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驻马店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一政治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策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24年10月1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山西离石吉家村遗址发掘资料,该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等遗存,是吕梁山区腹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通过这些遗存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该地的居民①出现了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工②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③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④不同阶级在生产中平等互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921年,在风起云涌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影响下,中国一批先进分子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①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②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③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这两个历史时期认识正确的有①工作重心不同,但坚强领导核心始终不变②具体任务不同,但党的基本路线始终不变高一政治第1页(共6页)③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④都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4年11月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186家企业和机构连续7年参展,成为进博会“全勤生”。我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影响力持续增强。这表明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大市场②我国不断拓展对外投资深度,并持续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④我国开放的质量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4年8月22日,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都是在完成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未竞的事业,都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②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正确道路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是新时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为此,需要中国共产党人①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②在新的基本国情下继续推动各项事业发展③以伟大的社会革命促进伟大的自我革命④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对于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如何始终保持革命精神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又必须解决好的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培育的革命精神历久弥新、弥足珍贵,是激励党和人民攻坚克难、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①要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新天地②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斗争③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主动作为、敢于斗争④广大党员作为中国梦的领导力量要提高斗争本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2024年12月13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之际,江西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南昌召开。会议强调,要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加快高一政治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