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三轮冲刺:专题九 区域发展 主题46 荒漠化(课件共45张PPT, 学案,共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地理三轮冲刺:专题九 区域发展 主题46 荒漠化(课件共45张PPT, 学案,共2份)

资源简介

主题46 荒漠化
1.我国的荒漠化
2.荒漠化的成因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
(2)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产业。
(3)生物措施:植树种草,乔灌草结合。
(4)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草方格、石方格等沙障固沙、阻沙。
(5)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减少樵采数量。
1.(2023·全国文综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2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
(2)指出图2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
(4)提出图2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2.(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面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选择题1~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4·福建宁德模拟)兰新高铁某风口路段,冬春季受风沙活动影响大。实验表明,不同高度及高厚比的挡沙墙防沙效果不同,其效果用残余集沙量表示。残余集沙量指风沙流经过挡沙墙净化后,不同高度的残余含沙量,其数值与防护效果呈负相关。图1示意不同高度挡沙墙防沙效果对比,图2示意挡沙墙高度一定时不同高厚比的防沙效果对比。据此完成1~3题。
1.该路段冬春季节风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沙子干燥易起沙
B.冷空气强,气压差大
C.植被稀疏,阻力小
D.风口狭管效应明显
2.该路段挡沙墙防沙效果最好的设计是(  )
A.高1.5 m,厚约0.25 m
B.高2.0 m,厚约0.54 m
C.高2.0 m,厚约0.33 m
D.高2.5 m,厚约0.68 m
3.防沙效果差异的原因是挡沙墙影响了(  )
A.地表起伏程度 B.砾石颗粒大小
C.植被生长状态 D.近地气流运动
(2024·江西上饶模拟)风蚀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而气候条件是影响风蚀的重要因素。为了将气候条件影响风蚀的可能程度进行量化,科学家提出了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概念,即风蚀气候侵蚀力,它是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等影响因子的综合反映。下图是“某年段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及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的月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4.甲、乙、丙三幅统计图分别对应的影响因子是(  )
A.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风速
B.风速 潜在蒸散量 降水量
C.潜在蒸散量 风速 降水量
D.风速 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5.该年段内,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的季节及其首要影响因子是(  )
A.春季 风速 B.夏季 降水量
C.秋季 风速 D.冬季 降水量
6.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遭受风蚀的程度,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
A.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
B.耕地压砂,减少深耕翻耕
C.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
D.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
(2024·重庆渝北区模拟)蒙冀交界处的农牧交错带和内蒙古荒漠草原均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农牧交错带通过采取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治理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据此完成7~8题。
7.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变化的原因是(  )
A.土壤颗粒变细 B.降水更加均匀
C.地表坡度减小 D.植被覆盖增加
8.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有利于(  )
A.合理利用土地 B.延长牧草生长期
C.增强地表反射 D.改变农作物熟制
(2024·山西临汾模拟)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近年来,艾比湖面积不断萎缩,由建国初期的1 200 km2缩小至400 km2左右,盐尘暴频发,生态环境恶化。下图分别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积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艾比湖面积严重萎缩,会导致(  )
A.入湖河流流程变长
B.入湖河流数量减少
C.湖区沉积物减少
D.湖区流域面积缩小
10.当地盐尘暴的来源地主要位于湖泊的(  )
A.东南部 B.西北部
C.西南部 D.东北部
11.防治当地盐尘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发展灌溉农业 B.河滩压砂覆盖
C.大力植树造林 D.合理调配水量
