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潍坊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检测生物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
高三生物学
2025.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内质网滞留蛋白的羧基端有一段特殊的氨基酸序列称为KDEL序列,如果该蛋白被
意外地包装进人转运膜泡,就会从内质网逃逸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膜上的RER1
可识别KDEL序列,将内质网滞留蛋白逆向转运至内质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TP合成酶不属于内质网滯留蛋白
B.内质网滞留蛋白的合成过程均在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进行
C.RER1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滞留蛋白运输到溶酶体内被分解
D.该机制有助于维持内质网蛋白质的正确定位和含量稳定
2.放射自显影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射线对乳胶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
分子进行定性、定位和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下列关于该技术应用说法
错误的是
A.给萌发的种子提供802,用该技术可以检测到C80,
B.研究DNA合成时,通常用H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
研究含S蛋白质分子代谢时,可以用5$标记甲硫氨酸
D.追踪暗反应中C的转移途径时,可用4C标记C0,
3.人体细胞衰老后会启动细胞自噬,若自噬失败则启动凋亡。动物细胞调亡过程中会
发生一系列有序的变化,包括染色质断裂,细胞膜向内褶皱,细胞解体成调亡小体,
被临近的巨噬细胞吞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变大
B.细胞自噬和细胞调亡都是受基因调控的过程
C.
植物叶柄基部细胞的凋亡与上述过程相同
D.衰老细胞自噬有利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4.某小组设计了两种实验装置模拟遗传现象,装置】中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基
因,装置2模拟的是高产玉米(RR:Rr=I:2)随机交配产生F,的情况。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50粒白球
50粒红球
白球
白球
50粒黑球
50粒黄球
黑球
黑球
甲容器
乙容器
A容器()
B容器()
装置离三生物学第1页(共8页装置2
A.装置1可以模拟复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或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将A容器中全部黑球去除后,装置2可解释人群性别比例的遗传
C.A、B两个容器中两种颜色球的数量比相同,小球总数可以不相同
D.装置2重复“抓取、组合、放回”30次以上,F,预期结果为RR:R:m=4:4:1
5.将一个抗虫基因E和一个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成功导人某植物细胞的核基因组中,
随后将这些细胞培养成植物体,基因型记作EEGG·(Eˉ、Gˉ代表不含对应基
因)。让这些植株自交多次,其中植株甲的大量子代中未出现既不抗虫也不发绿色荧
光的个体。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株甲基因E和基因G所在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MI后期
B.若植株甲某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其染色体组数为4或2
C.植株甲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中E基因的数目总是与G基因的数目一样多
D.植株甲连续自交多代,仍然不会出现既不抗虫也不发出绿色荧光的个体
6.家蚕受精卵的颜色受10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Va、B/b控制,基因型与卵色
的对应关系如下表。现将纯合黄褐色卵家蚕与纯合杏黄色卵家蚕杂交获得F,,再通
过特定方法使F,中雌性个体中随机一条10号染色体与W染色体融合为一条染色体,
获得甲组蚕。在产生配子时,两条正常染色体移向一极,异常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
A bb
aaB
aabb
黑色
黄褐色
杏黄色
黄色
A.甲组蚕可产生4种配子
B.获得甲组蚕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C.甲组蚕中任意个体与黄色卵个体杂交,可根据卵色判断后代性别
D.甲组蚕与纯合杏黄色卵个体杂交后,后代中黑色个体占1/2
7.百岁兰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树干矮短,根系发达,在自然选择压力下,其基因
组朝着小且“低耗能”的方向演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推测百岁兰基因组中GC含量偏低
B.百岁兰为了适应极端干旱的环境,产生了“弱干强根”的变异
C.测定百岁兰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是从分子水平寻求生物进化的证据
D.百岁兰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原因是遗传具有稳定性而环境却不断变化
8.脑啡肽是具有镇痛作用的神经递质,谷氨酸
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右图是脑内三个神经元
的部分结构及其之间的关系,a、b、c依次
痛觉感觉
代表脑啡肽、脑啡肽受体、谷氨酸。下列说
神经元
法错误的是
D1神经元
A.a与b结合可能抑制突触小泡的形成或c
的释放
B.某些突触小体膜也可作为突触后膜起作用
D2神经元
C.D2和痛觉感觉神经元末梢的信号转化不同
D.长期过量注射脑啡肽类似物,会引起D1
神经元对c的敏感性下降
中一山4n业kn云4Lnr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