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一年级期末联合考试
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图1为距今约1.45—1.01亿年的景观复原图,图2为地质年代表示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1所示景观最可能出现在( )
A. 寒武纪 B. 白垩纪 C. 侏罗纪 D. 第四纪
2. 该地质时期( )
A. 为重要成煤期 B. 气候寒冷潮湿 C. 被子植物繁盛 D. 两栖动物出现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奔赴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读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神舟十七号飞船升空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名称与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
B. ②—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
C. ①—对流层—天气现象较复杂多变
D. ③—高层大气—大气多为水平运动
4. 航天员出舱活动可能面临的威胁有( )
①宇宙射线强②太阳辐射弱③流星体撞击④大气压强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空间站轨道高度均选择在400千米左右,有利于( )
A. 减少月球对设备的影响 B. 利用电离层传输无线电信号
C. 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D. 保持空间站内外的气压相同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所产生的城市降水量比周边郊区大的现象,被称为“雨岛效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能正确表示“热岛效应”的气温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能正确表示城郊间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8. 城市“雨岛效应”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城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B. 城区水汽凝结核少,降水较多
C. 郊区空气对流显著,降水较少 D. 郊区植被蒸腾旺盛,降水较少
绿色屋顶是指,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露台、天台等处种植植物以形成独特的绿色景观。图5为绿色屋顶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与普通屋顶相比,绿色屋顶可以( )
A. 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 B. 减弱白天的地面辐射
C. 增强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 D. 增强大气逆辐射
10. 若在城市中大规模建设绿色屋顶,可以( )
A. 减少承重,保护建筑顶部 B. 截留雨水,缓解城市内涝
C. 增加降水,改变气候类型 D. 加强蒸腾,提高室内温度
11. 在北京,绿色屋顶植被层( )
A. 适宜种植月季花等植物 B. 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C. 适宜种植耐旱的骆驼刺 D. 植被垂直结构较丰富
下图为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变化示意图,右图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读左图可知( )
A. 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升高降低 B. 各海区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C. 中纬度海区盐度垂直变化最大 D. 1000米以下海水盐度基本不变
13. 右图中各海区的盐度( )
A 甲海区与同纬度海区相比高 B. 乙海区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C. 丙海区低于世界大洋平均值 D. 丁海区从河口向外海递增
14. 右图中洋流( )
A P能形成风暴潮 B. P、Q相遇形成大渔场
C. Q可降低海水表层温度 D. P、Q均能促进海水热量交换
15. 海参养殖的适宜水温为6℃—20℃,适宜盐度为18‰—35‰。右图中海区最适宜海参养殖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23年10月2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迎来本年度最大的潮水。在一个潮汐周期内,相邻高潮位与低潮位间的差值,称为潮差。下图为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钱塘江大潮( )
A. 退潮时观赏最为壮观 B. 其形成与天体引力有关
C. 形成时适合游客冲浪 D. 有利于塑造冲积扇地貌
17. 利用潮差( )
A. 乍浦最适合建发电站 B. 全天可以进行发电
C. 可以进行海产养殖 D. 便于渔船进出港口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郭沫若描述为“岸崖双壁立,峡道九肠回”的地貌景观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关于图示地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 B. 乙地貌垄槽纵列,沟垄相间
C. 丙地貌景观包括海蚀拱桥 D. 丁地貌多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
20. 与乙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 气候、植被 B. 植被、土壤 C. 气候、岩石 D. 地形、水文
东北地区是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且总体由南向北呈增加趋势。近年来,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流失较严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东北黑土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 生物 B. 地形 C. 降水 D. 成土母质
22. 甲地黑土有机质低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甲地( )
A. 距海洋近,风力侵蚀较强 B 地形平坦,落叶堆积较多
C. 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 D. 降水较多,淋溶作用较弱
23. 缓解东北黑土有机质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
A. 修建水利设施,加强灌溉 B. 在土壤中增施熟石灰
C. 推行秸秆还田、休耕轮作 D. 深层土壤翻耕到地表
樟树是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常绿乔木,树干高大挺拔,树冠形似华盖,荫及一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适宜樟树生长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25. 樟树在春季会大量落叶,原因是( )
A. 新叶萌生,老叶脱落 B. 减少热量散失
C. 风力较大,自然吹落 D. 增加土壤肥力
26. 樟树树龄越大,树下野生杂草越少,这主要是由于树下( )
A. 温差大 B. 水分少 C. 光照弱 D. 土壤呈酸性
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
A.腐殖质 B.大气降水 C.成土母质 D.淋溶作用
28.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和地形是形成土壤的最为活跃的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石灰岩风化多发育成砂质土壤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有( )
①侵蚀作用②固结成岩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b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a图中的(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二卷(40分)
31.(5分)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太阳耀斑级别由低到高分别为A、B、C、M、X。2023年以来,太阳爆发X级别耀斑非常多。
(1)耀斑出现在图a中 层(填序号),该现象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2分)
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②长春地区产生极光
③指南针不能正确指向 ④扰乱卫星导航信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据图b,说明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原因。(2分)
当地时间2023年4月11日凌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希韦卢奇火山喷发,火山灰柱达到2万米,周边遭火山灰覆盖(如下图)。
(3)希韦卢奇火山喷发物质来自于图c中 (填序号)。(1分)
32.(11分)读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左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请将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按从大到小顺序 。(2分)
(2)完成甲乙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标出空气流动方向、地面冷热状况)(4分)
(3)若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仅从热力因素考虑,图示时刻为 (填白天或夜晚)。(1分)
(4)一般状况C地是 天气。气温日较差 (大或小),理由是 。(4分)
35.(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截至2021年底,“母亲水窖”慈善项目工程在以西部为主的30个省(区、市)修建集雨水窖13.99万口,受益人群共计约330万人。
材料二 左图为集雨水窖示意图,右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在右图中用箭头正确画出B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方向 ,并写出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A ,B ,
(2)集雨水窖工程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和 。
(3)人类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是 。
(4)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____(双项选择)。
A.影响着一些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稳定
B.加剧了不同纬度地区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C.促进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D.使得水体相互隔绝,维持全球水量的静态平衡
33.(15分)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中①、②、③、④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1)某同学归来展示了黄土地貌景观照片①,该照片是在图1中 地拍摄的,形成该地貌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该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请从气候、土质、地形角度解释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
(5分)
(2)孙同学考察了“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突遇沙尘暴。你认为孙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有图 (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要是 作用形成。(2分)
(3)图1中,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图 (填数字),该照片是在图1中 地拍摄。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 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4分)
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
(4)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写出对应的植被类型。

甲: 乙: 丙:温带草原,丁: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5)从甲→乙→丁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纬度/海陆)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
2024级高一年级期末联合考试
地理答案
1-5 BACBB 6-10 ADABB 11-15 ACDDA 16-20 BCDCD 21-25 ACCBA 26-30 CCCDC
31.(1) ① D
(2)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形成适宜的温度。
(3) ④
32.(1)甲>乙>丙>丁
(2)
(3)白天
(4) 晴朗 大 晴朗天气,云层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33(1)
下渗 水汽输送
(2) 下渗 地表径流
(3) 跨流域调水 修建水库/兴修水库
(4)AC
34.(1) A 流水侵蚀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起伏较大。
(2) ④ 风力侵蚀
(3) ② C 峰林、峰丛、溶洞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5) 纬度 热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