(2024·安徽皖南八校模拟)冻融荒漠化是指在高寒地区,岩体或者土壤由于冻融作用造成结构破坏,导致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破碎,其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过程。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冻融侵蚀强烈,是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发生区。下图为“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及地下土层分布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冻融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地下土层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多年冻土层消失 B.季节融化层变薄
C.地下水位下降 D.生草土层变湿
13.冻融荒漠化加剧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地面辐射增强 ②地下径流减少 ③风化作用减弱 ④地表发生坍塌凹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024·山东青岛模拟)巴音温都尔沙漠是内蒙古西部扩张率最高的沙漠,地表沙物质全年向东输移,直接威胁整个河套平原的生态安全。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是巴音温都尔沙漠最常用的防风固沙措施。输沙势能够反映区域风沙活动强度。适当的风沙活动有利于种子自然覆沙。下图示意输沙势与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关系。据此完成14~15题。
14.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机播种造林的最佳时期是(  )
A.4月 B.6月 C.8月 D.10月
15.为达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的最佳走向是(  )
A.东北—西南 B.西北—东南
C.南—北 D.东—西
主题46 荒漠化
真题演练
1.(1)早期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大,地表松散层风蚀强;随着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减少,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逐渐减弱。
(2)分布特征:西部大,东部小;北部大,南部小。
原因:西部、北部风力强劲,植被覆盖度小。
(3)耕作使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表层细颗粒物增多),疏松,强风蚀季节植被覆盖度小,风蚀强度大;表层和浅层粗颗粒物含量基本一致,风蚀粗化指数基本不变。
(4)东部、南部:可因地制宜采用砾石覆盖、耕地留茬、免耕、限制放牧等措施,保护地表,减轻风蚀。
西部、北部:地表砾石覆盖度高,风蚀强度小,可维持自然状态。
2.(1)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模拟预测
1.B 2.C 3.D
4.D 5.A 6.C [第4题,对比三幅图纵坐标单位可知,甲图季节变化较小,且纵坐标单位是m/s,为风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对比乙、丙两图可知,乙图代表降水量,丙图代表潜在蒸散量。故选D。第5题,读图可知,春季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且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与风速呈正相关,春季风速最大,可知风速是其首要影响因子,故选A。第6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与风速呈正相关,风速是影响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的主要因素。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遭受风蚀的程度,最有效的措施是削减风速,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C正确;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主要用于防治土壤盐碱化,A错误;耕地压砂不便于耕作,且长时间来看还会导致土壤沙化,B错误;该地为灌区,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周期太长,影响经济发展,D错误。]
7.D 8.A [第7题,土壤颗粒变细,更容易被侵蚀,A错误;时间尺度为“近年来”,降水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内蒙古草原地形平坦,地表坡度一直较小,近年来没有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增加,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D正确。第8题,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A正确;牧草生长期、农作物熟制与气温(热量)有关,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对其影响小,B、D错误;农牧交错带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地表反射率可能降低,C错误。]
9.A 10.B 11.D [第9题,湖泊面积严重萎缩,使得入湖的河流流程变长才能流入湖泊,A正确;B、C因果逻辑错误;湖区的流域面积与分水岭有关,不会因为湖泊面积而变化,D错误。第10题,艾比湖为咸水湖,盐尘暴的盐类物质主要来源于裸露的湖床。根据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积变化图可知,艾比湖西北部水位下降最快,湖泊萎缩最严重,湖床裸露,B正确。第11题,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发展灌溉农业需要大量水源,A错误;河滩压砂主要是防止河床侵蚀,对于防治盐尘暴作用不大,B错误;植树造林需要的水分较多,当地水资源缺乏,C错误;合理调配水量可以使得湖泊有足够的水量,减少湖底的裸露面积,减轻盐尘暴的影响,D正确。]
12.C 13.D [第12题,冻融荒漠化导致地表裸露破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温升高,会导致季节融化层变厚,多年冻土层融化变薄,但不会消失,A、B错误;多年冻土层变薄,土壤水分向活动层底部运移,地下水位会下降,表层的生草土层水分减少,土层干燥化,C正确、D错误。第13题,由于冻融荒漠化加剧,地表草层退化,植被变得更加稀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变多,导致地面辐射增强,①正确;冻融荒漠化加剧,会使降雪、地表水及冰川融水的入渗量及入渗深度增加,加之季节性冻土融化增多,使地下水径流量随之增大,②错误;地表植被覆盖度降低会使风化作用增强,③错误;地表植被覆盖度变化或地下融水增多,将使多年冻土的融冻界面因热融而发生蠕变,部分融土与冰融水、地下水混合后,融土沿融冻界面顺坡下滑,导致地表发生坍塌凹陷,形成以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形态的冻融荒漠化土地,④正确。故选D。]
