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历史卷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B B D C C D A11.(1)商鞅变法(1 分);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 分)(2)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2 分)(3)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2 分)(答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任两点 2 分);经济上:统一度量衡(1 分)(4)陈胜、吴广起义;秦的暴政(2 分)12. (1)①春秋时期;②和亲;③孝文帝改革。(3 分)(2)特点:华夏族由多民族长期交融而形成。(其中多民族交融和长期交融两个点 1 点 1 分共 2 分)(3)评分标准水平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等级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或所学两个以上4度 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或所学的史实,但3 明确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调理基本清楚2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1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示例: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发展趋势/民族交融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春秋时期中原的诸侯国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华夏认同的观念;秦汉时期,通过与匈奴的不断战争和和亲,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同时南征百越,联络西南夷,促进多民族大一统王朝的发展;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各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了基础。(5 分)地理卷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A B C A A C A D C11.(1)甲表示亚欧板块、丙表示印度洋板块(2 分,)(2)碰撞挤压;张裂;裂谷或海洋(3 分)(3)与图一相同;变化趋势:海拔会不断升高(2分)(4)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1点 1分共 3 分)道法卷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A D C B B A D11.(1)每个人的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人的生命是可接续的。(4分)(2)①郑杰桐在训练中克服视力问题带来的诸多困难,终取得成绩,启示我们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②不向命运低头,立志为国继续争光,启示我们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将个人的命运与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奉献,人生就会闪耀出伟大的光辉。(根据题意,言之成理第①点 2分,第②点 1 分)(3)①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②学知识,长见识,丰富精神世界,充盈自己;③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其它如: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我门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当人民的生命遭遇天灾人祸的威胁时,竭尽全力挽救和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1 点 1 分,任意 3点)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试题卷温馨提示:全卷分历史卷、地理卷和道德与法治卷,满分100分(其中历史卷40分,地理卷30分,道德与法治卷30分);闭卷考试:诗把答案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无效。考试时问90分钟。历史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彩绘龙纹陶盘(山西陶寺遗址)玉猪龙(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第1题图)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2.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所谓“二重证据法”就是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互证,以解决古史研究的重大问题。下列研究属于运用“二重证据法”的是(▲)A,利用DNA技术研究人类起源B,利用良渚遗址玉钺石钺推断出现了阶级分化C.结合汉墓出土素纱单衣和《汉书》等史料推断西汉纺织技术高超D.结合《齐民要术》、《晋书》、《北齐书》等研究两晋南北朝历史3.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描述,而历史评价则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态度与价值的主观评判。以此推断,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B.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C.利簋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D,汉景帝派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4.《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水早从人,不知饥噬。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A,秦始皇时期开凿的灵渠B.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C.大禹治水患开凿的河渠D.秦国在泾河修建的郑国渠5.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粗,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A.提倡勤俭治国B.实行休养生息C.重视思想控制D.推行重农抑商七年级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第1页共8页6.下列关于道教和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有(▲)①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②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③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④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封侯”是古代统治者对有功之臣的表彰手段之一,其封号多与功绩有关,汉武帝取“功冠全军”之意,封霍去病为“冠军侯”,表彰的功绩是(▲)A.凿空西域B.平定祸乱C.北击匈奴D.经略西南8.下图中以“胡”命名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这主要得益于(▲)胡豆(今蚕豆)胡麻(今芝麻)胡桃(今核桃)(第8题图)A.犬戎攻陷镐京心B.北方民族内迁C.丝绸之路开通D.江南地区开发9.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时,曾到医圣祠了解中医药发展情况,并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医圣祠是为了纪念(▲)A.扁鹊B.华佗C.郦道元D.张仲景10.下列关于战役与影响的搭配,错误的是(▲)序号战役影响A长平之战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进程B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赤壁之战为三国是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D淝水之战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11.(10分)秦的兴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秦之崛起】材料一:(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道,山无盗贱,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一《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3分)七年级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学年第一学期宁波市宁海初一社会期末试卷 答案 25.1宁海初一社会卷.pdf 七年级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