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踏浪》教学设计【教学意图】本课设计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歌唱实践为主体,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表现歌曲、享受歌曲,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最终能够以较好的音色和情感演唱歌曲。本节课运用图形谱、律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在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音乐课堂中得到“美”的享受。【教材分析】《踏浪》由庄奴先生作词,著名作曲家古月先生作曲,于1980年在台湾推出的一首轻快活泼的校园歌曲。4/4拍,单二部曲式,音乐结构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朴实,婉转动人,清新爽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感。充分表现出年轻人的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以及他们那富有诗意的浪漫气息。【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踏浪》,感受校园民谣的曲风特点,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浪》,并完成二声部合唱。3.运用图形谱、律动体验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2.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学难点】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浪》,并完成二声部合唱。【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小碰铃、沙球。【教学过程】一、二声部练唱,感受和声之美1.师生问好。2.二声部平行六度练习。二、聆听体验,感受旋律之美1.闭目聆听,想象画面。2.二次聆听,运用图形谱感受乐句。师:认真聆听,乐曲中哪几个乐句相似或相同?3.再次聆听,律动体验,了解曲式结构及演唱形式。【设计意图: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学生在律动中,在图形谱体验中,感受歌曲的乐句特点,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及演唱形式,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聆听习惯。】三、学唱歌曲,感受声音之美(一)学唱旋律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1)轻声视唱歌曲第一部分旋律。(2)跟琴用“Lu”哼唱歌曲第一部分。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1)轻声视唱高声部旋律。(2)跟琴用“Lu”哼唱高声部旋律。(3)轻声视唱低声部旋律。(4)跟琴用“Lu”哼唱低声部旋律。(二)朗读歌词1.跟师有节奏朗读第一段歌词。(要求:轻跳,短促,有弹性)2.学生自主朗读第二段歌词。(三)完整演唱1.分声部完整合唱歌曲。(要求:高兴地、轻快、弹性、十六轻跳)2.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踏浪》。四、延伸拓展,感受校园民谣之美1.请学生归纳总结歌曲的特点。2.简介词、曲作家。3.师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校园民谣?4.播放老狼的《同桌的你》。【设计意图: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校园民谣,感受音乐无穷的魅力。】五、课堂小结校园民谣风雨飘摇20年,总有不少音乐人,想把这份承载青春的梦想传承下去,让我们一起接过这个接力棒,把校园民谣传唱下去!课后,大家再收集一些校园民谣,我们下节课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