14.B 15.C [第14题,读图可知,6月输沙势强度适中,适当的风沙活动利于种子自然覆沙;6月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同时降水逐渐增加,气候条件利于种子萌发生长,出苗率高(或树木存活率大), B正确。第15题,由材料可知,地表沙物质全年向东输移,说明该地盛行风为西风。为达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的最佳走向应与风向垂直,即南—北走向,选C。](共45张PPT)
主题46
荒漠化
专题九 区域发展
精讲点拨
模拟预测
真题演练
内容索引
1.我国的荒漠化
精讲点拨
PART ONE
2.荒漠化的成因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节约水资源。
(2)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产业。
(3)生物措施:植树种草,乔灌草结合。
(4)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草方格、石方格等沙障固沙、阻沙。
(5)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减少樵采数量。
真题演练
PART TWO
1.(2023·全国文综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2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
1
2
1
2
(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
答案 早期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大,地表松散层风蚀强;随着细颗粒物所占比例减少,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逐渐减弱。
1
2
(2)指出图2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西部大,东部小;北部大,南部小。
原因:西部、北部风力强劲,植被覆盖度小。
1
2
(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
答案 耕作使表层和浅层充分混合(表层细颗粒物增多),疏松,强风蚀季节植被覆盖度小,风蚀强度大;表层和浅层粗颗粒物含量基本一致,风蚀粗化指数基本不变。
1
2
(4)提出图2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
答案 东部、南部:可因地制宜采用砾石覆盖、耕地留茬、免耕、限制放牧等措施,保护地表,减轻风蚀。
西部、北部:地表砾石覆盖度高,风蚀强度小,可维持自然状态。
1
2
2.(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
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面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
2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答案 Ⅰ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Ⅱ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1
2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答案 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答案 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1
2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
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2024·福建宁德模拟)兰新高铁某风口路段,冬春季受风沙活动影响大。实验表明,不同高度及高厚比的挡沙墙防沙效果不同,其效果用残余集沙量表示。残余集沙量指风沙流经过挡沙墙净化后,不同高度的残余含沙量,其数值与防护效果呈负相关。图1示意不同高度挡沙墙防沙效果对比,图2示意挡沙墙高度一定时不同高厚比的防沙效果对比。据此完成1~3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模拟预测
PART THREE
1.该路段冬春季节风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A.沙子干燥易起沙
B.冷空气强,气压差大
C.植被稀疏,阻力小
D.风口狭管效应明显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沙子干燥易起沙,是指形成风沙活动的沙源等基础条件,与风力大等动力条件无关,A错误;
地区形成强大的冷高压,与四周的气压差大,冷空气势力强,风力大,B正确;
植被稀疏阻力小,摩擦力小,可加强风力,但需先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所形成的动力,C错误;
不同季节均有狭管效应,D错误。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福建宁德模拟)兰新高铁某风口路段,冬春季受风沙活动影响大。实验表明,不同高度及高厚比的挡沙墙防沙效果不同,其效果用残余集沙量表示。残余集沙量指风沙流经过挡沙墙净化后,不同高度的残余含沙量,其数值与防护效果呈负相关。图1示意不同高度挡沙墙防沙效果对比,图2示意挡沙墙高度一定时不同高厚比的防沙效果对比。据此完成1~3题。
2.该路段挡沙墙防沙效果最好的设计是
A.高1.5 m,厚约0.25 m
B.高2.0 m,厚约0.54 m
C.高2.0 m,厚约0.33 m
D.高2.5 m,厚约0.68 m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读图1可知,墙高2.0 m的残余集沙量数值整体较小,说明防护效果最好;读图2可知,高厚比6.0的残余集
沙量数值最小,说明防护效果最好;墙高2.0 m,高厚比6.0,对应的墙厚约为0.33 m。故选C。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福建宁德模拟)兰新高铁某风口路段,冬春季受风沙活动影响大。实验表明,不同高度及高厚比的挡沙墙防沙效果不同,其效果用残余集沙量表示。残余集沙量指风沙流经过挡沙墙净化后,不同高度的残余含沙量,其数值与防护效果呈负相关。图1示意不同高度挡沙墙防沙效果对比,图2示意挡沙墙高度一定时不同高厚比的防沙效果对比。据此完成1~3题。
3.防沙效果差异的原因是挡沙墙影响了
A.地表起伏程度
B.砾石颗粒大小
C.植被生长状态
