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四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1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教学设计课题 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四年级教材分析 《从不同角度画物体》是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绘物体的方法,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透视变化现象,并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爱好。2022新课标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绘物体的方法,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几何体的变化现象,并能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入微的观察态度,以及勇于尝试和创新的精神。3、积极参与绘画实践,通过尝试不同的绘画手法和表现形式,描绘几何体,在课后自主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能结合自己的认知和感悟进行人物情感再塑造,形成设计意识。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物体在不同角度下圆柱体、正方体等,形态变化、光影效果及色彩差异,提升对美的感知力和敏感度,识别并欣赏物体在不同视角下的独特美感,如侧光的柔和、逆光的轮廓、顶视的图案布局等,形成丰富的视觉体验,提升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审美感知)掌握从不同角度描绘杨桃,包括如何选择角度、调整与完善等,能够创造性地表达个人对物体的视觉理解和情感体验,并且能够运用多种绘画媒介和技法,从不同角度准确且富有创意地再现或重构物体形,展现个人的艺术风格和想象力。(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通过绘画不同物体,理解物体所承载的意义,增进学生对不同角度的理解,能够识别并尊重物体在不同角度上所展示出来的特点。如绘画作品、日常用品等,通过绘画作品传达对这些元素的理解和尊重。(文化理解)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四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在10-11岁之间,进一步接触系统化的美术课程。由于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处于发展到形成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重点 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绘物体,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透视变化现象。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透视、比例、光影等绘画技巧。材料准备 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用于学生观察和触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粉颜料等,供学生创作使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由多个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去看,形状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吗 小博士:物体都是由多个几何形体组合而成,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椎体等基本形状。(出示图片) 观看视频,初步认识太空发展。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内容。讲授新课 一、欣赏·感受(一)作品(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出示图片)小知识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一1944年2月1日),生于荷兰阿默斯福特,荷兰画家, 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蒙德里安的艺术是高度乌托邦式的,并且与寻求普遍价值和美学有关。他曾在海牙、鹿特丹、罗伦、巴黎和伦敦等十多处地方居住作画,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后代的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1944年2月1日,逝世于美国纽约州纽约曼哈顿。二、欣赏·感受(二)不同角度的大熊猫(出示图片)三、欣赏·感受(三)圆柱体与立方体在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出示图片)四、欣赏·感受(四)不同角度的杨桃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出示图片)答:把它切开看,它的横切面是五角星形状,而侧面和整体外观是有棱有角的椭圆形。当视线与杨桃的棱平行时,我们会看到杨桃有明显的棱边,呈现出瘦长的形状。五、观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同一物体的不同角度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出示图片)答: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往往是由基本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这些基本的几何形体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等。例如,书本、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篮球、足球等则是球体;水杯类似圆柱体;冰淇淋筒则类似于圆锥体。特征:形状变化:对于非对称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形状可能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大小变化:由于透视原理,同一个物体在不同角度下可能会显得大小不同。细节呈现:不同角度下,物体的某些细节可能会更加突出或隐藏。六、实践练习1.学生作品欣赏2.可以这样画(一)3.可以这样画(二)4.动动手选一个你喜欢的文具,从不同的角度画出它的形象。(出示图片)我学会了什么:1.我能正确画出物体的形状和比例。2.我能把握物体不同角度的形象特征。 进行欣赏。完成欣赏感受。完成观察发现。完成实践练习。 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不同角度下的不同的物品。领略不同角度下的几何体。进行教材知识点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的几何形体组合而,以及不同角度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练习 选一件你最喜欢的物品,仔细观察它,并把它的不同角度画下来。 完成课堂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课堂小结 通过仔细观察不同角度下的物体,我们发现了形态、光影、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这些变化让每一个物体都显得独一无二。我们学会了如何捕捉这些瞬间,用眼睛去“触摸”物体的每一寸肌肤,感受其背后的故事与情感。在掌握了如何选择角度、调整与完善等基本技能后,我们鼓励大家勇于尝试,不拘泥于传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画笔去描绘心中的世界,这种对美的敏感和感知,不仅让我们的绘画更加生动,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进行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板书 从不同角度画物体欣赏 感受《红蓝黄》2、欣赏 感受不同角度的大熊猫3、欣赏 感受圆柱体与立方体在不同角度的透视变化4、欣赏 感受不同角度的杨桃5、生活中的常见物体6、进行实践练习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1.为什么从不同角度画物体很重要?增强立体感:通过从不同角度描绘物体,可以更加准确地表现其三维形态,使画面更具深度和真实感。提高观察力:练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这对于绘画和创作都是非常有益的。丰富表现手法:掌握多角度绘画技巧,可以让我们在创作时拥有更多的表现手法和选择,从而创作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作品。2、如何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观察与分析:仔细观察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包括轮廓、比例、透视关系等。这一步是绘画前的重要准备。选择角度: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或多个想要表现的角度。常见的角度包括正面、侧面、背面以及俯视图和仰视图等。调整与完善:对画面进行整体调整和完善,确保各个角度的物体都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3、观看视频:几何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进行课外知识拓展。 拓宽学生知识面。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不同角度下的物体图片和视频,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相关的图片资源,作为观察和绘画的对象。这些生活化的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形态变化。教学反思 优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这一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辅助等多种方式,学生得以全方位地感知物体的形态变化,从而在绘画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见解和艺术表达。这种多维度的教学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绘画技能,更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感知力和创新思维。不足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多维度的观察、技术实践、个性化指导等多个环节,时间分配上显得较为紧张。部分环节可能因时间不足而匆匆带过,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因此,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需要更加合理地规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探究和实践。 进行教学反思总结 明确本课教学过程的缺陷,进行教学过程的改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