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省部分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古代多择地势稍高处建城,并在城墙外围修建护城河。始建于明朝的Y古城 (图1)地势外高内低 (护城堤外地势高于堤内),城墙外围修建的是一片护城湖。2018年, 当地启动Y古城修复工程,恢复和保留护城湖,依托历史古城和水乡泽园打造一处新景点。据此完成1~3题。1.城墙外围是护城湖而非护城河,反映了Y古城所在地A.洪涝多发 B.常年干旱 C.地表起伏大 D.地下水位高2.造成Y古城地势外高内低的主要原因是A.堤内断裂下陷 B.堤外洪泛淤高C.堤内流水冲刷强烈 D.堤外人工垒土筑防3.当地修复Y古城时保留护城湖,主要是为了① 缓解热岛效应 ② 维持湿地生态③ 传承地域文化 ④ 提供灌溉水源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百年以前,包括南山和北山在内的西宁周边山野已鲜有树木,沙尘时常侵袭。1989年,当地启动南北山绿化工程,但最初植树成活率极低。 目前,西宁大力发展森林碳汇,森林覆盖率已由1989年的7.2%提高到如今的75%,并依此发展碳汇交易 (买方向碳汇城市购买碳排放指标以抵消减排任务)。据此完成4~5题。4.推测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最初植树困难主要是由于A 土壤瘠薄 B.地形崎岖 C.寒潮影响大 D.大风日数多5.西宁发展森林碳汇能够A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B.加速碳达峰的进程C.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D.增加地区财政收入巴西 (图2)东北部风能资源丰富。 自2014年起,中国风机制造企业J公司向巴西出口国内制造的风机。2019年以来, 巴西开始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2021年,J公司与能源企业合作,在B州建设风电场,投产后所发电能主要输往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2023年,J公司在B州建设风机厂,结束了巴西风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据此完成6~8题。6.2014年J公司未在巴西建设风机厂,主要是因为巴西A.风机售价贵 B.市场需求有限C.土地租金高 D.生产技术落后7.下列各州中,B州风电场所发电能的输入地最可能是A. 甲州 B. 乙州 C. 丙州 D. 丁州8.2023年B州风机厂的建成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A.促进区域产业分工 B.缓解能源供应紧张C.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D.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入射的太阳辐射之比,可通过遥感影像的亮度值获得,并据此识别不同地物。表1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2013—2020年唐古拉山脉某冰川(海拔4700~5000米)各月平均地表反照率。据此完成9~10题。表1月份 1 2 3 4 5 6地表反照率 0.57 0.53 0.54 0.63 0.61 0.64月份 7 8 9 10 11 12地表反照率 0.47 0.48 0.61 0.59 0.61 0.589.推测该地7、8月地表反照率骤降的主要原因是A.多暴雨,冲刷冰面附着物 B.降雪集中C.云层厚,增强大气逆辐射 D.冰川消融10.该地利用地表反照率进行地物识别时,应注意排除A.云雨天气的影响 B.复杂地形的影响C.强紫外线的影响 D.植被覆盖的影响某年6月,探险队在新疆野外考察时迷失方向。队员甲提议根据太阳周日视运动原理,利用手表确定方向,即:把手表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按24小时制读出表上所示时刻,除以2后得到L,然后把表盘上L时刻对应的刻度线对准太阳,进而根据表盘上12点的指向大致确定方向。队员乙认为这样辨别方向存在一定偏差。据此完成11~13题。11.在上述方法中,表盘上12点的指向大致为A. 正北 B. 正南 C. 正东 D. 正西12.队员乙认为采用上述方法辨别方向时有偏差,其依据主要是A.考察时段白昼时间短 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低C 当地时间与地方时有偏差 D.表盘与地球赤道面不平行13.根据上述辨别方向的原理,该方法还适用于A. 3月新加坡(1°18'N,104°E) B. 6月圣保罗(23°26'S,47°W)C. 9月波哥大(5°N,70°W) D. 12月杭州(30°N,120°E)M大坝(图3)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坝。由于电网建设落后,在M大坝建成前,苏丹所产电能难以满足首都用电需求,居民大多需要自行发电。为此,苏丹向多国求援,美日等国均表示难以建坝;后中国应援承接M大坝工程,并从国内运输大量建材进行施工。在工程建设之初,中国曾组织苏丹与埃塞俄比亚等国进行协商。据此完成14~16题。14. M大坝工程量大是由于所在河段A.河道宽 B.流量大 C.落差小 D.河道深15.中国建设M大坝需从国内运入大量建材,主要是因为A.当地产业基础较差 B.建材运输成本较低C.库区生态环境脆弱 D.周边熟练工人较少16.中国组织苏丹与埃塞俄比亚进行协商,是为了A.