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蚌埠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年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信息密度高、应用场景广、传播时效强的网络表达方式,“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
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
径。
“网络梗”虽源起于特定场景,却因在网络社交平台发酵得到普遍认同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场
景,因而具有极强的传播时效。“网络梗”在网络空间传播的过程中,其词义被不断引申扩大,不仅
娱乐性质的网络流行语被称为“梗”,一个热点人物或社会事件,形视剧里的经典台词或片段,平台
煤体流行的段子和音乐等等热门、筒短的话语符号都可以称为“网络梗”。在信息网络时代,如何
提升“梗能力”,讲好正能量故事呢?
首先是“借梗能力”。借助网络梗,包装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实现最大的传播效采。近两年有
一些成功案例值得注意。一些平台煤体上的官方账号,近年借助“热梗”,新瓶装旧酒,实现主流意
识形态话语的“破图”。比如,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央视新闻”抖音账号借助当时的流行歌曲
《少年》,这短视频随即火爆全网。官方融媒体账号积极借助媒体平台的其他热梗,不断创造网络
传播“爆款”,不仅获得巨大的网络流量和网友共鸣,同时也净化了网络话语环境。
其次是“解梗能力”。“网络梗”是在高度娱乐化的氛围中,通过网民社交互动慢慢产生的,有
的也不排除存在幕后推手,很多梗带有低俗恶搞甚至负能量的含义。对于网络宣传而言,如何消解
“网络梗”的负面含义,甚至达到“扭负为正”的效果,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方面。由
于网络梗产生于高度娱乐化的网络氛围中,极容易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附进来,并进行庸俗化解
读,消解掉其中的严肃性内容和约束功能,这给网络宣传带来很大挑战。有些词一旦关联成功凝结
为网络梗,再想解梗就很困难了。“解梗能力”的建设对于网络宣传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最后是“造梗能力”。网终空间中党的创新理论宜传,还需要主动出击,主动“造梗”,主流价值
蚌埠市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