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1.2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第3课时) 分层练习科学观念:举例说出昆虫、两栖类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科学思维:分析、归纳昆虫、两栖类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昆虫生活史和两栖类动物发育的图片,培养学生推断和分析、理解能力。态度责任:举例说出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乐乐在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中看到抱对现象,此现象有利于( )A.雌蛙排卵 B.体内受精 C.提高受精率 D.抵御天敌2.蝗虫的发育过程不包括( )A.受精卵 B.蛹 C.幼虫 D.成虫3.生物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生物学现象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无关的是( )A.蜻蜓点水 B.金蝉脱壳 C.飞蛾扑火 D.作茧自缚4.鸟类筑巢主要是为了( )A.防寒 B.产卵、孵卵和育雏C.防雨雪 D.防御天敌5.下图是小明在饲养家蚕过程中拍摄的不同发育时期的照片,请将发育过程排序( )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6.鸟类生殖发育过程中必须具有的几种行为是( )A.求偶、交配、产卵 B.筑巢、孵卵、育雏C.产卵、育雏、筑巢 D.筑巢、求偶、交配7.黄粉虫又叫“面包虫”,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库”,可以直接食用,干燥的黄粉虫的蛋白质含量:幼虫40%、蛹57%、成虫60%,故作为宇航员在太空的肉源食品之一。它的发育过程经历了( )A.受精卵→蛹→幼虫→成虫四个时期 B.卵→蛹→成虫三个时期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D.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8.人们常用“蜻蜓点水”一词来批评那些不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其实蜻蜓点水是一种动物的行为。那么,你对“蜻蜓点水”这一生物学现象的理解是( )A.蜻蜓在捕食水中食物 B.蜻蜓在水面上产卵C.蜻蜓在玩耍 D.蜻蜓在锻炼飞行能力9.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小蝌蚪用鳃呼吸 B.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抱对C.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 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10.以下是四种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表达正确的是( )A.人体:受精卵→脐带→婴儿→成人 B.家鸽:受精卵→系带→雏鸽→成鸽C.青蛙: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蝗虫:受精卵→幼虫→蛹→成虫11.“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蝉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蝉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这不属于繁殖行为C.“金蝉脱壳”是指蝉在生长过程中的蜕皮现象D.蝉的发育经历卵、蛹、幼虫、成虫四个阶段12.根据昆虫发育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各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名称:A ,B蛹,C ,D 。(2)蝗虫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期。(3)蚊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13.某中学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②将3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在1、2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同一适宜时间段。回答下列问题:(1)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 (选填“卵生”、“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包括 (用“文字和→”来表示)阶段。(2)该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是 ,对照组的编号是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4)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14.蚕宝宝是我们熟悉的昆虫,正常情况下,蚕宝宝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喝,每个蚕宝宝能结出一个厚薄均匀的茧,某兴趣小组在对蚕茧分类时发现,有个别蚕茧是有两个蚕宝宝共同结出的“双宫茧”,属于劣质茧。因此想探究产生“双宫茧”的原因。他们在5月份进行了实验,将刚成熟的蚕宝宝分三组以不同的密度(如:130条/平方米指每平方米放的蚕宝宝数量为130条)进行实验,7天后统计“双宫茧”的数量。为实验的可靠性在9月份又做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见表。请问:双宫茧个数 实验/组别 第一组 130条/平方米 第二组 150条/平方米 第三组 180条/平方米实验1:(5月份)平均温度25℃ 3.48 3.56 5.92实验2:(9月份)平均温度28℃ 5.17 6.85 9.50(1)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 → →成虫。(2)该小组提出的假设是 。(3)这一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15.我国有着悠久的科学研究史,其中有不少成语和诗句都蕴含着生物生殖现象。下列对生物生殖发育阶段的描述,分析错误的是( )A.金蝉脱壳——蜕皮 B.作茧自缚——化蛹C.蜻蜓点水——取食 D.风吹绿水皱,蛙鸣翠荷惊——求偶1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下列关于青蛙生殖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雄蛙通过鸣叫声招引雌蛙前来抱对,以便完成受精B.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且皮肤辅助呼吸C.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D.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已经彻底摆脱了对水的依赖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田地里有蛙声就意味着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受精卵的形成、孵化及幼体的发育都在水中完成,所以水环境的优劣对青蛙的生殖发育至关重要B.青蛙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所以称为两栖动物C.蝌蚪和幼蛙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D.雄蛙鸣叫招引雌蛙前来抱对,完成体内受精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都是描写动物繁衍后代的诗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筑巢、孵卵和育雏四个阶段B.“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青蛙的求偶行为C.两栖动物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D.“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育雏行为19.几种鸟卵的孵化时间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鸡卵的孵化时间约为20天B.鸵鸟卵的孵化时间约为45天C.孵化时间长短可能主要取决于生活环境D.孵化时间长短可能主要取决于鸟卵的体积大小20.如图表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 B.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的茧C.属变态发育的原因是①与③的差异很大 D.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④③①21.