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1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318国道是“西藏自驾游”热门旅游线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上海至樟木的318国道,被誉为30°N“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其中,成都至拉萨段称为川藏线,沿途风光旖旎,高山、峡谷、雪山、草原、冰川、民居等迥然不同的景象美到极致,触目可及。1.暑假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充满春天气息,这主要因为( )A.深入内陆 B.靠近海洋 C.纬度增高 D.地势抬升2.“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 )①连续急弯,缓慢通行②悬崖路窄,谨慎驾驶③野象出没,注意避让④陡坡地段,小心落石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川藏铁路是第二条进藏“天路”,起点为成都,终点是拉萨,沿途穿越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山脉峰岭最密集的地区,修建难度极大。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川藏铁路沿途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①四川盆地②云贵高原③横断山区④青藏高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4.从成都到拉萨,沿途经过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5.关于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漠、戈壁广阔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C.地表沟壑纵横 D.黑土深厚,土壤肥沃“祁吉线”是指青海省祁连县和西藏自治区吉隆县的连线。这反映了青藏高原这个地区不仅人口稀疏,而且其内部人口分布差异也十分突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青藏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特点是( )A.北部多,南部少 B.西部多,东部少 C.中部密,四周疏 D.东南密,西北疏7.青藏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与降水 B.纬度与气温 C.距海洋远近 D.行政区划分藏族小伙丁真因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走红后的丁真已成为理塘县的旅游大使。下图为丁真在家乡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丁真黝黑的脸颊带着特有的高原红,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海拔较高、紫外线强 B.濒临海洋、降水较多C.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D.纬度较低、阳光强烈9.童童暑假准备去理塘参加研学旅行,妈妈的嘱咐与实际相符的是( )A.“记得拍摄坎儿井的照片给我看看” 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夏季高温多雨,带上雨具和防晒霜” D.空气稀薄,记得带上氧气罐建设国家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重要保障。下图为中国高标准农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国家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于(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北地区 B.地形以盆地为主的地区C.以季风气候为主地区 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11.青藏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小的原因是(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B.地形以高原为主,气温低C.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少 D.山区面积广大,崎岖不平武汉某中学的同学们利用暑假开展了“穿越中国之旗”的地理研学活动,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图为同学们的研学路线。完成下面小题。12.决定图中甲、乙、丙三条界线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A.气候、降水、地形 B.地形、气候、降水C.气温、植被、地势 D.民俗、文化、历史13.下列有关长春—朱日和—吐鲁番线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植被以常绿林为主②农业类型不相同③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④沿途高原反应严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4.到了拉萨,同学们发现他们带去的食品袋“发胖”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A.光照好,气温日较差大 B.天气晴朗,降水少C.海拔高,气压低 D.紫外线强,气压高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唐蕃古道因文成公主和亲吐蕃而闻名中外,这是一条中原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从长安(今西安)到拉萨,路途遥远,路况复杂,这条道路翻开了雪域高原的新篇章,促进了两地共同发展。文成公主入藏从中原带来了五谷种子和菜籽,它们成功地适应了高原的水土。资料二:文成公主入藏路线示意图。探究一:唐蕃古道促发展(1)说出文成公主入藏路线的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位于_________。(2)推测文成公主入藏后将从中原带来的五谷种子和菜籽种植在哪个地区长势最好,并简述其原因。(3)下图示意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宫堡式建筑群,其名称是________。探究二:天堑变通途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交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高原孤岛”墨脱公路通车,以拉萨为中心的高等级公路网快速形成,复兴号首次开上高原……人们的出行再也不像古人那样不便。(4)西藏交通线在建设时会遇到哪些难题?探究三:旅游促发展随着青藏地区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人踏上这片“净土”。“十三五”期间,西藏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5763.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25.96亿元,旅游经济在全区国民经济总收入中占比达到33.3%。(5)假如你去西藏旅游,请写出一种你进藏时应携带的物品,并说明你携带该物品的原因。(任写一条即可)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对我国及亚洲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建成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国家森林公园。下图为青藏地区示意图。材料二 青藏地区在特殊的高原环境影响下形成了鲜明的农业特色,高寒牧业牲畜品种独特,河谷农业粮食作物穗大粒饱、品质优良。材料三 西藏是世界上罕有的无污染之地,也是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水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西藏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助推“西藏好水”走向国内外市场。2022年用水出口额增长近50%。(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2)该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该地粮食作物穗大粒饱,亩产较高的原因_______。(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析国家在青藏地区加大生态投入的意义。受自然条件制约,生产难和物流成本高曾是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面临的困难。随着国家持续的建设投入,西藏交通、物流等快速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显著增强。(4)简述西藏天然饮用水生产难的自然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由题干可知,暑假从夏日炎炎的成都出发,到达拉萨时充满春天气息。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低,气温高;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气候更加凉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这主要因为地势抬升导致气温下降,D正确;两地都深入内陆、都未靠近海洋、纬度相差不大,ABC错误。故选D。2.