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48 湿地(选择题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023·6月浙江选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1.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 )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减弱2.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 )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2022·6月浙江选考)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源的流程图”。完成3~4题。3.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 )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4.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 )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5.(2024·新课标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b)。(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3)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5)分析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6.(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 875~2 106 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选择题1~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2024·河北沧州模拟)小天鹅是长途迁徙鸟类,其越冬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水体、草地、泥滩、农田、建设用地等,洞庭湖是我国优越的候鸟栖息地,其水位季节变化明显,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大。下表为“洞庭湖某越冬地2014年和2016年相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表”(注:表中1.82%表示2014~2016年有1.82%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读表,完成1~3题。2016年 2014年 建设用地 林地 水体 草地 泥滩 农田建设用地 68.44% 0.31% 4.60% 7.50% 3.23% 15.83%林地 1.82% 70.70% 5.88% 12.76% 1.94% 6.99%水体 0.15% 0.07% 86.46% 3.93% 5.79% 3.60%草地 0.12% 0.10% 16.85% 77.36% 3.22% 2.35%泥滩 0.88% 0.11% 58.63% 8.90% 13.48% 18.00%农田 2.55% 0.73% 1.17% 4.64% 1.17% 89.74%1.由表可知,2014~2016年洞庭湖该越冬地的建设用地主要转变为( )A.农田 B.草地 C.水体 D.泥滩2.洞庭湖越冬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 )A.水体的保留率最高B.泥滩的转变率最高C.农田主要转变为泥滩D.林地转变为草地面积最小3.洞庭湖成为小天鹅越冬理想栖息地的原因不包括( )A.冬季气温高 B.栖息地面积大C.食物来源丰富 D.人类活动干扰少(2024·山西太原模拟)云南省西部腾冲市的北海(25°N,98°E)为火山堰塞湖,湖面海拔近2 000 m,湖中漂浮有大片浮毯型草甸(下图)。北海浮毯型草甸由多种水生植物构成,大多厚度为20~50 cm,其上草长莺飞,生机盎然。据此完成4~6题。4.北海浮毯型草甸生长所需的养分最初来源于( )A.火山熔岩流 B.湖面火山灰C.湖中沉积物 D.水生动植物5.北海浮毯型草甸深厚的原因是当地( )①气温低,腐殖质分解缓慢 ②空气稀薄,光照条件较好 ③水流缓,湖中沉积物深厚 ④气候湿润,水生植物茂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北海浮毯型草甸利于( )①增加湖区降水量 ②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净化湖水水质 ④增加湖水蒸发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4·河北部分高中模拟)福建省某村位于山溪下游,上游来水区人口稠密,沿途有大量水稻灌溉水汇入。该村利用废弃鱼塘兴建了1.64 km2的封闭人工湿地(下图),生态效果极佳,并得以推广。据此完成7~8题。7.图中封闭人工湿地的主要特征有( )①生态系统较稳定 ②污染净化能力强 ③表层水体流动性强 ④与稻田物质能量交换频繁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8.