不合理蛙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其在幼体阶段时,体长特别大,甚至可超过25cm(如图),而成年后的蛙却逐渐变得越来越小,这也是不合理蛙名称的由来。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合理蛙为卵生动物,体内受精B.不合理蛙在成长的过程中不遵循两栖动物发育的过程C.不合理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D.蝗虫是不合理蛙的食物之一,其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蛹期22.昆虫的发育方式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则发育顺序为D→A→B→CB.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B、C分别代表蛹期、幼虫期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A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期23.如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蝗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螳螂的发育过程与 (填“图一”或“图二”)昆虫的发育过程相似。(2)在蝗灾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图一的 (填字母)时期。(3)在图二中,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 (填字母)时期。(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的表述是否科学?为什么? 。24.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实验Ⅰ(5月份) 15.48% 7.5% 4.92%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1)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的 期出现的。(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如 (写一个即可)。(4)从表中分析,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 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 期。25.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2)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结果预测与分析: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试简述理由。 。26.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对一家养鸡场的调查中发现,产蛋率主要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和光照时间有关,并就此开展了相关探究实验。(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内容:①选择大小、长势 的产蛋鸡40只,分为甲、乙两组,每组 只。②甲组和乙组分别喂养 的普通饲料和高蛋白饲料。③将鸡采食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数据记录如下表。采食蛋白质的量/[克/(只 日)] 15.5 17 18.5 20 21.5产蛋率/% 50 60 70 80 90(2)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3)甲、乙两组中, 组起对照作用。(4)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 下进行。(5)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产蛋率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多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1.2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第3课时) 分层练习科学观念:举例说出昆虫、两栖类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科学思维:分析、归纳昆虫、两栖类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昆虫生活史和两栖类动物发育的图片,培养学生推断和分析、理解能力。态度责任:举例说出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乐乐在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中看到抱对现象,此现象有利于( )A.雌蛙排卵 B.体内受精 C.提高受精率 D.抵御天敌【答案】C【分析】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这属于求偶行为;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排出,抱对行为提高了受精率;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受精卵能够孵化出小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幼蛙;幼蛙逐渐发育为成蛙,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湿润的皮肤呼吸。可见,青蛙的发育经过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详解】乐乐在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中看到抱对现象。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抱对会刺激雌蛙与雄蛙同时排出卵细胞和精子,提高了精子与卵的结合的机会,提高了受精率,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蝗虫的发育过程不包括( )A.受精卵 B.蛹 C.幼虫 D.成虫【答案】B【分析】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详解】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其发育过程没有蛹期。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3.生物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生物学现象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无关的是( )A.蜻蜓点水 B.金蝉脱壳 C.飞蛾扑火 D.作茧自缚【答案】C【分析】昆虫发育的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详解】A.蜻蜓点水,描述的是蜻蜓生殖过程中的产卵现象,A不符合题意。B.金蝉脱壳,描述的是蝉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蜕皮现象即脱去外骨骼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C.飞蛾扑火,描述的是昆虫的趋光性,是对光的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C符合题意。D.作茧自缚,描述的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蛹期,D不符合题意。故选C。4.鸟类筑巢主要是为了( )A.防寒 B.产卵、孵卵和育雏C.防雨雪 D.防御天敌【答案】B【分析】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详解】A.虽然巢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鸟类提供一定的保温效果,但筑巢的主要目的并非单纯为了防寒。鸟类有多种方式来应对寒冷,如换羽、集群等,而筑巢更多地与繁殖行为相关,故A不符合题意。B.鸟类筑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以便进行产卵、孵卵和育雏等繁殖行为。巢穴可以保护卵和雏鸟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伤害,提高繁殖成功率,故B符合题意。C.与防寒类似,虽然巢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遮挡雨雪,但防雨雪并非筑巢的主要目的。鸟类有更灵活的方式来应对恶劣天气,如寻找遮蔽物、调整活动等,故C不符合题意。D.虽然巢穴可以为鸟类提供一定的防御作用,如遮挡天敌的视线、提供隐蔽的藏身之处等,但防御天敌并非筑巢的主要目的。