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诊断测试
八年级生物试卷(北师大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务必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只收答题纸。
3.答卷前,请在答题纸上将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4.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5.主观题答案须用黑色字迹钢笔、签字笔书写。
6.必须在答题纸上题号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书写,无效。
7.保持卷面清洁、完整。禁止对答题纸恶意折损,涂画,否则不能过扫描机器。
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生物学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主要由水蒸气、氧气、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构成
B.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合成了蛋白质
C.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D.“超级细菌”的出现是由于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2.学习了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你认同的是( )
A.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B.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年代进化而来的,人猿分界的标准是能否直立行走
C.池塘中的观赏金鱼体色越来越鲜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在较晚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的生物化石
3.图所示,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内释放的水蒸气是形成雨水的重要条件
D.④内收集到了多种大分子蛋白质
4.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蚊蝇等害虫对DDT抗药性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
B.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
C.DDT的药效降低了
D.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
5.将某地区100多年间(a-c)桦尺蛾体色和数量的调查绘制成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初期桦尺蛾都为浅色 B.桦尺蛾出现深色属于可遗传变异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必定灭绝 D.桦尺蛾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下列桃的隶属分类单位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植物界 B.蔷薇科 C.桃属 D.种子植物门
7.图是一张简单的植物检索表。小婷在农场发现了4种植物P、Q、R和S,并设计图的二歧式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在这些植物中有一株是蕨类植物,它是( )
A.P B.Q C.R D.S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带靠根固定在海底的土壤中,人们食用的主要是它的叶
B.蕨类植物没有输导组织,因此往往长得比较矮小
C.银杏树开花后结的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D.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极广,如苹果
9.绚丽多姿的生物圈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植物。结合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种子的有无,可以把①③④分为一类,②⑤分为一类
B.植物③内没有输导组织,因此往往长得比较矮小
C.葵花籽是植物⑤的果实①
D.植物⑤比植物①更适应陆地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输导组织特别发达
10.图中1-4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蜥蜴
B.1孢子植物、2苔藓植物、3蕨类植物、4紫菜
C.1种子植物、2裸子植物、3被子植物、4水杉
D.1无脊椎动物、2线虫动物、3节肢动物、4蛔虫
11.电视剧《西游记》同名改编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许多以动物为原型的“经典人物”。下列对各“经典人物”的动物原型描述错误的是( )
A.蜘蛛和蜈蚣都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
B.黑熊和狮子都用肺呼吸,体温恒定
C.赤鳞大蟒是两栖动物,皮肤裸露
D.金鱼身体呈流线型,体内有脊柱,用鳍游泳
12.图是几种常见的动物,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乙是变温动物,丙是恒温动物
C.乙的肺和皮肤、丙的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D.甲、乙、丙三种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
13.“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重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蝉体表的外骨骼保护和支持身体,并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B.青蛙的皮肤裸露且分泌粘液,密布毛细血管,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C.鸟类的直肠极短,有利于飞行时减轻体重
D.家兔有门齿、犬齿和臼齿,与其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14.图“进化树”中,a、b、c、d、e、f为几种生物,从该“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 )
A.a、b、c、d、e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B.较b和a而言,b与c的亲缘关系更近
C.a的结构一定比d复杂
D.c一定是水生生物
15.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16.生物课外活动小组考察校园周边某生态系统时,记录到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该包括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如果被重金属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猫头鹰
C.此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和分解者一起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D.猫头鹰与蛇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17.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顺序是( )
①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②草尽狐兔愁③春江水暖鸭先知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8.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炎热的夏季,人在树林下感觉很舒爽
C.鸟类迁徙
D.树林中某种蝴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
19.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世界各国民众反对,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核污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并最终威胁人类。如图是海洋中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某一时间点它们相对数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丙→甲→丁→乙
B.如果海洋生态系统被核污水污染,则该食物链中有害物质在体内积累最多的是乙
C.甲、乙、丙、丁与它们周围的非生物成分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核污水污染危害的范围最终会扩散至整个生物圈
20.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幅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共生、竞争、捕食
21.图是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模式图,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表示生产者 B.图中没有分解者
C.共有3条食物链 D.B、D是捕食关系
22.某研究团队将小鼠甲的皮肤细胞诱导成全能干细胞(具有能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并克隆出后代小鼠乙。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诱导成的全能干细胞能进行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
B.小鼠甲和小鼠乙的遗传物质基本相似,性别可能不同
C.小鼠乙的器官可以移植给小鼠甲,排异性较小
D.产生小鼠乙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23.在棉田中长期使用同种杀虫剂后,发现防治农业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我国科学家将细菌中产生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培育出一系列抗虫棉品种,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适应有杀虫剂的环境,害虫出现了抗药性变异
B.害虫抗药性的出现是害虫对杀虫剂进行选择的结果
C.转移到棉花体内的产生杀虫毒素基因仍具有遗传效应
D.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作物无需论证即可投入农业生产
24.科研工作人员将携带人面蜘蛛的基因注入蚕卵中,此卵孵化的蚕吐出的丝中约含有10%的蜘蛛丝成分,这种生丝更韧更软,在纤维产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列各项与该项研究成果原理相同的是( )
