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学业水平检测
化学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Mg-24,Cu-6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正确的)
1.我国拥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
化的是(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2.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铜作导线
B.酒精作燃料
C.千冰用于人工增雨
D.铁锅作炊具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画要保证,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带火
的木条
A.检查气密性
B.氧气验满
C.过滤
D.熄灭酒精灯
4.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卓越贡献。为人类认识空气组成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是(
A.拉瓦锡
B.道尔顿
C。张青莲
D.门捷列夫
5.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充电时放出二氧化碳。放电时,
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3个二氧化碳分子:3C02
B.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
C.碳酸根离子:C0
D,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
6.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
鼎炸品
A
化学试卷(第1页,共6页)
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为保护水资源,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B.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一定是硬水
C.向浑浊的江水中加入明矾,能加速悬浮杂质的沉降
D.南水北调工程改善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
8.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某种液体燃料,同时生成
种物质丁,丁是一种常见液体,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氢原子
纳米纤维
●氧原子




⑦碳原子
A.四种物质中乙、丙都是氧化物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C.丁是由氢、氧两种原子组成的
D.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3:1
9.《宋会要辑稿》记载:浸铜之法,先取生铁打成湾片,浸渍数日,铁片为胆水(硫
酸铜溶液)所薄,上生赤煤,取出刮洗…入炉烹炼,方成铜。”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浸铜之法可知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打成薄片增大了反应的接触面积
C.“上生赤煤指铁片上生成了红色的煤
D.“铁片为胆水所薄发生了置换反应
10.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保护环境
B.氧气能供给呼吸而氮气不能,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铁制品比铝制品更容易锈蚀,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11.下图为中考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条形码有黏性,其
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C3H4O2,关于丙烯酸,下列说法合理的
是()
考场号:01
座号:05
A.丙烯酸中含有4个氧分子
B.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C,丙烯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0105113488
张××
D.丙烯酸由3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构成
12.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选项
生活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发醉自制花肥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B
用电吹风热风挡吹干湿衣服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
用氮气制作氮肥
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0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石墨质软
I3,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变化观: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D.守恒观:12g碳和16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8g二氧化碳
化学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