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6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康德在1755年提出的星云假说把整个自然界看成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哲学思想直接打破了18世纪关于自然界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哲学见解;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揭示自然界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的哲学认识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基础。这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重大自然科学成果能促进哲学的变革
③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夏尔·傅立叶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上帝的概念是其哲学的中心概念,他认为“虽然物质并非神造,但它本身却是消极无为,要上帝使它运动的”,正如恩格斯指出,傅里叶的著作中“并不是没有最荒唐的神秘主义的色彩”。可见( )
①傅里叶的哲学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阵营
②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科学看待世界
③哲学史中充斥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④批判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国家强盛离不开精神的强盛,民族复兴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新思想( )
①立足时代、引领时代,深入回答时代之问
②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③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的源头和宝贵精神财富
④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秋日的祁连山,树林草甸被秋风浸染,雪山在望,溪水潺潺,金黄红白蓝绿错落交织,岩羊、野驴、原羚、猎隼不时出没,于静谧之中增加了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基于( )
①自然界有其固有属性和运行的规律 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征服自然
③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 ④人类应顺应自然,不应改造自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元宇宙”原意为“超越宇宙”,目前它是指一个平行并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人造空间,由AR、VR、3D等技术支持,具有时空性、真实性、独立性、连接性等属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元宇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 ②元宇宙可以映射现实世界生活
③元宇宙体现主观人为事物联系 ④元宇宙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6.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到,19世纪欧洲一些神灵研究者声称自己具有让人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招魂降神以及点石成金等超意识能力。对这些“超意识能力”评价正确的是( )
①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肯定了人类具有穿越到神灵世界的能力
③无视了物质的决定性 ④说明人类意识具有不受限制的创造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从王昌龄的这首《采莲曲》中,我们似乎可以嗅到荷花的清香,窥见采莲女的娇媚、采莲小舟轻盈的剪影,让人沉浸在清新、生动的采莲意境中。这首唐诗所营造的意境( )
①是诗人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②是大脑加工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是诗人对采莲女及其采莲过程的生动反映 ④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景象的有机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对这一最美公交车标语,从哲学角度看( )
①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主动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更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注重各个要素的有机整合,可以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④任何事物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见微知著”是中医诊断的原则之一,即通过观察局部的微小变化,测知整体的、明显的病变,提出诊治方案,以治未得之病。中医的诊断原则主要佐证了( )
①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
③人类可以通过克服事物发展的不利条件做到防患于未然
④统筹全局利于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取得理想效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中国传统稻作重视收集河泥、塘泥、沟淤,将其直接或经堆沤后施入稻田,用作肥料。这不仅减少了水稻的施肥量,降低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还减少了自然湿地洼地的有机物淤积,使甲烷产生菌没有足够的“食物”,进而显著降低自然湿地或洼地的甲烷排放。这启示我们( )
①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要充分发掘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有益联系
④传统农业智慧可以为今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宝贵经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3年在新征程的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一路鲜花,少不了“拦路虎”和“回头浪”,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启示我们( )
①面对新形势,要明确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踏上新起点,要坚定理想信念、充满自信、意气风发地奔向未来
③开拓新境界,要理解社会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相互融合的过程
④书写新篇章,要顺应时代潮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产销量连续8 年位居全球第一。这都归功于科研人员和产业工人知难而进、刻苦攻关、夜以继日、奋力拼搏,一步步跑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国速度”。然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如果不解决,必然会制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④解决上述新能源汽车问题的关键在于突破规律制约勇于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下图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
③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要坚持适度原则 ④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根据原料来源,我国食盐主要分为通过抽取地下卤水制成的井矿盐、通过海水蒸发结晶产生的海盐、
在盐湖中直接开采或者通过盐卤水在盐田中晒制的湖盐。原料来源不同,会导致食盐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有细微差别。不过,无论原料来源是什么,食盐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钠。下列对食盐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原料不同的食盐主要成分都相同,说明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②即使食盐原料来源特殊也依然具有普遍性,没有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③任何一种食盐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性中包含着特殊性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随着现代生活节奏明显加快,预制菜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在选择预制菜时,我们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添加剂少、盐分和糖分含量低、营养均衡的预制菜。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预制菜,应该尽量自己烹饪、吃新鲜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多样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享受预制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制菜的正确态度说明(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联系,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且决定事物的性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要坚持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古老的诗词典籍中,祖先们对万物色彩的感知,往往能让现代人惊叹,如夕阳薄雾笼罩远山所现紫色,名为“暮山紫”。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写道:“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烟光凝而暮山紫,就是在黄昏的时刻,诗人观察到山间烟雾与夕阳落照的交织,薄薄的一层紫雾罩住了暮山,暮山见我,我见天地万物。据此,诗词典籍中的传统色( )
