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上语文第四单元 习题参考答案 常考知识点梳理部编人教版语文第四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有这样几篇课文:《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和略读课文《小岛》。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孩子们在中年级已经学讨了查找、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孩子结合资料,更深人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我们要引导孩子:1、古诗《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2、《少年中国说》(节选)结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3、《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4、《小岛》结合资料了解我国边防守岛部队的生活,感受海防战士的爱国情怀。本单元的另一个语文要素也就是习作要求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列提纲的方式,先进行整体构思再习作。和中年级相比,高年级习作内容更加丰富,列提纲有助于孩子们梳理习作内容,使习作思路了然于胸,让表达更加有条理。下面我整理出本单元各课的知识点及习题答案,供参考借鉴。12课《古诗三首》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三首诗歌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示儿》一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的题目点明了写诗的地点。《己亥杂诗》的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51页第三题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13课《少年中国说》生字组词①倾泻 泻药 泻肚 一泻千里②潜能 潜力③试卷 考试 试用 笔试 胎盘④胎儿 胚胎 车胎⑤皇帝 皇后 皇位 皇宫⑥履历 履行 履职 步履⑦边疆 疆场 疆域 疆土《少年中国说》第2自然段运用象征的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意思是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②“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意思是黄河潜藏的水流暴发出来,势不可挡,浩浩荡荡,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无可限量;③“潜龙腾渊,鳞爪飞扬”意思是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④“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意思是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⑤“鹰隼试翼,风尘吸张”意思是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⑥“奇花初胎,矞矞皇皇”意思是奇花刚开始孕育蓓蕾,华美瑰丽,富丽堂皇,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⑦“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意思是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少年中国奋发有为;⑧“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意思是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⑨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⑩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前途像大海一样宽广,往后的日子还很长,总有一天会大有作为。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答: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宝剑。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答:中国少年承担着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才能中国强;强大富庶的中国为中国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强所以少年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14课《圆明园的毁灭》生字组词①毁灭 摧毁②估计 评估③拱手 拱桥④辉煌 光辉⑤煌煌(形容明亮) 辉煌⑥殿堂 宫殿⑦陵园 丘陵⑧展览 浏览⑨环境 境况⑩宏大 宏伟 唐装 唐突 闯荡 闯关 统一 体统 血统 系统 传统 统计 销毁 销售 奉献 信奉 奉陪 奉告 奉劝 奉告1、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答:把美的东西毁灭了,更能触动读者的痛心。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与现在的圆明园产生鲜明的对比:如此庞大的、壮观的,拥有无数珍宝的圆明园竟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毁于侵略者之手。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拱抱拱手和各种奇珍异宝。█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1)句子中表示的时间词语,“上自”“下至”不但写出了圆明园所藏文物历史悠久,还写出了文物的数量众多、品种丰富,强调了它的价值之高和收藏不易,说明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2)从10月6日到10月18日,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内破坏时间长达十几天,10月18日和19日,竟然连着两天在园内放火。从表示时间的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的力度之大、之快,同时感受到作者的愤怒、痛惜之情。4、结合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答:因为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是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里面有无数的奇珍异宝,珍禽异兽,还有各种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的建筑,可以说是中国园林的集大成者,圆明园不论在布局上、建筑上,还是在所收藏的文物的价值上、数量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却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再也无法复原,它的被毁损失巨大,不可估量。(了解: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 。写二十年后的家乡,孩子们首先要敢于大胆想象,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如,居住、工作和生活等。本次习作要求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孩子先要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还要注意分段叙述,并且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参考提纲如下:《二十年后的家乡》写作提纲一、开篇引入描述当前家乡的模样,如熟悉的街道、建筑、河流等,唤起对家乡的记忆。通过一个契机(如收到家乡的邀请、做了一个梦等),引出二十年后回到家乡的情景。二、具体变化描述(一)环境之变空气:详细描写清新的空气,可能提及绿化增加,工厂减排等措施带来的改变。河流:描述原本污染的河流变得清澈见底,河里有各种生物,周边成为休闲场所。城市绿化: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公园增多,城市像花园一样美丽。(二)生活之变居住:介绍智能房屋,能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安全防护系统完善。交通:描述高效的交通系统,如自动驾驶汽车、磁悬浮列车,交通拥堵问题得到解决。商业:大型商场智能化,购物体验便捷有趣,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三)科技之变农业科技:家乡的农田实现自动化耕种,无人机施肥、灌溉,产量大幅提高。教育科技:学校里采用虚拟现实教学,学生能更直观地学习知识。医疗科技:医疗设备先进,远程医疗普及,人们能更及时地得到救治。三、结尾升华表达对二十年后家乡变化的惊叹和自豪之情。畅想未来家乡还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自己对家乡的美好祝愿。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 交流平台要求孩子们能总结使用资料对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作用;能围绕“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情感”展开交流。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交流本单元的学习物获,谈谈自己是如何使用资料的,使用资料对理解课文的作用。