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编花篮》教案教材分析《编花篮》 是一首优秀的河南民歌。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表达了姑娘们带着花篮上山采摘牡丹花的喜悦心情。歌曲为一段体。四二拍子,宫调式,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加上前倚音的运用,使歌曲显得轻松、活泼、愉快。歌曲中六度的大跳也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特色,这也是歌曲具有浓郁地方民歌风格的鲜明体现,歌曲深受人们的喜爱。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河南民歌的(怎样的)特色,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河南地区独特音乐风格的欲望。2.通过聆听、模仿、合作、对比、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并能积极地学唱。3.在充分的聆听过程中分析乐谱,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韵味;在学唱过程中掌握甩腔、装饰音和滑音的唱法。(怎样的音色——比较准确地,怎样的情绪)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点、歌词特点,把握好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聆听歌曲。师:首先我们来聆听歌曲,你来听一听,这首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生:聆听并表达感受(编花篮、摘牡丹)师:编花篮市一首河南民歌,曲调欢快、刚刚我们聆听歌曲,也听到歌曲描述了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悦心情,这是一首河南民歌,那么大家了解河南吗?生:说说河南(风景、美食)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一起走进河南。师: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生:特色面食、古都等。2.了解河南牡丹。师:我们简单了解了河南,河南不仅有著名的古都、有特色的面食,有河南的洛阳还被誉为牡丹之乡。你们可知牡丹被喻为我国的什么吗?生:国花。师:牡丹号称国色天香,是花中之王。而河南洛阳的牡丹更是雍容华贵、艳而不俗、娇而不媚,相当的漂亮。这光说啊太虚了,正所谓眼见为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番。【播放牡丹花图片】师:牡丹花美不美?漂不漂亮?师:正是因为牡丹花如此的美丽、漂亮。所以河南人们也多了一项娱乐活动,编个花篮去摘牡丹。为了表达他们喜悦、开心的心情,他们嘴里还哼着小曲。这小曲也就是河南特产之一——河南民歌!三、新课教学1.初听歌曲《编花篮》。师:聆听歌曲,你觉得哪句歌词比较有特色呢?生:第一句师:为什么第一句很有特色呢?你有注意到乐谱上的装饰音吗?师:讲解倚音。师:学生练习演唱歌曲第一句,加入倚音演唱师:在我们的音乐中出险次数特别多的还有一个符号,就是——圆滑线。师:讲解圆滑线,并且练习圆滑线演唱学唱歌曲《编花篮》。师: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师:在演唱中,你有发现重复的歌词吗 生:朵朵花儿开的艳。师:为什么要重复这句歌词呢?两句在情绪上有什么样的变化呢?生:说出自己观点师:两句歌词一样,但是节奏不一样,第二句加入了附点音符,让我们一起来练习师:重复是为了强调情感,在演唱中第二句应该更热烈一些。生:练习演唱。3、欣赏歌曲。师: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你认为哪句更有河南特色呢?生:(引导学生说出最后一句)师:这句歌词为装饰衬词,具有浓郁的河南民歌韵味。师:跟着旋律线我们一起来画一画,体会歌曲情绪吧生:跟随旋律画旋律线。跟随伴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起伏。教师强调演唱时的情感和节奏等问题。四、总结河南民歌不仅风格鲜明,而且种类和数量也比较多,有些民歌还和民间舞蹈紧密结合,大家课后可以聆听了解更多河南民歌。下课!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