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练习
一、单选题
1.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说,基础科学是研究所有和宇宙中物理现象有关问题的学问,必须对大自然有一个宏观的看法,因此需要哲学思想作为支撑。哲学思想应有助于人类了解大自然并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像基础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他们也是有名的思想家,其学问和思想影响科学界达数个世纪之久。由此可见( )
①哲学思想是基础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②基础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世界观的指导
③哲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之“科学”
④基础科学的研究需要有哲学智慧的启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实践遵循。“两个结合”的时代价值是( )
①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②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制度创新的新境界
③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
④增强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奋斗之路无坦途,为什么党总能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在变局之中开创新局?”,“党的百年历史昭示,正是我们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创造出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伟大奇迹”。因为马克思主义( )
①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②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哲学绝不是游离于现实之外的纯粹概念思辨,而是一定时代的产物。真正的哲学与时代交互作用,体现在它积极回应时代的关切,围绕时代的迫切问题展开理性思考和科学探究,发挥引领时代的作用。真正的哲学( )
①是推动时代前进发展的物质力量
②是时代的精华、永恒不变的真理
③为解决时代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他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等本领。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创立了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B.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具体的方法论指导
C.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中国焕发强大生命力
D.是普世的真理,依然散发出永恒的思想魅力
6.王阳明说:“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理不外吾心,不外吾心之良知。”下列观点与材料中的哲学思想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的是( )
A.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C.若在理上看,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D.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7.郭象认为“万物独化”“物各自身”,韩非子认为“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两种观点反映了哲学史上的一个“对子”。下列语句反映的哲理与该“对子”相一致的是( )
A.“天不变,道亦不变”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气者,理之依也”与“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世界就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8.下列选项中,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观点分歧的是( )
①“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与“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②“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与“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皆有命”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与“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农耕为背景,启蒙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发轫于西周时期《易经》“天地人”学说,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哲学流派。古代农民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顺天时,量地利,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有效地进行精耕细作,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是能够穷究真理的本质的基础科学
③哲学观念能为生活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④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人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③存在即是被感知——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④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在哲学史上,哲学基本派别的斗争长期存在。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存在即被感知”与“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水是万物的本原”与“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④“气者,理之依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在柏拉图看来,世界分为“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现象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不真实的。这一观点( )
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③把理念世界看作世界的主宰 ④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4年10月17日,第75届国际宇航大会中国载人航天专场论坛在意大利米兰成功举办,论坛吸引了国内外数百名航天领域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共同探讨载人航天飞行的新机遇。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求世界奥秘,试图解开各种“天问”。这表明( )
A.哲学智慧源于科学家的头脑
B.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4.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下面选项体现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我思故我在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成语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刻舟求剑”等,这些故事中的智慧表明,哲学( )
A.源于古人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源于人们对世界的好奇
C.产生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D.产生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16.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表明坚持“两个结合”,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吸收各种不同思想文化的开放性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
③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方案
④可以使马克思主义始终扎根中国文化土壤、联系中国实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领导干部有个“本领恐慌”问题,其中最根本的本领不足是理论素养不够,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
②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一追求需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探索与之相适配的发展路径。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②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③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经过实践检验
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A.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B.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C.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20.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他沉重打击了神创论,摧毁了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论断说明了( )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C.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依据
二、主观题
21.材料一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中国古代有“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化学领域,道尔顿创立了原子学说;物理学领域,机械力学占统治地位。在此基础上,一些新的哲学观点和派别开始出现。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的哲学家,他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二 王守仁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被称为“心学”。他同朋友观花,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材料一中,古希腊哲学家和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中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这种观点有什么局限性?材料中霍尔巴赫的观点的不足在哪里?(科学精神)
(2)材料二中王守仁的“心学”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思想?(科学精神)
22.情境诱思
材料一 恩格斯说:真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小麦专家李振声的感悟: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材料二 钱学森同志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国防科技事业及对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重要的原因是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的工作。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中的名人观点,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有什么联系。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钱学森同志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不彻底的地方并不在于承认精神的动力,而在于不从这些动力进一步追溯到它的动因。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55页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2页
材料三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3页