再让孩子们读“交流平台”1、2自然段,进一步加深对使用资料的作用的认识。要想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还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这里可以让孩子们结合实际说说朗读时有什么好方法。如,读《圆明园的毁灭》如何通过朗读来表现课文的情感呢?语调处理:在朗读侵略者破坏圆明园相关内容时,语调要低沉且充满愤怒,比如 “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这段话,每个字都要咬得很重,语调像是从牙缝中挤出,体现出对侵略者行径的切齿痛恨。语速把控:遇到侵略者暴行的描述,语速可适当放慢,像 “为了销毁罪证,10 月 18 日和 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慢读能让听众更深刻地感受到侵略者的残忍和可恶,同时也给予听众时间去体会这种愤怒的情绪。重音突出:强调侵略者的恶劣行为词汇,如 “掠走”“破坏”“毁掉”“放火” 等,通过加重这些词的读音,将侵略者的丑恶嘴脸鲜明地展现出来,让听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暴行。情感投入:朗读者要在内心构建起侵略者肆意破坏圆明园的画面,将自己代入到对圆明园被毁感到痛心疾首的角色中,把这种发自内心的愤怒通过声音传递出来,让听众也能强烈地感受到对侵略者的愤恨。第二板块 词句段运用一、下面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举世闻名 臭名远扬:都形容知名度高。“举世闻名” 是褒义词,用于赞扬在某方面有卓越成就、被全世界知晓的人或事物,如中国的长城举世闻名,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臭名远扬” 是贬义词,指坏名声传得很远,像一些恶贯满盈的罪犯,他们的恶行导致臭名远扬。兴高采烈 得意忘形:都表示人处于一种较为兴奋、高兴的状态。“兴高采烈” 是中性偏褒义词,用来描述人因为正当的、值得开心的事情而情绪高涨,如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春游。“得意忘形” 是贬义词,形容人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多含贬义,比如有些人在取得一点小成绩后就得意忘形,到处炫耀。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都体现人有智谋、善于谋划。“足智多谋” 是褒义词,称赞人聪明机智,善于谋划,像诸葛亮足智多谋,在许多战役中凭借智慧取胜 。“诡计多端” 是贬义词,指坏主意很多,常用来形容坏人,如狡猾的狐狸诡计多端,总是想出各种办法来骗取其他动物的信任。呕心沥血 处心积虑:都有费尽心思去做某事的意思。“呕心沥血” 是褒义词,指为事业、工作等费尽心思,含褒义,如老师们为了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处心积虑” 是贬义词,指经过长时间的考虑,蓄谋已久去做坏事,如小偷处心积虑地想偷取博物馆里的文物。选择词语写一段话用“足智多谋” 写一段话:在古代的战场上,将军们的智慧往往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孙膑便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奇才。他在面对庞涓的陷害时,巧妙地装疯卖傻,保全了自己。在桂陵之战中,他又运用 “围魏救赵” 的策略,成功地解了赵国之围,还让魏军大败。他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智慧和军事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人们敬仰的智者。 用“呕心沥血”写一段话:在科研的道路上,无数科学家们呕心沥血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屠呦呦为了研制青蒿素,带领团队查阅大量古代医学典籍,历经无数次实验。在艰苦的研究条件下,她不辞辛劳,反复探索,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她这种为了科研事业呕心沥血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不断前行。用“举世闻名”写一段话: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它们屹立在尼罗河畔,已经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宏伟的建筑以其精湛的建造工艺和神秘的历史背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胡夫金字塔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由数百万块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每一块石头都切割得极为精准,即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想要复刻这样的建筑都绝非易事。埃及金字塔不仅是埃及文明的象征,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举世闻名,当之无愧。 二、读前两个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此题让学生先默读前两组句子,然后把顿号圈出来,思考: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使用顿号。学生交流顿号的用法:顿号表示句中停顿,一般而言,并列词语之间,不需要较长的停顿则用顿号。█毽子越做越讲究 有黑鸡毛 白鸡毛 芦花鸡毛等 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前两个句子中,顿号用于分隔并列的词语,如“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桃子、石榴、苹果”,表示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最后一句添加标点后为: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如果学生对标点的运用不理想,可以补充如下题目。1、给下面这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2、我喜欢的动物有很多 小狗 小猫 小兔子 它们都非常可爱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B. 我家种了许多花,有月季 玫瑰 百合 蝴蝶兰 漂亮极了。C. “不行,” 老师说:“你的作业还需要修改。”D. 我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 —— 勇气!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改写下面这句话,使它表达不同的意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1)表示主人不想留客: (2)表示主人想留客: 答案1、我喜欢的动物有很多 ,小狗 、小猫 、小兔子 ,它们都非常可爱 。2、答案:D 。解析:A 项中相邻的两个数字表示约数,中间不用顿号,应删去;B 项中 “有月季 、玫瑰 、百合 、蝴蝶兰” 列举完后,要用 “,” 表示句子还未结束,最后 “漂亮极了” 前应加 “,”;C 项中提示语在中间,“说” 后面应该用逗号,而不是冒号。(1)表示主人不想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2)表示主人想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第三板块 书写展示让学生自主观察两组书写内容的不同格式及布局,并阅读课本中古诗右侧的“书写提示”。◎每一行诗句都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第四板块 日积月累背诵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表现太平盛世的景象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 表现国破家亡的境况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生灵涂炭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民不聊生 内忧外患 附词语意思:“太平盛世”: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形容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安定美满,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政通人和”: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人长寿,年成也好,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夜不闭户”: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路不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流离失所”:无处安身,到处流浪。“生灵涂炭”: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家破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哀鸿遍野”:比喻到处都有流离失所、悲哀呼号的灾民。“民不聊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纷和外部的压力。 这些词语通过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状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历史时期或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