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天津中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项目,经过15年开发建设,曾经的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等“生态禁地”,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绿色发展的生态城市、创新引领的智慧城市、产城融合的活力新城。下图为天津主城及中心生态城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津中新生态城能够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生态新城”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产业基础 B.地理位置 C.科技水平 D.土地资源2.天津中新生态城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升天津人均绿地面积 B.打造生态宜居环境C.充分利用铁路沿线优势 D.改善城市旅游环境3.天津中新生态城内保留大量湖泊、河道等湿地有利于(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保证绿化用水量C.拓展城区之间航运 D.发展水产养殖业【答案】1.C2.B3.A【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湿地的一般功能: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1.A.根据材料可知,作为新城,其产业基础一般,对“生态新城"的发展影响较小,A错误;B.地理位置会影响生态试验的方案,无法决定生态城的转变,B错误;C.中新生态城过去为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的“生态禁地”,处理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等需要依托科技手段,仅仅依靠人力资源很难实现,所以决定性因素应是科技水平,C正确;D.土地资源会影响生态试验的方案,无法决定生态城的转变,D错误。故答案为:C。2.根据材料中“曾经的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等生态禁地”可知,城市里存在的环境问题使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不和谐,从“生态禁地”转变为“活力新城”后,转变成了一座绿色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3.由图可知,城区内湿地可适当增大城区比热容,具有减小城郊间温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而该湿地、湖泊并未为了提供绿化水源,也不是为了发展养殖业,与发展城区航运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小明探险考察了南美洲南部地区(下图)。下面为考察过程中的两则考察日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考察日志1: 林区内树木高大、郁闭、多层次,灌木茂盛,藤本植物也相当丰富。考察日志2: 前方一片面向西北的开阔区,冰川边缘远高于周边地区。查探地质资料,该区域没有断层裂隙分布。4.考察日志1记载地点可能是( )A.科尔科瓦多湾两岸 B.塔斯马尼亚高原C.穆拉永峰山麓 D.圣豪尔赫湾西岸5.考察日志2描述西海岸某区域“冰川边缘远高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背风坡 B.地热出露 C.坡度陡 D.夏季阳坡6.考察过程中,小明发现与拖雷峰相比,穆拉永峰( )A.冰雪带垂直分布范围较小 B.林线海拔明显较高C.落叶林带杂生常绿树较少 D.垂直带谱明显较多【答案】4.A5.C6.C【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别提醒: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③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4.A.由考察日志1可知,林区内树木高大、郁闭、多层次,灌木茂盛,藤本植物也相当丰富,说明该林区降水特别丰富。科尔科瓦多湾两岸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量丰富,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温带湿润常绿林带,A正确;B.塔斯马尼亚高原地处西风背风坡,降水少,B错误;C.穆拉永峰山麓纬度偏高,植被丰富度无科尔科瓦多湾两岸高,C错误;D.圣豪尔赫湾西岸受大洲西侧山脉的影响,降水无科尔科瓦多湾两岸丰富,D错误。故答案为:A。5.A.该区域位于西海岸,面向西北的开阔区,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应该雪线低,但实际上雪线高,A错误;B.由材料可知,此处无断层裂隙,因此不是地热出露区,B错误;C.冰川边缘远高于周边地区表明是该地的地方性因素导致,最可能是坡度陡峻,冰雪难以存储,C正确;D.如果考虑夏季阳坡,则该地与周边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C。6.与拖雷峰相比,穆拉永峰纬度略高,冰雪带分布范围相对较大,针阔混交林上限海拔较低;穆拉永峰纬度较高,热量条件相对差,常绿树较少;相对高度低,垂直带谱较少,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用地面积广,农业历史悠久,但也伴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反转,耕地面积波动性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大量使用等问题。下图示意2009—2016年河南省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变化和河南省等高线地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河南省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的大量使用有利于( )A.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B.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D.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相较豫东地区,目前豫西和西南部的农业财政投入较高,但产出较低,其根本性影响因素是( )A.土壤质量 B.市场距离 C.机械化水平 D.地形制约9.河南省2009—2016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回流 B.高标准农田建设C.退耕还林政策强势推行 D.农村出生人口数量总体增加【答案】7.B8.D9.D【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解析】农业的区位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饮食偏好等,有时候也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7.