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在树冠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组成也有区别。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 )A. 水平结构 B. 垂直结构 C. 初生演替 D. 次生演替2.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A.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B. 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动物及各种大型真菌C. 某红树林中的各种生物D. 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以及其他生物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特征进行描述的是( )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 某池塘中生活着大约150种生物C. 每毫升河水中有190个大肠杆菌D. 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睡莲的死亡率比较高4.植物学家温特利用切去尖端的幼苗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实验在单侧光下进行,不能得到相同结果B. 温特通过实验确定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 根据②③④说明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能促进下部的生长D. 实验中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扩散进入琼脂块中5.生长素浓度对某植株芽的生长效果如表所示。如图为一株具有顶端优势的该植株,在适宜条件下,对①处生长素浓度的推测正确的是( )生长素浓度(mol/L) 效果10-10~10-5 促进10-5~10-3 抑制A. 可能小于10-5mol/LB. 可能大于10-5mol/LC. 可能小于10-10mol/LD. 可能大于10-3mol/L6.下列实例最能体现光参与的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是( )A. 树木一圈一圈规则的年轮 B. 大田的白菜到次年才开花C. 荷花夏天开放,菊花秋天开放 D. 大树顶芽生长快侧芽生长慢7.不同生境中的植物具有与该生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植物类型甲的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植物类型乙的茎细长,叶薄,机械组织不发达;植物类型丙的叶呈针状,气孔在夜间才开放。植物类型甲、乙、丙所处生境类型最可能依次为( )A. 荒漠、草原、森林 B. 森林、荒漠、草原 C. 森林、草原、荒漠 D. 草原、森林、荒漠8.隐花色素2(CRY2)是一种蓝光受体。对野生型和CRY2功能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在不同光周期诱导下的开花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如图,开花时茎基部叶片越多代表开花越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长日照条件下CRY2参与拟南芥开花的调控 B. 长日照、16℃是最适宜拟南芥开花的条件C. 相对于长日照,短日照下拟南芥开花延迟 D. 蓝光、温度都可作为信号调节生命活动9.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鹏等鸟类。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B.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C. 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D. 影响该群落的非生物因素有温度、光照、天敌等10.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 )A. 水 B. 光照 C. 温度 D. 无机盐11.在催熟柿子的密封塑料袋中放几个熟苹果,主要原因是苹果能产生( )A. 脱落酸 B. 乙烯 C. 赤霉素 D. 生长素12.沙漠蝗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沙漠蝗灾大约每10-12年暴发一次。当雨量充沛时,沙漠蝗数量会迅速增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理,蝗虫种群数量和规模持续增加,最终导致蝗灾暴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沙漠蝗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沙漠蝗数量预测种群变化趋势B. 沙漠蝗成灾时的种群数量,即为此环境下的K值C. 监测第9个月和第18个月时,种内竞争强度一致D. 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沙漠蝗无法降低其K值1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许多至今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 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B. 正其行,通其风;通风见日,实大而美C. 小麦清明拔三节,新笋一夜成高竹D. 凡嫁接矮果及花,以小便浸黄泥,后以泥封树枝,则根生14.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到破坏,并能持续获得较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 )A.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种群数量最大 D. 种群的性别比例不变15.图表示某种植物的茎生长至同等长度所需要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茎的生长,高浓度抑制茎生长的特性B. a、b点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的生长,c、d点生长素浓度抑制茎的生长C. b点对应的浓度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D. 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也可能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16.某果园中出现了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并排挤了原有的杂草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果树的生长造成了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采用样方法调查新杂草种群密度时要随机取样B. 新杂草与原有的杂草、果树属于种间竞争关系C. 在该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草本层D. 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该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17.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森林被灌从取代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没有发生变化B. 人类的开垦活动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C. 开垦的农田中,利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 群落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18.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 计数时,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不计数C. 将培养液滴入计数室内,盖上盖玻片D. 计数之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否则实验数据会偏大19.朱鹮有着“东方宝石”的美誉,1981年全球仅陕西洋县存活7只。朱鹮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一旦配对,就会终身相伴。经过保护的朱鹮群体数量特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适当提高雌性个体的比例,必有利于朱鹮数量的增长B. 最初生活在洋县的7只朱鹮构成了一个种群C. 数量少是导致朱鹮性比例偏离1:1的原因之一D. 据图可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将保持增长20.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调查数据和其他小组相比,存在明显偏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A. 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B. 调查样方面积大小一致且合适C. 选择生长茂盛的区域进行调查 D. 根据多个调查数据取其平均值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21.油菜素内酯(BR)是1970年首先从油菜花粉中提取到的一种能显著促进幼苗成长的物质,其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体内,对植物茎的伸长和细胞分裂具有强烈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BR之所以能被称为植物激素,因为它是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______ 。(2)为了研究油菜素内酯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溶液处理玉米种子,并测定经处理后的玉米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组别 油菜素内酯的浓度( mg/mL) 发芽率(%) α-淀粉酶活性( mg/g min)1 0 80 0.8752 0.0015 82.5 2.0003 0.015 85 3.2104 0.15 83.8 2.0455 1.5 81.25 1.142①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______ 。②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低浓度的油菜素内酯 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浓度为 1.5mg/mL时 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种子萌发。③据表中数据推测油菜素内酯提高种子萌发率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3)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把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的幼苗主根分成两组进行实验,用带有放射性碳标记的生长素(IAA)处理主根,检测 BR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中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是 ______ (填“单向”或“双向”)的, BR可以 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 ______ (填“根尖向根基部的运输”或“根基部向根尖的运输”)的作用更显著。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22.如图表示植物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回答相关问题:(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______ 。(2)如图所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4mol L-1,该浓度对芽的作用是 ______ ,这一事实说明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的器官的作用效果 ______ 。(3)如图中 ______ (根、芽、茎)对生长素反应最敏感。(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体现顶芽优先生长,倒芽的发育受抑制的现象被称为 ______ 。23.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形、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1)K值的含义是 ______ ,某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维持K值的条件 ______ 。(2)若图中种群为长江流域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请分析a点可能的外界因素有 ______ 。(3)若图中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______ (填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 ______ (用图中标号Ⅰ、Ⅱ、Ⅲ表示)。24.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棕熊、鹰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为8年左右)。预测此后一段时间, ______ 地区藏羚羊种群数目将增加。(2)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 ______ 。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不变,原因是 __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表所示的模拟实验: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实验组 1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圈 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2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棒对照组 ?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 ______ 。对照组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 ______ ,若 ______ ,则假说成立。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A 20.【答案】C 21.【答案】微量有机物 油菜素内酯的浓度 促进 促进 油菜素内酯可能通过提高α-淀粉酶的活性来促进种子的萌发 双向 促进 根尖向根基部的运输 22.【答案】吲哚乙酸 抑制 不同 根 顶端优势 23.【答案】环境容纳量 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食物减少、活动范围缩小 K2 I 24.【答案】丙 先增加后减少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 雄性或雌性藏羚羊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分别与实验组1和实验组2相同的一个橡胶棒和一个橡胶圈 对照组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实验组1和实验组2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