A.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B.克隆猴“中中”“华华”的诞生
C.蝙蝠蛾幼虫被真菌感染后长成冬虫夏草
D.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培育出超级水稻
25.我国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培育了克隆牛“康康”和“双双”,具体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克隆牛和植物的组织培养属于同一种繁殖类型
B.克隆牛“康康”和“双双”的产生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C.“康康”和“双双”与图中A、B、C、D四头牛中的“A”最像
D.克隆器官是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重要发展和应用前景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地球上从出现原始生命到形成今天这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界,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如图所示,图1是复原的郑氏始孔子鸟形态图,图2及表格为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图1 图2
猴子 马 鸡 乌龟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1 12 13 15 21 35 44
(1)美国学者米勒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了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他的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_______。最终这些物质汇集到_______中,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2)图1是生活在距今约1.31亿年前的郑氏始孔子鸟,没有人亲眼见过这种动物,科学家是通过_______这个重要证据来研究它的。郑氏始孔子鸟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________进化而来的。
(3)表格中的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据此分析表格中的物种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亲缘关系最远的是_______。对生物亲缘关系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得到图2的进化分枝图,图中的①是表格中的_______。
(4)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这一理论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大量的后代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_______空间而进行_______,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_______环境,生存下来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27.(6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研修活动中对某景区野生生物类群进行了调查。以下为小明同学提供的部分原始图片材料,请根据这些材料回答:(生物名称必须用字母代替)
(1)图生物中用孢子繁殖的是________,属于环节动物的是________。
(2)右图动物中能代表最早出现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
(3)若将右图生物分成动物和植物两大类,那么其分类单位是________。
(4)将右图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名称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序是: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分)
28.(共9分)习总书记谈生态文明建设时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图一表示森林生态系统,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体内总能量,图三表示碳循环示意图,据图作答: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有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螳螂和黄雀是________关系。
(2)图一的各种生物通过_________作用获取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
(3)若图二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蝉所在最短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
(4)我国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图三中①~⑤表示各过程中二氧化碳的量,用图中序号列出表示“碳中和”的等式:________。(2分)
(5)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这样做: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2分)
29.(每空2分,共12分)湖北省苗族自治州恩施清江河生态系统生物种类丰富,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状态。近年来,由于周围农田大量使用农药以及附近居民生活污水的排入,水质污染严重,河内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下表是科研人员对清江河一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 DDT(杀虫剂)含量的检测结果。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类别 A B C D
DDT含量(ppm) 0.008 0.39 0.03 3.27
(1)用食物链写出A、B、C、D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________。
(2)除表中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至少还应有________等成分。
(3)污染使清江河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则________的体内重金属汞的含量最高。
(6)你有什么好的措施防止恩施清江河内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请列举一项措施:_________。
30.(共13分)苔藓植物结构简单,其体内富含各种活性成分,可经雨水冲刷、浸渍而渗出体外,从而对周边植物等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为研究苔藓植物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可能具有的潜在影响,是否能够作为开发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潜在资源,科研人员用立碗藓(苔藓植物的一种)做了系列实验:
图1 图2 图3
(1)如图1是小麦籽粒的结构示意图,小麦的籽粒是由小麦花的_______发育而来的,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_______。萌发后,种子的[ ]_________发育成植株的茎和叶。
(2)科研人员首先研究立碗藓产生的活性成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生根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实验结果如图2、图3所示。
组别 每组种子数(粒) 培养皿中的液体 培养条件
第一组 50 ? 五组均放在25℃的条件下培养7天,保证种子萌发的湿润环境
第二组 50 浓度为5mg·mL-1立碗藓浸提液2mL
第三组 50 浓度为10mg·mL-1立碗藓浸提液2mL
第四组 50 浓度为20mg·mL-1立碗藓浸提液2mL
第五组 50 浓度为40mg·mL 立碗藓浸提液2mL
①表格实验中第一组“ ”应加入________。(2分)实验过程中每组实验都重复3次,并且培养条件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分)
②根据图2和图3的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2分)
(3))我国苔藓植物资源丰富,且有许多种类被证明含有类似的调节植物生长的活性物质,由此可以得出本实验研究的意义是_________。(2分)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监测
生物试卷(北师大版)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CBDDC 6——10CCDDB 11——15CCDAC 16——20CDBCB 21——25DBCA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每空1分
(1)有机物(或者有机小分子) 原始海洋
(2)化石 古代爬行动物(必须有古代二字才给分)
(3)猴子 酵母菌 小麦
(4)生存 生存斗争 适应
27.(6分)每空1分
(1)BDF K
(2)G 界
(3)
28.(9分)
(1)两(或2) 捕食、竞争(缺一不给分)
(2)呼吸 太阳能
(3)黄雀
(4)①+③+④+⑤=②(2分)
(5)植树造林、爱护植被、绿色出行……(合理即可)(2分)
29.(12分)每空2分
(1)A→C→B→D
(2)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3)自我调节能力
(4)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不完整不给分) D
(5)减少农药使用、不乱扔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到河水中
30.(13分)
(1)子房 ①胚乳 ③胚芽
(2)①2ml蒸馏水(2分)
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减小误差)(2分)
②立碗藓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较明显的影响(或低浓度的立碗藓浸提液能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和生根,高浓度的立碗藓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和生根)(2分)
(3)立碗藓可作为开发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潜在资源(或研究苔藓植物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是否具有潜在的影响,以便在农业生产中应用)(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