下列湿地中,最宜推广该模式的是( )A.城市水源地周边湿地B.河流源头湿地C.农田周边湿地D.鱼塘周边湿地9.(2024·河北邯郸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水生植物是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湖泊沿岸和水深小于2 m的水域。邛海位于横断山区,西临西昌城区,湖盆坡度变化较大,湖岸有淤泥质滩涂分布。该湖泊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尤其是北部湖湾甲处水生植物最为丰富。海河是邛海唯一出水口,2002年修建海河闸后,邛海水位抬升,湖区整体水生植物量下降。下图示意邛海的水系。(1)分析甲处水生植物最为丰富的原因。(2)说明2002年后邛海水生植物量快速下降的原因。(3)为保障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请为邛海湖泊治理提出建议。10.(2024·江苏淮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林波波河流域位于非洲东南部,全长1 750多千米,流域面积41万平方千米,流经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四个国家,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人口超过1 800万,25岁以下年龄段人口比重大,居民生计以工矿业、灌溉农业、畜牧业等为主,水资源问题和粮食问题突出,大部分地区较贫困。流域内有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丰富但动物分布密度较低。材料二 2000年2~3月连续降水加上飓风登陆,导致流域中下游出现非常严重的洪灾,河口处大量红树林死亡,沿岸居民生计困难。2010年开始,当地社区居民在外部支持下开始种植红树林,逐渐恢复当地生态环境。(1)从观赏野生动物角度,说出到此地开展生态观光旅游的最佳季节并分析原因。(2)说明入海口处河流两侧红树林的恢复对沿岸居民的影响。(3)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提出国家间跨境保护的主要具体措施。主题48 湿地真题演练1.C 2.D [第1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碳存储于植物体内,湖泊湿地植物多样性增加,固碳作用增强,图中水体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的储碳量增加,碳净排放量减少,A错、C对;土壤中植物残体增加,植物根系吸碳量增加,植物残体分解,微生物活性增强,B、D错。第2题,湿地与陆地之间建设生态缓冲岛,可以增强植被带拦截污染物、抵御风浪的作用,从而保护和恢复湿地功能,D正确;减少湖滨植物,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使湿地生态变脆弱,A错;放生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威胁生物多样性,B错;降低湖面水位,湿地服务功能减弱,造成生态破坏,C错。]3.A 4.B [第3题,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比污水处理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化学原料,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至少需要四处场地,比工业化的污水处理厂占用的土地更多,B错误;相对于一年四季都可以不间断作业的污水处理厂,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净化能力也有季节差异,污水处理速度也较慢,C、D错误。第4题,引进外来物种容易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生态失衡,A不合理;芦苇是湿生物种,在河道中可以快速生长并蔓延,达到修复水生植物的目的,B合理;扩大养殖规模可能会挤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造成环境污染等,C不合理;清除全部河滩,会让生物失去栖息地,裸露的河床也会因失去生物保护而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不合理。 ]5.(1)气候寒冷,蒸发量少,形成冻土层,减少水分下渗,有利于水分积累;寒冷的气候抑制死亡植物的分解,有利于泥炭积累。(2)典型泥炭湿地水从周边流向湿地,生物量多;雨养型泥炭湿地水自湿地流向周边,生物量少。(3)高(台)地中的局部洼地。(4)缺少周边汇水带来的营养元素;湿地水中的部分营养元素被植物吸收,植物死亡后被固定于泥炭中;部分营养元素随流水流出湿地。(5)蒸发少,相对于蒸发,降水较多(降水频次高);垫状泥炭藓层持水能力强。6.(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模拟预测1.A 2.B 3.D4.B 5.D 6.B [第4题,由材料可知,北海为火山堰塞湖,湿地中的草甸生长需要矿物质,沉降的火山灰为北海浮毯型草甸提供了最初形成的物质基础,B正确;火山熔岩流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故最初养分不是来自火山熔岩流,A错误;浮毯型草甸与湖底没有接触,难以吸收湖中沉积物的养分,C错误;水生动植物出现的时间较晚,D错误。