鸟类有多种方式来应对天敌的威胁,如飞行、鸣叫、集群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图是小明在饲养家蚕过程中拍摄的不同发育时期的照片,请将发育过程排序( )A.③④①② B.③①②④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答案】A【分析】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图中①蛹、②成虫、③受精卵、④幼虫。【详解】家蚕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因此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③受精卵、④幼虫、①蛹、②成虫四个时期,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鸟类生殖发育过程中必须具有的几种行为是( )A.求偶、交配、产卵 B.筑巢、孵卵、育雏C.产卵、育雏、筑巢 D.筑巢、求偶、交配【答案】A【分析】鸟类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六个阶段。【详解】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几个过程。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有这些繁殖行为,例如,杜鹃就不筑巢、不育雏、不孵化。但鸟类必须具备的繁殖过程有求偶、交配、产卵,BCD错误,A正确。故选A。7.黄粉虫又叫“面包虫”,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库”,可以直接食用,干燥的黄粉虫的蛋白质含量:幼虫40%、蛹57%、成虫60%,故作为宇航员在太空的肉源食品之一。它的发育过程经历了( )A.受精卵→蛹→幼虫→成虫四个时期 B.卵→蛹→成虫三个时期C.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D.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答案】C【分析】昆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详解】黄粉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故选:C。【点睛】对于昆虫的发育过程的区分,可通过对比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进行掌握。8.人们常用“蜻蜓点水”一词来批评那些不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其实蜻蜓点水是一种动物的行为。那么,你对“蜻蜓点水”这一生物学现象的理解是A.蜻蜓在捕食水中食物 B.蜻蜓在水面上产卵C.蜻蜓在玩耍 D.蜻蜓在锻炼飞行能力【答案】B【分析】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详解】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蜻蜓点水”是蜻蜓的产卵行为,是动物的繁殖行为,B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9.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人类的好朋友。一只青蛙一年平均要吃掉15000只昆虫,其中绝大多数是害虫。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小蝌蚪用鳃呼吸B.雄蛙鸣叫是为了求偶抱对C.雌蛙产在水中的卵是受精卵D.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和皮肤呼吸【答案】C【分析】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青蛙发育的四个阶段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为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是在水中完成的。【详解】AD.青蛙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故AD正确。BC.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故B正确,C错误。故选C。10.以下是四种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表达正确的是( )A.人体:受精卵→脐带→婴儿→成人B.家鸽:受精卵→系带→雏鸽→成鸽C.青蛙: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D.蝗虫: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答案】C【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详解】A.人的生殖发育顺序是: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就是婴儿,所以正确的顺序是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A错误。B.家鸽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孵化,雏鸽破壳而出,经过育雏发育成成体家鸽,即:受精卵→雏鸽→成体家鸽,B错误。C.青蛙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C正确。D.蝗虫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期,D错误。故选C。11.“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蝉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相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蝉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B.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这不属于繁殖行为C.“金蝉脱壳”是指蝉在生长过程中的蜕皮现象D.蝉的发育经历卵、蛹、幼虫、成虫四个阶段【答案】C【分析】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2.繁殖行为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繁殖行为包括识别、占有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的复杂行为。【详解】A.蝉的繁殖能力确实很强,但它们的受精方式并不是体外受精。蝉和大多数昆虫一样,采用体内受精的方式进行繁殖,A错误。B.雄蝉在枝叶间高声鸣叫其实是一种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这种行为旨在吸引雌蝉进行交配,B错误。C.蝉和其他昆虫一样,在其生命周期中会经历多次蜕皮,每次蜕皮都伴随着身体大小的增长。可见,“金蝉脱壳”是指蝉在生长过程中的蜕皮现象,C正确。D.蝉的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而不是卵、蛹、幼虫、成虫四个阶段,D错误。故选C。12.根据昆虫发育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各个不同发育时期的名称:A ,B蛹,C ,D 。(2)蝗虫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期。(3)蚊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答案】(1) 幼虫 成虫 受精卵(2) D→A→C 成虫/C成虫/C(3)D→A→B→C【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3)图中:A幼虫、B蛹、C成虫、D受精卵。【详解】(1)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B是蛹,因此A是幼虫,C是成虫,D是受精卵。(2)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D受精卵、A幼虫、C成虫三个时期,因此蝗虫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D→A→C。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蝗虫的幼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较小;成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C成虫期。(3)蚊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D受精卵、A幼虫、B蛹和C成虫四个时期,因此蚊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D→A→B→C。13.