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A B B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D A
16(1)不连续分布(分布分散或分布不均或东多西少或北多南少)(2分);多分布在凸出海岸(2分);海蚀柱多靠近海蚀崖分布(2分)。
(2)多基岩海岸(2分);海浪大,海水侵蚀能力强(2分)。
(3)不同海岸部位遭受的外力作用不同(2分);凸出海岸部位水动力较强,受到海浪侵蚀,海岸线逐渐向陆地方向后退(2分);凹进海岸部位水动力较弱,接受堆积,海岸线向海延伸(2分);经年累月(强调时间即可),海岸线趋于平直(2分)。
17(1)2012年海冰面积最大,2018年海冰面积最小(1分);随时间推移,白令海海冰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2分);白令海西部沿岸海冰面积变化较小,中东部海冰面积变化较大(2分)。(5分)
(2)海水温度升高;海水盐度降低;海水密度降低。(6分)
(3)海冰大面积消融能够引起局部海域反射率降低,致使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多(2分);海水吸收的热量导致海水升温,海面长波辐射增强(2分);海水升温能够增加水汽和云量,造成大气逆辐射增强,加强大气温室效应(保温作用)(2分);致使底层大气温度升高,水温和气温升高又能够消融更多的海冰(2分),形成“北极放大”效应。
18(1)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限制少。(6分)(任答三点即可)
(2)距离震中较近,受地震影响大;黄土分布广泛,松散物质多;当地冬灌导致土壤含水量大;冬季气温低,下部冻土层阻止土壤水分下渗;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较大),利于泥石流顺坡向滑动。(任答3点得6分)
(3)改进灌溉方式(喷灌、滴灌),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灌排结合,降低地下水水位;减少填沟造地,控制农业生产规模(退耕还林)。(6分)湖北省 2024—2025 学年秋季学期高一期末联考 地 理 试 卷
2025. 1
本试卷共 6 页 ,18 题 ,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
1 . 答题前 ,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 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 考试结束后 ,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 :本题共 15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 年 11 月 29 日 , 内蒙古自治区宣布:作为中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 , 内蒙古又发 现一新属种恐龙—“ 百年鸳鸯龙”,世界恐龙家族再添新丁 。 图 1 为“ 百年鸳鸯龙”化 石 。据此完成 1 ~3 题。
图1
1 . " 百年鸳鸯龙 ” 所在地层的特点是
①具有层理构造 ②含有相似化石 ③岩浆冷却形成 ④年龄下新上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 . " 百年鸳鸯龙 ” 所处年代可能是
A. 石炭纪 B. 二叠纪 C. 白垩纪 D. 第四纪
3 . " 百年鸳鸯龙 ” 所在地层还可能发现
A. 三叶虫化石 B. 被子植物化石 C. 远古人类化石 D. 裸子植物化石
高一地理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
二球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 ,是世界著名的城市绿化树种 ,树形高大但根系分布较浅 , 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 中国东北、华中及西南均有引种 。 图 2 为二球悬铃木景观 。据此完 成 4 ~6 题。
图2
4 . 二球悬铃木属于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寒带针叶林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 . 下列城市的二球悬铃木 ,夏季最易发生倾倒的是
A. 西安 B. 杭州 C. 昆明 D. 武汉
6 . 二球悬铃木能成为" 行道树之王 ” ,主要原因有
①不易落叶 ②生长迅速 ③容易成活 ④株型美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50'N
) (
46'N
) (
42'N
) (
38'N
) (
34
ON
)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 ,是影响太阳辐射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科研 人员对新疆 1961 年至 2000 年 40 年间日照时数进行研究 ,绘制出如图 3 所示新疆日 照时 数(单位:小时)分布图 。据此完成 7 ~9 题。
丁 2700 (

