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部分市州 2024年秋季高二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地理
本试卷共 6页,18题。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
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 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
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过去 40多年,新疆依托国
家“三北”防护林工程,为沙漠织就了长达 2761公里的“绿色围脖”。截至 2023年底,南部
环境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仍有 285公里的“缺口”。2024年 11月 28日上午,环绕沙漠边缘的
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图 1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色阻沙防护带简
图。据此完成 13 题。
图 1
1.“编织”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历时长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水资源短缺 C.植被稀疏高二地理试卷第 1页(共 6页)
2.285公里的“缺口”地区环境恶劣的突出表现为
A.风沙危害大 B.地形起伏大 C.人口分布少 D.土壤盐碱化严重
3.下列适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栽种的固沙植物是
A.樟树 B.红柳 C.水杉 D.马尾松
扬马延岛(70° 58′ N, 7 56'W )位于大西洋北部,西南一东北延伸约 62千米,宽约 14千米,面积
约 372.5平方千米,地势高峻,多冰川,年降水量约 735毫米,终年寒冷多雾,气候恶劣。该岛附近
海域的格陵兰海和挪威海是世界著名的渔场。结合图 2完成 46 题。
图 2
4.从成因看,扬马延岛属于
A.珊瑚岛 B.大陆岛 C.火山岛 D.冲积岛
5.关于扬马延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地处大西洋中脊,板块运动活跃,地震频繁
B.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加那利寒流交汇处,鱼群汇集
C.纬度高,气温低,暖湿气流遇冷凝结,多海雾
D.对外联系的最主要交通方式是航空运输与海洋运输
6.扬马延岛地带性植被具有的典型特征有
①生长旺盛②根系短浅③种类多样④群落结构简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中 60%的碳以有机质的形式存在,提高土壤有机
质含量是增加土壤碳汇(土壤吸收和储存 CO2 的过程或机制)的有效措施。1982~2016年福
建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总体增加,呈弱碳汇作用。下表为 19822 016年福建省不
同土类耕地表层土壤碳密度变化。据此完成 7 9题。
土类 SOCD平均值(kg/ △ SOCD kg
m 2 ) /m2
1982年 2016年
滨海盐土 2.14 1.84 -0.30
潮土 2.79 2.77 -0.02
赤红壤 2.24 2.13 -0.11
风砂土 1.92 1.70 -0.22
红壤 2.72 2.65 -0.07
黄壤 3.19 3.23 0.04
石灰土 3.13 3.20 0.07
水稻土 2.97 3.10 0.13
紫色土 2.91 3.27 0.36
总计 2.90 3.00 0.10
7.依图表可知,下列土类碳汇作用表现明显的是
A.滨海盐土 B.赤红壤 C.红壤 D.水稻土
8.推测福建省水稻土碳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外源有机物输入增多 B.复种指数提高
C.气温较高 D.降水较多
9.下列农业措施中,能有效增加土壤碳汇的是
①大量使用化肥②秸秆还田③种植绿肥④湿地排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东部的大峡谷是季风水汽
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学者发现雅鲁藏布江泥沙的输送或沉积主要发生在 79 月,但不
同年份雅鲁藏布江 79 月输沙量存在差异。有研究表明,图 3中虚线框内因地形和降水差异导
致河流侵蚀差异显著,使该处流域面积将呈缩小的趋势。据此完成 101 2题。
图 3
10.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下水塔”的主要原因有
①断裂带众多②海拔较高③冰雪融水较多④地热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不同年份雅鲁藏布江 79 月输沙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西南季风不稳定
C.气候冷暖交替频繁 D.洋流推动力减弱
12.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呈缩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冈底斯山南侧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
B.冈底斯山北侧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南迁移速度更快
C.喜马拉雅山北侧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南迁移速度更快
D.喜马拉雅山南侧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
小明暑假到新疆阿勒泰旅游。第一天在微信朋友圈写到“这里是阿勒泰的布尔津县,海拔
1390米左右。已经是北京时间 22:30了,还是黄昏,太神奇了”。第二天小明到达阿尔泰山的
西南段,被大雨和周围美丽的湖泊森林草原所震撼。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阿尔泰山西南坡年降水
量随海拔升高可达 800mm 甚至更多,与他对新疆干旱的认知形成巨大反差。第三天小明在经
过福海县乌伦古湖时,吃到了鲜美的“福海鱼”,导游介绍乌伦古湖是北疆渔产最丰富的湖泊。
图 4示意阿勒泰及周边区域。据此完成 131 5题。
图 4
13.阿勒泰布尔津地区北京时间 22: 30仍是黄昏的主要原因是
A.位置偏西,且晴天多 B.纬度偏高,且晴天多
C.纬度偏高,且海拔高 D.位置偏西,且纬度较高
14.阿尔泰山西南坡降水较丰富的水汽来源于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15.乌伦古湖是北疆渔产最丰富湖泊的自然原因有
