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课时作业(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课时作业(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

资源简介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课时作业
1.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条件优越,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
B.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濒临东海和南海
C.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点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图为长江经济带及长江沿江城市群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长江中游城市群涵盖的省级行政区有( )
A.鄂、蜀、湘 B.鄂、湘、赣 C.渝、湘、黔 D.鄂、皖、赣
3.在沿江经济带中,长江中游城市群突出优势表现在( )
A.地理位置优越,航运承东启西 B.以京广、京沪等铁路连南接北
C.经济实力最强,对外贸易发达 D.地势落差最大,水能资源丰富
4.环鄱阳湖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重点开发区域,在发展格局上,该城市适宜( )
A.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B.加快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速度
C.重点投资与发展重化工业 D.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长江三角洲地区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长江三角洲地区( )
A.地处长江下游地区,濒临南海 B.依托长江干流,联系京津冀地区
C.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港口众多 D.依托京杭运河,港澳联系粤地区
6.该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 )
A.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 B.以首都为核心,科研力量雄厚
C.工业结构完整,国际竞争力强 D.邻近香港澳门,消费市场广阔
7.为提升辐射带动作用,该地区应进一步( )
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④增加清洁能源输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箭头的位置。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甲、乙、丙对应的地区可能丙分别是( )
A.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
D.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
9.该示意图反映的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不包括( )
A.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水路交通十分便利
B.位于我国南北航运中枢,联系南北各港口
C.处于我国铁路枢纽位置,辐射全国各地
D.位于长江入海口,依托长江联系内陆地区
10.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许多人不在居住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图中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长江运输 B.航空运输
C.海洋运输 D.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主要由港澳地区提供给珠江三角洲的是( )
A.厂房、能源 B.劳动力资源 C.资金、技术 D.淡水、食品
12.长江三角洲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下列对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
B.有著名的旅游景点—日月潭
C.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D.同城效应依赖的条件—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五谷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经过特殊处理所形成的图画。下图是一幅粮食画作品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副粮食画作品图所示民居最可能分布在( )
A.长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C.横断山区 D.河西走廊
14.当地传统民居多临河修建原因是( )
①利用水能
②获取水源
③便利航运
④排放污水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河湖众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密集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和甲城市某年气候资料图。
(1)填写地理事物名称:海洋A____。
(2)图中②____(城市名称)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连接②③城市的铁路线名称是____。
(3)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气候优势是____。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莲藕、椰子、大豆三种食材,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____。
(4)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为游客推荐一处水乡:____。
(5)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简要分析其成为“龙头”的位置优势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该区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濒临东海和黄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主要的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等。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长江中游从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因此涵盖的省级行政区有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简称为鄂、湘、赣。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长江中部,航运承东启西,A正确;京沪铁路不经过长江中游城市,B错误;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内陆,对外贸易不是最发达的地区,C错误;长江上游地势落差最大,水能资源丰富,D错误。故选A。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劳动密集型工业属于传统工业,不适宜发展,A错误;加快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可能会占用耕地,破坏生态环境,B错误;重化工业不利于环境保护,C错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利于城市发展,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长江下游地区,濒临东海和黄海,A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依托长江干流,不能联系京津冀地区,B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港口众多,交通便利,C正确。依托京杭运河,联系京津冀地区,D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该地区的沪宁杭工业基地矿产资源贫乏,以综合性工业为主,A错误。京津冀地区以首都为核心,科研力量雄厚,B错误。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结构完整,国际竞争力强,C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邻近香港澳门,消费市场广阔,D错误。故选C。
7.答案:A
解析:为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沪宁杭工业基地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①②③正确。当地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还要跨区域调入能源,故不能增加清洁能源输出,④错误。①②③正确,故选A。
8.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乙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甲位于长江北部,可能是京津唐地区;丙位于长江南部,可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故选A。
9.答案:C
解析:从图中不能看出铁路分布情况,C说法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发展产生的影响。由于技术进步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求,中国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发展很快;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相继开通运营,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运输,长江三角洲地区上不同城市的人们往返不同城市之间,好比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这种效应叫做同城效应,D对。长江水运和海洋运输速度慢,且不符合实际,航空运输适合长距离运输,ABC错。故选D。
11.答案:C
解析:港澳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丰富,港澳地区可以提供给珠江三角洲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帮助。故选:C。
12.答案:C
解析: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位于北京市,不是位于长江三角洲州地区,排除A;著名的旅游景点—日月潭位于台湾岛上,排除B;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C正确;同城效应依赖的条件—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排除D。依据题意,故选C。
13.答案:A
解析:由图中粮食画可以看出,该地区有小船、门前屋后有河流,最可能是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地势低洼、河湖密布,有许多著名的水乡风光,人们传统的运输工具是船;东北平原、横断山区和河西走廊难以看到这样的水乡景观,故A正确、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14.答案:D
解析:当地传统民居临河修建的原因是河流沿岸可以获取水源,也有便利的航运,地势平坦、不可能提供水能,排放污水是不临河而建的目的,故②③正确,故选D。
15.答案:(1)东海
(2)上海;京沪线
(3)雨热同期;莲藕
(4)周庄、乌镇、西塘、同里等
(5)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临江滨海)
解析:(1)读图可知,海洋A位于长江入海口东南,为东海。
(2)读图可知,②为上海,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对长江三角洲、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连接②③城市的铁路线名称是京沪线。起止城市是北京到上海。
(3)本区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原因:长江三角洲雨热同期的气候环境适宜水稻生长;河湖密布,适宜发展淡水养殖;该地区发展了水稻种植和淡水养殖,符合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城郊地区积极发展菜、肉、蛋、奶等生产,主要考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市场,莲藕主要分布在该地区。
(4)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两处景点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价值高。还有周庄、乌镇、同里等。
(5)长江三角洲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主要得益于长江三角洲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海沿江港口城市多;依托长江干流发达的水运,交通便利,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沿海港口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