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大通县期末联考
高一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大致在每年的11月中旬出现,在极盛年份数量
很多,被称为“流星雨之王”。轩辕十四星是狮子座中最亮的星,距离太阳系7.7光年。下图示
意狮子座。据此完成1一2题。
研四
1.狮子座中最亮的轩辕十四星属于
A.恒星
B.彗星
C.行星
D.卫星
2.狮子座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高一期末联考·地理第1页(共6页)】
25-L-438A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多在用的扫描APP
为确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河北省沧州市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指出:
要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安排,完成省定单位GDP二氧
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目标。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3一5题。
大气上界

地面
3.图中序号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A②大气削弱
B.①地面反射
C.⑤大气逆辐射
D.③地面辐射
4.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④
B.③
C.⑥
D.①
5.沧州市完成省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目标,对大气受热环节的主要影响是
A①增强
B.⑤减弱
C.②减弱
D.⑥增强
砂田也叫石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是我国经过长期生产实
践形成的一种耕作方法。图1示意水循环环节,图2示意砂田景观。据此完成6一8题。
地表水
大气水
6
地下水
海洋水
d
图1
图2
6.图1中代表地下径流环节的是
A.a
B.b
C.d
D.e
7.在土壤表面覆盖砾石和粗砂后
A.地下径流减小
B.水分下渗量减少
C.地表径流增加
D.水分蒸发量减少
【高一期末联考·地理第2页(共6页)】
25-L-438A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罐APP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大通县期未联考·高一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结合材料可知,轩辕十四星是一颗亮星,自身能够发光,属于恒星
2.D轩辕十四星距离太阳系7.7光年,而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可知轩辕十四星位于银河系内。
3.C图中大气受热环节①③④⑤⑥分别表示的是大气反射、地面反射、大气散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
阳辐射。
4,A④所示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5.B沧州市完成省定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目标,会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⑤所示的大气
逆辐射作用将减弱。
6.C读图1可知,表示从大气水转变为地表水、海洋水的过程,为降水;b表示从地表水、海洋水转变为大气
水的过程,为蒸发;c表示从地表水变为地下水的过程,为下渗:d表示地下水流人海洋,为地下径流:C表示从
地表水变为海洋水的过程,为地表径流。
7.D在土壤表面覆盖砾石和粗砂后,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减少、下渗量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8.A使用这种耕作方法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增加下渗量,故该地区多为干旱缺水地区。
9.A双河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需要有可溶性岩石;丰富的降水有利于进行流水的溶蚀作用:较为崎
岖的地形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结果,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较高的海拔或纬度是冰川地貌形成的条件。
10.C在溶洞内易形成地下喀斯特地貌,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芽、峰林等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沙丘属于
风力地貌:牛轭湖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11.B双河溶洞的洞穴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地方发展:双
河溶洞不仅具有科研价值,还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材料中未提及双河溶洞的发现和研究导致
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双河溶洞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而不是变得拥堵。
12.D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伊春纬度较高,年气温较低,无常绿阔叶林和硬叶林分布;其林地
可以呈现出多种颜色,是因为其林地主要由四季常绿的针叶林和秋冬季变色落叶的落叶阔叶林组成。
13.C每年秋季,黑龙江伊春林区中不同种类的落叶阔叶林开始变色,可以形成如红色、黄色等颜色,与常绿的
针叶林共同组成了五花山景观。
14.A结合材料及图示可知,当地发生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故预防的灾害主要是滑坡。
15.C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山区地形坡度大,地表多松散碎屑物,在降雨等条件下,易诱发
滑坡的发生,因此山区较平原地区发生的频率高,夏季较冬季的发生频率高。滑坡体可能会掩埋农田房屋
等,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16.B可提高监测水平,及时预警,减少和避免滑坡造成的伤害:提高区植被覆盖率,实施护坡工程,增强山
体的稳定性。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容易加剧水土流失,诱发滑坡发生,将所有居民迁移至平原地区较不
合理。
17.(1)(2分)特点:海水温度自表层向深层递减: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米以下的海
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每条2分,共4分)
(2)位于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干燥,蒸发量大:沿岸地区淡水注人少: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慢等。(每条
2分,答对2条得4分,共4分)
(3)增大(2分)原因:②所在的红海海域海水盐度较③海域高,密度大,轮船吃水深度较③海域小。(合理
即可,4分)
18.(1)流水堆积(沉积)(2分)原因:山麓地区多河流流出,携带大量泥沙;山麓地区,地形变缓,河流流速减
慢,泥沙沉积作用明显,形成山前冲积平原。(每条2分,共4分)
(2)靠近山体部分,表层沉积物颗粒较大,沉积厚度较大;越往下游,沉积物颗粒越小,沉积厚度相应减小。
(每条3分,共6分)
(3)土壤肥沃,适宜耕作: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用水便利:地形较为平坦;受风沙影响相对较小;植被生长条
件相对较好等。(每条2分,答对3条得6分,共6分)
19.(1)②①④③。(4分)
(2)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夏季高温多雨,植物生长迅速,积累大量有机质:冬季寒冷漫长,生物活动
弱,大量枯枝落叶难以分解,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最终形成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每条3分,共6分)
(3)优点:砂土成分以砂砾为主,透气、透水性强,易耕作。(4分)缺点:大孔隙多,保水、蓄水、保肥性能弱,
有机质易分解。(4分)
【高一期末联考·地理参考答案】
25-L-438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