) M 甲 (
M
)M 乙
74'E 78'E 82'E 86'E 90'E 94'E 图3
高一地理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
7 . 新疆日照时数总体分布特征是
A. 南多北少 B. 北多南少 C. 东多西少 D. 西多东少
8 . 影响新疆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高低 B. 海拔高低 C. 距海远近 D. 云量多少
9 .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总量的推测 ,合理的是
A. 甲处最低 B. 乙处最低 C. 丙处最高 D. 丁处最高
降雨前期雨水以土壤表层渗透及土壤大孔隙填充为主 ,所以从降雨开始到径流产生 有一个明显的滞后时间 , 即初始产流时间 。表 1 为北京某水库周边祼地和苜蓿地在不同 降雨强度(雨强) 和坡度条件下地表径流初始产流时间和总磷流失量的模拟实验数据。 据此完成 10 ~ 12 题。
表 1
降雨强度/ ( mm ● h -1 ) 坡度/ ( o ) 祼地初始 产流时间/min 祼地总磷 损失量/mg 苜蓿初始 产流时间/min 苜蓿总磷 损失量/mg
40 5 6 . 23 0 . 51 7 . 64 0 . 32
10 4 . 76 1 . 81 5 . 22 1 . 16
15 3 . 01 2 . 16 5 . 12 0 . 94
60 5 3 . 83 2 . 84 4 . 23 1 . 31
10 1 . 75 9 . 99 3 . 14 5 . 12
15 0 . 97 10 . 97 2 . 56 4 . 26
80 5 1 . 96 9 . 76 3 . 13 3 . 81
10 1 . 12 30 . 65 1 . 32 24 . 73
15 0 . 24 32 . 21 1 . 05 22 . 04
10 . 根据材料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总磷损失量随雨强增大而减小 B. 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增大而缩短
C. 总磷损失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 D. 初始产流时间随坡度增加而延长 11 . 裸地和苜蓿地初始产流时间显著存在差异 ,是因为苜蓿
A. 叶片截留部分雨水 ,增加到达地表的雨水 B. 会降低地表粗糙度 ,阻止地表径流的形成 C. 根系改善土壤结构 ,利于雨水下渗和存储 D. 荫蔽减少土壤水分 ,减缓地表径流的形成
12 . 土壤磷流失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A. 植树种草 ,提高涵养效果 B. 减缓陡坡 ,减慢水流速度
C. 减小雨强 ,减弱侵蚀能力 D. 兴修水库 ,拦截地表径流
高一地理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
云南排龙洞为典型的单入口水平向洞穴 ,洞穴全长约 434 米 ,洞 口 高约 3 米 , 不同季 节洞内外温度不同 ,导致气流交换强度不同 ,形成了冬季积极性通风模式、夏季限制性通 风模式、春秋过渡性通风模式 。 图 4 中三条曲线表示洞内、洞 口、洞外气温年内变化 。据 此完成 13 ~ 15 题。
高一地理试卷 第 4 页(共 6 页)
24 22 20 18
14 12
(
温度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图4
13 . 甲、乙、丙分别表示
A. 洞内、洞口、洞外 B. 洞外、洞口、洞内
C. 洞内、洞外、洞 口 D. 洞外、洞内、洞 口
14 . 冬季站在洞穴入口 ,会感受到
A. 从洞内吹向洞外较暖的风 B. 从洞外吹向洞内较暖的风
C. 从洞内吹向洞外较冷的风 D. 从洞外吹向洞内较冷的风 15 . 夏季限制性通风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洞外暖空气难以进入洞穴内部 B. 洞内外温度差异较小
C. 洞外盛行风与洞内风向不一致 D. 洞内外湿度差异较小
二、非选择题 :共 3 题 ,共 55 分。
16 . ( 18 分)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南部 ,三面临海 , 多基岩海岸 , 海岸地貌显著发育 。在崂山部分凸 出海岸水动力较强 ,侵蚀作用相对强烈 , 多发育海蚀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还有些凹进 海岸水动力相对较弱 ,堆积作用明显 , 多发育海滩 ,如石老人、流清河和仰 口等地区 。 图 5 为崂山部分海岸地貌分布图 , 图 6 为崂山局部海岸地貌景观。
(
36
.
2
oN
) (
36
.
1
'
N
)
图例 回海蚀崖
石老人 黄海
120 . 5 'E 120 . 6'E 120 .7'E 图5

(
海蚀崖
) (
海蚀柱
)
(
砾石海滩
)
图6
(1)描述崂山沿海海蚀崖、海蚀柱的空间分布特点 O (6 分)
(2)简析崂山沿海多海蚀地貌的原因 O (4 分)
(3)有人预测未来崂山海岸线将趋于平直 ,请说明理由 O (8 分)
17 . (19 分)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O
白令海海冰为显著的季节性海冰 ,近十多年来 , 白令海海冰正经历着巨大变化 。科学 家预测 ,最早在2030 年白令海冬季将成为无冰海域 。 白令海海冰大面积消融能够引起局 部海域反射率降低 ,致使底层大气温度升高 ,形成“ 北极放大”效应(北极地区近地表气温 升高速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 图 7 示意不同时期白令海海冰外缘线位置。
高一地理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
(
60'N
) (
55
'
N
)
(


海2011
2012
2020
2018
)
图7
(1)归纳白令海 2011—2020 年海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 。(5 分)
(2)简述白令海海冰面积减小对白令海海水性质的影响 。(6 分)
(3)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说明白令海海冰大面积消融导致 " 北极放大”效应的过 程 。(8 分)
18 . ( 18 分)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
泥石流发生区
) (

>S
黄河
) (
N
山脉
河流
A
水库
盆地范围
)官亭盆地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的山间河谷盆地 ,黄河自西向东穿过盆地 , 两 岸发育多级河流阶地 。阶地上部的台塬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区 , 当地还通过填沟造地 ,扩大 耕地面积 。官亭盆地每年 11 月下旬至 12 月 中旬进行大规模冬灌 ,造成地下水位升高 , 下 层黄土出现“ 液化”现象 。2023 年 12 月 18 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里氏 6 . 2 级地震 ,诱 发了临近的官亭盆地内的一次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 图 8 为官亭盆地位置及滑坡—泥 石流发生区地形示意图。
N
黄 10km 官亭盆地 河 ss· 震中 刘家峡水库
图8
(1)在研究此次滑坡—泥石流中 ,某团队运用了无人机遥感 。请说出灾后通过无人 机遥感获取信息的优势 。(6 分)
(2)分析官亭盆地形成此次滑坡—泥石流的原因 。(6 分)
(3)从农业生产的角度 ,列举该地区为减少滑坡—泥石流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6 分)
高一地理试卷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