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梳理--板块二 民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梳理--板块二 民主与法治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中考】道德与法治知识梳理--板块二 民主与法治
考点4 追求民主价值
(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八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④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⑤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2.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职权: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义务: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2)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5.怎样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坚持民主集中制
(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八下)★★
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意义★★
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③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④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主题及职能★
性质:简称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主题:团结和民主
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性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
(4)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5)自治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
②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③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④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性质(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三)新型的民主(九上)★★
1.新型的民主:新在哪里?★★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3)有事好商量,众人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主要形式:①选举民主 ②协商民主★
3.意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
4.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求同存异,画出同心圆)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四)参与民主生活★★★
1.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1)民主选举:
①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②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③要求: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①方式: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群众就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
②意义: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3)民主决策:
①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②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
③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
(4)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依法行政)意义: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民主管理
意义:民主管理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1)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3)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4)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3.公民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1)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考点5 认识国家机构
(一)国家权力机关(八下)★★★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 立法权 (2) 决定权 (3) 任免权 (4) 监督权(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八下)★
1.国家主席的职权
(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2)任免权: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等
(3)外事权: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等
(4)荣典权: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三)国家行政机关(八下)★★
1.行政机关
(1) 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2)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2.如何依法行政?★★
(1)遵照宪法和法律。
(2)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3)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纠正不作为、乱作为。
(四)国家监察机关(八下)★
1.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责
(1)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2)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3)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
2.监察机关的职责
(1)监察委员会的首要职责:监督职责 ★ (2)调查职责 (3)处置职责
(五)国家司法机关(八下)★★
1、人民法院
国家的审判机关构成: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地方基层、中级、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军事和海事法院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人民检察院: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
构成: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考点归纳:
考点6建设法治中国
一、夯实法治道路(九上)★
(一)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4)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法治的要求?★
(1)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
(2)实行善治
3.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
4.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
(2)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
(3)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
(4)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5)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凝聚法治共识 ★★★
(一)法治政府
1.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作用及工作要求★
(1)权力来源:人民。
(2)宗旨:为人民服务。
(3)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依法行政★
(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政府公信力
(3)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二)厉行法治
1.怎样才能做到厉行法治?★★
(1)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依法治国需要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
(3)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4)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5)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3.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