B项;邹容,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投身民主革命,是与秋瑾齐名的著名革命演说家,著有《革命军》一书,旗帜鲜明、通俗易懂地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C项;章炳麟,又名章太炎,近代民主革命家,与蔡元培等合作发起光复会、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等,与“实业救国”思想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 本题以张謇兴办实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材料分析题16.(2024八上·东莞期中)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化学指南》 《化学阐原》 《全体通考》 《坤象究原》 《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 《中西合历》 《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 《公法便览》 《公法会通》 《新加坡刑律》 《中国古世公法论略》 《富国策》 《万国公报》 《各国史略》 《英文举隅》——摘自《同文馆题名录》材料二: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答案】(1)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课程丰富(领域广):注重实用性时代需求:学习西方,变法图强。(2)变化: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背景:列强入侵使民族危机加深,促使中国人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开始向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开展,促使新思想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眼界;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冲击了传统观念。(3)认识: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教科书对于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解析】【分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书目可知,京师同文馆翻译了化学、天文、法律、历史等书箱,说明此时中国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课程设置比较丰富、具有实用性等特点;时代需求:根据所学可知,1898年处于戊戌变法期间,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想要变法图强的时代需求;(2)变化:根据材料二“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已经对亚洲和世界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了大部分亚洲国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不再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背景:根据材料“190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到1905年,西方列强的侵略已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先进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走上救亡图存的探索近代化道路;(3)认识:根据材料一书目可知,京师同文馆翻译了化学、天文、法律、历史等书籍,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法律制度等体现了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根据材料二《最新地理教科书》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而是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民众思想启蒙;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科书,对当时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每个时期都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色;故答案为:(1) 特点:以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课程丰富(领域广):注重实用性(2) 变化: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背景:列强入侵使民族危机加深,促使中国人进行救亡图存的探索,开始向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开展,促使新思想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眼界;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冲击了传统观念。(3) 认识: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教科书对于促进民众思想启蒙有重要作用;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对这些句子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时代特征的理解识记回答;(2)本题的第一问,考察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时代特征的理解识记回答;(3)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1)特点:根据材料一书目可知,京师同文馆翻译了化学、天文、法律、历史等书箱,说明此时中国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制度以及历史文化为主、课程设置比较丰富、具有实用性等特点。时代需求:根据所学可知,1898年处于戊戌变法期间,反映了中国学习西方,想要变法图强的时代需求。(2)变化:根据材料二“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已经对亚洲和世界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了大部分亚洲国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不再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中国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背景:根据材料“190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到1905年,西方列强的侵略已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先进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走上救亡图存的探索近代化道路。(3)认识:根据材料一书目可知,京师同文馆翻译了化学、天文、法律、历史等书籍,来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法律制度等体现了教科书是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媒介;根据材料二《最新地理教科书》不再认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而是和日本、暹罗、波斯诸国一样是亚细亚洲的一部分,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民众思想启蒙;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科书,对当时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每个时期都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色。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十五)(学生版).docx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十五)(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