某中学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②将3个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在1、2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同一适宜时间段。回答下列问题:(1)青蛙的有性生殖方式为 (选填“卵生”、“胎生”);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包括 (用“文字和→”来表示)阶段。(2)该实验方案中的变量是 ,对照组的编号是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4)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答案】(1) 卵生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2) 化肥、洗涤剂 3(3)被孵化的蛙卵的数量(蛙卵的孵化的数量)(4)3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最高(3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明显高与1、2号)【分析】(1)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青蛙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的动物,在繁殖时期,雌、雄蛙分别将卵细胞、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在水中与卵细胞融合为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必需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然后发育成幼蛙,幼蛙继续发育成成蛙,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幼体蝌蚪和成体青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属于变态发育。(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其中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因此,该实验的变量为化肥、洗涤剂;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地,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在1号、2号鱼缸中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为实验组。该兴趣小组设置的实验中,3号鱼缸中加清水,为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3)该兴趣小组的探究目的是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定时观察并记录蛙卵孵化出蝌蚪的数量.(4)假若1、2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远低于3号缸,则说明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14.蚕宝宝是我们熟悉的昆虫,正常情况下,蚕宝宝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喝,每个蚕宝宝能结出一个厚薄均匀的茧,某兴趣小组在对蚕茧分类时发现,有个别蚕茧是有两个蚕宝宝共同结出的“双宫茧”,属于劣质茧。因此想探究产生“双宫茧”的原因。他们在5月份进行了实验,将刚成熟的蚕宝宝分三组以不同的密度(如:130条/平方米指每平方米放的蚕宝宝数量为130条)进行实验,7天后统计“双宫茧”的数量。为实验的可靠性在9月份又做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见表。请问:双宫茧个数 组别 实验 第一组 130条/平方米 第二组 150条/平方米 第三组 180条/平方米实验1:(5月份)平均温度25℃ 3.48 3.56 5.92实验2:(9月份)平均温度28℃ 5.17 6.85 9.50(1)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 → →成虫。(2)该小组提出的假设是 。(3)这一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 幼虫 蛹 产生“双宫茧”可能跟密度有关 产生“双宫茧”的数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多,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蚕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蚕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2)从表格中看出,三组之间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密度,因此该小组提出的假设是产生双宫茧可能跟密度有关。(3)这一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产生“双宫茧”的数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多,温度的升高而增多。【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15.我国有着悠久的科学研究史,其中有不少成语和诗句都蕴含着生物生殖现象。下列对生物生殖发育阶段的描述,分析错误的是( )A.金蝉脱壳——蜕皮 B.作茧自缚——化蛹C.蜻蜓点水——取食 D.风吹绿水皱,蛙鸣翠荷惊——求偶【答案】C【分析】生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详解】A.节肢动物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节肢动物会定期蜕皮,退去的皮是外骨骼,因此,金蝉脱壳是指蝉蜕皮,故A正确。B.蝴蝶和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幼虫吐丝作茧化蛹,不吃不动,故称为“作茧自缚”,故B正确。C.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生殖现象,不是取食行为,故C错误。D.风吹绿水皱,蛙鸣翠荷惊,雄蛙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蛙,属于繁殖行为中的求偶行为,故D正确。故选C。1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下列关于青蛙生殖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雄蛙通过鸣叫声招引雌蛙前来抱对,以便完成受精B.青蛙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且皮肤辅助呼吸C.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D.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已经彻底摆脱了对水的依赖【答案】D【分析】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方式称为体外受精。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在生殖发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详解】A.雄蛙在繁殖季节会通过鸣叫声来吸引雌蛙,这是一种求偶行为。雌蛙听到鸣叫后会前来与雄蛙抱对,以便完成体外受精,A正确。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湿润的皮肤呼吸,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青蛙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C正确。D.青蛙的体外受精需要在水中进行,受精卵也需要在水环境中发育成蝌蚪。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并没有彻底摆脱对水的依赖,D错误。故选D。1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田地里有蛙声就意味着有收获的喜悦和欢乐。下列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受精卵的形成、孵化及幼体的发育都在水中完成,所以水环境的优劣对青蛙的生殖发育至关重要B.青蛙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所以称为两栖动物C.蝌蚪和幼蛙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D.雄蛙鸣叫招引雌蛙前来抱对,完成体内受精【答案】A【分析】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方式称为体外受精。