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024学年第一学期“南太湖”联盟第二次联考高一生物学科试卷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下列各项关于细胞结构与其主要组成成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核糖体——RNA、蛋白质B. 核膜——磷脂、蛋白质C. 细胞骨架——磷酸钙、蛋白质D. 染色质——DNA、蛋白质2. 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沙漠植物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 水是极性分子,细胞内代谢都需要水分子作为底物和产物C. 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高会导致抽搐D. 植物细胞吸收磷用于合成脱氧核糖,吸收镁用于合成叶绿素3.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内的糖类都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 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 糖类和脂质均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 与糖类相比,油脂的氢含量低,氧含量高4.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磷酸,在磷脂和ATP的结构中也能找到B. 乙是五碳糖,在DNA中是核糖,在RNA中是脱氧核糖C. 丙是含氮碱基,在人体细胞中有A、C、G、T共4种D. 丁是核苷酸,在HIV病毒中的种类有8种5. 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建立和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 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植物软木薄片,发现并命名为“细胞”B. 细胞学说的诞生离不开显微镜,它是关于当今所有生物基本单位的学说C. 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从细胞层次解释了个体发育D. 细胞学说阐明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揭示了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6. 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②表示物质,a、b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是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有效依据B. ②为磷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的磷脂分子呈不对称分布C. 若图示为人体的肌细胞细胞膜,则a可表示氧气的运输方式D. 通过b这种运输方式可减小膜两侧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差7. 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支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用苏丹Ⅲ进行花生子叶中油脂的检测时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B.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要切片和染色C. 用淀粉酶、淀粉和蔗糖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可用本迪尼特试剂进行检测D.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可根据不同色素在提取液中溶解度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8. 下图是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的一部分,结构①~④表示相关的细胞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细胞一定为动物细胞B. ①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相同,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C. ③是细胞需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内含有遗传物质DNAD. ②④均含有磷脂,部分④可附着在内质网上9.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没有以生物膜为基础分化而成的核膜和细胞器膜B. 生物膜中,内质网的面积最大,占了整个细胞生物膜的一半左右C. 生物膜是所有酶的附着位点,没有生物膜的生物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D. 高尔基体是物质运输的交通枢纽,可通过囊泡与内质网、细胞膜发生联系10. 下图为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 若②为油脂,则其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起到防震作用C. 若③为真菌的遗传物质,则其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D. 若④为纤维素,则其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构建有关11. 下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中的磷脂分子内部形成一个疏水环境,所以水不可以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入细胞核内B. ②中含有DNA,决定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C. ③若被破坏,会影响细胞质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D. ④是蛋白质、DNA等大分子选择性进出细胞核的通道12. 痢疾杆菌和痢疾变形虫是两种能引发肠道疾病的致病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痢疾杆菌有细胞壁,其成分与植物不同B. 痢疾杆菌需氧呼吸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内C. 痢疾杆菌和痢疾变形虫细胞内都有细胞器是核糖体D. 痢疾变形虫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细胞核内13.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B. 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光能C. ATP的水解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D. 人体肌细胞中储存着大量的ATP以供运动所需14. ATP荧光检测仪是一种基于萤火虫发光原理开发的快速检测细菌数量的仪器。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发出荧光。利用上述原理,ATP荧光检测仪可通过测定荧光的强度来估测样品中细菌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TP中的特殊化学键全部水解产生ADP和磷酸分子,同时释放能量B.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在荧光素氧化过程中转化为光能C. 荧光检测仪中含有细菌裂解剂,能释放细菌细胞的ATPD. ATP荧光检测仪检测细菌数量是建立在每个细菌ATP的含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15. 酶在生产和生活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B. 多酶片中含有胃蛋白酶和胰酶,能帮助人体消化食物C. 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强是由于酶提供了活化能D. 利用脂肪酶处理废油脂,可制造生物柴油16. 为了研究酶的特性,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基本过程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步骤 基本过程 试管A 试管B1 加入2%过氧化氢溶液 3mL 3mL2 加入马铃薯匀浆 少许 -3 加入二氧化锰 少许4 检测A. 