第5题,云南省位于亚热带气候区,但该湖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腐殖质分解缓慢,积累多,厚度大,①正确;空气稀薄,不利于草甸生长,②错误;湖中的沉积物对草甸生长影响较小,③错误;气候湿润,水生植物茂盛,厚度大,④正确。故选D。第6题,北海浮毯型草甸覆盖于湖面,减少了湖水的蒸发量,可能使湖区的降水量减少,①④错误;湿地草甸可以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②正确;湿地草甸可吸收杂质,净化水体,③正确。故选B。]7.B 8.C [第7题,河道经过人口稠密区,有生活废弃物排入,同时有水稻灌溉水汇入,水质较差。封闭人工湿地中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多,湿地生态系统较稳定,①正确;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依次排列,阻挡和吸附不同的污染物质,净化能力强,②正确;封闭人工湿地植被较茂密,表层水体流动性较差,③错误;湿地封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需人工辅助措施,故与稻田物质能量交换不频繁,④错误。故选B。第8题,城市水源地的水用于生活,对水质要求高,而该湿地净化后的水质难以达到生活用水的要求,A错误;河流源头往往地势较高,人类活动少,水质好,无需采取该模式净水,B错误;净化后的水较洁净,用于灌溉农田,有利于获取高品质的农产品,农田周边湿地适宜推广该模式,C正确;鱼塘用水相对清洁,与农田周边湿地相比,鱼塘周边湿地推广价值较小,D错误。]9.(1)水深较浅,光照充足;入湖河流多,带来较丰富营养物质,出湖河流加快物质循环;淤泥质湖岸,生物生存空间广。(2)2002年海河闸建成运行后,水位上升,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空间减少;水深加大,湖底的水生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发育受限;建闸后水体更新慢,污染集聚。(3)恢复水位运行的自然节律(利用水闸合理调节水位),降低季节水位;增加水体透明度,加强对周边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减少入湖污水量;保护湖滨湿地生态,减少人类活动破坏;采取人工干预措施,恢复湖区水生植物。10.(1)冬春季(7~10月或旱季)。原因:该地野生动物分布密度较低,旱季植被稀疏,更容易发现动物;旱季缺少水源,野生动物被迫集中到没有干枯的河流或湖泊附近饮水。(2)有利于鱼虾生长繁殖,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和经济来源;阻挡海水入侵地下水,缓解沿岸土地盐碱化;防洪蓄水,减少水旱灾害;减少对河流堤坝侵蚀,保护农田;净化水质。(3)跨境保护,建立政府间的合作交流机制,对盗猎、盗伐林木加强执法;保障野生动物跨境迁徙通道的通畅;上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栖息地的生态用水;对工矿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加强监测和治理,避免跨境水污染,保证动物的饮水安全;扩大宣传,增强边境公众保护意识。(共42张PPT)主题48湿地专题九 区域发展精讲点拨模拟预测真题演练内容索引精讲点拨PART ONE真题演练PART TWO(2023·6月浙江选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1234561.植物多样性增加对湖泊湿地固碳作用的影响是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减少C.碳净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减弱√12345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碳存储于植物体内,湖泊湿地植物多样性增加,固碳作用增强,图中水体碳库、植物碳库和土壤碳库的储碳量增加,碳净排放量减少,A错、C对;土壤中植物残体增加,植物根系吸碳量增加,植物残体分解,微生物活性增强,B、D错。123456(2023·6月浙江选考)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是个重要的固碳举措。下图为“湖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2.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123456湿地与陆地之间建设生态缓冲岛,可以增强植被带拦截污染物、抵御风浪的作用,从而保护和恢复湿地功能,D正确;减少湖滨植物,会破坏生物多样性,使湿地生态变脆弱,A错;放生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威胁生物多样性,B错;降低湖面水位,湿地服务功能减弱,造成生态破坏,C错。123456(2022·6月浙江选考)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源的流程图”。完成3~4题。3.与污水处理厂相比,该人工湿地系统可以A.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B.减少土地占用面积C.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D.