合理确定库区移民补偿 B 协调上下游蓄用水矛盾C.维护水利开发设备设施 D.减轻大坝下游洪涝灾害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渤海湾 (图4)受外海影响小,冬季有大范围海冰区,西南部海岸泥沙多为粉砂。风力小的时段,西南部海区平均含沙量仅为 而有大风时含沙量则升高6~8倍;但每年冬季,即便有大风,西南部海区的含沙量也一直维持较低。解释渤海湾西南部海区含沙量随风力变化明显且冬季含沙量低的现象。(10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传统桑蚕业的生产活动是种桑养蚕、取丝贩卖,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去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2006年起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攀枝花市盐边县飞图5)桑蚕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是桑蚕业大县。该县的桑蚕业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区劰干热河谷内。过去,当地大多将种桑所得桑葚鲜果制成干果外销。在全球蚕丝价格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桑蚕业亟需降低生产成本,但该县并未采取规模化生产的方式,而是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引进大量桑蚕副产品加工厂,如采收桑葚制作原浆,剩余的果渣除回填培肥外还用于提取花青素制药。(1)分析与江浙地区相比,盐边县发展传统桑蚕业具有优势的气候和人文条件。(6分)(2)分析盐边县所产桑葚过去主要以干果外销的原因。(4分)(3)说明延长产业链对盐边县桑蚕业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4)简述盐边县桑蚕业发展方式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a(22分)地质历史时期地貌的变迁塑造了中国北方史前和历史聚落的时空分布。距今12.6万年以来,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图6)之间的地形隆起,盆地内地壳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垂直运动;距今6万年以来,该区域地壳基本稳定;距今约7000年,两盆地内孕育形成了新石器时代文明。(1)分析两盆地间地形隆起对太原盆地泛滥平原形成的影响。(6分)(2)距今12.6-6万年期间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的地壳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判断两盆地中地壳运动相对频繁的一个,并说明理由。(4分)(3)描述太原盆地古聚落的分布特征。(4分)(4)解释太原盆地古聚落离汾河较远,而临汾盆地古聚落离汾河较近的现象。(8分)福建省部分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A 2. B 3. C 4. A 5. D 6. B7. D 8. C 9. D 10. B 11. A 12. C13. D 14. C 15. A 16. 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 (10分)该海区的泥沙主要来自海岸及海底沉沙,风力小的时段含沙量小。该海区最大风频为向岸风,西南部海区水浅,风浪大,粉砂易受风浪扰动(,使含沙量随风力变大而明显升高)。(6分)冬季海冰覆盖下的水体静稳,泥沙不易受风浪扰动:冬季陆地径流量小,入海泥沙少。(4分)18. (20分)(1)干热河谷空气湿度低,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桑叶品质高,所喂养桑蚕所产蚕茧质量好。(4分)盐边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廉价劳动力丰富。(2分)(2)距东部市场远,且山区交通不便。与鲜果相比,干果便于储存,运输成本低、销售时间长。(4分)(3)以副产品的利润摊平蚕丝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形成规模效应,扩大产品销路:增加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类型,提高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6分)(4) 略。(4分)19. (22分)(1)汾河太原盆地段的纵比降减小,流速减缓,下蚀减弱而侧蚀增强,河水易泛滥:河流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淤积增强(,促进泛滥平原的形成)。(6分)(2) 临汾盆地。(2分)略。(2分)(3)主要分布在黄土台地,泛滥平原和山区少,有集聚现象。(4分)(4)汾河太原盆地段两侧为宽广的泛滥平原,地势低平,且出山口处易发洪涝。古聚落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黄土台地,可免遭水患。(4分)汾河临汾盆地段河谷深切,两侧阶地地势较高,洪灾威胁小:靠近汾河,便于取水。(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