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外形像鱼,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青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裸露湿润且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因此,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青蛙受精卵的形成、孵化及幼体的发育都在水中完成,水环境的优劣对青蛙的生殖发育至关重要,A正确。B.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例如龟能生活在水和陆地上属于爬行动物,B错误。C.蝌蚪和幼蛙都生活在水中,蝌蚪用鳃呼吸,而幼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错误。D.雄蛙鸣叫招引雄蛙前来抱对,完成体外受精,D错误。故选A。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都是描写动物繁衍后代的诗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筑巢、孵卵和育雏四个阶段B.“听取蛙声一片”描述的是青蛙的求偶行为C.两栖动物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D.“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育雏行为【答案】A【分析】(1)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阶段。(2)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详解】A.鸟类的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育雏几个过程,A错误。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在稻田里高声鸣叫以吸引雌蛙,这属于求偶行为,B正确。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其分布范围小、种类少的原因,C正确。D.“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描述的是燕子的捕获食物的育雏行为,D正确。故选A。19.几种鸟卵的孵化时间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鸡卵的孵化时间约为20天B.鸵鸟卵的孵化时间约为45天C.孵化时间长短可能主要取决于生活环境D.孵化时间长短可能主要取决于鸟卵的体积大小【答案】C【分析】鸟卵要想发育必须是已经受精的卵,鸟卵孵化时间的长短与卵的大小成正比,一般来说,鸟的体型越小,孵化期越短,鸟的体型越大,孵化期越长。【详解】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家鸽和鸡卵的孵化时间约为20天左右,鸭子孵化天数为30天,天鹅孵化天数为35天左右,鸵鸟卵的孵化时间约为45天,随着鸟的体型的增大,其孵化时间也增大。一般来说,鸟的体型越小,孵化期越短,鸟的体型越大,孵化期越长。因此选项C分析错误。故选C。20.如图表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四个阶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 B.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的茧C.属变态发育的原因是①与③的差异很大 D.发育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④③①【答案】C【解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如蜜蜂、家蚕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如蟋蟀、蝼蛄、螳螂等。【详解】A.家蚕取食桑叶的阶段是④幼虫期,A正确。B.制作丝绸的蚕丝取自③蛹期,B正确。C.变态发育的④幼虫和①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C错误。D.家蚕的发育要经过②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①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昆虫的发育过程。21.不合理蛙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其在幼体阶段时,体长特别大,甚至可超过25cm(如图),而成年后的蛙却逐渐变得越来越小,这也是不合理蛙名称的由来。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合理蛙为卵生动物,体内受精B.不合理蛙在成长的过程中不遵循两栖动物发育的过程C.不合理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D.蝗虫是不合理蛙的食物之一,其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蛹期【答案】C【分析】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方式称为体外受精。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外形像鱼,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青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裸露湿润且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因此,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青蛙生殖发育特点是: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 【详解】A.不合理蛙是两栖动物,为卵生动物,体外受精,A错误。B.不合理蛙在成长的过程中遵循变态发育的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B错误。C.结合分析可知,不合理蛙的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C正确。D.蝗虫是不合理蛙的食物之一,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经历蛹期,D错误。故选C。22.昆虫的发育方式过程可以分别用如图的部分内容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则发育顺序为D→A→B→CB.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B、C分别代表蛹期、幼虫期C.若表示蝗虫的发育,则A所示阶段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D.若表示家蚕的发育,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C期【答案】A【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3)图中若表示家蚕,A是幼虫期,B是蛹期,C是成虫期,D为卵期。【详解】A.家蚕是完全变态发育,发育顺序为卵、幼虫、蛹、成虫,即 D→A→B→C,A正确。B.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经过蛹期,所以若表示蝗虫发育,B 不是蛹期,C 是成虫期,B错误。C.若表示蝗虫发育,成虫期食量大,对农作物危害最大,A 是幼虫期,不是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阶段,C错误。D.若表示家蚕发育,幼虫期吐丝,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 A 期,而不是 C 期,D错误。故选A。23.如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蝗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螳螂的发育过程与 (填“图一”或“图二”)昆虫的发育过程相似。(2)在蝗灾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图一的 (填字母)时期。(3)在图二中,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 (填字母)时期。(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的表述是否科学?为什么?【答案】 图一 d B 不科学,因为春蚕吐丝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进入了蛹期【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3)图一中,a卵、bc若虫、d成虫;图二中A卵、B幼虫、C蛹、D成虫。【详解】(1)螳螂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与图一蝗虫的发育过程类似。(2)蝗虫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在d成虫期会飞,活动范围大,取食植物枝叶,对农作物危害最大。