施用化肥、农药及农膜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手段,这些农资产品有利于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并控制病虫害等,但大量使用会降低农产品质量;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大量农村人口需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故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这可节省除草、捉虫、有机肥投放的务农时间,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但与劳动力就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无关。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8.豫东地区为冲积平原,豫西和西南部为山区,在地形制约下,山区耕地坡度大、分布分散,水利设施等利用效率低,难以提升农机机械化水平,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产出效果较低。目前河南省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反转,即原先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豫东平原反而含量较低,而豫西和西南部地区的土壤质量并不存在明显劣势;机械化水平高低的根本性制约因素也是地形;豫西和西南部与豫东地区与市场的距离差别不大,都有临近市场。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出生人口数量的总体增加,而耕地数量变化不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回流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等不是主要原因。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金华一中某同学家新购入一套宣传为坐北朝南的房屋,夏至日,他通过记录日出日落太阳光线方位发现该户型并非严格按照坐北朝南布局。下面为夏至日该同学家的日出日落方位图(图中箭头表示太阳光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同学家阳台真实的朝向是( )A.朝向西北 B.朝向西南 C.朝向东北 D.朝向东南11.某日清晨,该同学看到日出的阳光沿着阳台窗户偏东沿刚刚照射进来,该日昼长最可能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2小时 D.10小时【答案】10.B11.D【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10.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图示为夏至日时的日出日落方位,夏至日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以二者光线的交叉点为固定点做水平线,保证两箭头和水平线的夹角一样,则水平线为东西方向,过此点做垂线得南北方向。如下图:由此可判断该同学家阳台朝向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1.由上题可知,阳台朝向西南方向,根据题意日出光线沿着阳台窗沿照射进来,可以判断该地日出东南,为冬半年,昼短于夜,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2.(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北省崇阳县位于崇山峻岭之间,水系发达,长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陆水河在其境内全长67千米,高堤河为陆水河支流。石枧堰位于崇阳县境内白霓镇油市村,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是我国丘陵山区水利灌溉工程的代表。石枧堰堰体底部设有汛期末尾和枯水期都能打开闸门的泄流排沙底孔,人为设置的石枧堰潭底怪石嶙峋。2023年11月4日,石枧堰入选(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下面为石枧堰工程示意图。(1)说出石枧堰修建前油市村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并分析原因。(2)对比说明材料中的石枧堰堰体底部及潭底工程建设的目的差异。(3)指出石枧堰修建后对油市村产生的有利影响。(4)请为石枧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答案】(1)灾害类型: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原因:地势落差大,地表不易存水;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地势低洼处易积水,产生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原因: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异常情况下夏季降水异常偏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产生旱灾。(2)①石枧堰堰体底部设有泄流排沙底孔的目的:在汛期末尾,打开泄流排沙底孔,流速较大的河水会携带大量悬移质泥沙从泄流排沙底孔的底孔流出,提高排沙效率;枯水期水位较低,方便开展石枧堰库区维修,进一步清理库区无法排出的淤沙。②人为设置的石枧堰潭底怪石嶙峋的目的:削弱水势,降低对潭底冲刷破坏。(3)石枧堰修建后,油市村地表蓄水季节变化小,保障了灌溉水源及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供给;石枧堰修建后,减缓了油市村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利于航运;石枧堰修建后,油市村水域面积较固定,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石枧堰修建后,油市村地表蓄水季节变化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4)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规章制度;及时维护和加大管理力度;稳定其灌溉、防洪、抗旱、供水、运输﹑养殖等传统功能;充分挖掘石枧堰文化和技术内涵,在新工程建设中合理推广;积极宣传,促进旅游业发展。【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解析】【分析】(1)油市村位于湖北省崇阳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加之当地地势落差大,地表水的流速快,地表不易储存,水分容易在地势低洼处汇集,所以在夏季地势低洼处容易产生积水,产生洪涝灾害。其次,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冬春季节降水少,在异常气候的情况下,夏季降水也会异常偏少,从而导致冬春季节和部分夏季出现持续干旱,产生旱灾。(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枧堰堰体底部设有在汛期末尾和枯水期都能打开闸门的泄流排沙底孔。由此可知,在汛期的末期,此时流速依然相对较大,打开泄流排沙底孔,流速较大的河水会携带河流中的泥沙从底部的排沙孔排出,提高排沙的效率,减少泥沙淤积。而在枯水期,水位较低,方便人为打开开展石枧堰库区维修,进一步清理库区无法排出的淤沙。而人为设置的石枧堰潭底工程怪石嶙峋,主要是为了增加摩擦力,削弱水势,降低流速,从而降低对潭底的冲刷破坏。(3)在石枧堰修建前,油市村多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而随着石枧堰的修建,油市村地表蓄水的季节变化减小,有效调节了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有利于保障灌溉水源以及工农业等生产生活用水补给,与此同时,随着石枧堰的修建,减缓了油市村下游水位季节变化,有利于发展航运。