运用“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三则材料的理解。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星空群星灿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中最明亮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本改变了哲学与时代、哲学与实践、哲学与革命、哲学与人民的关系,终结了思辨哲学的统治,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世界中的变革,更是变革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改变了哲学与哲学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不是沙漠里的高僧,也不是喜欢闭门孤寂沉醉于自我直观的“高人”,而是投身时代洪流的思维着的哲学战士。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都可以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和智慧。他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来阐述问题,他十分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调查研究等基本方法,此外还有学会“弹钢琴”,善于“转盘子”,坚持“钉钉子”,牵住“牛鼻子”等具体方法,其中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
(1)请结合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请结合材料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的时代价值。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D C A A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A A C C B A D
1.D
【详解】①:基础科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①错误。
②:哲学思想应有助于人类了解大自然并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像基础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他们也是有名的思想家,其学问和思想影响科学界达数个世纪之久。由此可见基础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世界观的指导,②正确。
③: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说法错误,③错误。
④:基础科学是研究所有和宇宙中物理现象有关问题的学问,必须对大自然有一个宏观的看法,因此需要哲学思想作为支撑。由此可见基础科学的研究需要有哲学智慧的启迪,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B
【详解】①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结历史经验,立足中国实际,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增强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自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①④正确。
②:材料强调“两个结合”,未涉及“制度创新”,②排除。
③:“两个结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效的实践遵循,“奠定文化根基”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B。
3.D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①错误。
②④:正是我们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伟大奇迹,因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④正确。
③: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错误。
故本题选D。
4.D
【详解】①:真正的哲学是推动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①错误。
②:哲学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不是永恒不变的,②错误。
③④:真正的哲学与时代交互作用,体现在它积极回应时代的关切,围绕时代的迫切问题展开理性思考和科学探究,发挥引领时代的作用,说明真正的哲学为解决时代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C
【详解】A: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并且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作用,A排除。
B: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法,B错误。
C: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中国焕发强大生命力,C正确。
D: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普世真理,要与当地当时的实际相结合,D错误。
故本题选C。
6.A
【详解】王阳明说:“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理不外吾心,不外吾心之良知。”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
A:“在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与材料中的哲学思想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故A正确。
B:“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属于辩证法,与材料中的哲学思想不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故B错误。
C:“若在理上看,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中的哲学思想不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 故C错误。
D:“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材料中的哲学思想不构成“哲学史上的对子”,故D错误。
故本题选A。
7.A
【详解】“万物独化”“物各自身”,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是一种形而上学观点;韩非子认为“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强调变法的重要性,体现辩证法的发展观。这两种观点反映了哲学史上的一个“对子”,即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A:“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强调辩证法的矛盾观点,A符合题意。
B: “气者,理之依也”与“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同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排除。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联系观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同属辩证法观点,C排除。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世界就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是唯心主义观点。两者体现哲学另一个“对子”,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D排除。
故本题选A。
8.D
【详解】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①:“古今异俗,新故异备”意思是,古今风俗不同,施政的措施也不相同,强调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属于辩证法思想;“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意思是,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
②:“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意思是,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观察者的心在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皆有命”意思是,无须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命中注定,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不符合题意。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意思是,人的肉身存在则灵魂存在,肉身消亡则灵魂消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③符合题意。
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意思是,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给予的,自己本来就拥有这些,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B
【详解】①: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顺天时,量地利,植五谷,养六畜,农桑并举,耕织结合,有效地进行精耕细作,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①符合题意。
②:基础科学是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不是基础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②说法错误。
③:哲学观念能为生活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③说法错误。
④: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农耕为背景,启蒙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发轫于西周时期《易经》“天地人”学说,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各哲学流派,说明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C
【详解】①:哲学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了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属于辩证法的观点;“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夸大了静止而否认了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不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①不符合题意。
②:人是机器,人的机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这一观点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意为“眼睛睁开,花就开了,眼睛闭上,花就谢了”,强调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离开物质谈运动,是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②正确。
③:存在即是被感知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属于唯心主义,没有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③不符合题意。
④:气者,理之依也意思是客观规律(理)必须依附于物质实体(气)而存在,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的意思是这种气存在之前,规律就有了,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这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1.D
【详解】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二者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①:“存在即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没有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形而上学,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没有体现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水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故③正确。
④:“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现了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故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2.C
【详解】①②③: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现象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该观点把“理念”当成世界的本原,把理念世界看作世界的主宰,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是主观唯心主义,①不选,②③正确。
④: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表现,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A: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A错误。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C错误。
