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三轮冲刺:专题九 区域发展 主题47 水土流失(课件共46张PPT, 学案,共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地理三轮冲刺:专题九 区域发展 主题47 水土流失(课件共46张PPT, 学案,共2份)

资源简介

主题47 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选择题1~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22·福建地理)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减轻水土流失
C.增加农民收入 D.降低种植成本
2.以下最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的是(  )
A.集水坡面 B.崩壁
C.沟道 D.洪积扇
3.该企业延迟杨梅成熟时间主要是为了(  )
A.延长产业的链条 B.增加产品的产量
C.提高市场竞争力 D.提升产品的质量
(全国Ⅰ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5.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6.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北京地理)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任务一 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 700 m3、12 500 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任务二 调查梯田利用方式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 000~1 500米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
任务三 分析梯田减沙效益
下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梯田减沙比例(%) 0 8 28 50 67 82 89 92 94
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3)绘制统计图,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2024·山东天一大联考模拟)上坝村(31°N,111°E)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海拔235米,雨季为4~10月,小麦—花生顺坡耕作是当地普遍采用的传统种植方式,水土流失严重。后来,该村在坡耕地内增设植物篱防治水土流失,由于长期的侵蚀和淤积,栽种植物篱的地方坡面微地形发生改变。下图示意上坝村植物篱分布形式,下表示意上坝村年内农事安排情况。据此完成1~3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农事安排 田间管理 收割小麦、播种花生 田间管理 收获花生、播种小麦 田间管理
1.上坝村一年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月份是(  )
A.1月、2月、3月 B.4月、7月、8月
C.5月、9月、10月 D.6月、11月、12月
2.上坝村植物篱适宜选择的植物是(  )
A.一年生草本植物
B.杨树、落叶松等乔木
C.茎叶稀疏植物
D.抗药性强、耐贫瘠的灌木
3.上坝村植物篱对坡面产生的影响是(  )
①a处土壤肥力下降 ②a处土层增厚 ③b处水土流失加剧 ④b处生物多样性增加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4·浙江湖州模拟)为研究不同植被覆盖结构对坡面产沙过程的影响,某地理研究小组选择野外坡面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图1为“不同植被覆盖坡面产沙过程图”,图2为“不同植被覆盖结构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实验表明,减沙作用最强的是(  )
A.裸地 B.植物冠层
C.根系 D.草皮
5.根据实验结果,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防治水土流失宜(  )
A.植树造林 B.护坡植草
C.开垦梯田 D.自然恢复
(2024·陕西西安模拟)淤地坝的产生源自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自觉追求以及对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的现实渴望。淤地坝具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拦泥淤地、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入河泥沙等功能。一般淤地坝不设反滤层,但一些泉水多、有常流水的沟道,在坝的下游坡脚修反滤层,反滤层由细沙、石子、块石干砌(砌体之间的缝隙没有砂浆,直接铺码在一起)而成。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淤地坝布置形式。据此完成6~7题。
6.淤地坝工程措施中坝地的主要功能是(  )
A.增加耕地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蓄洪防洪
7.淤地坝设计反滤层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A.降低坝坡的稳定性
B.提高排洪、泄洪能力
C.排出坝内地下水
D.增加坝地土壤湿度
(2024·湖南长沙模拟)我国某小流域地形切割十分严重,土壤肥力低下,水资源贫乏,该小流域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采用“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沟底穿靴子”的治理模式,形成了上、中、下三个层次横向条带和拦坝挡墙的纵向网状防治体系,各项措施镶嵌配套,初步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综合开发利用的小流域生态经济体系。据此完成8~10题。
8.该小流域可能位于(  )
A.东南丘陵 B.山东丘陵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9.为减少水资源缺乏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在有径流条件的地方,挖窖蓄水 ②筑坝蓄水,将雨水拦蓄在坝内 ③大量抽取地下水,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④修建引水工程,大规模跨流域调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关于该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最适宜的是(  )
