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作业(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作业(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

资源简介

8.1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作业
“辽阔草原美丽山冈群群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烂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 )
A.高寒 B.暖湿 C.干旱 D.冷湿
2.推测①、②、③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3.导致①、②、③自然景观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分布 D.地形
某同学上网查阅了有关西北地区的一些信息:①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②西北地区地域广阔,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均土地面积约3.8公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5倍。据此读西北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主要地形类型是( )
A.高原、盆地 B.平原、山地 C.山地、高原 D.山地、丘陵
5.西北地区人均土地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难度较高,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势起伏大 B.劳动力不足 C.科技力量薄弱 D.水资源缺乏
李白诗《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图是某地区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6.李白诗《关山月》中描写的地区,其自然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 )
A.高寒 B.冷湿 C.干旱 D.湿热
7.图反映了该地区自东向西的植被、牲畜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逐渐减少 B.海拔逐渐升高
C.热量逐渐减少 D.人类活动逐渐减少
“辽阔草原美丽山岗青青牛羊,白云悠悠彩虹灿灿挂在蓝天上”一首《草原牧歌》唱出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根据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情况推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地区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关于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地区均属于我国的内流区域
B.该区域有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C.自东向西沿途能欣赏到“小桥流水”的美景
D.可观赏沙漠景观,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
10.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③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④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河西走廊简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河西走廊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 )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跨流域调水 D.高山冰雪融水
12.河西走廊最适宜发展的清洁能源是( )
A.核能 B.水能 C.风能 D.地热能
2020年央视春晚,王琪的一首《可可托海等牧羊人》唱得荡气回肠、动人心弦。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南麓的阿勒泰地区,那里壮美的自然景观吸引无数游客,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可可托海所在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4.根据歌词“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过戈壁……毡房外又有驼铃声声响起,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推测这里( )
A.距海较近降水丰沛 B.毡房适应游牧生活
C.河流数量多流量大 D.农业属于旱作农业
15.读西北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图中数字代号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①准噶尔盆地;②________;③________。
(2)②地近年来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将该资源通过管道输往上海等地的是_______工程。
(3)图中从A—B—C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呈现出_______—荒漠草原—______的变化。
(4)本地区农业以________为主,当地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的种植业,称为________农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C正确;高寒是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A错误;西北地区降水少,没有暖湿、冷湿的特点,BD错误。综上,AB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西北地区沿①②③方向,距海越来越近,降水越来越多,植被依次是荒漠、荒漠草原、草原,B正确。综上,ACD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图中③②①自然景观的差异,是因为越向西走,越深处内陆,水汽难以到达内陆,导致降水量逐渐减少。因此海陆分布是导致景观差异的原因,与纬度位置、人类活动、地形无关,C正确。综上,AB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西北地区以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为主,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A正确;丘陵、平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排除BCD;故选A。
5.答案:D
解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制约农业发展,D正确;地势起伏相对较小,排除A;劳动力、科技为社会经济因素,排除BC;故选D。
6.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最符合李白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意境的是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主要位于非季风区。故选C。
7.答案:A
解析:图反映了该地区自东向西的植被、牲畜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逐渐变得稀疏,A正确。跟海拔、热量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8.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①和④两地区的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区,植被以草原为主,最适合畜牧业的发展,①④正确;②和③两地区降水量小于50毫米,以荒漠为主,不适宜发展畜牧业,②③错误;故选C。
9.答案:D
解析:西北地区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为外流河,排除A;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位于青藏地区,排除B;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小桥流水是南方地区的景观,排除C;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可观赏沙漠景观,寻找“古丝绸之路”的足迹,D正确;故选D。
10.答案:C
解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①④正确;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的景观,②错误;海拔不是导致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③错误;故选C。
11.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河西走廊主要位于西副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此季节是河西走廊河流的汛期阶段,D正确,A、B错误;跨流域调水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不是西北地区内流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C错误。故选D。
12.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该区域靠近冬季风源地,位于祁连山东北侧,地形平坦,风力大,由于地形影响导致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强盛,风能资源丰富,C正确;核能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当地水能不丰富,我国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排除ABD,故选C。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南麓”,阿尔泰山南麓为准噶尔盆地,据此可推知,可可托海所在的地形区是准噶尔盆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答案:B
解析:骆驼生活在沙漠中,被称为“沙漠之舟”,歌词中有“戈壁”、“驼铃”,可推测该地区距海较远,降水较少,河流数量少、流量小,A和C错误;毡房是游牧民族的传统民居之一,歌词中有“毡房”,可推知该地以游牧为主,而毡房正是为了适应游牧生活,B正确,D错误。故选B。
15.答案:(1)干旱 塔里木盆地 内蒙古高原
(2)西气东输
(3)草原 荒漠
(4)畜牧业 灌溉
解析:(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本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有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图中①是准噶尔盆地,②是塔里木盆地,③是内蒙古高原。
(2)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是我国新兴的重要能源基地。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潜力巨大,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源地。西气东输工程以轮南镇为起点,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向东,途径十个省级行政区域送到上海、杭州等东部城市,同时也为沿途各城市提供稳定的天然气。
(3)读图分析,图中从A—B—C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逐渐减小,降水也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呈现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4)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本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耕地依靠灌溉,当地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的种植业,称为灌溉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