石枧堰修建后油市村水域面积相对固定,还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地表蓄水的季节变化减小,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良性发展。(4)根据材料可知,当地石枧堰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是我国丘陵山区水利灌溉工程的代表,已入选第10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所以今后应该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规章制度,及时对堰体进行维护和管理,稳定其灌溉、防洪、抗旱、供水、运输、养殖等多种传统功能,继续发挥其综合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其历史悠久,可以充分石枧堰文化和技术内涵,既可以在新工程建设中合理推广,还可以借此作为旅游资源积极宣传,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当地石枧堰传统水利设施的保护。【点睛】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危害重等特点。它会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干旱是影响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它会导致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干旱会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1)气象灾害主要指因气温、降水异常现象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灾害。主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作答。油市村位于湖北省崇阳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加之当地地势落差大,地表水的流速快,地表不易储存,水分容易在地势低洼处汇集,所以在夏季地势低洼处容易产生积水,产生洪涝灾害。其次,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冬春季节降水少,在异常气候的情况下,夏季降水也会异常偏少,从而导致冬春季节和部分夏季出现持续干旱,产生旱灾。(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枧堰堰体底部设有在汛期末尾和枯水期都能打开闸门的泄流排沙底孔。由此可知,在汛期的末期,此时流速依然相对较大,打开泄流排沙底孔,流速较大的河水会携带河流中的泥沙从底部的排沙孔排出,提高排沙的效率,减少泥沙淤积。而在枯水期,水位较低,方便人为打开开展石枧堰库区维修,进一步清理库区无法排出的淤沙。而人为设置的石枧堰潭底工程怪石嶙峋,主要是为了增加摩擦力,削弱水势,降低流速,从而降低对潭底的冲刷破坏。(3)可从生产、生活、生态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在石枧堰修建前,油市村多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而随着石枧堰的修建,油市村地表蓄水的季节变化减小,有效调节了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有利于保障灌溉水源以及工农业等生产生活用水补给,与此同时,随着石枧堰的修建,减缓了油市村下游水位季节变化,有利于发展航运。石枧堰修建后油市村水域面积相对固定,还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地表蓄水的季节变化减小,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良性发展。(4)主要结合石枧堰的特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展开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当地石枧堰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是我国丘陵山区水利灌溉工程的代表,已入选第10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所以今后应该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规章制度,及时对堰体进行维护和管理,稳定其灌溉、防洪、抗旱、供水、运输、养殖等多种传统功能,继续发挥其综合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其历史悠久,可以充分石枧堰文化和技术内涵,既可以在新工程建设中合理推广,还可以借此作为旅游资源积极宣传,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当地石枧堰传统水利设施的保护。13.(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线形沙丘是最主要的一种沙丘形态,多沿主导风向朝一个方向延伸。撒哈拉沙漠线形沙丘的长度在几百米到十几千米不等,与柴达木盆地沙漠相比,比尔马、图瓦特等地的部分线形沙丘长度和宽度远大于柴达木盆地沙丘。有专家提议,撒哈拉地区大力开发光能,以期获取能源的同时增加降水和植被,但也有人担忧这种举措降低了撒哈拉对亚马孙地区的施肥作用。下图示意撒哈拉地区中西部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和努瓦克肖特、比尔马、图瓦特的起沙风(风力足以使沙粒移动的风)频。(1)描述撒哈拉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2)推测撒哈拉比尔马、图瓦特等地的部分线性沙丘远大于柴达木盆地沙丘的原因。(3)指出比尔马、图瓦特线形沙丘的走向,并说明努瓦克肖特和图瓦特两地起沙风频的风向差异成因。(4)说出撒哈拉沙漠对亚马孙平原施肥的地理过程。(5)简析撒哈拉光能开发会增加降水和植被的地理原理。【答案】(1)特征:中部降水少;北部和南部降水较多。原因:撒哈拉广大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离岸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降水稀少,沿岸寒流流经,加剧了干旱程度;北部地区由于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西风替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多,且越向北西风控制时间越长,降水越多;南部受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风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且越向南影响越大,降水越多。(2)撒哈拉沙漠面积广大,比尔马、图瓦特等地处于沙漠腹地,而柴达木盆地的沙漠分布零散且面积较小,所以比尔马、图瓦特等地沙源更加丰富,沉积作用更为突出;柴达木盆地地形封闭,风力较小。(3)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成因:处于撒哈拉沙漠腹地的图瓦特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区域,东北风为主导风向或次主导风向;努瓦克肖特地处西海岸,受海陆差异等因素影响,偏西北的海岸风是该地的主导风向。(4)撒哈拉沙漠多沙尘,扬沙或沙尘暴天气,空气中含沙量较大;东北信风携带撒哈拉的沙尘经过大西洋,到达亚马孙地区沉降,肥沃了亚马孙平原。(5)光伏电板降低了地表反射率,且相较地表,吸收了更多太阳能辐射,空气增温,加剧空气的上升运动,进而增加降水;降水增加,光伏面板减少地表蒸发,两者共同作用下,地表水分条件得到改善,促进植被生长。