A.上游地区以种植经济林为主,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B.中游地区在缓坡修建梯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C.下游地区植树造林,促进水土保持
D.大范围异地搬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1.(2024·湖北武汉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我国黄土高原北部年降水量约为300 mm,每年有105~125天日平均气温在0 ℃以下。为探究流水侵蚀对黄土高原不冻裸坡和半解冻裸坡(图1)的影响,某科研小组模拟在坡度为12°的两种黄土裸坡上,进行相同降水强度下的流水侵蚀对比实验。图2示意实验中黄土不冻裸坡和半解冻裸坡两种状态下产沙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1)分析该区域坡面上水土流失严重的气候原因。
(2)在相同降水条件下,与不冻裸坡相比,判断半解冻裸坡坡面径流出现的早晚并解释原因。
(3)与不冻裸坡相比,说明半解冻裸坡产沙速率大的原因。
主题47 水土流失
真题演练
1.B 2.A 3.C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福建降水较多,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B正确。第2题,据图可知,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B、C、D错误。集水坡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岗上部,杨梅的保水保土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崩岗区水土流失,A正确。第3题,延迟杨梅成熟时间,避开杨梅集中采收时间,错峰上市,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C正确。]
4.C 5.B 6.C [第4题,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其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A、B、D是淤地坝具有的功能,排除,选C。第5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生产条件。由于治沟造地是“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不是单纯淤地坝的功能,还增加了“水、路、林、村”多项功能,尤其是铺设了道路、平整了土地,为农机具进地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田间耕作,选B。提高耕地肥力不是生产条件改善的主要体现。第6题,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精耕细作不是在该地区实施的农业生产模式;治沟造地属于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的区域效果明显,②③正确,选C。]
7.(1)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2)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环境质量好。
(3)绘图(见下图)。
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模拟预测
1.C 2.D 3.B
4.D 5.B [第4题,由图1可知,不同植被覆盖下的产沙量为:“根系+草皮+植物冠层”最低,“根系+草皮”次之,“根系”和“裸地”产沙量大。“根系+草皮+植物冠层”与“根系+草皮”差距很小,说明植物冠层对减沙的影响较小;“根系+草皮”与“根系”差距大,说明草皮的减沙作用最强,故选D。第5题,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降水少,植被以草地为主,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草皮的减沙作用最明显,因此该地防治水土流失宜护坡植草,B正确。]
6.A 7.C [第6题,由材料可知,淤地坝具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拦泥淤地、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入河泥沙等功能。读图,淤地坝中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可以用来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因此,坝地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耕地,A正确。第7题,由材料“反滤层由细沙、石子、块石干砌而成”可知,其透水性大于坝体土壤透水性,可以用来排出坝内地下水,从而增加坝坡稳定性,避免坝体坍塌滑坡,C正确,A错误;反滤层对提高淤地坝排洪、泄洪能力作用有限,B错误;反滤层有利于排出坝内地下水,不利于增加坝地土壤湿度,D错误。]
8.C 9.A 10.B [第8题,由“地形切割十分严重,土壤肥力低下,水资源贫乏”可知,该地可能位于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地区,C正确。第9题,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可能会造成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利于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③错误;该地为某小流域,大规模跨流域调水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背景,④错误;在有径流条件的地方挖窖蓄水及筑坝蓄水、将雨水拦蓄在坝内,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①②正确。故选A。第10题,上游地区主要是生态保护、封山育林,A错误;中游地区在缓坡修建梯田,既可以保持水土,又能增加耕地面积,B正确;下游主要是加强对水质的保护,C错误;大范围异地搬迁成本高,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D错误。]
11.(1)年降水量集中,流水侵蚀强;年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日均温0 ℃以下的时间长,土壤的冻融作用强,土质疏松。
(2)早。原因:冻结层阻碍水分下渗;活动层含水量大。