是否加入催化剂是该实验的自变量B. 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该实验的因变量C. 该实验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 该实验不能用鸡肝匀浆来代替马铃薯匀浆17. 某同学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与外表皮相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液中无色素,不宜作为该实验材料B. 洋葱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细胞吸水能力变强C. 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均能看到质壁分离及自动复原现象D. 依据质壁分离的原理,通过类似实验可探究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18. 如图表示变形虫摄取水中有机物颗粒和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变形虫摄取水中有机物颗粒的过程穿过了0层生物膜B. 胞吞过程中有机物颗粒会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结合C. 变形虫摄取和排出物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D. 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19. 结合细胞呼吸原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酸奶胀袋可能是乳酸菌发酵所致B. 宜在低温、无氧、干燥条件下储藏果蔬C. 提倡有氧运动,可减少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D. 温室种植蔬菜时,夜晚应升高温度促进细胞呼吸20. 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瓶中NaOH的作用主要是除去空气中的杂菌和水蒸气B. 可以通过观察C瓶和E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判断呼吸类型C. 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混匀后需高温煮沸以除去溶解氧D. 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检测E瓶中是否有酒精产生21.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错误的是( )A. 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能发生的过程有①②④B. 在酵母菌细胞中,①③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C. 通过①②过程,葡萄糖中化学能全部释放D. ③④过程会释放少量能量22. 沃柑是喜阳植物,需充足光照,长期阴雨天气会导致叶片发黄。某科研小组提取并分离了甲组(长期阴雨天气)和乙组(充足光照)沃柑叶片的光合色素,并比较两组滤纸条自上而下的四条色素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研磨更充分B. 分离色素时层析液应没过滤液细线C. 甲组滤纸条上第三、四条色素带明显变窄D. 乙组滤纸条上第二条色素带呈蓝绿色23. 下图表示最适温度、最适pH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图中OA段表示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不断加快B. 图中BC段表示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 若在B点提高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D. 若在B点降低pH,反应速率会减慢24. 用M、N两种溶液分别浸泡同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称为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不考虑细胞活性丧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溶液中的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B. M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从B点开始进入细胞,BC段细胞液浓度增大C. N溶液的初始浓度大于M溶液的初始浓度D. B点和D点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25. 随着光照强度变化,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位置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弱光条件下叶绿体移到细胞的四周,有利于叶肉细胞更充分地吸收光能B. 强光条件下叶绿体移到细胞的两侧,可以避免强光灼伤叶绿体C. 若破坏细胞骨架,推测叶绿体的定位和运动会出现异常D.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并将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 下图是关于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c在动物中主要指_____,水解产生的单糖可被细胞吸收,经细胞呼吸释放出能量用于____的合成,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物质d具有多项生理功能,如______可促进人和动物对钙、磷的吸收,________能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3)图中的a所代表的物质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它是合成________所必需的,这种物质特有的碱基是________(填中文名称)。(4)图中的物质b是氨基酸通过_______反应形成的,此过程发生在_______(细胞结构)。在煮沸后冷却的牛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出现紫色。27. 接种新冠疫苗是当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如图甲为某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某细胞分泌新冠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图乙为该细胞通过囊泡向细胞外运输、分泌抗体的过程。(1)图甲细胞中与抗体的加工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填序号),在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膜面积会变小的细胞结构是图甲中的_______(填序号)。(2)科学家采用________的方法研究图甲所示细胞的抗体合成和分泌路径。在该细胞的培养液中应放入带标记的_________,该物质通过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作为原料被利用。(3)图甲细胞中抗体合成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其_____(属于/不属于)生物膜系统。(4)据图乙分析,该细胞器形成的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其原因之一是囊泡膜上的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其次,还与多种信号分子和_________的参与有关。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______。28. 下图甲表示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A、D表示组成膜的成分,B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a~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转移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已知主动转运所需要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若要获取纯净的细胞膜用于研究其结构和功能,可选取________细胞放入清水中使其吸水胀破,这样操作最为简便。(2)图甲中表示被动转运的有______(填字母),这些运输方式相同的特点是________,影响图甲中运输方式d的因素有________(至少写两个)。