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30例--中考语文复习备考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30例--中考语文复习备考 素材

资源简介

“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30例
关键词——
1.文本特质:思想内容特质,艺术手法特质。
2.学习目标:行为主体(学习主体学生化)——行为条件(条件具体语境化)——行为动作(精准操作活动化)——行为标准(目标达成可评价)
3.来源参考:《语文》和《教师教学用书》、网络资料等。①单元说明;②课文“预习”;③课文旁批;④课后习题;⑤课后“阅读提示”。
4.行为动词:
(1)知识类:记住先前所学材料,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常用行为动词:说出、列举、选择(正确事实)、背记、辩认、回忆、描述、指出、说明、圈点、标画等。
(2)领会类:领悟并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但不一定将其与其他事物相联系。可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二是解释,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常用行为动词:分类、用自己的话叙述、解释、选择(正确的概念或结论)、区别、归纳举例说明、改写等。
(3)运用类:将所学习到的概念、规则、方法、规律等应用于新的情景中的能力。常用行为动词:运用、计算、改变、解释、解答(利用原理、理论)说明、证明、列举等。
(4)分析类: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其构成成分并理解其组织结构,包括部分的鉴别、分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认识其中的组织原理,是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常用行为动词:分类、比较、对照、区别(各组成部分)、检查、指出、评论、猜测、举例说明、图示、计算等。
(5)综合类: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强调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常用行为动词:编写、设计、提出、排列、组合、建立、形成、重写、归纳、总结等。
(6)评价类:对材料作价值评判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标准(如组织)或外在标准(如与目的的适当性)进行评判,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常用行为动词:鉴别、讨论、选择、对比、比较、评价、判断、总结等。
课文示例——
1.《紫藤萝瀑布》文本特质:
写景状物的手法,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刻的人生哲理。
《紫藤萝瀑布》学习目标:
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标画出“赏花”“忆花”“悟花”的语句,归纳写景状物的手法,简述“忆花”的作用,品评悟出的人生哲理。
《紫藤萝瀑布》设计说明:
课标依据:《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指出,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据此,确定行为动词为“朗读”“标画”“归纳”“简述”“品评”等。
教材依据: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予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所以用比较阅读梳理作者对紫藤萝的情感变化,并从紫藤萝的特征入手,建立“物”与“志”的联系,学习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情依据:七年级同学已经具备了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四单元也学习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但是学生不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也不够深刻。所以需要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成为行为条件,标画出语句、归纳出手法、简述作用、品评哲理成为行为标准。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看花的心境,感悟人生哲理。
2.《智取生辰纲》文本特质:
小说明暗“双线”交织运行的艺术手法,典型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智取”和“丢失”生辰纲的理趣所在。
《智取生辰纲》学习目标:
通过梳理故事情节,品评双线交织的艺术特色;圈画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关键词句,说出其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描写的作用;用四字词语概括主要人物形象,评说“智取”与“丢失”生辰纲的原因。
《智取生辰纲》设计说明:
课标依据: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因而使用“梳理”“品评”“圈画”“评说”等行为动词。
教材依据:学习这个单元,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究其性格形成的原因。
学情依据:学生已经进行了《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但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对于小说情节的梳理与把握还不够清晰,对杨志与吴用“博弈”的细节分析不够深入,以《智取生辰纲》单篇勾连《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章节内容还存在困难。
3.《背影》文本特质:
清晰的叙事线索,典型的叙事片段,朴实的叙事风格,真挚的情感抒发。
《背影》学习目标:
紧扣“叙事线索”,用四字词语概括叙事片段;圈画描写“背影”关键动词,评析其对表达父亲美好品格的作用;标注“我”四次流泪的语句和父亲的四句典型语言描写,归纳其对情感抒发起到的作用。
《背影》设计说明:
课标依据:《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指出,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据此确定行为动词为“概括”“圈画”“评析”“标注”“归纳”等。
教材依据:本单元学习多种类型的散文,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的散文特点。通过朗读、圈画、标注相关语句,品味典型语言的表现力,感同身受“我”的真切体验和深刻感悟,评析平淡而朴实的语言特点。
学情依据: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很好把握散文这一体裁,但对于其类型和不同的主题理解不够深刻。所以反复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成为行为条件,归纳出起到的作用成为行为标准,借以体验散文的语言魅力和抒发的父子情深。