(3)冻融作用导致活动层土壤孔隙度大,(土体稳定性降低);活动层易沿坡面滑动;冻土含水量较高,(在同等降水条件下下渗较弱),地表径流量较大。(共46张PPT)
主题47
水土流失
专题九 区域发展
精讲点拨
模拟预测
真题演练
内容索引
1.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精讲点拨
PART ONE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真题演练
PART TWO
(2022·福建地理)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
1
2
3
4
5
6
7
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减轻水土流失
C.增加农民收入 D.降低种植成本

1
2
3
4
5
6
7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福建降水较多,崩岗分布区地形破碎,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B正确。
1
2
3
4
5
6
7
(2022·福建地理)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
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1~3题。
2.以下最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的是
A.集水坡面 B.崩壁
C.沟道 D.洪积扇

1
2
3
4
5
6
7
据图可知,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B、C、D错误。
集水坡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岗上部,杨梅的保水保土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崩岗区水土流失,A正确。
1
2
3
4
5
6
7
(2022·福建地理)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遭受侵蚀、产生崩塌而形成的地貌,高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杨梅采收时间多集中在6月中下旬,某企业拟在该地
采用新栽培技术以延迟杨梅成熟时间。据此完成1~3题。
3.该企业延迟杨梅成熟时间主要是为了
A.延长产业的链条 B.增加产品的产量
C.提高市场竞争力 D.提升产品的质量

1
2
3
4
5
6
7
延迟杨梅成熟时间,避开杨梅集中采收时间,错峰上市,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C正确。
1
2
3
4
5
6
7
(全国Ⅰ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1
2
3
4
5
6
7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其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A、
B、D是淤地坝具有的功能,排除,选C。
1
2
3
4
5
6
7
(全国Ⅰ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4~6题。
5.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1
2
3
4
5
6
7
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生产条件。由于治沟造地是“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不是单纯淤地坝的功能,还增加了“水、路、林、村”多项功能,
尤其是铺设了道路、平整了土地,为农机具进地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田间耕作,选B。提高耕地肥力不是生产条件改善的主要体现。
1
2
3
4
5
6
7
(全国Ⅰ卷)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4~6题。
6.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地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精耕细作不是在该地区实施的农业生产模式;治沟造地属于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的区域效果明显,②③正确,选C。
6
1
2
3
4
5
7
7.(北京地理)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
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 700 m3、12 500 m3。
6
1
2
3
4
5
7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答案 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6
1
2
3
4
5
7
结合材料可知,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后,年径流量明显小于西沟,原因是修建梯田可以截留雨水,减缓坡度,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少了流域地表径流量。
6
1
2
3
4
5
7
任务二 调查梯田利用方式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 000~1 500米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
答案 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环境质量好。
6
1
2
3
4
5
7
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种植海拔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环境污染小,环境质量好;黄土层深厚肥沃。
该地樱桃品质高,主要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进行光
6
1
2
3
4
5
7
任务三 分析梯田减沙效益
下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梯田减沙比例(%) 0 8 28 50 67 82 89 92 94
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6
1
2
3
4
5
7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梯田减沙比例(%) 0 8 28 50 67 82 89 92 94