【知识点】风沙地貌;外力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世界的气温与降水【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降水量等值线信息可知,撒哈拉中部地区降水少,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撒哈拉广大地区地处副热带地区,受热带高气压带以及东北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其西部沿海地区受加纳利寒流的影响,加剧了干旱程度。而气压带风带存在南北移动,北部地区在冬季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移,北部地区短暂受西风带控制,降水相对较多,且越往北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越长,降水越多。撒哈拉南部地区在北半球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北移的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风以及上升气流,对流运动相对稍强,降水较多,且越往南受其影响越大,降水越多。(2)与柴达木盆地相比,撒哈拉地区沙漠面积广大,而比尔马、图瓦特等地区地处沙漠腹地,沙源更为丰富,沉积作用更为突出,线性沙丘的规模远大于柴达木盆地。其次,相比于撒哈拉地区而言,柴达木盆地地形相对封闭,风力较小,线性沙丘的发育弱于撒哈拉地区。(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比尔马、图瓦特等地区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原因是该地地处撒哈拉沙漠腹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东北风为其主导风向或次主导风向,受东北风的影响,其线性沙丘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努瓦克肖特地区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地处西海岸附近,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偏西北的海岸风是其主导风向。(4)结合区域位置可知整体而言,亚马孙平原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西南地区。撒哈拉沙漠沙源丰富,多沙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空气中的含沙量较大,而东北信风会携带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沙尘越过大西洋到达亚马孙地区,随着风力的减弱,沙粒沉降,从而肥沃亚马孙平原。(5)首先,地面铺设光伏电板,光伏电板降低了地表反射率,光伏电板也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光伏电板的温度高,空气增温,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空气的上升运动,对流运动增强,增加降水。其次,光伏电板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表蒸发,加之降水增加,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促进植被的生长。【点睛】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海岸,东至红海海岸,南至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交界处的萨赫勒半沙漠半草原地带,北至地中海沿岸。其大致地理位置为北纬14°至35°,东经17°至39°。撒哈拉沙漠东西长约4800公里,南北宽约1300公里至1900公里,总面积约906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大荒漠。撒哈拉沙漠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它包括浅而季节性泛滥的盆地和大绿洲洼地,高地多石,山脉陡峭,以及遍布沙滩、沙丘和沙海。其中,石漠(岩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1)根据图中的降水量等值线信息可知,撒哈拉中部地区降水少,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撒哈拉广大地区地处副热带地区,受热带高气压带以及东北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其西部沿海地区受加纳利寒流的影响,加剧了干旱程度。而气压带风带存在南北移动,北部地区在冬季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移,北部地区短暂受西风带控制,降水相对较多,且越往北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越长,降水越多。撒哈拉南部地区在北半球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北移的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风以及上升气流,对流运动相对稍强,降水较多,且越往南受其影响越大,降水越多。(2)本题主要从物质来源以及动力条件等角度分析作答。与柴达木盆地相比,撒哈拉地区沙漠面积广大,而比尔马、图瓦特等地区地处沙漠腹地,沙源更为丰富,沉积作用更为突出,线性沙丘的规模远大于柴达木盆地。其次,相比于撒哈拉地区而言,柴达木盆地地形相对封闭,风力较小,线性沙丘的发育弱于撒哈拉地区。(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比尔马、图瓦特等地区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原因是该地地处撒哈拉沙漠腹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东北风为其主导风向或次主导风向,受东北风的影响,其线性沙丘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努瓦克肖特地区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地处西海岸附近,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偏西北的海岸风是其主导风向。(4)结合区域位置可知整体而言,亚马孙平原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西南地区。撒哈拉沙漠沙源丰富,多沙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空气中的含沙量较大,而东北信风会携带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沙尘越过大西洋到达亚马孙地区,随着风力的减弱,沙粒沉降,从而肥沃亚马孙平原。(5)首先,地面铺设光伏电板,光伏电板降低了地表反射率,光伏电板也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光伏电板的温度高,空气增温,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空气的上升运动,对流运动增强,增加降水。其次,光伏电板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表蒸发,加之降水增加,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促进植被的生长。