4.《社戏》文本特质:
“乐土”平桥村所富有的“故事之美”“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社戏》学习目标:
用四字短语概括小说所描写的事件,说出平桥村成为“我”童年乐土的原因;标画出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句段,品读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说出寄寓的情思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表现人物起到的作用。
5.《大自然的语言》文本特质:
事理说明的方法,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
标画有关“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等物候信息的文句,说出物候学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进而归纳出事理说明的方法;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例说语言的生动性。
6.《孔乙己》文本特质:
孔乙己命运悲剧的双重性,以笑写悲的艺术手法。
《孔乙己》学习目标:
归纳小说描写的几件事,抓住人物外貌描写和关键动词,概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找出揭示“社会环境”的段落,说出造成孔乙己命运悲剧的双重性;画出文中写“笑”字的句段,简述小说是如何以笑写悲的。
7.《小石潭记》文本特质:
小石潭清幽、悄怆的自然环境,作者以乐衬忧的情感触发。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
移步换景,描述小石潭的自然之美;随景即情,抓住关键词,叙说以“乐”衬忧的情感抒发。
8.《桃花源记》文本特质:
具有神秘色彩、情趣盎然的故事,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朴的民风,虚构一个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的艺术技巧。
《桃花源记》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简要讲述桃花源的故事;标画重点语句,例说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朴的民风;结合《桃花源诗》,说说作者虚构一个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的艺术技巧。
9.《最后一次讲演》文本特质:
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的演讲语言,闻一多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次讲演》学习目标:
通过充满激情地模拟演讲,探究、讲解演讲词使用的人称、句式、词语感彩等,对表现闻一多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的作用。
10.《壶口瀑布》文本特质:
游记散文定点换景的写景角度,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特点与感受,典雅凝练、独具特色的语言。
《壶口瀑布》学习目标:
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比较游记散文“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写作手法的不同;比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不同的特点与感受;归纳畅达自然、典雅凝练的语言,对表现黄河伟大的性格所起的作用。
11.《北冥有鱼》文本特质:
雄奇瑰丽的文学想象力,观察事物富有哲理的“逍遥观”。
《北冥有鱼》学习目标:
通过朗读释义,归纳鲲鹏的文学形象;赏读雄奇瑰丽的语言,通过作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力,阐释庄子观察事物富有哲理的观点。
1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文本特质:
机智巧妙的论辩,物我合一的哲学观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学习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庄子与惠子对话的“诡辩”之处;小组研讨“鱼”“我”之辩的机理,总结庄子物我合一的哲学观点。
13.《曹刿论战》文本特质:
简洁精炼的对话描写;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取材精到,详略得当;曹刿的责任与担当精神。
《曹刿论战》学习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归纳人物对话简洁精炼的特点;找出描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关键语句,列举对比内容;抓住题眼“论”字,简述取材精到、详略得当的特点;说出曹刿的政治智慧,归纳其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精神。
14.《邹忌讽齐王纳谏》文本特质:
邹忌类比说理、委婉讽谏的语言艺术,别致精美的“三叠式”结构,齐威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政治智慧。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阐述别致精美的“三叠式”结构特点;精读课文,通过分析邹忌说服齐王的过程,总结类比说理、委婉讽谏的语言艺术;评析齐威王一个“善”字的妙用,通过“三谏三赏三变化”,总结齐威王广开言路的胸襟和果断行事的政治智慧。
15.《出师表》文本特质:
“表”文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形象。
《出师表》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用工整的短语概括诸葛亮提出的建议和追叙的往事;标画“报先帝而忠陛下”的语句,判断出每一段的表达方式,归纳“表”文议论、记叙与抒情水乳交融的特点;总结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和“知恩图报”的拳拳诚意。
16.《怀疑与学问》文本特质:
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的方法,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态度。
《怀疑与学问》学习目标:
梳理议论文的论证结构,说出逻辑严密的论证思路;例说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的方法;讨论中学生治学持有怀疑精神的做法。
17.《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文本特质:
通过驳论证进行批驳的方法,立驳结合、论证严密的特点,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及讽刺性的语言,鲁迅被誉为“民族脊梁”的形象。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学习目标:
研读课文,判断出驳论文批驳的方法;例说仿拟、比喻等修辞手法对尖锐犀利的杂文语言富有战斗性及讽刺性的妙用;列举“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的典型事例,归纳出立驳结合、论证严密的特点。
18.《陋室铭》文本特质:
托物言志的手法,骈散结合的写法,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陋室铭》学习目标:
诵读铭文,归纳运用类比进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精读出铭文骈散结合的音韵美,评析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19.《海燕》文本特质:
特定环境下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对比与烘托的表现手法。
《海燕》学习目标: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说出特定环境下各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例举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对塑造海燕形象的作用。
20.《驿路梨花》文本特质:
顺叙之中运用插叙,使情节波澜起伏、回环递进的故事之美;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的手法之美;虚实结合、人花相映的“梨花”之美。
《驿路梨花》学习目标:
略读课文,说出小茅屋的由来和照料过程,从而揭示出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简析顺叙之中运用插叙,使情节波澜起伏、回环递进的故事之美;归纳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的手法之美;评析虚实结合、人花相映的“梨花”之美。
21.《回忆我的母亲》文本特质:
选取典型事例,夹叙夹议,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情真挚、质朴无华的语言。
《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目标:
概括描写母亲的每一件“典型事件”,找出议论和抒情的句段,品读质朴无华、饱含深情的语言,简析其对表现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抒发作者怀念赞颂之情的作用。
22.《纪念白求恩》文本特质:
议论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运用对比突出白求恩高贵精神的手法。
《纪念白求恩》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标画出记叙、议论的句段,简述夹叙夹议、以议为主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列表对比白求恩和不少的人的区别,说出对突出白求恩高贵精神的作用。
23.《黄河颂》文本特质:
诗歌以奔放的热情、豪迈的胸襟直抒胸臆的写法,巧用修辞、气势磅礴的语言风格,黄河所特有的象征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形象。
《黄河颂》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诗歌,参照课文旁批,写出自己的批注;从情感角度和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角度,评述直接抒情对表达黄河形象的作用;从象征手法的角度,概括黄河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形象。
24.《故乡》文本特质:
闰土与杨二嫂人物性格的多重性与复杂性,烘托人物形象的特定的环境描写,记叙、抒情与议论有机结合的行文方式。
《故乡》学习目标:
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列表比较二十年前后闰土和杨二嫂性格特点的变化及其原因;例说几处自然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标注议论、抒情性文字,简述其对“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的作用。
25.《送东阳马生序》文本特质:
“赠序”以现身说法,利用叙议结合,情真意切地劝学的意义;运用鲜明的对比增强说服力的写作手法。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目标:
反复研读课文,精准翻译句子,多方面例举宋濂拜师求学的“勤且艰”;分项归纳形成对比的内容,总结出叙议结合对突出中心的作用。
26.《植树的牧羊人》文本特质:
以时间顺序清晰叙事的特点,形象鲜明的细节描写。
《植树的牧羊人》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概括每一个故事要点,填写课后表格;精读课文,标画细节描写的句段,简述对表现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作用。
2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本特质:
“歌行体”古体诗描写、记叙、抒情有机结合的艺术手法,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学习目标:
朗诵诗歌,标画描写、记叙、抒情的诗句,说出具有表现力的词语的妙用;找出表现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的句子,结合描绘的社会现实,说出被千古传颂的原因。
28.《老山界》文本特质:
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贴切的比喻和生动的环境描写,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老山界》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勾画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词语,填充课后表格;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精彩语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动词使用等多角度做批注,说出作者表达的情感,简析不同的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29.《活板》文本特质:
简明、生动的“活”字印刷程序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活板”的智慧和创造力。
《活板》学习目标:
精准翻译课文,简述活字印刷术及其主要特点,写出简明、生动的流程说明;抓住活字印刷术“活”的特点,分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
30.《湖心亭看雪》文本特质:
形神兼备的白描手法,“独”往“痴”情的文人雅趣和家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学习目标:
朗读课文,精准翻译,简析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的写法;赏评运用白描手法描写雪景的独到之处;抓住关键词,交流特定背景下所特有的文人雅趣和家国之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