(3)绘制统计图,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
答案 绘图(见下图)。
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6
1
2
3
4
5
7
以梯田面积比例作为横坐标,梯田减沙比例作为纵坐标进行绘制。据图可知,总体而言,随着梯田面积增加,梯田减沙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且梯田减沙比例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梯田减沙比例(%) 0 8 28 50 67 82 89 92 94
(2024·山东天一大联考模拟)上坝村(31°N,111°E)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海拔235米,雨季为4~10月,小麦—花生顺坡耕作是当地普遍采用的传统种植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模拟预测
PART THREE
式,水土流失严重。后来,该村在坡耕地内增设植物篱防治水土流失,由于长期的侵蚀和淤积,栽种植物篱的地方坡面微地形发生改变。下图示意上坝村植物篱分布形式,下表示意上坝村年内农事安排情况。据此完成1~3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农事安排 田间管理 收割小麦、播种花生 田间管理 收获花生、播种小麦 田间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上坝村一年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月份是
A.1月、2月、3月 B.4月、7月、8月
C.5月、9月、10月 D.6月、11月、12月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农事安排 田间管理 收割小麦、播种花生 田间管理 收获花生、播种小麦 田间管理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月份应该出现在雨季且农事活动频繁时。上坝村雨季为4~10月,结合农事安排表可以看出,5月、9月、10月是小麦和花生种植和收获的季节,农事活动频繁,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上坝村植物篱适宜选择的植物是
A.一年生草本植物
B.杨树、落叶松等乔木
C.茎叶稀疏植物
D.抗药性强、耐贫瘠的灌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农事安排 田间管理 收割小麦、播种花生 田间管理 收获花生、播种小麦 田间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坝村雨季为4~10月,因此植物篱需要长期生长,以持续保护坡面。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短,不利于长期保持水土,A错误。
杨树、落叶松等乔木树冠高大,易遮
蔽农作物,不利于农作物生长,B错误。
茎叶稀疏的植物无法有效覆盖坡面,不利于防止水土流失,C错误。
抗药性强、耐贫瘠的灌木既能长期生长,又能有效覆盖坡面,是植物篱适宜选择的植物,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上坝村植物篱对坡面产生的影响是
①a处土壤肥力下降 
②a处土层增厚 
③b处水土流失加剧 
④b处生物多样性增加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农事安排 田间管理 收割小麦、播种花生 田间管理 收获花生、播种小麦 田间管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植物篱能够减少雨水直接冲刷坡面,降低坡面侵蚀,且可拦截泥沙,使a处土层增厚,土壤肥力提高,①错误、②正确;由于植物篱的增设,会使b处土层更加瘠薄,因此在同样的降水
强度下,会加剧水土流失、减少生物多样性,③正确、④错误。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4·浙江湖州模拟)为研究不同植被覆盖结构对坡面产沙过程的影响,某地理研究小组选择野外坡面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图1为“不同植被覆盖坡面产沙过程图”,图2为“不同植被覆盖结构图”。据此完成4~5题。
4.该实验表明,减沙作用最强的是
A.裸地 B.植物冠层
C.根系 D.草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由图1可知,不同植被覆盖下的产沙量为:“根系+草皮+植物冠层”最低,“根系+草皮”次之,“根系”和“裸地”产沙量大。“根系+草皮+植物冠层”与“根系+草皮”差距很小,说明植物冠层对减沙的影响较小;“根系+草皮”与“根系”差距大,说明草皮的减沙作用最强,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4·浙江湖州模拟)为研究不同植被覆盖结构对坡面产沙过程的影响,某地理研究小组选择野外坡面进行模拟降雨试验,图1为“不同植被覆盖坡面产沙过程图”,图2为“不同植被覆盖结构图”。据此完成4~5题。
5.根据实验结果,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防治水土流失宜
A.植树造林 B.护坡植草
C.开垦梯田 D.自然恢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陕北半干旱黄土区降水少,植被以草地为主,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草皮的减沙作用最明显,因此该地防治水土流失宜护坡植草,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4·陕西西安模拟)淤地坝的产生源自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自觉追求以及对水土保持、防灾减灾的现实渴望。淤地坝
具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拦泥淤地、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入河泥沙等功能。一般淤地坝不设反滤层,但一些泉水多、有常流水的沟道,在坝的下游坡脚修反滤层,反滤层由细沙、石子、块石干砌(砌体之间的缝隙没有砂浆,直接铺码在一起)而成。右图示意我国某地淤地坝布置形式。据此完成6~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淤地坝工程措施中坝地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耕地 B.涵养水源
C.保持水土 D.蓄洪防洪

