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第2节 滑轮第11章 机械与功教科·八年级物理下册预习检测1. 常见的滑轮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作________,滑轮的位置随被拉动物体一起改变的叫作________。2. 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__,不会改变__________。3. 用动滑轮提起重物,如果忽略滑轮的自重、绳重及摩擦,可以省______的力,但是不能改变__________,且要多移动___________。定滑轮动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拉力的大小力的方向一半力的方向一倍的距离预习检测4.滑轮组由____滑轮和____滑轮组成,它既能______,又能改变力的______。5.使用滑轮组时动滑轮和重物由n段绳子承担,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________。公式表示为F=______。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______。定动省力方向Gn倍问题导入杠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除了杠杆之外,滑轮也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大家在生活中见过滑轮吗?港口的起重机一次就能把几吨重的货物吊起,你知道起重机是怎样把它们拉上去的吗?探究新知知识点1 定滑轮1. 滑轮: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吊车上的轮子就是滑轮2. 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改变动力的作用方向,使操作更方便思考: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请你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说明使用定滑轮不省力的道理。不省力定滑轮定滑轮的实质定滑轮的中心轴为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1和阻力F2大小相等点击画面播放视频——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在右图中,小明用力将物体提到高处。和同学讨论,你们都在哪些场合见过小明使用的这种滑轮,它能带来哪些方便?虽说不能省力,但可以把上提改为下拉如升旗时旗杆顶端滑轮是定滑轮1. 动滑轮:滑轮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改变知识点2 动滑轮根据力的平衡条件,重物所受重力G的大小与来自两段绳子的拉力F1、F2的合力相等。思考:动滑轮有什么特点?1. 动滑轮两端绳子的拉力是否相等?2. 使用动滑轮提重物有什么优越性?【提出问题】2. 使用动滑轮动滑轮、钩码若干、弹簧测力计2个、细绳、铁架台、刻度尺【实验材料】1. 按图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实验】2. 在动滑轮下方悬挂所受重力为G的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实数F1和F2,看看是否相等。用F2竖直向上匀速拉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钩码升高的高度H1和手拉弹簧测力计将动滑轮上绳子的自由端提起的高度H2。3. 将测量的物理量填入下表并完善下列表格。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次数 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计算物理量 GH1 F2H2123G/NF1/NF2/NH1/mH2/m获得多组数据,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点击播放【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以下关系:F1_____F2,G=_____;H1_____H2。相对于定滑轮,用动滑轮提起重物,如果忽略滑轮的自重、绳重及摩擦,可以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一倍的距离。=F1+F2动滑轮动滑轮的实质动滑轮可以看成是支点在一侧的杠杆,动力臂等于滑轮的直径,阻力臂等于滑轮的半径,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1是阻力F2的二分之一。点击画面播放视频——省力杠杆拓 展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几种情况定滑轮 动滑轮 图示表达式说明:忽略绳重、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物体全部做匀速运动,物体重为G,受到的摩擦力为f练习如图所示,物体重 G=50 N,在 F=5 N 的拉力作用下向左以 0.1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若不计绳重、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3 s 后,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m。100.6拉力F=____N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____m/s图中滑轮为动滑轮,忽略绳重、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F=___ f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绳=____v物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____s物50.122定滑轮 动滑轮拉力方向 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等于物体移动距离 等于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省力情况 不省力 省一半力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能 不能实质 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比较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呢?为了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滑轮组可以由多个定滑轮和多个动滑轮组成。知识点3 滑轮组滑轮的组合如图分别是两种形式的滑轮的组合。分析:这样的组合各有什么特点?【实验步骤】a. 如图甲,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将拉力方向和示数记录在实验表格中;b. 分别按照图乙、丙所示方式组装滑轮组,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钩码受到的重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甲乙丙滑轮组的特点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重物移动的距离h/m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m 拉力的方向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甲 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乙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第一种滑轮组合提升物体丙 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第二种滑轮组合提升物体0.10.1向上20.10.2向下10.10.3向上0.67【分析讨论】1. 分析乙、丙两次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方向,并与乙、丙两次实验进行比较,使用滑轮组时拉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仅使用一个滑轮时有什么不同?乙丙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吊着动滑轮的每段绳子都要承担物重。如果忽略动滑轮的自重、绳重及摩擦,动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在定、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n 即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分割法1 21 2 31 2 3 4n = 2n = 3n = 42. 比较乙、丙两次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方向,以及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使用滑轮组提升钩码时,动滑轮被几股绳子吊起,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 s 是物体上升高度 h 的几倍。乙丙s=nh【分析讨论】【小结】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练习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每个滑轮重50N,用这个滑轮组把质量为 40 kg 的重物在 2s内匀速提升 2m。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g取 10 N/kg)(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150N重物上升的速度是1m/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2m/sD解析:重物的重力G=mg=40kg×10N/kg=400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3。不计绳重和摩擦: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重物上升的速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3×2m=6m,C正确。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所以在滑轮组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绳 是物体移动速度 v物 的 n 倍,即 v绳 = nv物 。1. 竖直方向滑轮组的计算 滑轮组的计算中等量关系的归纳2. 水平方向滑轮组的计算 滑轮组的计算中等量关系的归纳滑轮组的组装这两种绕线方法有什么不同?1.绳子的起点2.拉力的方向3.拉力的大小4.移动的距离①从轮子数量少的钩子开始②定动交替③就近原则④奇动偶定滑轮组的绕线(1)当没有规定拉力方向时(2)当规定拉力方向时采用“反绕法”,即由外及内绕绳。点击画面播放视频练习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物从地面提升到楼顶,要求绳子的自由端要向下拉。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绳方法。F思路分析:反绕法设计一个升降装置将重物从楼下搬到楼上是很辛苦的。有一位同学学习了滑轮的知识后,利用滑轮设计了一个升降装置,并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它安装在家里的阳台上,通过它把物体吊上楼来。如果让你来设计,你能画出这个升降装置的示意图吗?请试试看。动滑轮上承担物重的绳子越多,人需要作用在绳端的拉力越小,因此将绳子的一端线连在动滑轮上,依次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和下面的动滑轮。如图所示。自我评价1. 如图所示,一根绳子绕过定滑轮,一端拴在钩码上,手执另一端,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拉起钩码,请尝试判断F1、F2、F3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F1 = F2 = F3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管沿哪个方向拉,力的大小都等于左侧钩码的重力,即3个力一样大。2. 如图所示,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匀速提起物体 A。已知物体 A 和滑轮的总重 G总 为 50 N,且摩擦不计,求拉力 F 的大小。A解:不计摩擦,拉力3.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 120 kg 的物体匀速提起 1 m,动滑轮重为 300 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物体所受的重力;(2)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大小;(3)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解:(1)物体所受的重力G = mg = 120 kg×9.8 N/kg = 1176 N(3)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 nh = 3×1 m = 3 m(2)由图可知,动滑轮上承担物重的绳子共有 3 段,即 n = 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课堂小结定滑轮 动滑轮拉力方向 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拉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等于物体移动距离 等于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省力情况 不省力 省一半力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能 不能实质 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竖直方向滑轮组 水平方向滑轮组力的计算距离计算速度计算1.滑轮组的规律2.滑轮组的绕绳①从轮子数量少的钩子开始;②定动交替;③就近原则;④奇动偶定。s绳=ns物v绳=nv物s绳=nhv绳=nv物课堂小结滑轮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使用动滑轮.mp4 动滑轮的特点.mp4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mp4 定滑轮的特点.mp4 滑轮的定义及分类.mp4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mp4 第2节 滑轮.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