D: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D错误。
B: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求世界奥秘,试图解开各种“天问”,这表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正确。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②:“我思故我在”的观点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的体现,②排除。
④:“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的体现,④排除。
①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都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①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A
【详解】AB:材料中这些故事中的智慧,说明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可以说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A入选,B不选。
C: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而不是哲学家的头脑,C不选。
D: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而不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文化,D不选。
故本题选A。
16.C
【详解】①: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但这里的开放性不意味着吸收各种不同思想文化,而是却吸收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是不断的与时俱进,①错误。
②④: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使马克思主义始终扎根中国文化土壤、联系中国实际,②④入选。
③: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案,③不选。
故本题选C。
17.C
【详解】①:不能把哲学看作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①说法错误。
②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因此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②③说法正确。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8.B
【详解】①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这一追求需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探索与之相适配的发展路径,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①④正确。
②: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②错误。
③:材料强调的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理想和价值追求,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经过实践检验,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9.A
【详解】A: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A符合题意。
B: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而且材料也未能体现该选项,B排除。
C: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指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材料未体现该品质,C不符合题意。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0.D
【详解】D: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具体科学的进步,它推动了哲学的发展,说明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依据,D正确。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A排除。
BC:材料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不是强调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体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21.(1)提示:①这些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鲜明的朴素和直观色彩。③霍尔巴赫的思想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不足主要是把自然科学的物质形态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2)提示:王守仁的“心学”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分析】背景素材:古希腊和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的观点
考点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说明这些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形态及其不足;说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需要调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从说明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火”、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可联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关键词②: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可联系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鲜明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关键词③:原子是世界的本原、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可联系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王守仁的“心学”属于哪种哲学形态,需要调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从说明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未看、同归于寂;看此花时,一时明白起来→可联系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2.(1)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恩格斯的观点体现了这一点。
②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钱学森和李振声的观点体现了这一点。
(2)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并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钱学森之所以能够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就在于他正确处理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
【分析】背景素材:名人观点
考点考查: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是什么类主观题,运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结合材料中的名人观点,说明哲学与具体科学有什么联系。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恩格斯说:真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可联系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有效信息②: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可联系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运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知识,分析钱学森同志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信息①:重要的原因是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的工作→可联系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并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3.①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看不到精神动力背后的物质因素,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在研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的过程中,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③旧唯物主义是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的观点,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求指导改造世界。(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节选
考点考查: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等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理解类主观题,需要获取材料关键信息,并运用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可联系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关键词②: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关键词③: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可联系旧唯物主义是解释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实践的观点,不仅解释世界,更要求指导改造世界。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4.(1)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它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习近平总书记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点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的时代价值。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该问要求结合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无主体,需要调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有关知识。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投身时代洪流的思维着的哲学战士→联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有效信息②: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联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有效信息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世界中的变革,更是变革世界的哲学→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得分点②: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得分点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得分点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该问要求结合材料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的时代价值。无主体,需要调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今的时代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这类主观题,一般需要回答“作用”“意义”或“重要性”。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等→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有效信息②: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调查研究,学会“弹钢琴”,善于“转盘子”,坚持“钉钉子”等→联系把握了时代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得分点②:把握了时代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