1 / 1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天津中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项目,经过15年开发建设,曾经的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等“生态禁地”,如今已变成了一座绿色发展的生态城市、创新引领的智慧城市、产城融合的活力新城。下图为天津主城及中心生态城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天津中新生态城能够发展成为独具魅力的“生态新城”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产业基础 B.地理位置 C.科技水平 D.土地资源2.天津中新生态城建立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升天津人均绿地面积 B.打造生态宜居环境C.充分利用铁路沿线优势 D.改善城市旅游环境3.天津中新生态城内保留大量湖泊、河道等湿地有利于(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保证绿化用水量C.拓展城区之间航运 D.发展水产养殖业(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小明探险考察了南美洲南部地区(下图)。下面为考察过程中的两则考察日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考察日志1: 林区内树木高大、郁闭、多层次,灌木茂盛,藤本植物也相当丰富。考察日志2: 前方一片面向西北的开阔区,冰川边缘远高于周边地区。查探地质资料,该区域没有断层裂隙分布。4.考察日志1记载地点可能是( )A.科尔科瓦多湾两岸 B.塔斯马尼亚高原C.穆拉永峰山麓 D.圣豪尔赫湾西岸5.考察日志2描述西海岸某区域“冰川边缘远高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背风坡 B.地热出露 C.坡度陡 D.夏季阳坡6.考察过程中,小明发现与拖雷峰相比,穆拉永峰( )A.冰雪带垂直分布范围较小 B.林线海拔明显较高C.落叶林带杂生常绿树较少 D.垂直带谱明显较多(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用地面积广,农业历史悠久,但也伴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反转,耕地面积波动性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大量使用等问题。下图示意2009—2016年河南省耕地总面积、人均面积变化和河南省等高线地形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河南省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的大量使用有利于( )A.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B.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D.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8.相较豫东地区,目前豫西和西南部的农业财政投入较高,但产出较低,其根本性影响因素是( )A.土壤质量 B.市场距离 C.机械化水平 D.地形制约9.河南省2009—2016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回流 B.高标准农田建设C.退耕还林政策强势推行 D.农村出生人口数量总体增加(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金华一中某同学家新购入一套宣传为坐北朝南的房屋,夏至日,他通过记录日出日落太阳光线方位发现该户型并非严格按照坐北朝南布局。下面为夏至日该同学家的日出日落方位图(图中箭头表示太阳光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同学家阳台真实的朝向是( )A.朝向西北 B.朝向西南 C.朝向东北 D.朝向东南11.某日清晨,该同学看到日出的阳光沿着阳台窗户偏东沿刚刚照射进来,该日昼长最可能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2小时 D.10小时12.(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北省崇阳县位于崇山峻岭之间,水系发达,长江中游右岸一级支流陆水河在其境内全长67千米,高堤河为陆水河支流。石枧堰位于崇阳县境内白霓镇油市村,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是我国丘陵山区水利灌溉工程的代表。石枧堰堰体底部设有汛期末尾和枯水期都能打开闸门的泄流排沙底孔,人为设置的石枧堰潭底怪石嶙峋。2023年11月4日,石枧堰入选(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下面为石枧堰工程示意图。(1)说出石枧堰修建前油市村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并分析原因。(2)对比说明材料中的石枧堰堰体底部及潭底工程建设的目的差异。(3)指出石枧堰修建后对油市村产生的有利影响。(4)请为石枧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13.(2024高三下·河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线形沙丘是最主要的一种沙丘形态,多沿主导风向朝一个方向延伸。撒哈拉沙漠线形沙丘的长度在几百米到十几千米不等,与柴达木盆地沙漠相比,比尔马、图瓦特等地的部分线形沙丘长度和宽度远大于柴达木盆地沙丘。有专家提议,撒哈拉地区大力开发光能,以期获取能源的同时增加降水和植被,但也有人担忧这种举措降低了撒哈拉对亚马孙地区的施肥作用。下图示意撒哈拉地区中西部年降水量(单位:mm)分布和努瓦克肖特、比尔马、图瓦特的起沙风(风力足以使沙粒移动的风)频。(1)描述撒哈拉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2)推测撒哈拉比尔马、图瓦特等地的部分线性沙丘远大于柴达木盆地沙丘的原因。(3)指出比尔马、图瓦特线形沙丘的走向,并说明努瓦克肖特和图瓦特两地起沙风频的风向差异成因。(4)说出撒哈拉沙漠对亚马孙平原施肥的地理过程。(5)简析撒哈拉光能开发会增加降水和植被的地理原理。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B3.A【知识点】城镇化的利弊及问题解决;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湿地的一般功能: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1.A.根据材料可知,作为新城,其产业基础一般,对“生态新城"的发展影响较小,A错误;B.地理位置会影响生态试验的方案,无法决定生态城的转变,B错误;C.中新生态城过去为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的“生态禁地”,处理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等需要依托科技手段,仅仅依靠人力资源很难实现,所以决定性因素应是科技水平,C正确;D.土地资源会影响生态试验的方案,无法决定生态城的转变,D错误。故答案为:C。2.根据材料中“曾经的盐碱荒地,废弃盐田、污染水面等生态禁地”可知,城市里存在的环境问题使自然环境与城市发展不和谐,从“生态禁地”转变为“活力新城”后,转变成了一座绿色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3.