答案:B解析:“怒江72拐”是318国道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山路,地形崎岖,适合设置在沿途的交通提示语有:连续急弯,缓慢通行;悬崖路窄,谨慎驾驶;陡坡地段,小心落石,①②④正确;沿线没有野象分布,不需要设置野象出没,注意避让的交通提示语,③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3.答案:B解析:从图中看出,川藏铁路从四川省成都到西藏拉萨,途经四川盆地,穿越横断山脉到达青藏高原,没有经过云贵高原,①③④正确,②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4.答案:D解析:从四川省成都到西藏拉萨,途经四川盆地,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主要为高原山地气候,故从成都到拉萨,沿途经过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没有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区,D正确。故选D。5.答案:B解析:沙漠、戈壁广阔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川藏铁路不经过西北地区,不可能看到沙漠、戈壁广阔的地表景观,A错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地区的地表景观,川藏铁路经过青藏地区,可以看到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地表景观,B正确;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川藏铁路不经过黄土高原,不可能看到地表沟壑纵横的景观,C错误;黑土深厚,土壤肥沃是东北地区,川藏铁路不经过东北地区,D错误。故选B。6.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总体特点是东南密、西北疏,海拔较低的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人口密度大,D正确。故选D。7.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条件是制约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西北高,东南低,东南部有众多河谷地带,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相对较优越,人口分布相对集中,A正确;与纬度、距海洋远近、行政区划分无关,BCD错误。故选A。8.答案:A解析:理塘县位于青藏地区,丁真黝黑的脸颊带着特有的高原红,其主要原因是:青藏地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紫外线辐射强,该地主要属于高山高原气候。与濒临海洋和炎热干燥无关,并不完全是因纬度较低导致太阳辐射强,A正确。故选A。9.答案:D解析:理塘属于青藏地区,坎儿井是西北地区的水利设施,A错误;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描述的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B错误;夏季高温多雨,带上雨具和防晒霜,说明当地是季风气候,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C错误;由于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较稀薄,故可以带上氧气罐,防止缺氧,D正确。故选D。10.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国家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C正确;不仅在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北地区,A错误;地形以平原为主,B错误;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均有分布,D错误。故选C。11.答案:B解析: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畜牧业,AD错误;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B正确;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C错误。故选B。12.答案:A解析:依据位置,读图可知,图中甲为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乙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降水;丙为青藏高原边缘线,是青藏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综上,A正确。故选A。13.答案:B解析:长春—朱日和—吐鲁番线路植被分别是落叶林、草原、荒漠,①错误;②农业类型不相同,农业是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②正确;③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③正确;④沿途海拔高度并不是很高,高原反应不严重,④错误。综上,B正确。故选B。14.答案:C解析: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海拔高,气压低,使得食品袋内部气压高于外部气压,所以食品袋会膨胀“发胖”,C正确;与光照、降水、紫外线无关,ABD错误。故选C。15.答案:(1)青藏地区(2)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热量相对充足;地势相对平坦;有充足的灌溉水源。(3)布达拉宫(4)多年冻土发育;建设难度大;高寒缺氧的气候环境,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多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难度大(至少两点)。(5)墨镜、防晒霜——西藏太阳辐射强;氧气瓶——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厚外套——西藏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解析:(1)文成公主入藏路线的终点所在的地理区域是青藏地区,这里雪山连绵,冰川广布。(2)文成公主入藏后将从中原带来的五谷种子和菜籽种植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长势最好,原因是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加之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业发展。(3)如图示意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宫堡式建筑群,此宫堡式建筑群是布达拉宫。(4)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西藏交通线在建设时会遇到冻土广布,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等难题。(5)去青藏地区“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携带氧气袋”是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携带羽绒服”是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携带墨镜、防晒霜,是因为西藏太阳辐射强。16.答案:(1)高寒(2)河谷地带(或雅鲁藏布江河谷和湟水河谷);光照强(或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病虫害少,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3)保护高原湿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防治草场退化等。(4)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容易缺氧;山地众多,地表起伏大;冻土广布等。解析:(1)青藏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主体,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特征是高寒。(2)青藏地区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这里海拔高、气温低,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是热量不足;该地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该地区海拔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且风速较小,该地形区农作物主要是耐寒的青稞、豌豆、小麦等。这里的粮食作物穗大粒饱,单位产量高,其原因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病虫害少,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3)由材料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对我国及亚洲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国家在青藏地区加大生态投入,有利于保护高原湿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防治草场退化等。(4)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条件恶劣;这里空气稀薄,容易缺氧;山地多,地表起伏大,冻土广布,不利于天然饮用水的生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