①蕴藏着中国古人观察世界的独特的美学观
②是天地万物的具象与古人心灵意象的辩证统一
③体现了不同色彩之间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相互转化
④体现了山水烟雾的相互对立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的观测数据,研究确认旋转射电暂现源(RRAT)就是偶发脉冲星,并新发现了76颗RRAT。相关成果2023年10月2日在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由此可见( )
①认识工具延伸人的器官,促进人类认识发展
②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和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
④只有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才能推动人们的主观认识深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雨是恬淡人心的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雨是人生漂泊零落、心痛到极致的雨。“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的雨映照了诗人被贬的怀才不遇。……“雨”在人们的笔下有如此大的差异,这表明( )
①对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等直接相关 ②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不同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性的认识 ④作为客观事物的“雨”是复杂的,变化发展着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牛奶因为富含蛋白质和钙,被认为是老少皆宜的食物,尤其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有益。但对尚在襁褓的小婴儿来说,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牛奶成分与母乳有区别,尤其矿物质含量偏高,婴儿过早摄入牛奶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这说明( )
①真理中通常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③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青年者,国之魂。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2023年9月20日,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通知》。通知中介绍了新时代党和政府为青年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搭建舞台。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立身之本和政治之魂,是落实党管青年工作原则。通知中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说明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谈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福建南平市生态建设就是一个成功典范。南平市开展“森林生态银行”试点,鼓励林农不改变林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将碎片化的森林资源经营权和使用权集中流转至“森林生态银行”,由后者通过科学抚育、集约经营,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试点以来,该地“森林生态银行”盘活了大量分散的森林资源。通过“森林生态银行”的集约经营,单产价值是普通山林的四倍以上;自主策划和实施了福建省第一个竹林碳汇项目,创新多主体,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了森林生态“颜值”,林业发展“素质”,林农生活“品质”共同提升。因此,自然资源部把南平市“森林生态银行”作为11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
南平市生态建设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案例,请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习近平强调,当前,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提高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2021-2030年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是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碳中和是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 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艰巨,需要付出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努力,必须系统谋划"碳中和国家"建设方略路线图,久久为功。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立足当前实际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在行动方案指导下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了怎样的努力。(10分)
(2)如何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作为当代高中生,请从生活方面提出你的建议。(4分)
26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参考答案
1-5:AAABD 6-10:BDCAC 11-15:DCCBD 16-20:AABAC
21.
【答案】①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和个人奋斗的“小目标”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决定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着眼于整体,统筹全局;新时代党和政府为青年发展创造的良好条件,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的实现为个人追逐奋斗的“小目标”搭建舞台、奠定基础。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重视部分,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新时代中国青年把基层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把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积极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实现个人奋斗的“小目标”和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的有机统一。
22.
【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②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南平市建设“森林生态银行”,结合当地实际,转换发展方式,推进林业集约化经营,实现了森林生态“颜值”、林业发展“素质”、林农生活“品质”共同提升,实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创造性地探索出“南平经验”,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正确性,作为典型进行推广,为其他地区提供重要借鉴。
23.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正确看待我国40多年来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就和荒漠化综合防治发生的巨大变化。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要认清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的严峻形势,既要对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要一茬接着一茬干,锲而不舍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还要抓住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24.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实际,根据当前减碳的客观实际情况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做到了从实际出发。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求树立正确意识,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以这种劲头,通过努力,如期实现目标,体现意识的能动的反作用。行动方案指导下进行系列改革措施取得成效。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制定的减碳方案及一系列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的措施,尊重了低碳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体现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④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制定减碳方案,优化能源结构等一系列方案与措施,体现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围绕如何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以高中生的角度,从生活方面提出建议。切合主题要求,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入手,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