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十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十三)

资源简介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十三)
一、选择题
1.(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战漫画运动,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和支援,上海救亡漫画宣传队还得到了儿童救亡协会“小弟弟小妹妹们每日在烈日下募集得来”的捐款。这反映了当时
A.漫画抗战比军事抗战更重要 B.漫画技艺已经得到全面普及
C.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热情高涨 D.侵略者在中国实行文化控制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937年11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的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的战役的意义在于(____)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局部阶段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答案】D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11月”“上海一隅之抵抗”并结合所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1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B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淞沪会战以及意义。
3.(2024八上·期末)(2022·广东中考)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这场营救 (  )
A.配合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B.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封锁
C.打击了国民政府投降政策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据“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可知,这场营救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项D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日军对根据地封锁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B;
选项C说法错误,国民政府没有实现投降政策,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史实。
4.(2024八上·宁明期末)一次战役中, 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这次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答案】A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A项正确;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B项;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排除C项;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5.(2024八上·阳新期末)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答案】C
【知识点】百团大战
6.(2024八上·永定期末)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的日军最多,付出的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A.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的日军最多,付出的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作用”可知,中国的抗体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抗日战争没有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不符合题意;
C. 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 ,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不符合题意;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题干中没有涉及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2024八上·湘西期末)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厂窑惨案 B.济南惨案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国家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可知,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屠杀民众超过30万以上,为祭奠这些逝去的民众,国家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C项正确;
选项A发生于1943年5月9日,排除;
选项B发生于1928年5月3日,排除;
选项D发生于1894年11月21日,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024八上·余江期末)下图战役交战区域主要集中在(  )
A.南吕 B.信阳 C.合肥 D.武汉
【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9. 如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共两党合作 D.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国民党一大、北伐、西安事变、抗战胜利”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国共两党合作共赢。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北伐战争则是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7月发动的一场统一战争,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觉醒,国共两党也由分裂走向合作抗日,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居面,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故C符合题意;
北伐胜利进军、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的革命历程表述不全面,故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国民党一大、北伐、西安事变、抗战胜利”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体现国共两党合作共赢。
10.(2024八上·铜官期末)彭德怀在自传中写道:“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威海卫之战 C.百团大战 D.黄海大战
【答案】C
【知识点】百团大战
11.(2024八上·于洪期末)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A.全民族抗战 B.局部抗战 C.分散抗战 D.自发抗战
【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2.(2024八上·期末)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
【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七七事变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3.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
①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②都是彭德怀直接指挥的
③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
④山西都是主要战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它们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平型关大捷不是彭德怀指挥的,因而①②不正确,可排除选项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便可做出正确判断。
14.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盟军的援助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解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日军改变侵华方针
【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使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5.(2023八上·惠来期末)如图漫画《搁浅》(依原图改绘)创作于1941年,该漫画表达的是
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
D.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英勇抗争必将取得抗战胜利
【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起“卢沟桥”,老人浑浊的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向侵华日军冲杀而去。
  材料二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向全国公开发表了共产党于7月15日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材料三 2019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突出了和平主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具有世界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教科书”,将向世人和所有来者表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1)材料一出自《我在卢沟桥保家卫国的日子》,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材料一中“一名士兵失踪”是事实吗 为什么 请写出第二十九军牺牲的将士中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材料二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4)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答案】(1)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不是事实。因为当中日双方仍在交涉之时,日军却突然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可见,士兵失踪只是日本发动事变的借口。佟麟阁和赵登禹。体现了坚决抵抗侵略、誓死保卫国家的爱国精神。
(3)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军队与日军作战,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4)提醒国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知识点】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1)卢沟桥事变导致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全国人民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的战争。
(2))材料中的“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不是事实。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那只是一个借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第二十九军的将士中牺牲的代表人物是佟麟阁、赵登禹等。体现了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敢于献身的精神。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国民党军纷纷开赴抗日前线,从正面抗击日军。
(4)结合所学,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可以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警示未来等。
故答案为:
(1)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不是。因为当中日双方仍在交涉之时,日军却突然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可见,士兵失踪只是日本发动事变的借口。佟麟阁和赵登禹。体现了坚决抵抗侵略、誓死保卫国土的爱国主义精神。
(3)①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军队与日军作战,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4)提醒国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1 / 1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十三)
一、选择题
1.(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第五片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战漫画运动,得到各地群众的欢迎和支援,上海救亡漫画宣传队还得到了儿童救亡协会“小弟弟小妹妹们每日在烈日下募集得来”的捐款。这反映了当时
A.漫画抗战比军事抗战更重要 B.漫画技艺已经得到全面普及
C.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热情高涨 D.侵略者在中国实行文化控制