由材料可知,淤地坝具有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拦泥淤地、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入河泥沙等功能。读图,淤地坝中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可以用来建设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因此,坝地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耕地,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淤地坝设计反滤层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A.降低坝坡的稳定性 B.提高排洪、泄洪能力
C.排出坝内地下水 D.增加坝地土壤湿度

由材料“反滤层由细沙、石子、块石干砌而成”可知,其透水性大于坝体土壤透水性,可以用来排出坝内地下水,从而增加坝坡稳定性,避免坝体坍塌滑坡,C正确,A错误;反滤层对提高淤地坝排洪、泄洪能力作用有限,B错误;反滤层有利于排出坝内地下水,不利于增加坝地土壤湿度,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4·湖南长沙模拟)我国某小流域地形切割十分严重,土壤肥力低下,水资源贫乏,该小流域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采用“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沟底穿靴子”的治理模式,形成了上、中、下三个层次横向条带和拦坝挡墙的纵向网状防治体系,各项措施镶嵌配套,初步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综合开发利用的小流域生态经济体系。据此完成8~10题。
8.该小流域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 B.山东丘陵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由“地形切割十分严重,土壤肥力低下,水资源贫乏”可知,该地可能位于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地区,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4·湖南长沙模拟)我国某小流域地形切割十分严重,土壤肥力低下,水资源贫乏,该小流域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采用“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沟底穿靴子”的治理模式,形成了上、中、下三个层次横向条带和拦坝挡墙的纵向网状防治体系,各项措施镶嵌配套,初步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综合开发利用的小流域生态经济体系。据此完成8~10题。
9.为减少水资源缺乏对该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①在有径流条件的地方,挖窖蓄水 
②筑坝蓄水,将雨水拦蓄在坝内 
③大量抽取地下水,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④修建引水工程,大规模跨流域调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可能会造成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利于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③错误;该地为某小流域,大规模跨流域调水不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背景,④错误;在有径流条件的地方挖窖蓄水及筑坝蓄水、将雨水拦蓄在坝内,都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①②正确。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4·湖南长沙模拟)我国某小流域地形切割十分严重,土壤肥力低下,水资源贫乏,该小流域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采用“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沟底穿靴子”的治理模式,形成了上、中、下三个层次横向条带和拦坝挡墙的纵向网状防治体系,各项措施镶嵌配套,初步形成了一个立体式综合开发利用的小流域生态经济体系。据此完成8~10题。
10.关于该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最适宜的是
A.上游地区以种植经济林为主,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B.中游地区在缓坡修建梯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C.下游地区植树造林,促进水土保持
D.大范围异地搬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上游地区主要是生态保护、封山育林,A错误;
中游地区在缓坡修建梯田,既可以保持水土,又能增加耕地面积,B正确;
下游主要是加强对水质的保护,C错误;
大范围异地搬迁成本高,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2024·湖北武汉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黄土高原北部年降水量约为300 mm,每年有105~125天日平均气温在0 ℃以下。为探究流水侵蚀对黄土高原不冻裸坡和半解冻裸坡(图1)的影响,某科研小组模拟在坡度为12°的两种黄土裸坡上,进行相同降水强度下的流水侵蚀对比实验。图2示意实验中黄土不冻裸坡和半解冻裸坡两种状态下产沙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分析该区域坡面上水土流失严重的气候原因。
答案 年降水量集中,流水侵蚀强;年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日均温0 ℃以下的时间长,土壤的冻融作用强,土质疏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在相同降水条件下,与不冻裸坡相比,判断半解冻裸坡坡面径流出现的早晚并解释原因。
答案 早。原因:冻结层阻碍水分下渗;活动层含水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与不冻裸坡相比,说明半解冻裸坡产沙速率大的原因。
答案 冻融作用导致活动层土壤孔隙度大,(土体稳定性降低);活动层易沿坡面滑动;冻土含水量较高,(在同等降水条件下下渗较弱),地表径流量较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