由图可知,城区内湿地可适当增大城区比热容,具有减小城郊间温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而该湿地、湖泊并未为了提供绿化水源,也不是为了发展养殖业,与发展城区航运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答案】4.A5.C6.C【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析】关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特别提醒: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③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4.A.由考察日志1可知,林区内树木高大、郁闭、多层次,灌木茂盛,藤本植物也相当丰富,说明该林区降水特别丰富。科尔科瓦多湾两岸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量丰富,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温带湿润常绿林带,A正确;B.塔斯马尼亚高原地处西风背风坡,降水少,B错误;C.穆拉永峰山麓纬度偏高,植被丰富度无科尔科瓦多湾两岸高,C错误;D.圣豪尔赫湾西岸受大洲西侧山脉的影响,降水无科尔科瓦多湾两岸丰富,D错误。故答案为:A。5.A.该区域位于西海岸,面向西北的开阔区,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应该雪线低,但实际上雪线高,A错误;B.由材料可知,此处无断层裂隙,因此不是地热出露区,B错误;C.冰川边缘远高于周边地区表明是该地的地方性因素导致,最可能是坡度陡峻,冰雪难以存储,C正确;D.如果考虑夏季阳坡,则该地与周边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D错误。故答案为:C。6.与拖雷峰相比,穆拉永峰纬度略高,冰雪带分布范围相对较大,针阔混交林上限海拔较低;穆拉永峰纬度较高,热量条件相对差,常绿树较少;相对高度低,垂直带谱较少,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7.B8.D9.D【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解析】农业的区位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饮食偏好等,有时候也需要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7.施用化肥、农药及农膜是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手段,这些农资产品有利于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并控制病虫害等,但大量使用会降低农产品质量;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大量农村人口需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故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这可节省除草、捉虫、有机肥投放的务农时间,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但与劳动力就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无关。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8.豫东地区为冲积平原,豫西和西南部为山区,在地形制约下,山区耕地坡度大、分布分散,水利设施等利用效率低,难以提升农机机械化水平,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产出效果较低。目前河南省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反转,即原先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豫东平原反而含量较低,而豫西和西南部地区的土壤质量并不存在明显劣势;机械化水平高低的根本性制约因素也是地形;豫西和西南部与豫东地区与市场的距离差别不大,都有临近市场。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出生人口数量的总体增加,而耕地数量变化不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回流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等不是主要原因。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答案】10.B11.D【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解析】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10.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图示为夏至日时的日出日落方位,夏至日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以二者光线的交叉点为固定点做水平线,保证两箭头和水平线的夹角一样,则水平线为东西方向,过此点做垂线得南北方向。如下图:由此可判断该同学家阳台朝向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1.由上题可知,阳台朝向西南方向,根据题意日出光线沿着阳台窗沿照射进来,可以判断该地日出东南,为冬半年,昼短于夜,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2.【答案】(1)灾害类型:洪涝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原因:地势落差大,地表不易存水;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地势低洼处易积水,产生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原因:冬春季节降水少,气候异常情况下夏季降水异常偏少,干旱持续时间较长,产生旱灾。(2)①石枧堰堰体底部设有泄流排沙底孔的目的:在汛期末尾,打开泄流排沙底孔,流速较大的河水会携带大量悬移质泥沙从泄流排沙底孔的底孔流出,提高排沙效率;枯水期水位较低,方便开展石枧堰库区维修,进一步清理库区无法排出的淤沙。②人为设置的石枧堰潭底怪石嶙峋的目的:削弱水势,降低对潭底冲刷破坏。(3)石枧堰修建后,油市村地表蓄水季节变化小,保障了灌溉水源及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供给;石枧堰修建后,减缓了油市村下游水位季节变化,利于航运;石枧堰修建后,油市村水域面积较固定,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石枧堰修建后,油市村地表蓄水季节变化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4)依据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规章制度;及时维护和加大管理力度;稳定其灌溉、防洪、抗旱、供水、运输﹑养殖等传统功能;充分挖掘石枧堰文化和技术内涵,在新工程建设中合理推广;积极宣传,促进旅游业发展。【知识点】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解析】【分析】(1)油市村位于湖北省崇阳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加之当地地势落差大,地表水的流速快,地表不易储存,水分容易在地势低洼处汇集,所以在夏季地势低洼处容易产生积水,产生洪涝灾害。其次,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冬春季节降水少,在异常气候的情况下,夏季降水也会异常偏少,从而导致冬春季节和部分夏季出现持续干旱,产生旱灾。(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枧堰堰体底部设有在汛期末尾和枯水期都能打开闸门的泄流排沙底孔。