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课时作业(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课时作业(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

资源简介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课时作业
《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的实施,以更好地保护三江源头。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是指( )
A.珠江、长江、雅鲁藏布江 B.黄河、长江、塔里木河
C.珠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2.与图中漫画主题最贴切的是( )
A.开发中华水塔,润泽华夏大地 B.保护三江平原,造福炎黄子孙
C.赶走水獭,保护水塔 D.保护三江之源,同享碧水蓝天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国家公园将长江、黄河源头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完整纳入,使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保护。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区成为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的自然原因是( )
A.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均匀 B.季风气候显著,水热充足
C.森林植被茂盛,涵养水源 D.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
4.三江源建立国家公园的意义是( )
A.有利于水资源开发利用 B.为了增加当地人民就业机会
C.为发展畜牧业专门化做准备 D.有利于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
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读“三江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今后,该地区应( )
A.增加农田面积 B.加强生态建设 C.大力开发水能 D.扩大牧场规模
6.三江源地区( )
A.傣族儿女载歌载舞 B.绿草如茵,人口稠密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图1为青藏铁路部分线路分布图,图2为青藏铁路三江源段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三江源地区成为“野生动物天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缺少天敌 B.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C.高原湿地,人迹罕至 D.地形平坦,草原辽阔
8.青藏铁路在三江源段多采用“以桥代路”的建设方式,主要目的是( )
①为野生动物保留通道
②保护大面积沼泽湿地
③大力开发当地的资源
④克服多年冻土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江源地区是全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对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具有重要意义。读“三江源地区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一江清水向东流”是由于我国地势( )
A.南高北低 B.西高东低 C.东高西低 D.中间高四周低
10.三江源地区设立国家公园的主要意义是( )
A.促进旅游,增加收入 B.发展生产,带动经济
C.保护生态,涵养水源 D.捕猎动物,改善生活
11.近年三江源地区冰川萎缩,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加剧 B.草地沙化严重 C.野生动物锐减 D.全球气候变暖
2023年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3周年。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加强冰川雪山、湖泊湿地等源头生态系统保护,雪豹、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稳定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河流中发源于三江源地区的是( )
①黄河
②长江
③雅鲁藏布江
④澜沧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下列做法不利于三江源生态系统保护的有( )
①过度采伐
②载畜量过大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人类活动排放污染水源和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是( )
①退耕还草,涵养水源
②防治污染,提高水质
③生态移民,保护植被
④开垦草地,多种粮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4.59度,东经98.3度。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黄河的源头位于____地区。
(2)玛多县发生的地震和____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相关。赴地震灾区进行救援的人员,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是____(答一点即可)。
(3)玛多地震发生在三江源地区,位于____省,下面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说法,描述正确的是____
A.被誉为“中华水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是长江、黄河、珠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
C.地广人稀,不存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D.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故选D。
2.答案:D
解析: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人类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针对以上原因,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保护三江之源,同享碧水蓝天,D正确。开发中华水塔,赶走水獭,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等,AC错误。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B错误。故选D。
3.答案:D
解析: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该地区成为多条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D正确,A错误;属于高原高山气候,B错误;该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少,C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由于人们过度放牧、过度采挖以及偷猎等行为,使得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剧、野生动物锐减,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休牧育草、全面禁猎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恶化的趋势。三江源建立国家公园有利于防止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D正确,ABC不是主要原因。故选D。
5.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区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今后该地区应加强生态建设,B正确;增加农田面积、大力开发水能和扩大牧场规模都会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态建设,AC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雪山连绵,冰川广布,C正确;三江源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A错误;三江源地区人口稀疏,B错误;山高谷深,一山有四季形容的是横断山区,D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海拔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是“野生动物的天堂”,C正确。故选C。
8.答案:B
解析:三江源地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较多,“以桥代路”能为野生动物保留通道,同时能保护大面积沼泽湿地,有利于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①②正确;“以桥代路”与开发当地资源关系不大,③错误;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冻土广布,“以桥代路”可以减少冻土对交通线的影响,④正确。故选B。
9.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势对河流流向起决定作用,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导致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一江清水向东流”是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促进旅游,增加收入不是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A错误;发展生产,带动经济都会破坏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是三江源地区设立国家公园的目的,B错误;三江源地区水源充足,是世界上的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将三江源地区设立为国家公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C正确;捕猎动物,改善生活,不利于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也不是三江源地区设立国家公园的目的,D错误。故选C。
11.答案:D
解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三江源地区冰川融化较快,冰川面积萎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答案:C
解析:雅鲁藏布江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的杰马央宗冰川。故选C。
13.答案:C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故选C。
14.答案:A
解析:开垦草地、多种粮食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不利于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湿地。故选A。
15.答案:(1)三江源
(2)亚欧;缺氧、高寒、低气压;
(3)青海;D;
解析:(1)黄河的源头位于三江源地区,除黄河外,三江源还包括长江和澜沧江,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2)玛多县发生的地震和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相关;赴地震灾区进行救援的人员,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有高寒缺氧、低气压、昼夜温差大等。
(3)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该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A错误。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故B错误。三江源地区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脆弱,部分地区出现湿地退化等环境问题,故C错误。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故D正确。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