加快污水处理速度√123456厂,不需要建设厂房设施和化学原料,污水处理成本较低,A正确;图中人工湿地系统至少需要四处场地,比工业化的污水处理厂占用的土地更多,B错误;相对于一年四季都可以不间断作业的污水处理厂,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净化能力也有季节差异,污水处理速度也较慢,C、D错误。人工湿地系统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和处理,相比污水处理123456(2022·6月浙江选考)人工湿地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自然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图为“某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源的流程图”。完成3~4题。4.在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中,较为合理的途径是A.引进外来物种,扩大滩涂种植 B.河道种植芦苇,修复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积,扩大养殖规模 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滩√123456芦苇是湿生物种,在河道中可以快速生长并蔓延,达到修复水生植物的目的,B合理;扩大养殖规模可能会挤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间,造成环境污染等,C不合理;清除全部河滩,会让生物失去栖息地,裸露的河床也会因失去生物保护而侵蚀加剧,进而破坏生态环境,D不合理。引进外来物种容易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生态失衡,A不合理;1234565.(2024·新课标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b)。123456(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答案 气候寒冷,蒸发量少,形成冻土层,减少水分下渗,有利于水分积累;寒冷的气候抑制死亡植物的分解,有利于泥炭积累。(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答案 典型泥炭湿地水从周边流向湿地,生物量多;雨养型泥炭湿地水自湿地流向周边,生物量少。123456(3)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答案 高(台)地中的局部洼地。(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答案 缺少周边汇水带来的营养元素;湿地水中的部分营养元素被植物吸收,植物死亡后被固定于泥炭中;部分营养元素随流水流出湿地。123456(5)分析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答案 蒸发少,相对于蒸发,降水较多(降水频次高);垫状泥炭藓层持水能力强。1234566.(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 875~2 106 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23456(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答案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答案 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2024·河北沧州模拟)小天鹅是长途迁徙鸟类,其越冬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水体、草地、泥滩、农田、建设用地等,洞庭湖是我国优越的候鸟栖息地,其水位季节变化明显,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大。表格为“洞庭湖某越冬地2014年和2016年相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表”(注:表中1.82%表示2014~2016年有1.82%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读表,完成1~3题。12345678910模拟预测PART THREE123456789101.由表可知,2014~2016年洞庭湖该越冬地的建设用地主要转变为A.农田 B.草地 C.水体 D.泥滩2016年 2014年 建设用地 林地 水体 草地 泥滩 农田建设用地 68.44% 0.31% 4.60% 7.50% 3.23% 15.83%林地 1.82% 70.70% 5.88% 12.76% 1.94% 6.99%水体 0.15% 0.07% 86.46% 3.93% 5.79% 3.60%草地 0.12% 0.10% 16.85% 77.36% 3.22% 2.35%泥滩 0.88% 0.11% 58.63% 8.90% 13.48% 18.00%农田 2.55% 0.73% 1.17% 4.64% 1.17% 89.74%√12345678910由材料可知,2014~2016年建设用地有68.44%保持不变,0.31%转变为林地,4.60%转变为水体,7.50%转变为草地,3.23%转变为泥滩,15.83%转变为农田,故选A。