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时作业(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时作业(解析版)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

资源简介

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课时作业
地坑院(见下图)是窑洞民居的一种特殊形态,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方形深坑,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院中多会栽植一棵高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地处西北内陆,降水较多 B.地势起伏大,森林密布
C.气温年较差小,冬暖夏凉 D.黄土广布,土层深厚
2.该地可能位于( )
A.吉 B.晋 C.新 D.赣
3.地坑院中栽植高树的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遮阳 C.环保 D.警示
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如住窑洞,贴窗花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竹楼 C.蒙古包 D.窑洞
5.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传统生活方式落后 B.滥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
C.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多 D.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以西
B.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C.风力侵蚀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
D.信天游、四合院是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7.“高原绿了,农民富了”.说明黄土高原治理的根本是( )
A.多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B.在沟里打坝淤地
C.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 D.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某中学研学旅行时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黄土高原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8.黄土高原位于( )
A.黄河下游地区 B.陕西省和山西省
C.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D.渤海湾沿岸
9.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 B.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耕地以旱地为主 D.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0.黄河在③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凌汛 B.水流缓慢 C.含沙量大 D.形成“地上河”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农业生产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应退耕还林还草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退耕还林还草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粮食产量增加
②土壤肥力增加
③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河床淤积更加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位于黄河支流岸边的甘肃省定西市,曾经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今,这里已成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 )
A.植被覆盖率高 B.黄河结冰期长 C.黄土土质疏松 D.夏季无降水
14.如今,错落有致的梯田是定西市最动人的风景。图中适于“兴建梯田系带子”的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5.中国文明的主干,深深扎根在了黄土中、黄河畔。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风成高原”
材料一:下图示意“黄土高原位置、风向、年降水量(mm)”。
(1)黄土高原的西北面是广阔的亚洲内陆,受_________因素影响,降水少,有着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材料二:亚洲内陆的岩屑物质被风夹带运移到黄土高原处被拦截。气候干冷时,黄土以堆积作用为主;而气候湿热时,黄土会遭受剥蚀,不利于黄土的堆积。深厚的黄土,使人们长时间定居在同一片土地上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农耕文明。
(2)分析秦岭、太行山脉在黄土高原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2条)
探究二:“黄土沃野”
材料三:黄壤千里,沃野弥望。—《西征赋》
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尚书 禹贡》
材料四:下图示意“庆阳、小浪底位置”。
(3)跨学科,历史中国古代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周”就是在庆阳大塬上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把同时期其他部族通通甩在身后。据材料三、四,分析庆阳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2条)
(4)世世代代的农民在这片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至今。以下关于这片土地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双选)
①传统民居为四合院
②气候干燥,食物易腐坏
③多风沙,无需戴帽子和头巾
④土质疏松,方便刨土播种
⑤饮食习惯以面食为主
探究三:“生态黄河”
材料五:下图示意“中国雨带推移规律”。
(5)黄河善淤、善决、善徙,历朝历代的人提出了多样的治河策略,关于中游治理措施大都被提炼成简明扼要的四字词语,如_______、_______。
(6)修建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主要目的是防洪、防凌、减淤。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小浪底都会定时放水冲沙。结合材料五,分析小浪底选择这个时间段调水调沙的原因。
(7)随着沿岸用水量的增加,黄河入海的水量和泥沙都大大减少。这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新的问题。请举例其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地下四合院”是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具有直立性,这种建筑冬暖夏凉,D正确;该地地处内陆,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AC错误;黄土高原森林资源稀缺,B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地坑院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土层呈垂直结构,直立性好,降水较少,晋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可能有地坑院分布,B正确;吉为吉林省,位于东北,新(新疆)位于西北,赣为江西,地处南方地区,ACD无地坑院分布;故选B。
3.答案:D
解析:“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地坑院的正中的地面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主要作用是警示,可防外人跌入,D正确;挡风、遮阳、环保不是主要作用,ABC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如住窑洞,贴窗花等。由图分析可知,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D正确;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竹楼是南方传统民居;蒙古包是西北地区的传统民居,ABC错误。故选D。
5.答案:B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加上人们的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B正确。与传统生活方式落后关系不大,A错误。黄土结构疏松,裂隙多;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属于自然原因,CD错误。故选B。
6.答案:B
解析:黄土高原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流水侵蚀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信天游、窑洞是黄土高原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故选:B。
7.答案:D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植被具有保护地表的作用,由于人为的滥砍乱伐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因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故选D。
8.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位于黄河的中游地区,地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省,AB错误。从地势三级阶梯来看,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C正确。不与海洋相邻,D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区域,1月份平均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在800㎜以下,AB错误。黄土高原位于由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耕地以旱地为主,C正确。从气候类型来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D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河段③为黄河的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这里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的含沙量大,容易淤塞下游河床、水库,在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黄河的凌汛:发生在初春或初冬,低纬向高纬流河段,如宁夏、内蒙古和山东境内部分河段。该河段地势落差大,水流不缓慢。AB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个地方中,最应该退耕还林的是乙地,因此处地势最陡峭,最容易出现水土流失,故选B。
12.答案:B
解析: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后,将会使该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也会使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河流将更加清澈;耕地更少了,粮食产量会减少,河床的淤积程度会减弱,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C正确,AD错误;黄河结冰期长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B错误;故选C。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图中适于“兴建梯田系带子”的是乙区域,乙位于缓坡,适宜修梯田,B正确;甲是山顶,需要植树造林戴帽子;丙是陡坡,需要退耕种草披褂子;丁是坡脚,需要筑坝蓄水穿靴子,ACD错误,故选B。
15.答案:(1)海陆
(2)秦岭和太行山脉对西北风具有阻挡作用,使得黄土在此处堆积。秦岭和太行山阻挡海洋暖湿气流深入,使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更加干燥,进一步加剧了黄土的堆积作用。
(3)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光热资源比较丰富;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适合耕作;等。
(4)④⑤
(5)植树种草;修筑梯田
(6)因为该流域即将进入雨季,提前用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
(7)入海地区造陆能力减弱、渔业生产环境恶化等。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黄土高原的成因,也就是黄土的来源,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风成说”,黄土高原的西北面是广阔的亚洲内陆,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少,有着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结合所学知识,秦岭和太行山脉对西北风具有阻挡作用,这使得黄土在此处堆积。秦岭和太行山阻挡海洋暖湿气流深入,使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更加干燥,进一步加剧了黄土的堆积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庆阳位于黄土高原,地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有灌溉水源、黄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等。
(4)结合所学知识,北京的传统民居为四合院;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食物不易腐坏;黄土高原多风沙,需要戴帽子和头巾保护皮肤;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方便刨土播种;黄土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主食多为面食。
(5)结合所学知识,黄河中游河段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治理中游河段的措施主要有植树种草、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
(6)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在这一时段进行调水冲沙,是因为该流域即将进入雨季,提前用余水冲沙可以降低库容,从而为防汛做好准备。
(7)结合所学知识,随着近年来黄河入海河水含沙量的减少,下游河道淤塞状况缓解,入海地区造陆能力减弱;入海水量的减少,会导致流入近海的营养盐类和有机质减少,从而减少了鱼类的饵料,使渔业生产环境恶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