由此可知,在汛期的末期,此时流速依然相对较大,打开泄流排沙底孔,流速较大的河水会携带河流中的泥沙从底部的排沙孔排出,提高排沙的效率,减少泥沙淤积。而在枯水期,水位较低,方便人为打开开展石枧堰库区维修,进一步清理库区无法排出的淤沙。而人为设置的石枧堰潭底工程怪石嶙峋,主要是为了增加摩擦力,削弱水势,降低流速,从而降低对潭底的冲刷破坏。(3)在石枧堰修建前,油市村多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而随着石枧堰的修建,油市村地表蓄水的季节变化减小,有效调节了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有利于保障灌溉水源以及工农业等生产生活用水补给,与此同时,随着石枧堰的修建,减缓了油市村下游水位季节变化,有利于发展航运。石枧堰修建后油市村水域面积相对固定,还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地表蓄水的季节变化减小,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良性发展。(4)根据材料可知,当地石枧堰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是我国丘陵山区水利灌溉工程的代表,已入选第10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所以今后应该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规章制度,及时对堰体进行维护和管理,稳定其灌溉、防洪、抗旱、供水、运输、养殖等多种传统功能,继续发挥其综合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其历史悠久,可以充分石枧堰文化和技术内涵,既可以在新工程建设中合理推广,还可以借此作为旅游资源积极宣传,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当地石枧堰传统水利设施的保护。【点睛】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危害重等特点。它会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干旱是影响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它会导致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干旱会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1)气象灾害主要指因气温、降水异常现象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灾害。主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作答。油市村位于湖北省崇阳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加之当地地势落差大,地表水的流速快,地表不易储存,水分容易在地势低洼处汇集,所以在夏季地势低洼处容易产生积水,产生洪涝灾害。其次,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冬春季节降水少,在异常气候的情况下,夏季降水也会异常偏少,从而导致冬春季节和部分夏季出现持续干旱,产生旱灾。(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石枧堰堰体底部设有在汛期末尾和枯水期都能打开闸门的泄流排沙底孔。由此可知,在汛期的末期,此时流速依然相对较大,打开泄流排沙底孔,流速较大的河水会携带河流中的泥沙从底部的排沙孔排出,提高排沙的效率,减少泥沙淤积。而在枯水期,水位较低,方便人为打开开展石枧堰库区维修,进一步清理库区无法排出的淤沙。而人为设置的石枧堰潭底工程怪石嶙峋,主要是为了增加摩擦力,削弱水势,降低流速,从而降低对潭底的冲刷破坏。(3)可从生产、生活、生态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在石枧堰修建前,油市村多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而随着石枧堰的修建,油市村地表蓄水的季节变化减小,有效调节了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有利于保障灌溉水源以及工农业等生产生活用水补给,与此同时,随着石枧堰的修建,减缓了油市村下游水位季节变化,有利于发展航运。石枧堰修建后油市村水域面积相对固定,还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地表蓄水的季节变化减小,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良性发展。(4)主要结合石枧堰的特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展开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当地石枧堰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是我国丘陵山区水利灌溉工程的代表,已入选第10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所以今后应该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发展规章制度,及时对堰体进行维护和管理,稳定其灌溉、防洪、抗旱、供水、运输、养殖等多种传统功能,继续发挥其综合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其历史悠久,可以充分石枧堰文化和技术内涵,既可以在新工程建设中合理推广,还可以借此作为旅游资源积极宣传,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当地石枧堰传统水利设施的保护。13.【答案】(1)特征:中部降水少;北部和南部降水较多。原因:撒哈拉广大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北信风离岸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降水稀少,沿岸寒流流经,加剧了干旱程度;北部地区由于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西风替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多,且越向北西风控制时间越长,降水越多;南部受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风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且越向南影响越大,降水越多。(2)撒哈拉沙漠面积广大,比尔马、图瓦特等地处于沙漠腹地,而柴达木盆地的沙漠分布零散且面积较小,所以比尔马、图瓦特等地沙源更加丰富,沉积作用更为突出;柴达木盆地地形封闭,风力较小。(3)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成因:处于撒哈拉沙漠腹地的图瓦特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区域,东北风为主导风向或次主导风向;努瓦克肖特地处西海岸,受海陆差异等因素影响,偏西北的海岸风是该地的主导风向。(4)撒哈拉沙漠多沙尘,扬沙或沙尘暴天气,空气中含沙量较大;东北信风携带撒哈拉的沙尘经过大西洋,到达亚马孙地区沉降,肥沃了亚马孙平原。(5)光伏电板降低了地表反射率,且相较地表,吸收了更多太阳能辐射,空气增温,加剧空气的上升运动,进而增加降水;降水增加,光伏面板减少地表蒸发,两者共同作用下,地表水分条件得到改善,促进植被生长。