123456789102.洞庭湖越冬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A.水体的保留率最高 B.泥滩的转变率最高C.农田主要转变为泥滩 D.林地转变为草地面积最小2016年 2014年 建设用地 林地 水体 草地 泥滩 农田建设用地 68.44% 0.31% 4.60% 7.50% 3.23% 15.83%林地 1.82% 70.70% 5.88% 12.76% 1.94% 6.99%水体 0.15% 0.07% 86.46% 3.93% 5.79% 3.60%草地 0.12% 0.10% 16.85% 77.36% 3.22% 2.35%泥滩 0.88% 0.11% 58.63% 8.90% 13.48% 18.00%农田 2.55% 0.73% 1.17% 4.64% 1.17% 89.74%√2016年 2014年 建设用地 林地 水体 草地 泥滩 农田建设用地 68.44% 0.31% 4.60% 7.50% 3.23% 15.83%林地 1.82% 70.70% 5.88% 12.76% 1.94% 6.99%水体 0.15% 0.07% 86.46% 3.93% 5.79% 3.60%草地 0.12% 0.10% 16.85% 77.36% 3.22% 2.35%泥滩 0.88% 0.11% 58.63% 8.90% 13.48% 18.00%农田 2.55% 0.73% 1.17% 4.64% 1.17% 89.74%12345678910读表可知,农田的保留率最高,为89.74%,A错误;泥滩的保留率为13.48%,转变率最高,B正确;2016年 2014年 建设用地 林地 水体 草地 泥滩 农田建设用地 68.44% 0.31% 4.60% 7.50% 3.23% 15.83%林地 1.82% 70.70% 5.88% 12.76% 1.94% 6.99%水体 0.15% 0.07% 86.46% 3.93% 5.79% 3.60%草地 0.12% 0.10% 16.85% 77.36% 3.22% 2.35%泥滩 0.88% 0.11% 58.63% 8.90% 13.48% 18.00%农田 2.55% 0.73% 1.17% 4.64% 1.17% 89.74%12345678910农田主要转变为草地,C错误;表格仅为占比,不能反映面积,D错误。123456789103.洞庭湖成为小天鹅越冬理想栖息地的原因不包括A.冬季气温高 B.栖息地面积大C.食物来源丰富 D.人类活动干扰少√洞庭湖位于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区,人类活动干扰大,故选D。12345678910(2024·山西太原模拟)云南省西部腾冲市的北海(25°N,98°E)为火山堰塞湖,湖面海拔近2 000 m,湖中漂浮有大片浮毯型草甸(下图)。北海浮毯型草甸由多种水生植物构成,大多厚度为20~50 cm,其上草长莺飞,生机盎然。据此完成4~6题。4.北海浮毯型草甸生长所需的养分最初来源于A.火山熔岩流 B.湖面火山灰C.湖中沉积物 D.水生动植物√12345678910由材料可知,北海为火山堰塞湖,湿地中的草甸生长需要矿物质,沉降的火山灰为北海浮毯型草甸提供了最初形成的物质基础,B正确;火山熔岩流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土壤,故最初养分不是来自火山熔岩流,A错误;浮毯型草甸与湖底没有接触,难以吸收湖中沉积物的养分,C错误;水生动植物出现的时间较晚,D错误。12345678910(2024·山西太原模拟)云南省西部腾冲市的北海(25°N,98°E)为火山堰塞湖,湖面海拔近2 000 m,湖中漂浮有大片浮毯型草甸(下图)。北海浮毯型草甸由多种水生植物构成,大多厚度为20~50 cm,其上草长莺飞,生机盎然。据此完成4~6题。5.北海浮毯型草甸深厚的原因是当地①气温低,腐殖质分解缓慢 ②空气稀薄,光照条件较好 ③水流缓,湖中沉积物深厚 ④气候湿润,水生植物茂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2345678910云南省位于亚热带气候区,但该湖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腐殖质分解缓慢,积累多,厚度大,①正确;空气稀薄,不利于草甸生长,②错误;湖中的沉积物对草甸生长影响较小,③错误;气候湿润,水生植物茂盛,厚度大,④正确。故选D。12345678910(2024·山西太原模拟)云南省西部腾冲市的北海(25°N,98°E)为火山堰塞湖,湖面海拔近2 000 m,湖中漂浮有大片浮毯型草甸(下图)。北海浮毯型草甸由多种水生植物构成,大多厚度为20~50 cm,其上草长莺飞,生机盎然。据此完成4~6题。6.北海浮毯型草甸利于①增加湖区降水量 ②维护生物多样性 ③净化湖水水质 ④增加湖水蒸发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345678910北海浮毯型草甸覆盖于湖面,减少了湖水的蒸发量,可能使湖区的降水量减少,①④错误;湿地草甸可以为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②正确;湿地草甸可吸收杂质,净化水体,③正确。故选B。12345678910(2024·河北部分高中模拟)福建省某村位于山溪下游,上游来水区人口稠密,沿途有大量水稻灌溉水汇入。该村利用废弃鱼塘兴建了1.64 km2的封闭人工湿地(下图),生态效果极佳,并得以推广。据此完成7~8题。7.图中封闭人工湿地的主要特征有①生态系统较稳定 ②污染净化能力强 ③表层水体流动性强 ④与稻田物质能量交换频繁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河道经过人口稠密区,有生活废弃物排入,同时有水稻灌溉水汇入,水质较差。