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政治试卷本试卷共6页,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凝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上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再一次佐证了(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着的“科学之科学”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2. 202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在巴黎奥运会上,你们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不负使命,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新的奥运备战周期已经开始,希望大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扬长补短,为建设体育强国再立新功。”下列选项中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①团结一心顽强拼搏——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②奋勇争先不负使命——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坚持适度原则,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④扬长补短再立新功——坚持辩证否定,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B3.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跨世纪调水工程,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长达2899公里。近十年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753亿立方米,为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提供稳定水源。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运行表明( )①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要立足水资源整体,统筹考虑,实现最佳效果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实现南水向北调动④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变规律,造福沿线人民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4.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专家表示,月球南极和地球南极类似,如果月球南极存在大量水冰,不仅可用其制造氧气,而且还可以制备火箭所需的氢燃料,有助于人类更有效地进行天体探测。据此可知(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识服务于实践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工具,促进认识发展④航天领域取得的科学理论决定了探月工程的成功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5.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自2012年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国家通过增建充电基础设施、加大消费者购车补贴,突破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瓶颈,按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快进键”,在取得了产业链优势的同时,也实现了弯道超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表明( )①人按照自身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活动④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D6. 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比感性认识更加深刻和重要③理性认识不能轻而易举获得,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④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两者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统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7. 毛泽东同志说:“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这告诉我们( )①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互交融相伴而行的②剔除真理中的谬误,才能推动认识发展③人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8. 读漫画《“聪明”的人》。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把思想从教条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②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要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④要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C9.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都与改革紧密相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冲锋号。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基于( )①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③释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活力④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A10. “我现在很累很疲惫,我的身体已经到达了极限……但如果现在你让我为祖国再打三个小时,我仍会全力以赴。”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优秀代表,网球运动员郑钦文用自己的实力和毅力,谱写了一首动人的青春赞歌。我们学习郑钦文,就要( )①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顽强拼搏,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个性发展③脚踏实地,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④志存高远,把人生理想融入中国梦想之中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11. 世界客属33届恳亲大会与10月24日至26日在洛阳举行。千百年来,客家先民从洛阳出发,踏上南迁之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本届世客会洛阳精心谋划了“客家回家”火炬传递、“城市钥匙”赠客亲、“线上回家”、牡丹种植和认领等活动,还举行客家文化学术交流、经贸对接、拜祖大典等系列活动。世客会在洛阳的举行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②向世界展示洛阳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促进世界客属联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④加强各国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繁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12. 雕刻艺术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不仅表现为雕刻技艺更加纯熟、表现力日益突出,而且体现在雕刻的材质范围日益扩大,有石雕、玉雕、竹雕、木雕、沙雕、冰雕、果核雕刻……甚至还有在头发丝上的雕刻。这表明雕刻艺术( )①立足原有理论融汇了各种雕刻材料的特质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雕刻技艺的突破③在发展与进步中逐渐消除材质条件的制约④实现了批判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的有机统一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13. 2024年某卫视中秋晚会主持人和嘉宾们乘坐T2024次地月快线“登月”,共同缔造“月球限定秀”,邀请全国观众一起“漫游”月球晚会。通过全面运用XR(扩展现实)和AI技术,在行业顶尖媒体艺术创意及虚拟视觉制作的支持下,开启了一场震撼心灵且充满烟火气的“月球奇妙夜”。这场晚会震撼心灵的原因在于( )①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了文化创作体制和机制③善于利用科技为艺术赋能,提升文化产品质量④大胆想象,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传播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A14.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结束了敦煌石窟近400年无人管理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敦煌资料整理、文保修复、遗址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由此可见( )①莫高精神不是抽象的,是敦煌文保人伟大奋斗的精神积淀②莫高精神跨越新民主主义时期至今,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③莫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④赓续莫高精神,有利于更好为国护宝,传承优秀传统文化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B15. 甘肃酒泉出土的高善穆石塔,是东晋十六国北凉时期的文物。它拥有西域风的塔身,塔宝盖顶部刻着北斗七星,塔基刻着菩萨八身,以及八卦符号。此塔在塔肩开龛造像,塔身刻经文、发愿文、供养人姓名等,这种做法在佛教盛行的西域等地此前并未发现。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保持民族特色才能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③此塔可以成为研究文化融合的重要标本④文化融合统一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16.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自身优势进行文化输出,通过文化产业、学术理论等手段宣传西方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企图解构中国文化的根基,构造中国文化低劣或不如西方文化的印象,削弱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此,我们正确的应对策略是( )①增强文化安全意识,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③努力做到文化自觉,坚信中华文化优越性④回避文化冲突、对立,促进世界文化繁荣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4年2月16日,OpenAI公司发布首个大规模文字转视频模型Sora。Sora的出现意味着AI技术可以直接与现实世界交互,改变了知识信息的生成方式,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颠覆了我们人类的认知,显示出科技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然而,也有必要认识到,随着AI生成内容与现实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如何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透明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版权、隐私和数据安全等挑战也不容忽视。犹如潘多拉魔盒的开启,在攀爬“科技树”的过程中,派生的科技治理问题总是如影随形,后真相时代和虚拟化创新之间,如何适应并加以规制,这将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命题。材料二 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具有独特的思考能力,人类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联想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人类要发挥在思考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人类应通过教育不断提升自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既要借鉴别国的经验,又要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加强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努力,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1)你所在的班级要围绕“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进行研学。请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撰写一个以“保持审慎和理性态度看待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汇报提纲。要求:①紧扣主题,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答案】(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保持审慎和理性态度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人工智能的认识,避免因为一时的成就而忽视其潜在的问题和挑战。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效果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保持审慎和理性态度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估人工智能的实际效果,避免盲目乐观或悲观。(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挥人类特有的优势。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我们要在普遍认识到人工智能挑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政策和措施,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根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这是职工法定退休年龄自上世纪50年代确定后,70多年来首次进行调整。过去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2023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达15.4%,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面临持续下降压力。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在综合考虑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健康水平、人口结构、国民受教育程度、劳动力供给等因素基础上研究制定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哲学依据。【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助于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和有效利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和完善退休政策,有利于使个人的生命周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更好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地处豫西山区的某国有煤矿,近年来按照“文化型矿井,生态型矿区、旅游型矿山”的理念,对矿区进行改造,提升了矿区的文化品位,评为“国家3A景区”“中国最美矿山”,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矿区经常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引导职工讲职业道德。新星大道两侧排列的是35位劳模的灯箱,党史大道两侧展示的是百年党史的宣传栏。建造三千平米的荷花池,创建党政清廉文化主题游园。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十二生肖”“百家姓”文化广场,道德经、河图洛书浮雕墙等特色人文景观;“徽式”建筑融入景区,游客以为进入了江南水乡。矿区还发挥自身优势,1:1还原了井下作业现场,建设了省内唯一的沉浸式全景矿工生产生活体验项目,成为了大学矿山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功能的知识,说明该矿区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意义。【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矿区经常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引导职工讲职业道德,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文化生活。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史大道两侧展示的是百年党史的宣传栏,创建党政清廉文化主题游园。充分发掘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十二生肖”“百家姓”文化广场,道德经、河图洛书浮雕墙等特色人文景观等,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③优秀的文化反作用与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矿区建设了省内唯一的沉浸式全景矿工生产生活体验项目,成为了大学矿山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被评为 “国家3A景区”“中国最美矿山”,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有人认为,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就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基础。运用文化自信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答案】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自信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②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③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夯实文化自信的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