D.近地气流运动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挡沙墙占地面积小,没有改变地表起伏程度、砾石颗粒大小、植被生长状态,A、B、C错误;
挡沙墙立于地表,影响了近地面气流运动,可起到挡沙作用,促进风沙在墙前堆积,不同高度和厚度的挡沙墙作用不同,导致防沙效果存在差异,D正确。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江西上饶模拟)风蚀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而气候条件是影响风蚀的重要因素。为了将气候条件影响风蚀的可能程度进行量化,科学家提出了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概念,即风蚀气候侵蚀力,它是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等影响因子的综合反映。下图是“某年段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及降水量、风速、潜在蒸散量的月际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4~6题。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甲、乙、丙三幅统计图分别对应的影响因子是
A.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风速 B.风速 潜在蒸散量 降水量
C.潜在蒸散量 风速 降水量 D.风速 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对比三幅图纵坐标单位可知,甲图季节变化较小,且纵坐标单位是m/s,为风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对比乙、丙两图可知,乙图代表降水量,丙图代表潜在蒸散量。故选D。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该年段内,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的季节及其首要影响因子是
A.春季 风速 B.夏季 降水量
C.秋季 风速 D.冬季 降水量

读图可知,春季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大,且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与风速呈正相关,春季风速最大,可知风速是其首要影响因子,故选A。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遭受风蚀的程度,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A.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 B.耕地压砂,减少深耕翻耕
C.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 D.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上题分析可知,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与风速呈正相关,风速是影响宁夏风蚀气候侵蚀力的主要因素。为减轻宁夏灌区农田遭受风蚀的程度,最有效的措施是削减风速,灌草结合,营造防护体系,C正确;
覆盖地膜,科学合理灌溉主要用于防治土壤盐碱化,A错误;
耕地压砂不便于耕作,且长时间来看还会导致土壤沙化,B错误;
该地为灌区,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以地养地,等待自然恢复周期太长,影响经济发展,D错误。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重庆渝北区模拟)蒙冀交界处的农牧交错带和内蒙古荒漠草原均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农牧交错带通过采取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治理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据此完成7~8题。
7.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变化的原因是
A.土壤颗粒变细 B.降水更加均匀
C.地表坡度减小 D.植被覆盖增加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土壤颗粒变细,更容易被侵蚀,A错误;
时间尺度为“近年来”,降水不会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
内蒙古草原地形平坦,地表坡度一直较小,近年来没有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覆盖增加,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D正确。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重庆渝北区模拟)蒙冀交界处的农牧交错带和内蒙古荒漠草原均属于京津风沙源治理区。近年来,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蚀防治功能增强。农牧交错带通过采取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治理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据此完成7~8题。
8.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 B.延长牧草生长期
C.增强地表反射 D.改变农作物熟制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轮牧禁牧、禁止滥垦草地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A正确;
牧草生长期、农作物熟制与气温(热量)有关,农牧交错带的治理措施对其影响小,B、D错误;
农牧交错带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地表反射率可能降低,C错误。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山西临汾模拟)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近年来,艾比湖面积不断萎缩,由建国初期的1 200 km2缩小至400 km2左右,盐尘暴频发,生态环境恶化。下图分别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积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艾比湖面积严重萎缩,会导致
A.入湖河流流程变长
B.入湖河流数量减少
C.湖区沉积物减少