封闭人工湿地中有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多,湿地生态系统较稳定, ①正确;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依次排列,阻挡和吸附不同的污染物质,净化能力强,②正确;封闭人工湿地植被较茂密,表层水体流动性较差,③错误;湿地封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需人工辅助措施,故与稻田物质能量交换不频繁,④错误。故选B。12345678910(2024·河北部分高中模拟)福建省某村位于山溪下游,上游来水区人口稠密,沿途有大量水稻灌溉水汇入。该村利用废弃鱼塘兴建了1.64 km2的封闭人工湿地(下图),生态效果极佳,并得以推广。据此完成7~8题。8.下列湿地中,最宜推广该模式的是A.城市水源地周边湿地B.河流源头湿地C.农田周边湿地D.鱼塘周边湿地√12345678910城市水源地的水用于生活,对水质要求高,而该湿地净化后的水质难以达到生活用水的要求,A错误;河流源头往往地势较高,人类活动少,水质好,无需采取该模式净水,B错误;净化后的水较洁净,用于灌溉农田,有利于获取高品质的农产品,农田周边湿地适宜推广该模式,C正确;鱼塘用水相对清洁,与农田周边湿地相比,鱼塘周边湿地推广价值较小,D错误。123456789109.(2024·河北邯郸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水生植物是湖泊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湖泊沿岸和水深小于2 m的水域。邛海位于横断山区,西临西昌城区,湖盆坡度变化较大,湖岸有淤泥质滩涂分布。该湖泊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尤其是北部湖湾甲处水生植物最为丰富。海河是邛海唯一出水口,2002年修建海河闸后,邛海水位抬升,湖区整体水生植物量下降。右图示意邛海的水系。12345678910(1)分析甲处水生植物最为丰富的原因。答案 水深较浅,光照充足;入湖河流多,带来较丰富营养物质,出湖河流加快物质循环;淤泥质湖岸,生物生存空间广。(2)说明2002年后邛海水生植物量快速下降的原因。答案 2002年海河闸建成运行后,水位上升,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空间减少;水深加大,湖底的水生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发育受限;建闸后水体更新慢,污染集聚。12345678910(3)为保障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请为邛海湖泊治理提出建议。答案 恢复水位运行的自然节律(利用水闸合理调节水位),降低季节水位;增加水体透明度,加强对周边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减少入湖污水量;保护湖滨湿地生态,减少人类活动破坏;采取人工干预措施,恢复湖区水生植物。1234567891010.(2024·江苏淮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林波波河流域位于非洲东南部,全长1 750多千米,流域面积41万平方千米,流经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四个国家,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人口超过1 800万,25岁以下年龄段人口比重大,居民生计以工矿业、灌溉农业、畜牧业等为主,水资源问题和粮食问题突出,大部分地区较贫困。流域内有多个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丰富但动物分布密度较低。12345678910材料二 2000年2~3月连续降水加上飓风登陆,导致流域中下游出现非常严重的洪灾,河口处大量红树林死亡,沿岸居民生计困难。2010年开始,当地社区居民在外部支持下开始种植红树林,逐渐恢复当地生态环境。12345678910(1)从观赏野生动物角度,说出到此地开展生态观光旅游的最佳季节并分析原因。答案 冬春季(7~10月或旱季)。原因:该地野生动物分布密度较低,旱季植被稀疏,更容易发现动物;旱季缺少水源,野生动物被迫集中到没有干枯的河流或湖泊附近饮水。12345678910(2)说明入海口处河流两侧红树林的恢复对沿岸居民的影响。答案 有利于鱼虾生长繁殖,为当地居民提供食物和经济来源;阻挡海水入侵地下水,缓解沿岸土地盐碱化;防洪蓄水,减少水旱灾害;减少对河流堤坝侵蚀,保护农田;净化水质。12345678910(3)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提出国家间跨境保护的主要具体措施。答案 跨境保护,建立政府间的合作交流机制,对盗猎、盗伐林木加强执法;保障野生动物跨境迁徙通道的通畅;上下游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栖息地的生态用水;对工矿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加强监测和治理,避免跨境水污染,保证动物的饮水安全;扩大宣传,增强边境公众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九 主题48 湿地 学案(含解析).docx 专题九 主题48 湿地.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