(3)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运输方式受影响最大。几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可以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4)图乙中的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运出的方式为________,图乙中肠腔侧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该方式可用图甲中________(填字母)表示。29.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灌溉施肥、盐碱地种植以及海水浇灌等,使得植物常遭受盐胁迫。研究者以宝岛蕉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宝岛蕉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表。盐浓度 叶绿素含量/mg·g-1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对照组 4.0 0.7 340 11.0低盐胁迫 4.1 0.68 332 10.8中盐胁迫 3.3 0.32 240 55高盐胁迫 2.3 0.12 330 1.0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胞间CO2浓度表示细胞间隙中CO2的含量。(1)宝岛蕉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光,实验室常用______方法分离光合色素。(2)光反应过程中除了产生O2外,还会产生_______(填物质),这些物质参与碳反应中的_______过程。三碳糖的形成标志着光合作用合成糖的过程已经完成。大部分三碳糖运至叶绿体外转变成________,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3)表中净光合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________做为测定指标。结合光合作用过程和上述实验结果,推测中盐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_____;另一方面气孔导度下降,胞间CO2浓度下降,CO2固定量减少,碳反应速率下降。据表分析,高盐胁迫不是通过制约碳反应来影响光合作用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30. 植酸是植物细胞中磷的主要储存形式,非反刍动物对植物饲料中植酸的利用性较差。将微生物分泌的植酸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但pH和蛋白酶等因素会影响植酸酶的活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细菌产生的两种植酸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活性,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植酸酶是微生物产生的具有_______作用的蛋白质,该酶分子以_______为基本骨架。从氨基酸角度分析,植酸酶A与植酸酶B结构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2)据图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该实验中应如何控制温度 _______。研究者处理图1实验的数据时,发现pH=2时植酸酶A的相对活性与pH=1和pH=3时相差较大,应_______。A.舍弃数据 B.修改数据C.如实记录数据 D.进行重复实验(3)将化学反应的pH由2升至6,则植酸酶B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将_______(填“升高”、“降低”、“不变”),原因是_______。(4)为研究另外两种细菌甲和乙产生的植酸酶对胃蛋白酶的抗性反应,将两种细菌植酸酶分别在含有胃蛋白酶的适宜pH的缓冲液中孵育一段时间,并检测残留的植酸酶活性,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推断细菌_______(填“甲”或“乙”)产生的植酸酶对胃蛋白酶的抗性更高。2024学年第一学期“南太湖”联盟第二次联考高一生物学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答案】C2.【答案】A3.【答案】B4.【答案】A5.【答案】C6.【答案】D7.【答案】D8.【答案】C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C12.【答案】B13.【答案】B14.【答案】A15.【答案】C16.【答案】B17.【答案】C18.【答案】B19.【答案】C20.【答案】B21.【答案】D22.【答案】C23.【答案】C24.【答案】B25.【答案】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答案】(1) ①. 糖原 ②. ATP(2) ①. 维生素D ②. 胆固醇(3) ①. 核糖核酸 ②. 核糖体 ③. 尿嘧啶(4) ①. 脱水缩合 ②. 核糖体 ③. 能27.【答案】(1) ①. ③⑤⑦ ②. ③(2) ①. 同位素标记 ②. 氨基酸 ③. 主动运输(3) ①. ④细胞核 ②. 属于(4) ①. 蛋白A ②. 细胞骨架 ③. 一定的流动性28.【答案】(1)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2) ①. b、c、d ②. 顺浓度梯度转运物质,不消耗能量 ③. 该物质的浓度和转运该物质的转运蛋白的数量(3) ①. a、e ②. 选择透过性(4) ①. 协助扩散 ②. 主动运输 ③. a29.【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蓝紫光和红 ③. 纸层析 (2) ①. NADPH和ATP ②. C3还原 ③. 蔗糖(3) ①. CO2的吸收量(的释放量、有机物的积累量) ②. 叶绿素含量减少,使光反应速率下降,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 ③. 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浓度升高30.【答案】(1) ①. 催化 ②. 碳链 ③. 组成这两种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2) ①. 不同pH、植酸酶的种类 ②. 酶活性 ③. 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④. CD(3) ①. 不变 ②. 植酸酶B在酸性条件下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永久失活(4)甲【解析】【分析】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是因为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了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分解的活跃状态。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它们没有给过氧化氢分子提供能量,而是降低了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小问1详解】植酸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氨基酸角度分析,植酸酶A与植酸酶B结构不同的原因是组成这两种酶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小问2详解】结合图1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横坐标对应的不同pH以及曲线对应的植酸酶的种类,因变量是酶活性的改变,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则在实验中对于温度应控制温度相同且适宜。研究者处理图1实验的数据时,发现pH=2时植酸酶A的相对活性与pH=1和pH=3时相差较大时,在原始记录中对该数据应如实填写,为保证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重复实验,故选CD。【小问3详解】pH为2时,植酸酶B在酸性条件下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永久失活,因此将化学反应的pH由2升至6,则植酸酶B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将不变。【小问4详解】根据图示曲线信息,孵育1小时后乙菌植酸酶活性迅速降低,而甲菌植酸酶在孵育的4小时中仍保持较高活性,推断甲菌的植酸酶对胃蛋白酶的抗性更高。PAGE第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