【知识点】风沙地貌;外力作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世界的气温与降水【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的降水量等值线信息可知,撒哈拉中部地区降水少,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撒哈拉广大地区地处副热带地区,受热带高气压带以及东北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其西部沿海地区受加纳利寒流的影响,加剧了干旱程度。而气压带风带存在南北移动,北部地区在冬季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移,北部地区短暂受西风带控制,降水相对较多,且越往北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越长,降水越多。撒哈拉南部地区在北半球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北移的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风以及上升气流,对流运动相对稍强,降水较多,且越往南受其影响越大,降水越多。(2)与柴达木盆地相比,撒哈拉地区沙漠面积广大,而比尔马、图瓦特等地区地处沙漠腹地,沙源更为丰富,沉积作用更为突出,线性沙丘的规模远大于柴达木盆地。其次,相比于撒哈拉地区而言,柴达木盆地地形相对封闭,风力较小,线性沙丘的发育弱于撒哈拉地区。(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比尔马、图瓦特等地区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原因是该地地处撒哈拉沙漠腹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东北风为其主导风向或次主导风向,受东北风的影响,其线性沙丘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努瓦克肖特地区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地处西海岸附近,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偏西北的海岸风是其主导风向。(4)结合区域位置可知整体而言,亚马孙平原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西南地区。撒哈拉沙漠沙源丰富,多沙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空气中的含沙量较大,而东北信风会携带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沙尘越过大西洋到达亚马孙地区,随着风力的减弱,沙粒沉降,从而肥沃亚马孙平原。(5)首先,地面铺设光伏电板,光伏电板降低了地表反射率,光伏电板也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光伏电板的温度高,空气增温,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空气的上升运动,对流运动增强,增加降水。其次,光伏电板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表蒸发,加之降水增加,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促进植被的生长。【点睛】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海岸,东至红海海岸,南至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交界处的萨赫勒半沙漠半草原地带,北至地中海沿岸。其大致地理位置为北纬14°至35°,东经17°至39°。撒哈拉沙漠东西长约4800公里,南北宽约1300公里至1900公里,总面积约906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大荒漠。撒哈拉沙漠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它包括浅而季节性泛滥的盆地和大绿洲洼地,高地多石,山脉陡峭,以及遍布沙滩、沙丘和沙海。其中,石漠(岩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1)根据图中的降水量等值线信息可知,撒哈拉中部地区降水少,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撒哈拉广大地区地处副热带地区,受热带高气压带以及东北信风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其西部沿海地区受加纳利寒流的影响,加剧了干旱程度。而气压带风带存在南北移动,北部地区在冬季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南移,北部地区短暂受西风带控制,降水相对较多,且越往北受西风控制的时间越长,降水越多。撒哈拉南部地区在北半球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北移的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风以及上升气流,对流运动相对稍强,降水较多,且越往南受其影响越大,降水越多。(2)本题主要从物质来源以及动力条件等角度分析作答。与柴达木盆地相比,撒哈拉地区沙漠面积广大,而比尔马、图瓦特等地区地处沙漠腹地,沙源更为丰富,沉积作用更为突出,线性沙丘的规模远大于柴达木盆地。其次,相比于撒哈拉地区而言,柴达木盆地地形相对封闭,风力较小,线性沙丘的发育弱于撒哈拉地区。(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比尔马、图瓦特等地区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原因是该地地处撒哈拉沙漠腹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东北风为其主导风向或次主导风向,受东北风的影响,其线性沙丘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努瓦克肖特地区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地处西海岸附近,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偏西北的海岸风是其主导风向。(4)结合区域位置可知整体而言,亚马孙平原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西南地区。撒哈拉沙漠沙源丰富,多沙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空气中的含沙量较大,而东北信风会携带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沙尘越过大西洋到达亚马孙地区,随着风力的减弱,沙粒沉降,从而肥沃亚马孙平原。(5)首先,地面铺设光伏电板,光伏电板降低了地表反射率,光伏电板也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光伏电板的温度高,空气增温,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空气的上升运动,对流运动增强,增加降水。其次,光伏电板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表蒸发,加之降水增加,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土壤水分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促进植被的生长。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学生版).docx 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2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