(3)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A卵→B幼虫→C蛹→D成虫四个阶段。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B幼虫期。(4)春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结茧;结茧后幼虫化为蛹,到了蛹期蛹皮变硬不能吐丝,蛹不食不动;蛹过一段时间能羽化为蚕蛾。因此,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春蚕吐丝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进入了蛹期,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的表述不科学。24.蚕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匀的“薄头茧”,影响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 “薄头茧”所占百分比的统计表分组处理 实验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光线明亮而不均匀 光线明亮而均匀 光线暗而均匀实验Ⅰ(5月份) 15.48% 7.5% 4.92%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1)蚕茧是在蚕蛾发育过程中的 期出现的。(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3)在这一实验中,除了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它实验条件相同,如 (写一个即可)。(4)从表中分析,为提高蚕茧的出丝率,应在蚕结茧时提供 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 期。【答案】 蛹 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 温度(或湿度、气压等) 光线暗而均匀 幼虫【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蚕茧)和成虫四个阶段,并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别很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几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春蚕到了蛹期,蛹皮就硬起来了,无法吐丝了。因此,蚕茧是蚕蛾在发育过程中的蛹期出现的。(2)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实验分为三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所以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线,因此作出的假设应该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影响蚕结出茧的厚薄均匀程度。(3)对照实验的原则是变量唯一。因此除了光线不同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比如温度、湿度等。(4)从表中可看出,在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总平均发生率最低,因此可采用暗而均匀的光线来提高蚕茧的质量。家蚕幼虫取食桑叶,经过约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想要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25.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2)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结果预测与分析:①A组与B组相比,C组与D组相比,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②A组与C组相比,B组与D组相比,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蝌蚪发育因素的结论是: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些?试简述理由。 。【答案】 水温和水源的问题 水温对蛙卵的孵化具有重要影响,温度较高,孵化率高 水质对蛙卵的孵化也具有重要影响,池塘水有利于孵化 水温和水源是影响蛙卵孵化的重要因素 表2 表2实验方案中有对照实验和单一变量【分析】蛙的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属于变态发育。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由表1看出A组与B组实验上存在两点不同①水温,②水源,结果B组孵化率较低,原因可能出在水温,也可能出在水源,还可能与水温和水源都有关。因此,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水温和水源的问题。(2)①A组与B组的变量是水温,C组与D组的变量也是水温,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水温对蛙卵的孵化具有重要影响,温度较高(22-25℃),孵化率高。②A组与C组的变量是水源,B组与D组的变量也是水源,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水质对蛙卵的孵化也具有重要影响,池塘水有利于孵化。③如果按①②结果可得水温和水源是影响蛙卵孵化的重要因素。(3)对比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表2的实验方案更好些。因为表2形成对比时可以有单一变量。【点睛】对照实验的变量具有唯一性。26.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们在对一家养鸡场的调查中发现,产蛋率主要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和光照时间有关,并就此开展了相关探究实验。(1)请补充下列实验设计内容:①选择大小、长势 的产蛋鸡40只,分为甲、乙两组,每组 只。②甲组和乙组分别喂养 的普通饲料和高蛋白饲料。③将鸡采食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数据记录如下表。采食蛋白质的量/[克/(只 日)] 15.5 17 18.5 20 21.5产蛋率/% 50 60 70 80 90(2)该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3)甲、乙两组中, 组起对照作用。(4)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 下进行。(5)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产蛋率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多而 。【答案】(1) 相同 20 等量(2)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有关吗(3)甲(4)光照时间(5)增大【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详解】(1)①选择大小、长势相同的产蛋鸡40只,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0只。②甲组和乙组分别喂养等量的普通饲料和高蛋白饲料。这样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2)实验设置如表所示,甲、乙两组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蛋白质含量,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有关吗?(3)甲、乙两组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甲组,乙组喂高蛋白饲料因此是实验组。(4)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和光照时间。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光照时间下进行,其目的是控制变量,保证变量的唯一,减少误差。(5)通过分析科技小组同学记录的鸡摄入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之间的关系表,可得出结论:鸡的产蛋率随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多而增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1.2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第3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核心素养】1.2 人和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第3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