2.1937年11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的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此报道所描述的战役的意义在于(____)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局部阶段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3.(2024八上·期末)(2022·广东中考)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这场营救 (  )
A.配合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B.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封锁
C.打击了国民政府投降政策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2024八上·宁明期末)一次战役中, 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这次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5.(2024八上·阳新期末)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6.(2024八上·永定期末)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的日军最多,付出的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A.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7.(2024八上·湘西期末)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厂窑惨案 B.济南惨案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8.(2024八上·余江期末)下图战役交战区域主要集中在(  )
A.南吕 B.信阳 C.合肥 D.武汉
9. 如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国共两党合作 D.国民党的革命历程
10.(2024八上·铜官期末)彭德怀在自传中写道:“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威海卫之战 C.百团大战 D.黄海大战
11.(2024八上·于洪期末)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列四幅图片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的特点是
A.全民族抗战 B.局部抗战 C.分散抗战 D.自发抗战
12.(2024八上·期末)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战争的开始
13.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
①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②都是彭德怀直接指挥的
③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
④山西都是主要战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盟军的援助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瓦解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日军改变侵华方针
15.(2023八上·惠来期末)如图漫画《搁浅》(依原图改绘)创作于1941年,该漫画表达的是
A.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淞沪会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支持中国抗战
D.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英勇抗争必将取得抗战胜利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起“卢沟桥”,老人浑浊的眼中立刻闪烁着泪花,深邃的目光将我们带入他记忆中的1937年7月7日。那天夜里……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宛平城内搜查,并鸣枪示威。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入城。日军即于当夜炮击宛平城……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抡起大刀向侵华日军冲杀而去。
  材料二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向全国公开发表了共产党于7月15日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材料三 2019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突出了和平主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具有世界意义和重大影响的“历史教科书”,将向世人和所有来者表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1)材料一出自《我在卢沟桥保家卫国的日子》,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材料一中“一名士兵失踪”是事实吗 为什么 请写出第二十九军牺牲的将士中的两位代表人物。他们的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3)材料二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4)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答案】D
【知识点】淞沪会战
【解析】【分析】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11月”“上海一隅之抵抗”并结合所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13日,又发动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B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淞沪会战以及意义。
3.【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据“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可知,这场营救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项D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日军对根据地封锁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B;
选项C说法错误,国民政府没有实现投降政策,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相关史实。
4.【答案】A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A项正确;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B项;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排除C项;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5.【答案】C
【知识点】百团大战
6.【答案】B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的日军最多,付出的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了决定作用”可知,中国的抗体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抗日战争没有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不符合题意;
C. 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 ,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得到海外华侨的支持,不符合题意;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题干中没有涉及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7.【答案】C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国家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可知,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屠杀民众超过30万以上,为祭奠这些逝去的民众,国家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C项正确;
选项A发生于1943年5月9日,排除;
选项B发生于1928年5月3日,排除;
选项D发生于1894年11月21日,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9.【答案】C
【知识点】北伐战争;国民大革命;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国民党一大、北伐、西安事变、抗战胜利”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国共两党合作共赢。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北伐战争则是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7月发动的一场统一战争,基本上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加快侵华步伐,民族危机严重,民族意识觉醒,国共两党也由分裂走向合作抗日,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居面,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故C符合题意;
北伐胜利进军、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的革命历程表述不全面,故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国民党一大、北伐、西安事变、抗战胜利”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体现国共两党合作共赢。
10.【答案】C
【知识点】百团大战
11.【答案】A
【知识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2.【答案】B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七七事变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分别是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它们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平型关大捷不是彭德怀指挥的,因而①②不正确,可排除选项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结合课本基础知识便可做出正确判断。
14.【答案】C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豫湘桂会战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由于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使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豫湘桂战役的大溃退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退的主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5.【答案】D
【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6.【答案】(1)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不是事实。因为当中日双方仍在交涉之时,日军却突然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可见,士兵失踪只是日本发动事变的借口。佟麟阁和赵登禹。体现了坚决抵抗侵略、誓死保卫国家的爱国精神。
(3)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军队与日军作战,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4)提醒国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知识点】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1)卢沟桥事变导致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全国人民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的战争。
(2))材料中的“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不是事实。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军扬言一名士兵失踪”那只是一个借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第二十九军的将士中牺牲的代表人物是佟麟阁、赵登禹等。体现了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敢于献身的精神。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国民党军纷纷开赴抗日前线,从正面抗击日军。
(4)结合所学,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可以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警示未来等。
故答案为:
(1)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不是。因为当中日双方仍在交涉之时,日军却突然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可见,士兵失踪只是日本发动事变的借口。佟麟阁和赵登禹。体现了坚决抵抗侵略、誓死保卫国土的爱国主义精神。
(3)①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国共两党军队与日军作战,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4)提醒国民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