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共36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共36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构成、引起)
联系
发展
矛盾
根本内容
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
基本观点
(总特征)
根本观点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思考: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矛盾,这里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剪之:
你死我亡,一绳系两命
统一:
两者命运统一于一条绳
不剪:
冤家路窄,利益有冲突
对立:
两者之间随时都可能相斗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1:
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老师
注意2:准确理解:“事物内部”
(1)“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2) “事物内部”还强调构成矛盾的双方必须处于“同一体”中,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能构成矛盾。
(3)“事物内部”并非指只有事物内部才有矛盾,事物之间也存在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
注意3: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生活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人为制造,具有主观性)
哲学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具有客观性)
逻辑矛盾:“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 对立和统一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例如: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
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
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矛盾的基本属性: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老子
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赫拉克利特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篇》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为学》
失败是成功之母
阅读与思考: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孙武说:“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议题:(1)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荣辱、强弱、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议题:(1)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荣辱、强弱、祸福、治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学生交流并回答)
(1)《老子》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如大小、高下、前后、生死、难易、进退、长短、强弱刚柔、贵贱、善恶、荣辱、吉凶、雌雄等。《老子》中的许多论述揭示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揭示了矛盾双方相反相成的道理。善恶、有无、难易、长短等之所以相互依存,就在于它们都以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荣、强、福中包含着辱、弱、祸,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例如,孙武提到的亡地、死地本来都是不利条件,如果指挥得当反而可以取得胜利。因此,转化是需要条件的,不会凭空出现。这些都说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对立的。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区分:哲学上的“斗争性”和生活中的“斗争”不一样。
哲学上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抽象的、共性;
生活中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具体的、个性。
哲学所讲的“斗争性”
注意: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相关链接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叫矛盾了(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一性 相互依赖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 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斗争性 相互排斥 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 你是你,我是我。(你不是我,我不是你。)
口诀法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
合作探究
材料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译文: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思考1:上面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 君子之间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君子能做到在差异中求得统一;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和心不和,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
思考2:上面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说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材料三:生活中毫无联系的人往往不会出现矛盾,而与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思考3:上面的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说明: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材料四:“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 ——马克思
思考4:事物为什么会发展?
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判断: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
(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联系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同一性 斗争性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表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关系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同一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同一性斗争性之间的联系: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5.源泉和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阅读与思考: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朋友问他:“光究竞是什么 是波还是微粒 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后,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 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 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议题:(1)爱因斯坦对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议题:(1)爱因斯坦对光的看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1)17世纪末期,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光的本质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惠更斯为代表,认为光的本质是一种机械波,由发光体引起,和声波一样依靠媒质来传播;另一种观点以牛顿为代表,认为光的本质是由发光体发出的弹性微粒所组成。两种观点各持已见,互不相让。“光不是波,就是微粒”意思是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二者没有任何联系。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了光量子学说,把两种观点统一起来,认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意思是说,一个事物内部总有两个方面,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爱因斯坦对光的看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这里的“矛盾”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总 结:
(2)相互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强调斗争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强调同一性)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②特点不同: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方法论】
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②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趋利避害)
原理
易混易错点
1.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3.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矛盾双方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正确
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两个方面形式多样,不能将两个方面等同于优点和缺点。
1.漫画《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告诉我们
A.时时有矛盾
B.处处有矛盾
C.矛盾具有同一性
D.矛盾具有斗争性
C
2.《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2022.01 浙江选考 30)20世纪90年代,某县遭到百年不遇的台风侵袭,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许多传统作物无法继续种植。在充分调研后,该县把海水养殖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经过多年努力,海水养殖业占据了该县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亮点。这表明
①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②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4.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义与利相对立→斗争性
垃圾能转化为资源→同一性
高尚与卑鄙相对立
→斗争性
通过抗战赢得和平→同一性
C
5.“抖音5分钟,人间已一天。”用户在刷抖音的过程中,在得到自我表现欲望和视觉满足后,容易对其产生依赖,甚至可能沉迷其中。然而,抖音以其独特的媒介表现力,激活了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展现出强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这启示我们( )
①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 ④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6.王毅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指出,真正的“和”是承认和尊重“不同”,中美之间的差异和不同不应成为阻挡双方交流的鸿沟,而应成为相互借鉴、彼此促进的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是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中美双方把握机遇,促使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D
(2023浙江高考题)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5分)
(1)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我国盐碱地集中区,盐碱地是“沉睡”的耕地资源,是潜在的可耕地,在遵循水盐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可以转化为可耕地;
可耕地是现实的耕地资源,但当水盐条件发生变化时,诸如发生不合理的灌溉时,在水盐运动规律的作用下,可耕地也会盐碱化,从现实的耕地资源变成潜在的耕地资源。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我国文物众多,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国文物遭受破坏或不合理利用的事件时有发生。辽宁绥中一段野长城在修缮中被抹为“平板路”,杭州博物馆文物厅内录制娱乐真人秀节目,“国保”南京朝天宫被借给房企做活动……这些行为或现象无不让我们震惊甚至愤怒。
我国加大对文物的维修和保护工作。沈阳故宫大政殿本世纪首次维修,山东启动“三孔”古建维修等100项文保工程,内蒙古首次大规模保护修复古代壁画,山西95处600岁以上“国保”古建筑整体修缮完毕,北京修缮历史名园16项文物古建,甘肃麦积山石窟开始修复6个病害严重洞窟,河北修复辽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真容木偶像”,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文物的开发利用与维修保护的关系。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文物的开发利用与维修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文物的开发利用与维修保护具有斗争性,开发利用侧重发挥文物的经济价值,而维修保护侧重发挥文物的文化价值。
③文物的开发利用与维修保护又具有同一性,在文物的开发利用中要加强对文物的维修保护,对文物进行维修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待文物,要在开发利用中维修保护,在维修保护中开发利用,自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该原理经常应用于:
用 对立统一原理/矛盾的基本属性 的知识 分析/说明 A和B的关系;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同一性
(2)一方面, A与B存在对立性/斗争性,……
另一方面, A与B也具有统一性/同一性,……(侧重于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侧重于联系)
(3)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又要……,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或把……有机结合或兼顾……)
体现对立统一原理的关键词语:
既要....又要...,尽管....但是......,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劣,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批判继承,继承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
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了中俄关系发展。
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2分—大原理)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2分—小原理1)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1分—情境代入)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2分—情境展开分析:危害)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2分—小原理2)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1分—情境代入),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2分—情境展开分析:好处)
可见:
矛盾的基本属性强调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内涵
对立统一的关系则强调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双方都强调矛盾双方对于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作用。
材料: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促使人们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机器人与人的对立统一,必将推动机器人和人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