D.湖区流域面积缩小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湖泊面积严重萎缩,使得入湖的河流流程变长才能流入湖泊,A正确;B、C因果逻辑错误;
湖区的流域面积与分水岭有关,不会因为湖泊面积而变化,D错误。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山西临汾模拟)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近年来,艾比湖面积不断萎缩,由建国初期的1 200 km2缩小至400 km2左右,盐尘暴频发,生态环境恶化。下图分别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积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10.当地盐尘暴的来源地主要位于湖泊的
A.东南部
B.西北部
C.西南部
D.东北部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艾比湖为咸水湖,盐尘暴的盐类物质主要来源于裸露的湖床。根据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积变化图可知,艾比湖西北部水位下降最快,湖泊萎缩最严重,湖床裸露,B正确。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山西临汾模拟)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近年来,艾比湖面积不断萎缩,由建国初期的1 200 km2缩小至400 km2左右,盐尘暴频发,生态环境恶化。下图分别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积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11.防治当地盐尘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发展灌溉农业
B.河滩压砂覆盖
C.大力植树造林
D.合理调配水量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发展灌溉农业需要大量水源,A错误;
河滩压砂主要是防止河床侵蚀,对于防治盐尘暴作用不大,B错误;
植树造林需要的水分较多,当地水资源缺乏,C错误;
合理调配水量可以使得湖泊有足够的水量,减少湖底的裸露面积,减轻盐尘暴的影响,D正确。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4·安徽皖南八校模拟)冻融荒漠化是指在高寒地区,岩体或者土壤由于冻融作用造成结构破坏,导致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破碎,其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过程。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冻融侵蚀强烈,是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发生区。下图为“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及地下土层分布图”。据此完成12~13题。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下列关于冻融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地下土层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多年冻土层消失 B.季节融化层变薄
C.地下水位下降 D.生草土层变湿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冻融荒漠化导致地表裸露破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温升高,会导致季节融化层变厚,多年冻土层融化变薄,但不会消失,A、B错误;
多年冻土层变薄,土壤水分向活动层底部运移,地下水位会下降,表层的生草土层水分减少,土层干燥化,C正确、D错误。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冻融荒漠化加剧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地面辐射增强  ②地下径流减少 
③风化作用减弱  ④地表发生坍塌凹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由于冻融荒漠化加剧,地表草层退化,植被变得更加稀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变多,导致地面辐射增强,①正确;冻融荒漠化加剧,会使降雪、地表水及冰川融水的入渗量及入渗深度增加,加之季节性冻土融化增多,使地下水径流量随之增大,②错误;地表植被覆盖度降低会使风化作用增强,③错误;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地表植被覆盖度变化或地下融水增多,将使多年冻土的融冻界面因热融而发生蠕变,部分融土与冰融水、地下水混合后,融土沿融冻界面顺坡下滑,导致地表发生坍塌凹陷,形成以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形态的冻融荒漠化土地,④正确。故选D。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4·山东青岛模拟)巴音温都尔沙漠是内蒙古西部扩张率最高的沙漠,地表沙物质全年向东输移,直接威胁整个河套平原的生态安全。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是巴音温都尔沙漠最常用的防风固沙措施。输沙势能够反映区域风沙活动强度。适当的风沙活动有利于种子自然覆沙。下图示意输沙势与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关系。据此完成14~15题。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巴音温都尔沙漠飞机播种造林的最佳时期是
A.4月 B.6月 C.8月 D.10月

读图可知,6月输沙势强度适中,适当的风沙活动利于种子自然覆沙;6月气温较高,热量充足,同时降水逐渐增加,气候条件利于种子萌发生长,出苗率高(或树木存活率大), 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为达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的最佳走向是
A.东北—西南 B.西北—东南
C.南—北 D.东—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材料可知,地表沙物质全年向东输移,说明该地盛行风为西风。为达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人工防护林建设和飞机播种造林的最佳走向应与风向垂直,即南—北走向,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