①湖体面积大②乌伦古河从河流的上游携带大量矿物质和营养物质进入湖泊③大陆性气候,
渔产整体较少,市场需求量大④水体矿化度适宜,浮游生物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 3小题,共 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台风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因湿热气团强烈抬升而产生的强低气压,外围空气流入,中心附
近风力达到 12级或以上。2024年第 11号台风“摩羯”于 9月 1日生成,几日后登陆越南北
部,导致北部遭遇近 30年来最强风暴,在多地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数百人伤亡和失
踪,同时重创越南沿海水产养殖业。图 5示意台风“摩羯”每日 14时的位置及中心气压值变
化。
图 5
(1)据图描述台风“摩羯”的移动方向并指出影响其移动方向的地理因素。(5分)
(2)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说明热带低压逐渐加强并形成台风的过程。(8分) (3)分析台风
“摩羯”导致越南沿海水产养殖业受损的直接原因。(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马拉开波湖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湖区年平均气温 28 C ,年降水量 1500毫米以
上,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地区之一。马拉开波湖几乎每个夜晚都会电闪雷鸣,且闪电十分密集,
被称为“闪电之湖”。马拉开波湖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湖水北咸南淡。该
湖区内石油资源丰富,有着“石油湖”之称。20世纪 60年代开始,委内瑞拉加大湖区石油资源
开发与出口,并拓宽、挖深连接外海的水道,以便大吨位的油轮驶入。伴随石油资源开发,湖区
周边城市迅速发展。图 6为马拉开波湖附近区域图。
图 6
(1)分析马拉开波湖被称为“闪电之湖”的原因。(6分)
(2)解释马拉开波湖湖水北咸南淡的原因。(6分)
(3)你是否赞同在马拉开波湖大力发展石油开采业?说明理由。(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三峡工程的回水淹没区指的是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导致长江上游水位上升影响到的区域。图
7示意三峡水库蓄水至 175米时长江及其支流沿线的回水淹没区(局部)。
图 7
(1)指出 A、B、C、D四个地点(▲)中的海拔最高点并说明原因。(4分)
(2)描述图示区域内旧城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指出形成该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 (6分)
(3)说明图示区域内长江南北两岸回水淹没区分布情况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8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B C B C D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B D D A C
16.【答案】19 分
(1)先西北后偏西(2 分);地理因素:大气环流、地转偏向力、海陆分布。(每点 1 分,共 3 分。写
西太平洋副高,盛行风,冷空气也可给分)
(2)台风摩羯生成海域纬度低,水温高,海水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加热近地面大气;大气受热膨胀上
升,洋面气压降低形成热带低压;(海水受热蒸发,湿热空气抬升)大量水汽上升凝结,凝结释放的热量,
继续加热并进一步抬升大气;洋面气压持续降低,使外围暖湿空气不断流入,随着这一过程的持续进行,
风力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强台风(摩羯)。(每点 2 分,共 8 分)
(3)引发的大风(或暴雨、风暴潮)破坏水产养殖设施;带来的强降水改变养殖水环境(或带来的大量
降水稀释了养殖池的海水,鱼类不适应);(风暴潮)引起海水剧烈扰动,水底有机质大量上涌,导致水
生生物缺氧死亡。(每点 2 分,共 6 分)
17.【答案】18 分
(1)地处 10°N 的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多对流天气;特殊的地形(三面环山,北部开口朝
向加勒比海),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气流和周围高山上下沉的冷气流相遇,产生强烈的对流运
动;沼泽区中的有机物质产生大量沼气(或甲烷),当富含沼气(或甲烷)的水汽上升形成
带电云层后,就会产生闪电现象;位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地区,地磁场强度弱,对云层中电荷
的约束能力有限,增加闪电概率。(每点 2分,答对三点得 6分)
(2)北咸原因:①北部与加勒比海有水道连接,湖水易受海水混合而变咸;(1分)②(为
了方便石油运输)人工拓宽加深入海水道加剧了海水倒灌,增加了北部湖水盐度。(2分)
南淡原因:①南部降水量大(1分);②入湖河流多,有大量淡水注入。(2分)
(3)赞成。理由:湖区周围石油资源丰富,市场需求大;海湖联运,便于出口石油;将资源
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等。
或不赞成。理由:石油开采和运输易产生石油泄漏,引发湖泊环境污染,湖水水质下降;并
且导致湖泊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减产;环境质量下降,可能对当地旅游业等造
成冲击;影响投资环境,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等。
(观点不给分,后面每点 2分,任答三点得 6分,不表明观点作答给 0分)
18.【答案】18 分
(1)B点的海拔最高(2 分),其它三点均位于水库淹没线上,海拔相等(或 B点与其它三点
相比,处于水库淹没线的河流上游)。(2 分)
(2)图示区域内城旧区大多位于地势较低的各支流与长江干流(及二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
的交汇处(2 分),且大部分布在长江北岸(2 分)。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水运、
地形、水源等。(2 分)
(3)长江北岸回水淹没区向北延伸的距离远大于南岸(2 分),淹没区面积北岸大于南岸。(2
分)原因: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此段河道南岸受侵蚀较多,河道整体向南移动(2 分);河段峡
谷北岸坡度较南岸缓。(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